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作者] 吕本中 [朝代] 宋代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标签: 民歌 感叹 月亮 离别 宋词精选 婉约 词 其他 情感 景色 场景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注释
⑴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⑵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⑶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作者吕本中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的其它作品
○ 踏莎行·雪似梅花
○ 连州阳山归路
○ 采桑子·乱红夭绿风吹尽
○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 吕本中更多作品
渔家傲·小院悠悠春未远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渔家傲·小院悠悠春未远
[作者] 吕本中 [朝代] 宋代
小院悠悠春未远。牡丹昨夜开犹浅。珍重使君帘尽卷。风欲转。绿阴掩映栏干晚。
记得旧时清夜短。洛阳芳讯时相伴。一朵姚黄松髻满。情未展。新来衰病无人管。
《渔家傲·小院悠悠春未远》作者吕本中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的其它作品
○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 踏莎行·雪似梅花
○ 连州阳山归路
○ 采桑子·乱红夭绿风吹尽
○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 吕本中更多作品
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连州阳山归路翻译及注释
翻译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注释 1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2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3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4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5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6 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7 强言:坚持说。8风物:风光景物。
连州阳山归路赏析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著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诗词作品: 连州阳山归路 诗词作者:【 宋代 】 吕本中 诗词归类: 【古诗三百首】、【羁旅】、【抒情】
兵乱后杂诗五首其一翻译
《晚兵乱后杂诗·其一》是宋代吕本中所作,原文及翻译如下:
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老来碰上兵荒马乱,处处都在扎营屯兵。)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迟死反受活罪的苦,折磨要到哪时才停?)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忧愁多得睡不着觉,乱使我长熬饥馑。)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真想跟随范仔他们,结成同盟起义大军!)
《兵乱后杂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写的是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围攻并攻陷汴京的过程,即宋朝军民在汴京保卫战中的表现,诗中写兵乱后的光景和个人心情,都很深刻沉痛。
诗人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宋代词人。字居仁,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
公元1145年(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宋史》有传。本中诗法出于黄庭坚。有《东莱诗集》二十卷。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一卷。
采桑子吕本中与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宋代词人吕本中的作品《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该词与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风格大不相同: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结构上没有重章复沓而是如行云流水直泻。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速求吕本中《木芙蓉》、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歌解析
一,吕本中《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木芙蓉》是宋代吕本中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白话文释义: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二,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借花抒怀,表示自己虽然漂泊而未逢时,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窗前木芙蓉》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原文如下: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白话文释义: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扩展资料
《木芙蓉》创作背景:此诗为吕本中早期所作,早年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 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轻松流美,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后亦有思乡怀国之作。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
《窗前木芙蓉》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是一首即景咏物诗。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十多岁时,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贫寒,孤独无依,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
首句“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
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
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