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正秋和张石川代表作品,中国第五代电影发展史?
第五代是对中国1980年代崛起的一个导演群体的总称,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中国电影的新面貌,并在国际上获得声誉。第五代导演的成员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张军钊、吴子牛等。
中国电影导演按辈分划分“代”的起源有几种说法。郑洞天回忆,在1984年10月召开的一个国产新片研讨会上,《黄土地》第一次亮相,有人撰文指出“师承关系”成为分代的开端。黄建新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代际”解说,他提出七十年代末国外出现一本经济学著作《第五代》,国外有人发现这个词用于描绘中国电影界也很确切,于是代际划分逐渐流传开来。 按照较为公认的说法,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中国电影早期开拓人是第一代导演,第二代则包括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张骏祥、桑弧、汤晓丹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导演,第三代是1949年后开始活跃的水华、谢晋、成荫、谢铁骊、崔嵬、[[凌子风]]等导演,第四代主要是196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包括谢飞、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郑洞天、[[丁荫楠]]等。而第五代之后,还有更新的第六代,这包括贾樟柯、张元、王小帅、路学长等90年代崭露头角的导演。
但对于代际划分的必要性存在争议却是没有疑问的,许多导演并不承认自己属于某一代,也有许多导演根本无法安插到某一代中,还有观点认为这种划分简单、粗暴,对中国电影史的梳理,对重要电影人关系的厘清并无裨益。
中国现存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故事片是1942年的什么?
劳工之爱情。20世纪二十年代的旧上海,转行做水果生意的郑木匠(郑鹧鸪 饰)与祝郎中(郑正秋 饰)的店铺隔街相望。
所谓红男绿女,郑木匠恋上了祝郎中的女儿(余英 饰),他是不是送对方水果,还帮助祝小姐赶走骚扰的阿飞。两人逐渐坠入情网。
然而当郑木匠登门提亲之时,心有不快的祝郎中却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郑木匠若能让冷清的药铺顾客盈门,便可迎娶祝小姐。这并未难倒郑木匠,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推荐理由:
本片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
1922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922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劳工之爱情》。《劳工之爱情》是由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于1922年01月18日发行的一部爱情、喜剧类型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郑木匠和祝郎中的女儿历经时代背景的爱情故事。
《劳工之爱情》是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1922年创立之初摄制的四部系列影片之一,其他三部影片分别为《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和《张欣生》。
《劳工之爱情》摄制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在影片中出现了郑木匠向祝小姐求婚的场面,并且有“你可以和我结婚吗?”的字幕台词出现,这些场景在当时的中国颇为前卫,与父母之名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传统婚恋观念格格不入,是开中国爱情电影先河之作。
编剧郑正秋在劳工之爱情一剧中展现了他的艺术功底,他以夸张而不失协调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刻画了郑木匠、祝郎中和祝小姐三个主要人物。影片人物动作设计简练达意又不失滑稽,拍摄画面流畅场景清晰是早期默片的优秀之作。
1928年郑正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
是电影《火烧红莲寺》。《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有万人空巷之感。故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足见其商业的成功,同时更引来了无数的效仿者。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同时,片中的一些特技摄影在当时也充满了创新意识,银幕上的剑光斗法、隐形遁迹、空中飞行、口吐飞剑、掌心发雷等种种绝技,也使它获得了“武侠神怪片”的恶名。
1958年播出的第1部电影是什么?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6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王炼、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徐进、桑弧,导演桑弧、黄沙,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陈可辛是第几代导演?
陈可辛是香港导演,没有第几代之说。以下是中国内地电影导演的分代:
中国电影导演的分代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这样划分: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