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代表作品及其内容,林黛玉进贾府内容概括?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先写了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再写林黛玉见王熙凤;然后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最后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这一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红楼梦中两位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最后的梦想是什么呢?
《红楼梦》中两位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最后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把黛玉和宝玉最后的梦想是什么理解为对未来最切实的期待是什么。黛玉和宝玉对未来最切实的期待,当然是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最后快乐幸福的在一起,过上符合他们心意的生活。
黛玉和宝玉的梦想第一步:结为伉俪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近亲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二十九回
宝玉和黛玉第一次相见,便一见如故,互看对方眼熟。这之后黛玉和宝玉同随贾母,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合意顺,略无参商。在年幼时,就已经种下了爱情的种子。
及稍大一点,宝玉和黛玉一块儿阅读《会真记》,启发了爱情的体验,他们爱情开始萌芽,并逐步成长。
宝玉认为“凡远近亲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在他心中,黛玉是最理想的爱人。黛玉认定宝玉是知己,愿意与之同生共死,痴心一片。
黛玉在确定宝玉的心意之后,开始忧心无父母为自己做主,定下这门亲事,又忧心自己的身体孱弱,活不长久,不能与宝玉长相厮守。宝玉后来在娶了宝钗之后,“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们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结为夫妻,那么,他们最大心愿当然就是结为伉俪。
黛玉和宝玉的梦想第二步:不仕却富贵宝玉一向反感孔孟之道,不愿与官场俗流产生交集。宝钗和湘云劝他经营仕途经济,他均毫不客气地回绝。
黛玉从不劝宝玉立身扬名,当听到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又惊又喜。喜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宝玉和黛玉都厌恶官场浊流,他们以后的生活,最好是远离那些个国贼禄鬼以及官场上身不由己的裹挟。
宝玉和黛玉都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从小锦衣玉食,仆从环绕,他们理想的未来,也不能缺少这一切。
俗话说,从苦到甜易,从甜到苦难。如果从吃糠咽菜的生活水平,上升到吃白面精米,再到鱼肉相佐,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容易让人接受。但如果反过来,从“肉食者”跌落为“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来适应和接受。这是人类的共性,黛玉和宝玉也不能免俗,他们的梦想里,富贵不能缺少。
况且黛玉从小病弱,要药物培保方能度日,他们不能没有钱。
他们最好是在家族里继承一些田房产,贾母和王夫人再给他们一些梯己,可保他们一世富贵,生活无忧。
黛玉和宝玉的梦想第三步:以花鸟为友,以诗词文赋为伴。第四十回,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在黛玉的潇湘馆里看到许多书,还以为是哪个哥儿的书房。宝玉在三四岁时,已经在元春的辅导下,记诵数千字在腹内,这之后也没有停止看书学习。书籍是黛玉和宝玉重要的人生伴侣,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遗弃。
宝玉和黛玉都有创作诗词文赋的高度自觉。黛玉曾自发创作过《题帕三绝》、《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等作品。宝玉也自发创作过《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等诗作。他们都是诗社的积极分子,尤其是黛玉,屡屡夺得魁首。他们俩创作的热情和创作的能力都极高。
黛玉的潇湘馆和宝玉怡红院都养着鸟雀,他们见到落花会不约而同地伤感。他们对于自然界的风物,均饱含着细腻又纯洁的爱,这一切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之一,他们将会对之给予永久的热爱。
他们未来的生活离不开诗词创作,总会偶起兴致,烫一壶酒,挥毫一首。他们会像许多文人一样,用一部分精力创作,再用一部分精力编辑自己(或者连同对方)的作品。或许他们还会为前人的作品撰写评论,为经典作注,为文学史作出一些贡献。
黛玉和宝玉的梦想:拥有像沈复和芸儿一样情投意合的婚姻,不入官场俗流,衣食无忧,在书籍、花鸟、诗词唱酬的萦绕下,走过精致典雅又淡远飘逸的一生。可惜他们的梦想不会实现,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而那个人人都难以逃脱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悲剧终会降临。
林黛玉30字背景?
林黛玉:古典名著《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的女主角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程高本)
基本信息,中文名:林黛玉
类型:小说角色
别名:颦颦,颦儿,潇湘妃子,林姑娘,林妹妹
人物形象:十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林黛玉的别称?
《红楼梦》中林黛玉别名是:颦颦、颦儿。
一、别名出处:
林黛玉刚进荣国府的时候,宝玉为她取的字,后文中薛宝钗也喊过她"颦儿"。
书中原文: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二、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演出的传统戏中,大部分是正工青衣戏,均是他早年演出的,有些在戏中担任配角,个别剧目在中期仍有演出,有的还在国外演出过。这部分剧目有:
《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
《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
《浣纱记》中的浣纱女
《桑园寄子》中的金氏
《朱痕记》中的赵锦荣
《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
《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
《朱廉寨》中的马昭仪
《延安关》中的双阳公主
《缇荣救父》中的缇荣
《空谷番》中的姚梦兰
《摘缨会》中的许姬
《煤山恨》中的周后
《孝感天》(又名《掘地见母》)中的共叔段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先写了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再写林黛玉见王熙凤;然后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最后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