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楷书有什么得与失?欢迎批评指正?
这是楷书吗?真佩服你的勇气,这样的作品也敢贴上来示人,别怪我说话耿直,这幅作品只是一个自学书法者的涂鸦。
中国书法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行当,据说光是各类书法协会的会员就有2000万大军。人人都可以提起笔来上两刷子,各个都觉得自己才是书法家。
由于中书协对书法引导方向不明或存在严重偏离,导致乱像横生,整体水平低下,各种打着创新旗号的心浮气躁的人,都在任性地写着专属于自己的书体,有的人干脆走向丑书。
题主的书法作品,自己把它称为楷书,难道你不知道楷书是啥样子吗?老祖宗创立的书法体系,那么完备,笔法,墨法,结体,章法,你都可以视而不见吗?
我看到有位答主还煞有介事评论这位题主的作品,说某一个笔画有王羲之的书风,又说某一个字必是智勇书风无疑。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我看这作品倒像是鲁迅写的字。
别怪我说话难听,对字不对人,忠言逆耳利于行,题主既然有志于学习中国楷书书法,需要静下心来,忘掉虚名得失,笔耕不辍,临帖不停,假以时日,你会写出真正的楷书书法的!
随文附上几位古今楷书大家作品,大家一起看看吧!
同事的朋友写了这幅楷书给我,大家看这字咋样?
既然是别人送的,无论好坏都是一份心意,礼物背后是人家的情意,应该表示感恩感谢。
但就书法论书法,我们还是要来讨论一下,总结一些书法创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吸取一些经验教训,这幅作品是一幅行楷书条幅“上善若水”,整体感觉还可以,作者有一定的书写功底,练习书法的时间应该也不短了。
但是有两个地方暴露了作者的缺点,拉低了这幅作品的分数,一是“若水”二字撇画的用笔,一是作品的落款。
第一个问题,从单个字上看,写的还是很好的,结构没有太大的问题,尤其是前两个字“上善”,写的非常漂亮,但是后两个字“若水”明显笔法上出了问题,撇画散锋了,可能是书写太快,笔中无墨,造成了散锋。一般的书法家是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也可见作者的书法功底有所欠缺,还要加强临摹和创作的训练。
第二个问题是落款,主体只有四个字,落款却满满写了一行,落款字数很多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作者都写成了一行,这样就显得非常满和挤,这样明显会把人的视线拉到落款的位置,喧宾夺主不能突出主体内容了,和整体也不是很搭配,再说把整个左边堵死也不好看,要留意到空隙透气。
个人建议可以稀疏的写上一行,和整体匹配,如果实在写不开那就分成两行,时间姓名一行,内容介绍一行,这样也会显得层次分明,不那么拥堵。
从这几个字也可以看出,作者还没有进行过完善的书法创作训练,有了很好的临摹基础,还没有过渡到创作的状态,创作并不是简单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字组合在一起,他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一般的书法创作,除了要考虑书法的单个字书写,还要考虑整体的布局,字体大小变化、墨色枯湿浓淡的结合,字体势态的俯仰迎合,在加上结构和笔法的配合,才能够创作出生动、感人的书法作品,要是没有这些,简单组合式的创作和电脑打印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创作还是要展现一点个性的。
虽然不是名家大腕的书法作品,这样的作品挂在家里还是可以的,书法内容寓意吉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装裱起来效果会好很多,所谓“三分字,七分裱”,别人能送作品就不错了,一幅书法作品背后凝结的都是时间和精力。
你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小楷名家?
小楷创始三国时期,发展于晋代,随着唐宋明清科举考试的普及,小楷成为最实用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书体,并出现了鼎盛时期。
小楷着重横竖布局,字体大小整齐划一,笔画精细点点俱到,着墨圆润细腻,运笔灵动巧妙,字字错落有致、气神贯通,韵浓雅致,如串串珍珠悬挂,又似细玉罗布,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自三国以来,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钟繇、卫铄夫人、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赵孟、祝允明等小楷书法名家。
业余爱好者,这幅楷书有什么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欢迎批评?
谢谢邀请!
正如已有回答中真正懂书法的人的回答所说,你的字很不错的。
看来你练书法下了一定功夫,对于用笔有自己的体会和主张,点画质量较高,结体和用墨也不错。
你的问题是天分高、有悟性,但临帖太少,尤其读、临名帖太少,这个问题从落款失误(整行空白却题穷款)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自信是优点,也是书法成功的关键之一。
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但他又说,“书贵难”。
所以,读帖、临帖是你今后要走的路。
通过长期读帖、临帖,你会发现,名家值得学习的,除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字外功夫——名家在他们的字里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和独特审美更加复杂深奥。
书法最费时间,但连书圣、草圣都要日日临池,还搞得“池水尽黑”,你有成仙成神的资质,但也要有临池得来的功力。
我是纸上谈兵,因为邀请到所以勉强乱说几句,我其实就是个不临帖写“聪明字”的,很多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是多年以前写标语的水平,不美图都不敢拿出来见人。
我的教训是,书法,真的不能只靠“悟”,得天天实际操作。
王羲之楷书的传世刻本是啥呀?
王羲之,乐毅论》,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原作者为夏侯玄,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褚遂良在《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将其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王羲之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