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拉斐尔前派亨特代表作品

你认为拉斐尔前派对欧洲艺术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学院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画法为最高的艺术指导原则,就是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艺术家拉斐尔的绘画技法、绘画风格(这叫样式主义)“画家们喜欢描绘故事中迷惑男人的命运女神“...

拉斐尔前派亨特代表作品,你认为拉斐尔前派对欧洲艺术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19世纪中叶,英国的艺术教育趋于一元,学院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画法为最高的艺术指导原则,除此之外,一切创新及观念皆被斥为不入流,为了抗议这种封闭的思想,伦敦皇家学院附属美术学校的一群年轻学生创立了“拉斐尔前派”,那么,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拉斐尔前派”对欧洲艺术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拉斐尔前派”对欧洲艺术发展的影响力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拉斐尔前派”:主张脱离制式化的创作方式,回归拉斐尔以前认真观察、如实描摹自然的态度,并重视独自的构想,要注意的是,“拉斐尔前派”并非是复古地“回到昔日的艺术”,而是要“回到昔日的正直”,一种素朴、纯粹的绘画态度,

很多人会误认为“拉斐尔前派”就是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艺术家拉斐尔的绘画技法、绘画风格(这叫样式主义),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在前代(拉斐尔时代)余晖上赋予自己的时代特色,形成另一种风格,这就是“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的宗旨目标,

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是罗塞蒂(1828~1882),19世纪初期,欧洲的绘画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画家们喜欢描绘故事中迷惑男人的命运女神,命运女神的共通点就是:她们具有魔力般致命的吸引力,使男人为了她们,能做出任何事情,恰好,罗塞蒂非常擅长描绘这样的女性形象,

罗塞蒂笔下的画作《命运女神》《被祝福的达莫塞拉》《被吻过的嘴唇》《心爱的人》《但丁的梦》《白日梦》等,在柔和的色彩光影效果下,画面给人诗意的想象和热情的感觉,人物显得很感性,拉斐尔前派抛弃新古典主义那种僵化、普逼的“绝对美”,更注重揭示人的心灵和自我,拉斐尔前派在工艺美术和书籍插画领域中都有极大的贡献,也为欧洲大陆19世纪末的“新艺术”浪潮带来重大影响,如,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林姆特笔下的《吻》的画风类似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画家罗塞蒂作品

觉醒的良知作者是什么派?

是拉斐尔前派

亨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贯穿着一种宗教式的道德说教。《觉醒的良知》就是这样一幅画,在华丽的房间中,音乐教师和他的女学生在“良知发现”的主题下,一个表示出善意,一个表现出惊讶。画家以写意风格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极其逼真生动。他主张面向自然、面向生活,这件作品正是表明了画家的一种人生态度。

为什么拉斐尔前派创始人威廉亨特一幅关于男女关系暧昧的画作?

这幅作品取名为《觉醒的良知》,是英国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 于1853年-1854年创作的风俗油画,是他年轻时创作的一幅画!那时候他并不出名,当然他的作品也并不受欢迎,而这却是他唯一受到好评的一幅画!

在这幅画作中,男人坐在钢琴旁,是一位音乐老师,女人估计是他的学生,女人坐在男人的腿上,一看画面就是关系暖昧,不正常的师生关系,根本是情人幽会的场面吗!

但是最出彩之处就在于,女人的姿势是向前倾倒的,而且眼睛里的光线突然一下子出现了亮光,那也许就是一种觉醒!而男老师似乎也发出了善意的微笑,做了一个放手的姿势,那也许就是一种良知的发现吧!

也有人认为这个女人是男人包养的情妇,这个房间装饰得很奢华,红木椅子,红地毯,但却显得很杂乱,说明这是临时偷偷的幽会,男人肯定是瞒着老婆孩子,在外面偷偷的养着这个漂亮的女人!女人虽然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但也许也厌倦了这种金丝雀般的笼中鸟生活,所以画面中女人欲挣脱男人的怀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小时候,亨利的父亲并不认同他学习绘画,所以在他16岁以后才接触油画,一边画画,一边以此谋生,他经常研究和临摹名家的作品,从中受益匪浅!1845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认识了两位画家,然后他们同心协力,一起建立了拉斐尔前派社团!

亨特是拉斐尔前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画作中总是贯穿着宗教式的道德说教,而迎来希望和曙光的画面!这幅《觉醒的良知》,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还有《牧羊人》、《世界之光》、《清晨祷告》、《喇叭花》等!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作品,他画作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也许对现代人仍然有教育意义!

伍尔纳的代表作?

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他是雕刻家、诗人。他的代表作品 《觉醒的良心》显示了前拉斐尔派的特点。

1848年,前拉斐尔派在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于伦敦的家中发起了。在开始的聚会中只有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三人,而到了1848年的秋天,他们已经累积至7人,画派逐渐形成。

他们是威廉·迈克尔·罗塞蒂、托马斯·伍尔纳(Thomas Woolner)、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还有一些年轻的画家和雕刻家也和他们有紧密关系。他们将画派的成立作为秘密,没有让皇家学院的其他人知道。

维多利亚激进派和拉斐尔前派的区别?

维多利亚激进派:从拉斐尔前派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展览,我们则可以看到包豪斯究竟萌发于怎样的土壤之上,也可以了解那段值得被再次开启的艺术设计史。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拉斐尔前派”被并置,或许可以揭开之后百年艺术设计发展面貌的面纱一角。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被定义为1837—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这个特殊的时代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顶峰。在维多利亚时代,36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占全球70%的经济体繁荣发展着,这样的繁荣也延续到了爱德华时代,整个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在这样雄厚的经济背景之下,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被译为前拉斐尔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在他们看来已陷入形式主义泥沼的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画风。

Edward John Poynter《在阳台上》,1889年

拉斐尔前派最初是由三名年轻的英国画家——威廉·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但丁·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约翰·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所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

他们认为拉斐尔的古典姿态和优雅作风对艺术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回归到拉斐尔以前的艺术,他们将团体命名为“拉斐尔前派”。

亨特是什么意思?

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年4月2日—1910年9月7日),英国画家,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希望亨特学习绘画。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才接触油画,当时他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

亨特经常模仿前人的作品,如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名画,这些习作在他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1845年,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在那儿遇见了米莱斯和罗塞蒂。于是他们合作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决心重振英国画坛雄风。

主要作品有:《良心觉醒》、《牧羊人》、《死亡的图像》、《世界之光》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