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集,李清照生于两汉之交吗?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然而这位才女的一生却是十分坎坷。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苏门四学士除了黄庭坚和秦观还有谁?
苏门四学士除了黄庭坚和秦观外还有晁补之和张耒。
对于苏轼我们就不在介绍了。大家如果想详细的了解,请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们了解一下苏门四学士吧。
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之开山鼻祖。
英宗时期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起居舍人。后因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卒于宣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东坡曾评价黄庭坚的诗有深度,诗景高超,“以为非今世之人”。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早年近柳永,多写艳情,晚年较接近苏轼,深于感慨,风格豪放俊逸。其词给后来南渡词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抒写提供了可效仿的创作范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宋人对其词评价甚高,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唐诸人不逮也。”今有《山谷词》问传世,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鼻祖,主张“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论作诗文》)。意思就是说要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写诗要善于化用前人词语、意境,推陈出新,达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效果。黄庭坚的诗能熟练化用前人诗意加以翻新改造,化为己有。如在《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中“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实际是从欧阳修《别滁》“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中稍加点窜翻出新意。他用典繁密,尤喜用僻典,常常使人索解为难。如他在《水调歌头·瑤单一何碧》“瑶单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用典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庭坚的理论与创作为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庭坚书法作品(局部)
黄庭坚书法作品(局部)
黄庭坚尤功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受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影响,还受到焦山书体的启发,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著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论。
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婉约派代表人物。所著《黄楼赋》见赏于苏轼,称之为“有屈、宋之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推荐其于王安石,王安石称赞其诗歌“清新似鲍、谢”。秦观有《别子瞻学士》“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秦观的成就主要在词的创作上,他是婉约派的大家,其词婉约凄美,学法典雅精致,章法舒朗流畅,技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得到大众普遍喜爱,取得词史上突出地位,李调元《雨村词话》甚至推誉为“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观”。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他的词题材广泛,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也有不少感慨身世之作。例如其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因此秦观获得“山抹微云君”。秦观的词柔婉妍雅,善于在凄迷的景色烘托中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感伤情调与纤微感触表达得回肠荡气、一往情深,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他的词之所以倍受称赏的主要原因。秦观的词风直接影响了后于他的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观深谙兵法,早年即写《郭子仪单骑见虏赋》,赞扬唐代郭子仪“匹马雄驱”,兵不血刃以解回纥之围壮举,壮年时期写了一系列用兵策论,这和其研读《孙子》十三篇密不可分,故有人评价他“文人论兵,秦观堪与晚唐杜牧相媲美”。
秦观重视农业生产技术,著有《蚕书》,主要宋代以前兖州地区的养蚕和缫丝的经验,尤其是对缫丝工艺技术和缫车的结构型制进行了论述,全书分种变,时食,制居,化治,钱眼等10个部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晁补之晁补之(1053~1110)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进士,曾任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苏门四学士”之一。
晁补之工书画,善诗词,能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风格近柳宗元,语言凝练诗,流畅。诗学陶渊明、韩愈、欧阳修,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近东坡,题材广泛,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诗人陈师道谓其“今代王摩诘”。
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张耒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安徽亳州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曾历官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起居舍人、太常少卿等。“苏门四学士”之一。
张耒的诗学自白居易、张籍一派,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现实。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籴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和“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
在政治上追随苏轼,在实践上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军事上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其《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出一股勃勃爱国主义情怀,读来令人振不已。
著有作品《柯山集》、《宛邱词》等。
本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打扰,请告删之。
李清照元曲?
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的著名女词人,不会写元曲的。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李清照的成就?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趵突泉是谁的府邸?
是李清照的府邸,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居住在趵突泉群的玉漱泉边,后人就把趵突泉定为李清照的故居。
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 [1] 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
一剪梅李清照古文之家?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一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诗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自描手法,自辟途经,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