首页 名人 正文

八大山人草书代表作品 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

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八大山人有自题山水册诗说出了他的画深刻意蕴:八大山人在画中绘出了人生的深切感悟”蕴含着愤世之悟“这种态度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使他将人生感悟体现在绘画艺术中,八大山人的画的含蓄与怪异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殊八大山人身在历史更替的动荡时代,他还必须非常含蓄甚至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艺术感受,他必须通过...

请问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为何受那么多人推崇?

八大山人有自题山水册诗说出了他的画深刻意蕴: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八大山人的人物画

首先,八大山人在画中绘出了人生的深切感悟。

明亡之后,作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的七世孙,朱耷有避世和愤世的心理,他佯装喑哑,后于三十九岁时,至江西奉新山耕香院,师从于弘敏大师,薙发为僧,释名传綮,收藏八大人觉经,自号“八大山人”,寓意“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朱耷的草书署名很有深意,“八大”字形,写得既像“哭”又像“笑”,暗含着“哭”或“笑”之意,而“山人”二字似“之”字,合起来看,类似于“哭之笑之”,蕴含着愤世之悟,玩世不恭之意。这表明,朱耷在明亡之后,是以一种玩世态度来看待社会的,感到对这世界的体验是哭之笑之,但是,他没有癫狂,没有绝望,而是在深思着。这种态度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就显得特别深刻。

八大山人的署名

朱耷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期,一直往返于南昌城与城郊梅湖之滨、定山桥畔的青云谱之间,青云谱亦称梅仙祠、太极观等,是一座依道家规范建设、且具有赣派民居建筑特点的古建筑,青云谱由朱耷的弟朱道明主持重建。而在朱耷三十九岁至六十二岁的时间内,他定居于青云谱。他在青云谱这座道院里度过了三十年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他一生的黄金时间内,基本上是在青云谱度过的,他是这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不过,他过并非纯粹道教的生活,而是亦僧亦道的生活,其实,宗教信仰只是他的民众精神依托,他隐身于青云谱这一道院中,主要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隐蔽于此可以保全自己;同时,他也是为了深思人生经历和朝代更替,在绘画艺术等方面进行探索。有这样的道院隐居经历,使他将人生感悟体现在绘画艺术中,使他的绘画更深刻。

第二,八大山人的画的含蓄与怪异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殊

八大山人身在历史更替的动荡时代,而他又是明朝宗室成员,这特殊时代的特殊身世,使他不必须避开社会人群,表现得与世无争,因而他隐于道佛,深思深悟;此外,他还必须非常含蓄甚至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艺术感受,因为他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若是以直白的方式绘画,极可能为他带来灾难,因而,他必须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心中的艺术感受。而这反而使他的绘画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特殊和非凡的魅力。

他创造的画总是那么怪异,那么奇特,看似非常简单,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具象简洁,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鱼和鸟的那对眼睛,长得特别怪,比如成了椭圆形的,眼珠子似乎在转动的,特别有神,甚至细看还能感受到在集神瞪着。再如,他所画的山石,与常人所画的大不一样,上大下小,头重脚轻,随地立足,险而不稳,很特别;他所画的山,光秃秃,东倒西歪的树,枯干苍凉,总让人感到不对味。画面上的景物,总是隐含着骨气、傲气,怪而有韵,卓尔不凡。他的画让人越看越有味,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八大山人花鸟的杰作

第三,八大山人的画将水墨写意画推上了新的高峰

八大山人不仅长于水墨写意,而且,他将水墨写意画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在山水画方面,他借鉴董其昌,也吸取了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等诸画家的技法,但皆经过他的改造,变得具象中更有抽象的成分。例如,他于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其中共有六幅山水小品,明显有董其昌的影响,其笔法圆润,师法于董、巨和黄公望,墨法则参照了米芾,而在树石结构安排上,取法于倪瓒,总之,他尝试着融合各家,并进行创造,往简洁、抽象方面发展。而这种创造,恰恰表现了朱耷的艺术个性。他师古法而不受制于古法,表现个性又能有古画的韵味,他画的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似乎是漫不经心画成的,但细赏却能感到,笔法似皆有来历,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具象抽象,既取法于古人,却又超乎古法,法而不法,尽显特别意境。他以更抽象的笔法,融情感与技巧于一体,将笔墨写意推上新高峰。

八大山人画的鱼

与山水画相比,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更具艺术个性,他的花鸟画的创造性艺术境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顺治十六年,他创作了《传綮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五年,他创作了《墨花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虽属于他的早期作品,但其艺术个性已经渐趋成熟,虽能看出受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但其用笔、布局、意蕴,已经突破了古人的藩篱,开始有了朱耷标志性的兀傲之气,他对于花树的率意剪裁,对于鱼、鸟的不完整、夸张性地表现,已经体现了八大山人独立的艺术风采了。

八大山人花鸟画最突出的特点怪形傲气。他的画用笔少, 但这少并非单薄,而是尽量将具象浓缩为抽象,以简单来表现丰富;他追求对物象和布局的变形,但这变形不是怪诞,不是胡闹,而是形与趣、形与巧、形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体现的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傲气。

八大山人特别讲究将很少的物象放在二维空间中凸显,充分利用画面的空白,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使画中物象充满了孤傲的气质。与此同时,他还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使画面上的物象与题字、印章等构成十分巧妙的景象,传达出无尽的意蕴。

八大山人的《墨梅图》

具体说,八大山人在用笔用墨上,有十分成熟的功底,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随心所欲的运笔方法密切结合,下笔看似简洁,实即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对纸非常了解,充分利用生宣纸的特性,将吸水能力强的生纸的特点用到了极致,在快速运笔中,使墨汁依画家的意愿扩散,洇出景物的韵味。八大山人开拓了水墨写意画的新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水墨写意画的作画新观念,使笔墨写意跃进到了新的艺术境界。

八大山人的画作

当然,八大山人在形象塑造方面也是有新的突破的。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中,他取法于古却能突破古法,笔情恣纵、不法而法,他的画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其重要特点是利用变形和完整性来凸显物象的特性,着重于以怪奇的特点和桀骜的气势来表现意境。因而,他的画往往极有限艺术形象的独特个性,形象“滋润明洁”,却能表现“奔放桀骜”。在朱耷65岁以后,其画作成了他的成熟作品。笔势朴茂雄伟,造型怪奇夸张,他画的鱼、鸟,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不低头”的样子,其倔强、傲气、冷眼视世比现实世界的鱼、鸟要生动得多。显然,朱耷将鱼、鸟画出了八大山人的艺术性格和气质,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愤慨悲歌,忧愤于世“,寄情于笔墨,表现的是傲气和卓尔不群。

以上所说的朱耷的画的这些特点,就是人们喜欢和推崇他的画的主要原因。

朱耷题黄公望山水画的诗曰:

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

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

这或许能帮助理解八大山人藏在画中的孤寂桀骜、愤世嫉俗,他作为明朝皇成员,面对着朝代的更替,其复杂的感情通过极具特色的画表现出来了。

最后,看看他的《题芋》诗:

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

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鸱以奉客。

八大山人诗词经典?

八大山人经典诗句有:

1、《题双西瓜图》清·朱耷

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

吸尽西江来,他能为汝道。

2、《题猫石图》清·朱耷

水牯南泉于到尔,猫儿身毒为何人?

乌云盖雪一般重,云去雪消三十春。

3、《题画扇》清·朱耷

西江秋正月轮孤,永夜焚香太极图。

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

八大山人书法地位?

谈到八大山人的书法,自然是特指形成独特面目后的“八大体”。他的书法以独特而强烈的个性特征屹立在书法历史上,以至于独特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八大山人书法用笔,有两个极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简”,一个是“圆”。八大山人用笔虽简练,但却是沉实的。我们看他的字,明显能够感受到笔与纸之间强劲的摩擦力,古人叫做“涩”,能否涩得住,很关键,这是形成沉实的主要缘由。

八大山人的用笔,喜简笔,中锋秃毫,寓方于圆,省笔、借笔、挪让,信手为之,“不费妆缀”;他的用墨,轻盈雅淡,凸显“淡墨空玄”之韵,极为朗润清澈、静谧含蓄;他的构字结体,大小错落,夸张变形,欹正互出,欹侧峻险,有时甚至将一字变两字,将两三个字合而为一。

清初四僧你最喜欢谁,山水人物花鸟最爱的是谁的哪幅画呢?来聊一聊四僧吧?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清初四僧指的是朱耷(八大山人)、原济(石涛)、髡残(石谿)和渐江(弘仁)。四位都是明末清初的出家人,也是有名的画家,都以山水画出众,各有各的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即:反对摹古,主张创新。四位大师的画风自成一派,又因特殊身份(出家人)备受美术界的关注,其中的八大山人名望最高,影响力最大,也是本人最喜欢的画家。八大山人的身世。

朱耷,号八大山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的后代,如果不是明朝被推翻,他是有机会成为帝王继承人选的。然而,人生的两极落差迫使八大山人只能寄悲情于书画。清朝建立后,为了安抚前朝百姓,曾专门派人去请八大山人回朝廷为官,但被他果断拒绝。八大山人的骨气和才气让他成为清初四僧中的佼佼者,加上他特殊的身世而成为关注的重点。

八大山人的成就一:提出“省”的绘画理念。

八大山人提出了“省”的绘画理念,少即是多,无即是有。这与中国哲学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思想如出一辙。画家要画面“多”很容易,而要做到画面“省”却很难。八大山人的山水和花鸟最具特色,其山水讲究“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意境,物中有形,形中有物。而其花鸟中鱼、鸟、荷的表现独创新意,构图奇巧。鱼、鸟多为白眼向上(有的眼为方形),怒视苍穹,而荷通常为残荷,荷茎常有折损,把画面分为“天”、“地”两个部分,如《荷花水禽图》中水鸟与荷叶之态。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反应了他目空一切、高傲而漠视现实的精神状态。他的绘画理念与200年后塞尚的思想如出一辙,塞尚提出了简化自然的思想,即“用圆柱体、球体、锥体来描绘对象”。由此可见八大山人的理念是超前的,比西方的绘画思想早了200年。

八大山人的成就二:书法的成就。

八大山人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以篆书的圆润而施于行草,笔走龙蛇,力透纸背,藏巧于拙。艺术界多因他的绘画成就高而忽略了其书法的影响,但从画中可以看出,有的作品是因书法而显光彩。这就是八大山人作品的魅力所在,诗书画印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作品妙趣横生。

八大山人的成就三:款印的巧用。

八大山人的落款别有用意,可理解为“笑之”或“哭之”,喻其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他有一印造型奇特,形状如龟,内容为“三月十九日”,经常在作品中出现,这个时间的来源是崇祯皇帝自尽之日。由此可见,八大山人虽为出家人,却有一颗爱国之心,用此方式来纪念失去的明朝。八大山人在款印的使用上很有个性,方与圆的搭配,纵与横的兼顾都能做到极致,让画面中心少而不空,妙不可言。

综上所述,“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因其身世特殊,绘画理念超前,书法自成一家,款印用法奇巧,在中国书画史上影响极大,倍受业界关注。八大山人是中国书画的继承者和改良者,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影响极深,在日本艺术界备受推崇,在当今的世界画坛也有很高声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八大山人的作品体现的创作类型是?

八大山人是1625—1705年,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自幼受到艺术陶冶,经历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皇室贵胄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

朱耷把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同时受到禅、道家思想影响,崇尚一种以直觉和感悟的画风。

他笔下的线条,如枯藤摇曳,刚柔相济,他所有章法奇特,善于运用大疏、大密和线条的穿插,往往在画中留有大片空白供观者发挥想象。

他擅用拟人化手法,画那鼓腹的鱼,瞪眼的鸟;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将画中物象引向画外,也将画外物象引入画中,使构图表现境界扩大,使画面充满张力。

其作品在立意、造型、用笔用墨以及诗书画印的结合上,都达到了一个水墨写意花鸟画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一幅草书作品中允许有行书夹杂在其中吗?

在一幅草书作品中,允许有行书夹杂在其中吗?

可以的,不只是行书,楷书都可以。这在古代作品中不算什么。但在今天,如果要去投展,最好不要去挑战专家评委们的认知度。如果他们认为草书就是草书,不应该有其他字体混搭在作品,你就不能埋怨我没有给你事先讲清楚。

参加各级协会主办的书法展,要按他们制定的规矩去书写。他们说可以就可以。说不可以就不行。规矩是在组织者的手上。不是我说的古代作品中可以有,组委会就要同意。他们不同意,谁说的都不好使。这事要先给你说清楚。参加展览的稿件,谨慎使用。

如果是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在受专家评委的权力管辖之内,混搭往往别开生面。但要记住,凡事得有一个度。偶尔一为,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把混搭当成了自己的书写的常态,便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最著名的混搭,莫过于颜真卿所书的《裴将军诗》。楷、行、草都用上。在草书中夹杂着行书,在东晋时期的作品中就不是回事。在《淳化阁帖》中,这样的写法实在是太普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