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安溪西坪十大人物?
安溪西坪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一个镇,这里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以下是一些在当地比较知名的十大人物:
1. 陈庆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电网技术研究。
2. 林宝森:全国劳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职于安溪县第二中学校长,并为该校做出了突出贡献。
3. 梁兴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委员、安溪县文联副主席,擅长楷书和行草字体。
4. 李桂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5. 黄丽娟: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在退役后致力于公益事业并取得了显着成绩。
6. 高明珍: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非遗传承人,“闽南刻漆”技艺代表之一。
7. 张伟忠:原任职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及博导,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并曾担任过多个重要医学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
8. 王仕林: 安溪县政协原副主席, 曾经担任过多个企业高管职位, 并在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9. 吴锦源: 安溪西坪小吃店老板, 开设"吴记肥肠粉"已有20余年历史, 是当地餐饮行业的佼佼者.
10.黄永清: 安溪西坪乐器制造厂老板, 主营生产二胡等弦乐器产品,并被评为“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先锋”。
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武术高手有哪些?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不敢保证,但是今天要介绍的这九位,可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排名不分先后,只是知名度略有差距。
一、董海川(1797年—1882年)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臂力过人,擅长技击。他行走江湖,为不给家乡族人招惹麻烦,改名“海川”容纳江海百川之意。
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艺成下山之后,这一天来到苏州。正在欣赏小桥流水的董海川,恰巧目睹了苏州知府强抢民女的恶行。为搭救民女,董海川夜闯府衙,一掌结束了苏州知府的命,从此过上了居无定所的逃亡生活。
二、郭云深(1820年-1900年)
郭云深幼年习练拳术,后拜能然先生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义,遗著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后来,郭云深练就绝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
有一次郭云深想试试自己的功夫,让五个壮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顶住郭云深的腹部,郭云深一转腰,将五人打出一丈开外。郭云深在北方数省教授学生多人,晚年隐居乡间,七十余岁而终。
三、王五(1844年—1900年)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
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四、黄飞鸿( 1847年~1924年)
黄飞鸿是清未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拳术和狮艺,特别是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工字伏虎拳等,通过其传人的大力推广,成为世界著名的功夫流派。
而今,广东、香港、台湾以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有黄飞鸿的拳术和狮艺流传,影响日益扩大。
如何评价女书法家张秀的硬笔书法?
自从中国美协主席江丰为庞中华《谈谈写钢笔字》一书写的序言中提到"钢笔书法"这一词,钢笔字似乎升级了,以前只有钢笔字字帖,钢笔字比赛之类提法,而此后都冠以钢笔书法字帖、钢笔书法大赛、钢笔书法杂志等,1985年全国钢笔书法大赛形成高潮,参加者上百万人,评出特等奖十人,其中唯一一位女性特等奖获得者一23岁的张秀,从此张秀的名字为人们熟知。
其实张秀早就已是很有成就的书法家了,当然指的是毛笔书法,
张秀,生于1962年,自小练字,上中学时,班主任与湖北书协副主席周华琴是好友,引荐张秀跟周华琴学书法,周华琴的字雍容、洒脱、富苍秀雅洁之致,张秀书法得这种精神传承,张秀最游刄有余的是小楷,因字小,理所当然最适宜应用在钢笔书法上,她小楷那种风神秀韵被移步于钢笔,软硬兼施,本源俱在,既冇安稳闲谧的阴柔之美,又不乏凝重英挺之峭拔气息。
张秀书法,11岁时报纸发表,12岁岁参加儿童书画展,16岁得武汉市中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高中毕业直招湖北省博物馆专事古籍整理抄写之任,18岁时为武当山磨针井题字,为屈原纪念馆山门题匾。
张秀为人低调,自甘淡泊,名流宴会、书画雅集、电视讲座、簽名售书等等,都不见她踪影,专心于博物馆的本职工作。
张秀之女张白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专业硕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也写得一手好书法。
张白渺小学三年级作业
張白渺书法
张白渺书法
张白渺书法
你知道苏州的哪些历史记载和历史人物?
我再补充苏州名人二十三位:
樊春海 院士,生物化学家。1974年3月出生于张家港市,1992年考入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宽诚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孝炎 院士,环境科学专家。1932年10月出生于太仓市,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七虎 院士,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1937年10月26日出生于昆山市,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防护工程专业,1965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7月“八一勋章”获得者。
朱 敏 院士,古鱼类学家。1965年10月出生于张家港市,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主仼、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洪家兴 院士,数学家。1942年11月生于上海,苏州市吴县人,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仼复旦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知本 院士,大气光学专家。1960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仼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政昌 院士,矿物加工专家。1960年6月8日出生于常熟市董浜镇,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2008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薜永祺 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1937年1月11日出生于张家港市,195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电子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志愿 院士,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1951年5月2日出生于苏州市吴江区,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91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开甲 院士 (1918-2018) 理论物理学家。出生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仼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被授予“八一勋章”,2019年“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获得者。
王淦昌 院士 (1907-1998) 核物理学家。出生于常熟市,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2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主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张光斗 两院院士 (1921-2013)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出生于常熟市,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6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生前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泽慧 院士 (1914-2011) 核物理学家。出生于苏州市,籍贯山西灵石,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得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沈善炯 院士 (1917-2021) 微生学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出生于苏州市吴江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学院博士学位,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化学会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文熙 院士 (1909-2001) 岩士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苏州市吴江区人,生于上海,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生前任清华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童秉钢 院士 (1927-2020) 流力学家。出生于张家港市,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生前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章 申 院士 (1933-2002) 化学地理学家。出生于常熟市,1956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62年获得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生前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钱人元 院士 (1917-2003) 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出生于常熟市,1939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留校任教,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袁伟民 1939年7月8日出生于苏州市,前国家排球男队运动员,前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曾带队蝉联世界女子排球冠军,实现了“三连冠”等。
刘嘉玲 1965年12月8日出生于苏州市,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歌手。代表作《自梳》《阿飞正传》《好奇害死猫》《狄仁杰系列》《海上花》《上海大风暴》等。
赵敏芬 1941年10月出生于苏州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原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还珠格格》《大决战》《汉王刘邦》《重新谈判》等。
张 平 (1917-1986) 原名仉家驹,仉梦良,出生于昆山市,祖籍山东曲阜,六十年代中国电影22大明星之一。代表作《钢铁战士》《粮食》《停战以后》《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等。
金 山 (1911-1982) 出生于苏州市,祖籍湖南怀化,原名赵默,电影演员、导演。代表作《昏狂》《夜半歌声》《松花江上》《小白龙》《貂蝉》《风暴》等。
侯希白与杨虚彦?
侯希白和杨虚彦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侯希白,字文宣,唐朝新蔡(今属河南)人,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歌、文学创作,与王之涣等人并称“新乐府”,也参与了《唐诗三百首》的编选。他曾在唐玄宗朝中担任要职,处理过一些重要的政治事务,但由于不慎触怒宦官李辅国而被贬到荆南。他在荆南非常孤独,写下了很多哀怨的诗歌,成为他人生中的佳作,至今广泛传诵。
杨虚彦,字慈虚,唐朝彭城(今属江苏)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在唐玄宗朝中担任过侍中、宰相等重要的职务,推行新法,开辟了安禄山之乱之前的新局面。他还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唐诗乐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幸的是,他在唐宪宗朝被人陷害,最终被贬到边疆,不久后去世。
两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生平和作品都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和学习。
书圣王羲之真的是最好的书法家吗?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个不言而喻的话题。结论之先,我们必须了解在书法艺术之巅的,是一个怎样的王右军。江左大家,琅琊巨族,族中数十人位居高官,世称“王与马,共天下”,注意皇族是司马,却排在王后面。右军潇洒散淡,轻视名利,54岁卸官致仕归隐田园事件,震撼天下。那个号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事实上是没官做,这位右军逃官采菊东篱下却是史实。七个儿子,个个有诗传世,老幺献之,书才绝代、人物风流、征为驸马,深得宰相谢安器重。
王羲之,族强、官大、才高、儿子多且强,活脱脱一个成功者的典范,样样超拔卓群,更兼志趣高洁,无论儒释道,都堪称完人。古今找不出第二人,除了传说人物。
再说那时的书法是一个怎样的书法。晋,官方由汉隶逐步转向楷书的一个过渡阶段。那时并行的有隶书、章草。钟繇为代表的书家将隶书简化,导入到减去波澜结体带有隶味的楷书,皇象为代表的书家把章草推向成熟巅峰,张芝为代表的书家把章草简化,空间上完全省去隶味的繁笔,时间上以程式化的连笔增加速度,从而形成大草的基本规则。江山破碎,意识形态充满革新的需要、激情和可能。
那么羲之做了些什么?当时善书者百十位,王氏家族占三十余,羲之名满天下。但早期的羲之,在章草与大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路,形成了带有隶味的行草书,姨母帖等均是。有人论断王羲之写不出兰亭的依据就在于此而贻笑大方。十七帖的形成绵延了8年,羲之风格的流变是有章可循的。章草意味逐步消失,代之以简洁明快的行法草意,八面出锋、结构合理、转侧多姿的书法美学原则越来越凸显,毛笔的特性得到了极大化的发挥,汉字之美到达最精致优雅最有说服力的顶峰。史载献之尝谏乃父为新体。这所谓新体就是从章草、隶书中彻底摆脱隶意的行书和更萧散典雅含蓄蕴积的王式草书。在技术上极大成熟、基本规则上第一次完成了行书的系统表述、草书的规则(即法度)也告完成。我们无法肯定羲之改字是否是一人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是他以书坛领袖的领导力引领完成这一工作,并以前无古人的完美形态呈现于世人,并统合了官方和民间接受新字体和新规则。至于唐太宗的热捧,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促进了王派书风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而已。
可以说,中国书法受惠于右军多矣。中华素来书高于画,称书法为中华传统艺术皇冠顶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当不为过,此自羲之始。一定程度上,羲之于中华书法,就如同黄帝于中华民族,那么超越这个提法有意义吗?
那么在技术和艺术高度上有超越的可能吗?
羲之之后,献之摘取其父不常采用的外拓法,以之形成个人面貌。初唐弥漫在王派书风的笼罩下,随之出现的欧阳询取其险和规整、柳公权取其骨和秀俊,颜公变法其实是取其外拓法和厚重肥满以迎合大字所需(多宝塔类小字一样写的王风弥漫)。可以说唐楷即楷书的成熟期都是在钟王创楷之后,羲献的滋养下盛放的新花,可以言发展,超越却也未必。
以技术而言,米芾天才绝代,何止八面锋而已,至少技术上并不输给羲之,但世评:惜新体略多,略逊魏晋古意。其实不是什么古意,是输在那个完美的右军的格调上。智永、褚遂良、苏轼、杨凝式、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人在技术上都能力追右军,但终在他的一片萧散淡雅面前败下阵来。
所以,羲之于书道,已近于一个神话,而他的魏晋,以其风度,成就了一个书道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的漠视时间和空间、漠视名利浮游天地的境界,已经成为后世所有书法天才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