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代表作及作者作品,十大著名书法家?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TOP2、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代表作: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TOP3、唐代著名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
欧阳询为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代表作: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TOP4、唐代书法家
“草圣”——张旭
张旭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张旭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张旭《肚痛帖》
张旭肚子痛,一时有感,发于笔端,随手写下一个字条,竟成了千古名帖《肚痛帖》。全帖六行30字,文日:“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渲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
TOP5、北宋书法家、画家
“宋四家”之一——米芾
他是“宋四书法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
米芾《清和帖》
米芾《岁丰帖》
TOP6、唐代著名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柳公权的字,字形比颜字稍长,笔画也稍细。总的特征是筋骨外露,笔画富有弹性,无论横、竖、撇、捺,笔势都向四面伸展。其代表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柳公权《神策军碑》
TOP7、北宋书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苏轼擅长行、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东武帖》
TOP8、元代著名书画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
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子建采神图》
TOP9、三国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楷书鼻祖——钟繇
钟繇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楷,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其代表作有《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TOP10、明代著名书画家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对后世影响极大。
文征明三大小楷代表作有《琴赋》《草堂十志》
唐朝的草书艺术的发展脉络是怎么样的?
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草书不重单体字,而是解字重组,融篆、隶、真、行于一体。往往只追求通篇意境、体势和书家个人气质的抒发,因而艺术性的追求重于功用,强调作为欣赏品的美学价值,而不是易为人读懂。
唐代草书的发展脉络大致也可以分为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书法基本上是对汉魏、六朝书法的继承和发展,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大力推崇,初唐书法总体风格几乎为王羲之一人书风所覆盖,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再加上唐代科举取士的需要,初唐书法以楷书为重,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就以楷书为代表。所以此时的草书还处于王羲之一脉的延续稍加创新的阶段个人风格并不十分突出,代表作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和孙过庭的《书谱》。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其实并非全篇草书,其中有工整端正的楷书,有急徐相生的行书,更有简约快捷的草书,诸体集与一篇,完美尝试了王羲之对初唐书风的影响。孙过庭《书谱》实则是一篇书法理论著作,而作者运用了通篇草书的写法,其书法特点既有王羲之草书的飘逸,也增加了率意之趣,以至于后世将《书谱》作为草书入门的门径。
到了盛、中唐书法风格彻底摆脱了前朝书法的束缚,尤其是摆脱了“二王”娟秀清雅的书风,走向了雄浑肥厚。此时也是真正意义上唐代草书风格的创立和成熟期,达到了草书艺术美的极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是合称为“癫张狂素”的张旭和怀素。他们的狂草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纯情任性、自由奔放的风格。张旭的草书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严谨、规矩方正。他的特点是专注并善于观察,将自然万物的概括为抽象的线条,同时由于他嗜酒使得情绪亢奋,助长了书协的狂态。《古诗四贴》就是他的狂放之作,字数不多,却展开了一副风云变幻、气势磅礴的画卷,杜甫评论:“锵锵鸣玉动,落落长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如李白的诗歌昭示着盛唐诗歌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张旭的狂草掀起了盛唐书法浪漫主义的狂澜。再说到怀素,后世虽然常将二者并列,但从后人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怀素比张旭更出格。他的草书有四个特点:一是他书写的速度之迅疾,二是书写时的气势,三是书写过程中任性而为,四是创作时的无意识。怀素的创作时一种炽情创作,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甚至变古雅之意,形成诡异之形。他代表作《自序贴》是他盛年而作,是一副较大的作品,长为7.5米。在此贴面前洋溢的热情扑面而来,前半篇援笔疾驰,却依然温和,线条精炼还不见狂态,而到后半篇显出肃杀凌厉,墨气苍茫,实则是后人难以效仿企及。此二人共同奏响了盛世大唐的最强音。
晚唐书法正如晚唐的国势一样,呈现出衰败的气象。由于社会衰败,教育废弛,科举制破坏,造成书法艺术整体水平降低。而另一方面,书法实用功能减退,却使书法艺术摆脱了前唐代过分追求法度的束缚,更加注重自我情绪的表达和自我意愿的展现,使得晚唐书法更加注重“神韵”“意趣”等内涵之美的追求,开启开启宋代书法文化艺术崇尚意蕴的先河。草书到这里就没有出现什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硬要说可以把杨凝式提出来说一下。杨凝式并不专是草书书家,但他的书法师从欧阳询、颜真卿和怀素,同时上溯魏晋。这个被被称为“杨风(疯)子”的怪人,他的书风十分敏感,宋人张齐贤曾在《洛阳缙神旧闻记》中说他每每见到白色的墙壁就会发疯般想写字,直到把白墙都写满才搁笔。这样的即兴创作,写行书或者草书非常顺理成章,可大家熟知他的确实略显工整的行楷《韭花帖》,成为了唐末五代书法的标志。
沈鹏的代表作和书写风格?
沈鹏(1931— ),江苏江阴人。斋名介居。著名编辑出版专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和诗词作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艺委会顾问等。其书法“刚柔相济,摇曳多姿”,以气势恢宏、点划精到、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成为当今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风典型,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想知道毛体书法到底好在哪里?
要问毛主席书法好在哪里?欣赏毛主席书法,我们能感受到他的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的书法艺术之美,又能感受到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独领风骚的伟人风范。书法有着极其鲜明的创新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如果站在“现代视觉冲击力”角度观赏,其书法艺术的动感气势,可以横扫千军,具有无人能敌的泱泱大国的豪放之气。他师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推陈出新,独领风骚,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字”、“毛体”书法。
毛主席的书法各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独特的伟人气质和魅力,
一 青少年时代,毛泽东临帖下过一番功夫。他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习王羲之《兰亭序》,习晋唐小楷, 此时,他的小楷工整, 字形修长,间带少量行笔。16岁进东山学校时,他写给表兄文运昌 的一张还书便条,可以见其写帖功夫。只是毛泽东当时写帖,不 像其他蒙童“填红蒙写”,而是放手临习,靠读帖和悟性掌握字的帖笔意。可以说,毛泽东从习字的第一天起,就没有被帖束缚自己,书法极具个性。
1913年,毛泽东20岁,年轻才露,志满踌躇,他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时期。如下图是他青少年时国文书屈原《离骚经》,用笔既有王羲之点横竖内撅笔法,又有王献之撇捺外拓笔法,紧严中潇散,方正中圆润,既中规中矩,又不受束缚,其笔意与欧阳询、虞世南相类。这就能看出与毛主席少年时期寒暑不止写帖有关。
再观毛主席后期狂草,须溯源于早期书法写帖的深厚功底。行楷读书笔记,笔力稳健,恣意活泼,毛泽东青少年的天资高,这是“内美”,再加上写帖功夫,这是“重之以修能”,两者结合,方能 成大器 用笔严谨,结体疏朗,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朴厚重。
二 延安时期率领红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直至到达陕北延安,稳定生活,毛才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点滴时间写字,阅览法帖,一直放在身边的仍是晋唐小楷。此时临写的《兰亭序》,已经完全出帖,放手写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出《兰亭序》,入《沁园春雪》,毛泽东书法已登上新的境界。
三 1936年2月,毛泽东写下了轰动中外的《沁园春·雪》: 此词作于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抗战初期,毛主席和全国人民一样,同仇敌忾,字如排兵布阵,点画锋棱开张,斩钉截铁,这时期毛主席的字结体奇险,上下纵横驰骋,代表了领袖人物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笔法如惊雷闪电,势不可遏。《沁园春·雪》可以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
古人言"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深知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字字意殊,故骨气雄健,爽爽有飞动之感。我们观这段时间毛的题字,陡看似乎皆从帖出,仔细观阅,笔笔皆为书家己意。
另外这一时期救亡放在首位,他用笔表达自己作为政治家的情愫和责任。1938年春,为陕甘宁边区题字"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就能看出这种坚定的必胜信心!
四 抗战胜利之后,解放战争时期,在此一时期,毛泽东书法更加艺术化,而他这一时期的书法章法,吸纳黄庭坚,郑板桥的一些艺术营养。
黄庭坚的笔画长枪大戢,气势夺人,郑板桥的书法章法,素有“乱石铺街”的定论。虽大大小小、方方圆圆、长长扁扁、但极具错落之美。
如上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主席书作的章法,较之郑板桥的更加夸张,字体大小的对比更强烈,字与字之间争行让列的动作更恣意,原来的字较为明快、顾盼生情,原来的行笔和结构也已经有一定音乐节奏感。现在行与行、列与列间也出现笔画争让位置,通篇重拙
如果由表及里的研究,正是这一进步,为毛泽东日后登上草书艺术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这一时期是毛泽东书法承前启后的
五 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末来到北京,住进中南海,胜利的喜悦,环境的优雅,使他临写法帖更上一一套《三希堂法帖》。王羲王献之、王珣三人稀世墨迹,毛泽东反复欣赏我们从《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就能出毛主席书法笔法结构的气韵流畅和刚柔相济的变化之美
这一时期,他写出了《忆秦娥·娄山关》这个堪称书法代表作里的巅峰之作。这幅书作与前面分析的几幅又不一样,
1笔意上“.中国传统的书法技法比较多。比如随处可见“血脉筋骨”、“露锋”、“藏锋”、“屋漏痕”、“锥划沙”、“万岁枯藤”、“折钗股”绞转”等等笔法,已经不足以状写其点画风貌了。乍看这幅书作,只觉得笔法上线条变细,张旭笔意渐少而怀素笔意大增。点画刚而不僵,柔而非泥,枯笔不陋,丰笔不肥,笔笔瘦硬而不失柔劲,点画映带而出于自然。运笔流畅,力道分配相宜,线条形成了浓淡轻重相辅相成的行迹美。
2结构上,虽然还保持了作者习惯的左低右高的字势特征,但已经向圆转开合取势求意。近取诸身,远取于物”的传统点画结构章法的描写语言,熟练挥洒
3章法上,字体大小,一任感情而作,字的大小、行的宽窄排列上雕凿的痕迹不复再见,字里行间,疏密得当,侵让有致。由于书作中枯笔多而浓笔少,柔含刚而曲生力,通篇无夺目夸张之笔,迎面来夜雾晨霾之气,故而使整幅书作显示出了一种狂飚悲歌般的风貌。
创作了这样一幅在当时堪称独步天下,于现今也罕见匹敌的书法作品,完全可以说,毛泽东的书法至此不仅得笔、得法了,而且已经得趣、得神了。它是毛泽东插上书法艺术之巅的一面旗帜,标志着他的书法追求已经到了艺术的巅峰。毛泽东已经卓然成家了。
书法里的草书和狂草?
草书遵守新草的制度(俗称格),狂草的表达却任情使性直逼制度的底线。注:并没有突破底线,突破即成丑草了。
五湖四海醉春风全文作者是什么朝代的人?
王夫之是明朝人(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
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