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安格尔代表作品,举罐子名画叫什么名字?
《泉》创作于1856年,安格尔此时已76岁高龄。但实际上这幅画早在1820年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安格尔用了36年的时间来构思他心中“永恒的美”。
向上的手臂、微倾的腰身、半曲的纤腿……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身体的全部曲线,这种曲线极富节奏感,与线形的泉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发显出少女身体的曼妙与美感。在这里,裸女的全部曲线成为了画作的主体,人们的视线完全被曲线掌控,我们不仅注视着它们,似乎完全被它们包围,我们也在触摸着它们。
整个画面如同完美的乐章,如同顺着飞泻的清泉流动的韵律,舒缓的音符从少女光滑的手臂上轻轻流下,在动人的线条中回环往复,再隐入到地面飞溅的水花中。
乔治修拉素描代表作?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他第一张重要的油画《浴》,1859—1891法国画家,新印象主义代表
修拉画了很多的素描,在1883年之前,他都以画素描为主。学生时代,修拉依照古代的雕像和现实的模特画过很多素描,同时也临摹了很多大艺术家如安格尔,普桑等的杰作。准确,细腻的古典主义风格未能显现出他后来的发展。
布格罗最有名的一幅画?
《维纳斯的诞生》
布格罗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他算是“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的弟子,但是两人的画风截然不同,安格尔的画风显的沉稳厚重,略带固执保守些,布格罗的画风显的清鲜稚嫩,又“理想化”,而且布格罗比安格尔更喜欢宗教题材,只因为布格罗有很强烈的“文艺复兴情节”,也就是热衷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他尤其对拉斐尔的画风“情有独钟”,所以布格罗笔下的女人都显得很有亲和力。
本身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同样,布格罗笔下的《维纳斯的诞生》画风也显的和谐优美、圆融愉快,画作中描绘了四个成年裸体女人,她们都显的丰满性感,表情很温和。其中,画面正中间站立着的女人是维纳斯女神,她赤裸身体站在贝壳上,左右两边共有3个裸女,她们是维纳斯的随从“美惠三女神”,画作的背景处还有10多个裸童,其中,双手拿着弓箭的是丘比特,这样的画面构图,很显然是在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才画家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
只不过,布格罗笔下的《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维纳斯稍微低头的姿势,显的有些羞怯,但并不完全羞怯,因为维纳斯没有用双手遮隐自己的私处;然而,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维纳斯正视着前方,又满脸忧郁迷茫。布格罗描绘一个举止大胆的裸体维纳斯,其寓意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法国已经取得完美胜利了,以及是对理想化、充满感官之美的女性裸体的钟爱;同时也是对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同名画作表达敬意;值得注意的是,布格罗的《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维纳斯双手抱头的姿势,像极了安格尔笔下的那幅裸体油画《泉》中的女郎的姿势,这又是对安格尔艺术的敬意。
布格罗是属于学院派画家,学院派喜欢模仿前人的经典名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即便布格罗描绘的《维纳斯的诞生》有波提切利、拉斐尔画风的影子,但布格罗完全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气息,只是借助宗教神话女神的躯体来反映已经“理想化”的现实世界,或许是对“理想化”世界的追求;虽然布格罗在维纳斯的姿势上借鉴了安格尔的《泉》画中人物的姿势,但是布格罗的维纳斯的身体比例非常匀称,不像安格尔习惯扭曲人体的比例。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一生三万七千件作品
构筑起将近一个世纪的画坛传奇
他,是一个幸运的艺术家
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有生之年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
他,是一个多情的男人
两次婚姻,七位恋人,堪比西门大官人
每一段爱情
都刺激着他的创作灵感
他,是一个神秘的符号
变幻莫测的画笔
永远不能为世人完全参透
他,就是二十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毕加索
毕加索自画像
毕加索
1904年4月毕加索离开了巴塞罗那,第一次上了法国的土地,他在巴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他那多姿多彩的爱情之旅也正式起航。每一段爱情都对毕加索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立体主义时期之后,毕加索的创作被越发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他的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
费尔南德·奥立维玫瑰红初恋
1908年9月,27岁的毕加索和第一位情人费尔南德一起搬出了洗衣舫。他们在一起纵酒狂欢、恶作剧、吸食鸦片……毕加索的画风变得日益明快。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成为主要的颜色。
富裕的生活改善了毕加索的创作条件,但也使他对费尔南多的感情产生了动摇,费尔南德因此移情别恋,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毕加索 《扇子女人》
伊娃
又入情网1912年毕加索认识了伊娃,伊娃很快成为了他的第二位情人。毕加索对伊娃感情至深,伊娃也激发了毕加索的灵感和热情。创作出了一批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比如《小提琴》,又名《我爱伊娃》,明显这幅作品是毕加索为伊娃所作。然而,好景不长,伊娃在与毕加索相识一年后患上了肺癌。虽然毕加索细心照料,但是1915年,伊娃还是与世长辞。
毕加索 《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
奥尔加·克洛瓦古典主义婚姻
1917年毕加索受朋友之邀,前往罗马为芭蕾舞剧设计布景。毕加索被拥有美丽容貌和高贵气质的芭蕾舞演员奥尔加(比毕加索小10岁)所吸引。在演出结束后,奥尔加更随毕加索一同回到巴黎。不久,他们便结了婚,生下了毕加索的第一个儿子——保罗(1921年出生)。在此时期,毕加索的创作中充满了温馨的场景,他也对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画方式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安格尔 《布罗格利公主》
安格尔 《大宫女》
安格尔 《大浴女》
毕加索有机地将古典主义和立体主义结合在一起,其创作进入了古典主义阶段。这很大原因来源于奥尔加,因为奥尔加对毕加索创作的她的肖像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写实风格。
毕加索 《座椅中的奥尔加》
摄影作品 《座椅中的奥尔加》
毕加索 《母与子》
毕加索 《海边的母子》
玛丽·泰丝超现实主义探索阶段
1927年,毕加索认识了玛丽·泰丝(17岁)并迅速坠入爱河。1935年9月,玛丽·泰丝生下女儿玛雅,54岁的毕加索很喜欢这个女儿,并为她创作了一张古怪的肖像《小娃娃与洋娃娃》(1938年)。
《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现实中的少女,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
毕加索 《安睡少女》
多拉·玛尔抽象主义迷情
1936年,女儿玛雅未满一岁,毕加索又恋上了超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多拉·玛尔(此时毕加索尚未与奥尔加离婚)。就这样,毕加索同时拥有了一个妻子,两个情人的生活。
毕加索在与朵拉火山般热烈的情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心灵间的巨大默契。她是毕加索唯一一位能称得上红颜知己的女人。多拉·玛尔用她的相机记录下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的创作和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她最为之骄傲的是他们俩合伙创作的一幅画,联名署着“毕加玛尔”。后来两人关系紧张。1940年6月,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最凶暴的妇女形象———以多拉为原型的《裸体梳妆女》。
毕加索 《坐着的多拉·玛尔》
弗朗索瓦·吉洛特立体主义接触
1943年,62岁的毕加索再次移情别恋,他爱上了与其长子保罗年纪相当的姑娘弗朗索瓦·吉洛特。1946年,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一起来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居住。弗朗索瓦先后为毕加索生下了儿子克劳德和女儿帕洛玛。舒适的海滨生活也使得毕加索的创作进入了安宁、和谐、诗意的田园时期。
毕加索 《画画的克劳德、弗朗索瓦和帕洛玛》
杰奎琳最后的现实主义
毕加索在法国南部小镇瓦罗里迷上了陶瓷艺术,并在陶艺工作室认识了年仅27岁的杰奎琳,杰奎琳对毕加索逆来顺受,却以无比的柔韧悄然征服了毕加索。1961年,80岁的毕加索迎来了第二次婚姻,杰奎琳陪伴毕加索度过了晚年时光。1973年毕加索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雅克琳娜感到失去了生活中唯一的爱,13年后也自杀殉情。
毕加索 《女人肖像画》
在毕加索的众多妻子和情人中,一个病死、两个自杀、一个精神失常、一个与他再不见面……每段爱情、每个女人都曾使他的画风改变。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毕加索的天才,他不但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少见的情圣。
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
如塞林格女儿所说,天才是人类的福音,是自己的悲剧,自己的家人也一起承受这个悲剧。
撑阳伞的女人和霍松维勒女伯爵分析?
《撑阳伞的女人》:此画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母亲和孩子散步场景,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惬意心情以及其中的微风、蓝天的那种恬静美好。既是一幅活泼生动的人物画,而且从中也呈现了莫奈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画中女人形象 此画塑造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女人形象,她半侧着身子,衣褶因为她的转动也在旋转,她带着惬意的笑容,漫步在美丽如画的田野间,当然也有种贵族女人无所事事的庸懒感。她在画面中的出现,迎合了天空中直射下来的光芒,与天空与绿地这段距离之间的空气、以及草丛中升腾起的气息相融合,极具迷人的神韵。画中小男孩形象 画中的小男孩,头戴一顶小遮阳帽,像个小旅行家一样,正值顽皮的年纪,看得出会到处蹦蹦跳跳,此刻他正睁着一双大眼睛望向前方,仿佛是听见大人叫了他一声,于是从画中女人的身后冒出头来。画家采用仰角透视将女人、阳伞、阴影连接成了一条深浅、虚实间或的“深”色带,呈舒缓的弧形纵贯画面。画中的女人占了画面大部份的空间,成为画的趣味中心。但画面中的远处的小男孩儿与阳伞和女人也构成一个三角形,得到一个平衡的作用。整幅画上只有黄、蓝、白、绿、棕等几种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家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并借用意象理念以弧状笔触强化天空白云的流动感,人物衣裙的逆光中的反光色调也融合了整个画面的语境关系。阳伞的形态和灰绿色调乍一看似乎有些突兀和压迫感,但整体看下来又是不可或缺的,既呼应了人物脚下的草坪,又与天空的蓝色融为印象的整体。另外,女人左臂上、裙摆上,以及面部对光色的反射也非常精彩。 《霍松维勒女伯爵》 :此幅肖像画是安格尔晚期的优秀范例之一。整个来说,这幅肖像画虽然有些卖弄效果,但他画得的确非常好, 评论家也只好哑口无言了。当然,画家在表现形体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方面是无可置疑的,但往往由于这种非凡的准 确,以致在表现手法方面,线条变成了绝对压倒一切的形式,而失去了绘画所应有的流畅、活跃的气韵。画家本人 有时也感觉到这种“绘画性”的必要,便以十分鲜艳的彩块,来弥补其不足。尽管安格尔非常崇拜并极力维护古典主义艺术原则,追求严谨的构图,准确的造型,微妙的明暗变化,清晰的轮廓,精细的用笔等。但从他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到,其艺术实践同他所一心追寻的古典艺术原则并不完全一致。这实际上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调。他的作品还常常带有较多的个人色彩和不符合古典规范的夸张变形,可见安格尔所倡导的古典主义,由于时代的变通,已不可能同拉斐尔·桑西或普桑时代的古典艺术原则完全一致了。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不仅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迹,而且带上了更多的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追求。安格尔的时代背景?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画家。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年1月14日去世于巴黎。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