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青铜器是失蜡法的代表作品

(想要铸造的青铜器的样子,范、芯之间的空腔就形成了所要铸造器物的形体,如果需要在器物上制作出纹饰。因为造型复杂需要制作多组范分别铸造后再连接成型(用拼铸法或焊接法)的为分铸法,凝固后打碎外范即可得到光洁细密而又精巧的铸件。...

青铜器是失蜡法的代表作品,铜器的铸造方法?

一.模范法

简而言之,模范法就是先用陶泥做出“模”(想要铸造的青铜器的样子,也就是青铜器的草稿),“范”(将泥土敷在模上,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轮廓的组成部分)和“芯”(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而后将范和芯组合起来,范、芯之间的空腔就形成了所要铸造器物的形体,再将熔化的青铜液浇注进空腔里,经过冷却侯,分离陶范,修整等步骤,呈现出的就是最后的青铜器了。如果需要在器物上制作出纹饰,那么还是需要首先在模上就做出纹饰来,这样才能让范上出现镜像式的纹饰,有时候若纹饰要求非常精细,还需要直接在范上进行精加工。由于铸好铜器后陶范就被打碎拆除,所以陶范大多是一次性的。

在模范法中,因为器型简单可以一次性浇注整体成型的为浑铸法,比如一些简单的剑、戈、矛等武器,因为造型复杂需要制作多组范分别铸造后再连接成型(用拼铸法或焊接法)的为分铸法。

二.失蜡法

失蜡法的原理也非常简单,采用易融化且便于塑形的材质,如蜂蜡,动物油脂(牛油、羊油等)或松香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随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形成泥壳,再涂上耐火材料。加热烘烤,熔点低的蜡模融化流出,形成空腔。往腔内浇注青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即可得到光洁细密而又精巧的铸件。这种方法在现代金属成形工艺中仍被广泛应用,称为熔模精密铸造。

失蜡法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年的西亚就已有了失蜡法铸造的乐器装饰物(乌尔王陵七弦琴之兽首),公元前2000年至1780年的埃及也有失蜡法铸造的人像(《古代世界史前时代铜与青铜冶金术的笔记》H.H.Goghlai),但在中国关于失蜡工艺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随后是明代的《开工天物》。一些早期的青铜器,纹饰非常繁复,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可能使用了失蜡法,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所以,失蜡法在中国究竟何时起源,还有待将来更多的考古材料来解决。

云纹铜镜的失蜡法?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东西有哪些?

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世界铸造技术的巅峰。许多精美器物不仅外形美轮美奂,其工艺之高超,技术之复杂也足以震惊世界,现代技术都难以复制。

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早期,就出现了鬼斧神工的青铜器,震惊整个考古界的文物。它的制作繁琐,工序复杂,外形惊艳,堪称世界之最。被列为国内首批禁止出境展览品,是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青铜器就是曾侯乙尊盘。

简介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尊盘有两部分组成,一为尊,一为盘。尊为酒器,用来盛酒,盘是水器,用来装水。尊体上装饰有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更有花纹、云纹、伏兽等多种镂空雕刻图案,让整个尊盘饱满而富有生气。

这件青铜器工艺极其复杂,用我国独创的失蜡法焊接铸造而成,是我国青铜铸造史上里程碑的作品。

当年的出土文物报告是这样写的

“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故事

曾侯乙尊盘于1978年出土。曾侯乙是曾国的国王,姬姓名乙。是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小国。据说,当时楚国闻听曾国有这样一件绝世珍宝的青铜器,多次兴兵袭扰曾国边境,以求威胁曾侯,达到索取尊盘的目的。

结果曾国祭祀之后,曾侯来到楚国,献上尊盘,双方的剑拔弩张立刻变成了和气生财。楚国立马撤兵,并言世代交好。

没过多久,吴国使者来访楚国,说出一个大秘密。曾侯也送了吴王一个尊盘,想看看与楚国的这个尊盘是否是一对。这可挑起了楚王的怒火与猜疑,去问曾侯,结果曾侯磕磕巴巴说不出话来,楚王疑心更重,一气之下,不小心将尊盘打落在地,摔了稀碎。竟然里面参杂了泥土。

楚王发怒,兴兵伐曾。曾侯惧怕,一病不起,不久离世。将尊盘作为陪葬之物,带入了陵墓中。楚灭曾国后,四处搜寻尊盘下落,却始终不得,从此曾侯乙尊盘音信全无,消失不见。

直到1978年出土,这件旷世奇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结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曾侯乙一个小国,却有举世无双的珍宝。引来楚、吴两国的觊觎,最终而灭国。

故事令人惋惜,却也证明曾侯乙尊盘的绝代魅力。曾侯乙尊盘在2400多年前,就已出现,而现代技术依旧难以复制,可谓一大奇迹。

曾侯乙尊盘,精美绝伦,真的是难以想象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是如何制作而成的。恐怕只能用鬼斧神工来形容。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青铜器西方却几乎没有?

中国是世上唯一由古文明传承到今天的世界大国,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因此是独一无二的东方文明。

东方文明就因为古老的中国是唯一的大房东,无论居住者是什么朝代,还是异族借住或外族强占,都改变不了大房东的主权和身份,这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华夏天下观。

反观海外,各种各样早期文明都是昙花一现,过早就形成了断层,"城头变幻大王旗"。古埃及、古巴伦、古印度、古希腊等,遭受古代战火洗礼,呈现的是改天换地般的种族清洗、文化更替、宗教取代到了面目全非、风马牛不相干的断崖般的改写历史。

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是集中华大地56个民族之大成的中华文明,历经上下5000年生死考验而经久不衰的东方文明,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以古印度为例,古印度佛教传到了中国,佛教大盛于中国,而印度早就被后来的印度教所取代。直到如今,还存在异教的对立、种族的矛盾,到了激烈对抗、水火不容的程度,呈现的是散沙一盘。甚至在英帝国大殖民主义面前,丝毫无招架之力,很长时间还处在默认"英联邦"的奴仆地位。

中国青铜器时代历史悠久、规模大,各地都大量发现,历史存在感强,都是古文明的一部分。这是无比伦比的古国鉴赏力和古文化的博揽展,也是人类史上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放光彩!

春秋战国最有代表的纹样装饰形式?

春秋中期,出现了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纹与蟠螭纹,燕、赵、蔡等诸侯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新工艺,吴、楚、越等国出现鸟篆铭文。青铜器艺术仍是这一时期辉煌的成就。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战国青铜冶铸业以铸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具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应用,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骑射、采桑、宴乐、攻占、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诸侯国新兴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曾侯乙,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啥,因为在他的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展上,曾侯乙铜尊盘可以说是妥妥的C位明星,总是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对着它一顿咔咔咔的拍。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反正词穷的我,只想到了“鬼斧神工”。

“曾侯乙”尊盘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酒,盘内可置冰,即可冰酒,亦可温酒。数千年年前的古人,便已有此创意,着实令人惊叹!

整个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而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

盘,由盘体和各种附件组成。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

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

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

早年的考古报告这样描述曾侯乙尊盘:“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目前多认为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但是也有反对声音称,失蜡法的起源文献中没有记载,有点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他们认为,曾侯乙时代不存在失蜡法,尊盘是用当时成熟的范铸法铸造。

湖北工匠黄金洲耗时20年,在电、烙铁等帮助下,运用失蜡法仿制出1:1的曾侯乙尊盘。尽管如此,在业界仍有争议,有青铜修复专家称,参照文字、图片资料等进行重新塑型的仿制品,不同于在实物上制模的复制品,其精湛程度、神韵上与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尊盘多层透雕,表面彼此独立,互不相连,靠内层铜梗支撑;铜梗分层联结,参差错落,且有数不清的蟠虺装饰,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都相当大;加之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至今未对曾侯乙尊盘进行复制。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