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带皴的代表作品,白描技法基础入门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中的十八描,主要是指人物画的线条用笔技巧。具体如下:
一、高古游丝描。这是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线条提按轻重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线头呈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这种线条比高古游丝描稍粗,多为直线,有些写意的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与琴弦描相比,又粗一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多用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六、钉头鼠尾描。这是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这是秃笔线描,也属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此笔法,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蚂蝗描。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没有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很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十、 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这是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大家谈谈什么是中国画的骨气?
在我初次接触中国画时,老师对我说:“你画的形虽然很准,但是用的线不是中国画的线。”
我很疑惑:什么是中国画的线呢?老师说:“中国画的线是有生命的线。”从此,我开始意识到“形似”不是传统中国画的最终目的,在“形似”之外还有更高的要求。李可染 岩泉积翠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以状物为宗旨的绘画艺术,不论中西,“必在于形似”,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如何“形似”,中西绘画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西方绘画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通过比例、透视、解剖、结构,把物象的表现达至精准和酷似;通过光线和色彩,使形似达到富有质感、量感、空间感的直觉逼真的效果。这是西方传统文化思想的思维逻辑使然。传统的中国绘画却在“必在于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形似须全其骨气”,没有从“器”和“用”的层面做横向拓展,而是从“形似”直接指向了形而上的“骨气”,把问题提高到“道器相通”“体用一致”的至高境界。潘天寿 一声四喜
“骨气”可以说是传统的中国哲学概念。何为“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万物一以贯之。“骨”是支撑万物,又无限生发的内涵之力。
何为“气”?“气”是充满变数的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个生成并充实了无穷尽的多样性的空间形态,就是“气”。
“骨”主时间的一致性,“气”主空间的变化和多样性。“骨”与“气”合为一体,就是生命存在的形态,所以“骨气”是生命的象征和表现。所谓“全其骨气”就是要把生命的精气神注入“形似”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生命观是把宇宙看成一个生命的整体,其中当然包括人——人是宇宙、自然生命的一部分。
传统中国艺术就是体验生命、表现生命。因此,“全其骨气”就是形与神、心与物、气与质相结合,形成为“骨气形似”的胸中意象,使“形似”被赋予生命,使作为造型的形式符号的点、线、面因有了生命的内容而活起来、生动起来。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根本在“立意”,落实在“用笔”。一个是心与物的交融,一个是意与笔的结合。《文心雕龙·物色篇》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唐代符载有云:“……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这正是物要“烂熟于心”,笔要“得心应手”,在物我两忘、弃知去己的状况下,心物之间融汇交流,然后“心随笔运”,因势而成形。这种“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张彦远语),“离形得似,妙合自然”(陈师曾语)的绘画理念是传统中国画自古至今一贯遵循的法则。
苏东坡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这里强调的是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荆浩所说的“气质俱盛”的真,体现生命之真如。传统中国画从来都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以“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的态度,在对宇宙自然、生命灵性的感悟和体验中“寻真探妙”,沿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路径,踏进“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江山卧游图》四条屏
这无限深远的玄妙之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光芒。李苦禅先生说“画写意画要进入一种超然的状态”,需要学识修养的深厚积累、艺术功力的扎实和那种“致虚极,守静笃”“专神守一”的自我把控能力,要靠自然天机流露,“妙造自然”,来不得半点刻意而为的计较和做作。
考察西画发展的历史,从印象派的诞生到杜尚的出现,百年间,西方写实绘画始终是在“似”或者“不似”之间纠结和徘徊。
杜尚以后出现的现代观念艺术了“似”或“不似”的架上艺术,模糊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而且脱离了绘画的原有概念,从对物象的求实到求新求变的表现都展示出智慧和能力的某种局限性;而传统中国绘画对自然、生命的“天人合一”的体验和表现——这种玄妙之美的境界,则永远有着无限的空间。
傅抱石 庐山胜境
总之,传统中国绘画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为核心创作理念,以笔墨为体验生命和表现生命的基本方式,以“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写心为最终的审美价值取向,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有着妙不可言的美。
中国画家绝不可妄自菲薄,而应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按照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在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出自己的路。节选自马振声先生《画家不可妄自菲薄——体验中国画的“骨”与“气”》
山东什么地方有好的观赏石?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是我在悟空问答上所回答的第116个问题。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的赏石氛围浓厚,观赏石资源也比较丰富。其中,被全国各地所熟知、称得上好的观赏石主要有四种:泰山石、博山文石、崂山绿石和长岛球石。接下来,就分别为大家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泰山石
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之中,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充满着阳刚之气。泰山石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出现,并以其古朴、苍劲、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加之,民间有泰山石能避邪、镇宅等传说,取稳如泰山,石来运转之意,近年来,泰山石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观赏石和风水石。其色彩古朴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在适当的视觉距离内更显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细品之,可见五岳之尊——泰山之壮美。
二、博山文石
主要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系石灰岩。博山文石的摩氏硬度在3-4度,叩之有声。该石大多深埋在当地的酸性红土中,经过地下水和酸土长期的溶蚀,形成了沟壑孔洞的形态,石体表面大多呈点划交错、平行或弯曲等变化多端的脉络,形成了多样的皴折效果。博山文石造型奇特,富有神韵,独具特色。其型主要分为分为山形石、象形石、玲珑石。山形石山是自然山峰的浓缩,山峰要雄奇俊秀,高低错落,外部轮廓要具有峰、峦、壑、坡之变化。
三、崂山绿石
又名崂山绿玉,主要产于青岛崂山仰口湾畔峰山脚下。因产地大部分在海中,故亦称海底玉,其矿物学名称为蛇纹玉或鲍纹玉。此石质地细密、晶莹润泽、色彩绚丽,以绿色为基调,有墨绿、翠绿、灰绿几种颜色,其中以翠绿为上品,间有紫、黄、白、赭、灰等色。该石色泽静穆古雅,深沉谧静,多有自然图案,但有自然造型者甚少,主要观赏其色彩、结晶和纹理。可陈设于厅堂、几案欣赏,也可制作盆景。早在宋、元时已有人将其用于案头清供及制作文房用具,自明、清两代始即成为名贵观赏石。
四、长岛球石
产于山东省长岛县南菜园湾、月牙湾等地,是一种海滩卵石。因形状似蛋,当地俗称“雉鸠蛋”或“钢石蛋”。之所以改叫球石,还是因为叶剑英的缘故。1979年叶帅视察长岛时写下了“昂价石球生异彩”的诗句。后来,当地赏石界便借用伟人诗句并结合其特征将其命名为长岛球石。除了外形有些像球外,长岛球石还有很多别的特点,完全可以与其他卵石类画面石相媲美。该石质地坚韧、结构细腻、表面光洁润泽、色泽绚丽多彩、花纹精美、图案丰富,可谓“形质色纹韵”俱佳。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我是尽力提供靠谱答案的奇石圈,欢迎广大奇石爱好者关注!
怎样能布置一场成功的茶事?
谢谢邀请。首先先了解什么是茶事。
茶事的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早茶)、书会(午茶)、夜会(晚茶);现在则有"茶事七事"之说,即:早晨的茶事、拂晓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除此之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相当于佛寺的开光大典)、惜别的茶事、赏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了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茶事又有前后茶事之分,前茶事是在山中进行的茶叶种植、制作等系列劳动生产等活动,后茶事是在饮茶场所进行的把干制的茶叶变成饮料等事情,是茶道的所有可以直观的形式的总和。
做一场茶事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为什么做一场茶事,做一场茶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茶艺表演。品鉴各种茶、期间小活动以及主持人把握现场茶文化氛围。
下面是一场茶事主题为茶香竹韵
一、茶事主题:茶香竹韵
竹,静雅;茶,甘甜;竹在自然的怀中潇洒临风,茶在茶人的杯中醇香流韵。所以,茶和竹不仅是沟通人与天地的媒介,也是激发和谐、清致、高洁、芳香情感的载体……茶和竹不仅有着不解之缘,而且是竹造幽香,茶添清香,两者交相融汇,相得益彰。
“茶、竹双痴”的板桥先生, 竹画上的题诗都是尽情地表达了他以茶为伴,悠然自得、远离嚣闹世俗纷争保全节操的欣慰;如“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板桥先生喜品茗,懂茶道,与茶结缘颇深,故能妙笔描述“对芳兰、啜苦茗”的雅趣,且常是“竹间烟起唤茶来”,对茶、对竹,均是乐此不疲。
信阳当地人称“信阳红”为“卢公红”,细细品来,在缕缕茶香中,有信阳人的感恩爱戴之情,在淡淡甘甜中,有共产党人带领茶农脱贫致富喜奔小康的高尚情怀。真可谓千秋大业一壶茶。
二、茶品选用
本茶席所选用的茶品信阳红茶,整个冲泡程序共分9道,即温杯、赏茶、投茶、开香、冲水、拂沫、出汤、奉茶、品茶。
三、器物配置
器具选择崇尚自然简单,使用天然的竹质茶道组,一套白青瓷茶具(盖碗一个、公道杯一个是玻璃的、品茗杯六个),白瓷带花茶荷一个,青色茶罐一个,水洗一个,花瓶一个,随手泡一套,体现了茶人生活的恬淡与心灵洁净的自然。
四、色彩色调
铺垫采用叠铺式,以米绿为满铺,再覆以墨绿色茶旗和小竹席放正中间,青白瓷茶具整齐摆放其上,以示对茶之尊敬。右置随手泡、左置茶道组和水洗、白瓷茶荷,左上置青瓷花瓶,一朵黄花作点缀,以衬托茶之崇高淡然。
五、背景配乐
背景是大幅是竹子图,配以悠扬的《高山流水》,萦绕席间,让人心生宁静,安然自得。
六、奉茶语
茶已泡好,现敬奉给列位评委品茶。祝列位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山水画中怎样用笔?
中国山水画,用笔和用墨是相互依存的,要做到笔以墨生,墨因笔现。用笔一般分为中锋,侧峰等方法。元朝以后,文人画出现,无论中锋,侧锋用笔,不求形似,但求心迹,更注重笔情墨趣和心志的宣泄,讲究“书画同源”,这一理论,对后来的中国画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中国画讲究线条,注重书法意味和金石之气,有“力透纸背”之说,把书法中的“传,折,提,按”等笔法,融入国画,讲求“以书入画”,使之更加完美。这正是中国画与其他民族画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画都必须练好书法的原因。
山水画讲究皴擦点染,是辅助线条表现物象的一种手段,常以侧锋居多,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等等,这些笔法不但不但恰当地表现了北方山水,还用于表现树木,使老松古树更加苍劲,增加了山石的质感,还塑造了体积,有“石分三面”之说,也为现代人物画的生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造型手段。
如何吹画梅花?
梅花的画法 一、梅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二、梅花画法 梅花画法分勾花和点花两种,现分述如下: (一)勾花 勾花亦称圈花,用硬毫勾线,用淡墨勾其轮廓。用笔要有提按粗细的变化,圈出的花要似圆非圆,意在方圆之间。要有正、侧、背的各个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态变化,画梅多取侧面、半侧面,这样易于体现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态。点蒂用浓墨,正面瓣四至五笔,背面瓣五笔,侧面瓣三笔。点蕊、勾蕊丝亦用硬毫小笔蘸浓墨从内向外勾挑,示意性地点入八九点即可。白梅画好后用“倒晕”法蘸淡赭或淡草绿沿花的轮廓晕染,其方法是用大白云蘸清水,再于笔尖上蘸淡色,沿花的周围晕染,随染随将笔肚下按,使笔上的清水着于纸面,干后不留淡色痕迹,从而起到烘托作用。花蕊部分亦用淡色点染局部即可。(二)点花 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蘸色由浅到深。以红梅用色为例: 淡朱磦蘸曙红是一种蘸色;第二种是在前一种蘸色基础上再蘸胭脂色;第三种是赭石蘸胭脂(老梅);第四种是淡色锌钛白蘸淡曙红(嫩梅)。重色瓣蘸色宜浓、宜厚,淡色瓣可在涮去笔尖部分余色后再蘸清水点瓣。点花瓣的形态亦求方圆之间,一笔点一瓣,自瓣梢入笔从外向里点,当中空出白心。瓣与瓣之间要有透视形成的角度变化,即大小、宽窄的不同,不要每朵花都是几个圆点,既无深浅又无大小的排列。圈梅、点都有一个组会穿插上的疏密问题,一般讲密易疏难,讲密要密而不乱,讲疏要疏而不散,要密中见疏,要留出“活眼”。另外用色的浓淡虚实也关系到整体构图上的轻重和层次上的变化,亦须重视。点花、圈花之后还有一点,就是用浓墨穿小枝连接花,使花花都有着落。通过小枝的添加既起醒笔的作用,又可增加画面的生气。红梅《俏不争春》的绘画步骤 步骤一:先用硬毫二号提斗笔,以勾皴法画出左侧的一块石头,以简洁的勾、皴、染,确立石块的三大面,再以焦墨点苔,加些苔草。步骤二:用硬毫二号提斗笔,灰墨蘸深墨,自右侧下角起笔朝左方向石块后面,再折回朝右上写泼墨梅干,浓墨穿插画嫩茎,焦墨点苔。步骤三:用兼毫大白云笔曙红蘸胭脂,浓淡相间点垛梅花,待花瓣半干之际用硬毫勾线小笔蘸浓墨丝蕊、点蕊、点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