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简介及代表作品,梁晓声母亲作品?
梁晓声的《母亲》。
这位母亲的伟大,勤劳。每天早晨舍不得乘公交车,便徒步走去遥远的工厂。为了那微薄的工资与孩子的安饱,出卖女人微少的体力,每天回家做完了晚饭,哄孩子们入睡后,又织补破烂的衣服。每当回家,母亲的身上还会有被划伤,被热水烫伤的痕迹,孩子们的衣服虽然满是补丁,那母亲呢却将布头都省下来个孩子们打补丁。这位母亲还很怀念家乡,不然她为何经常讲她以前的故事呢?这些举动都是怀念家乡的表现,那怕只是在家门口站一站,透过窗户看一看也愿意。
梁晓声的作品充满感激,他感谢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为了孩子,母亲被迫不能回到家乡,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她爱孩子们,她觉得孩子比他更重要。而作者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梁晓声的感悟很高。
人间世原名叫什么?
就是叫人世间。《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
《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
《人世间》系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 2019年7月,《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同年8月16日,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到这几句话我们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读书的好处太多了,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家梁晓声主张读闲书,其实梁晓声的真实意思就是让人们要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不要挑剔,就如同吃饭一样,要均衡,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身体健康,才能够茁壮成长。
著名作家梁晓声为什么主张要多读闲书呢?梁晓声是一位啥样的人呢?在中国文坛提起梁晓声那可是如雷贯耳,甚至来说梁晓声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坛的大哥大,是一位领军人物。梁晓声经历丰富,曾经在北大荒度过了难忘的七年知青岁月。大家都知道,知青的日子很苦呀,那个年代当过知青的都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也成为了梁晓声以后创作的不竭的力量源泉,为梁晓声的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
梁晓声的成才之路就充分说明了要多读书的道理。高中毕业后,梁晓声在黑龙江参加了七年的劳动,因为他爱好写作,参加了文学创作培训班,为自己争取到了成长的机会,在培训班期间,梁晓声创作出来了小说《向导》,并发表在报纸上。因为这篇小说,梁晓声得到了复旦大学老师的认可进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从而改变了命运。复旦毕业之后,梁晓声正式开始了文学创作,先后创作出来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经典作品。如果梁晓声不读书,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成就呢。
梁晓声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迪,值得深思。梁晓声让人们多读闲书,就是让人们有更多的精神食粮,精神的富有是真正的富有。开卷有益这是永远的道理,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只要是有空闲的时间,就翻开书籍看一看,哪怕是看了一页书,也能够收获一些知识,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这就是收获。林语堂说:“爱读书的人灵魂都会优雅起来。”爱读书的人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爱读书能够让自己气质优雅,让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有魅力。我也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各种书都爱看,看杂志这样的书的时候,感觉很放松;看经典名著的时候能够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看情感类书籍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带来感动,这就是书籍的力量。
我们的感情被骗了吗?
很奇怪的问题,哪个法律规定视频或者文章必须是完完全全真实的?
前一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根据梁晓声获得第二届矛盾文学奖作品改编,作者也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揉进去那个时代其他代表性人物和事件,给我们展示了从一九六九年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将近六十年在中国大地发生的故事,谁说,这必须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
包括我们在头条写作,无数个大神或者公众号成功人士都会告诉我们:提炼人物的故事性,增加可读性,最好故事讲的一波三折才好,读者读起来过瘾,有同理心、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你的文章或者视频就成功了。
当“二舅”这个视频冲上热搜以后,我也点击看了,整个视频十一分钟,我全神贯注地看完了,看完了以后还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于二舅平凡的一生。
二舅,就像我们老百姓身边的人,令我想起生活中和我同年龄段,从小因为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的朋友,通过《二舅》这个视频,我更直观的看到残疾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
二舅,也像我们身边那些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其他兄弟姊妹都有家庭,最后给父母养老的重担就自然而然地给予了他们。他们,也无怨无悔地承担着照顾父母的重担。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的亲二舅。
我姥姥家有五个孩子,其中四个孩子都通过考上中专、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只有我二舅,留在了老家做了一个农民。其实,我二舅十七、八岁的时候也曾经有机会离开农村,那时我二舅已经通过了参军的资格预审,但我姥爷考虑到如果最后一个孩子也离开家里,那么就没有人照顾他们老两口了。于是,我二舅放弃了参军的机会,在老家务农的同时,结婚生子,照顾我姥姥、姥爷,一直到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我妈和我大姨、小姨,还有我大舅,都在城市里工作,一年到头也只是有空了才能回老家一趟看看父母,日常的做饭、洗涮等,都是我二舅和我二舅妈照顾的。
看了“二舅”这个视频,就像看到我身边真实的生活中的人物,谈不上好与坏,都是平平凡凡的老百姓,做着自己认为很日常的事物。
所以,我没有什么受骗的感觉。
“二舅”这个视频,用十一分钟时间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一生,没有啥大事件,也没有啥对与错。那,就是他当时出于
本能和性格做出的选择。如果再有一次选择,也许,他还会这样选择。
性格,决定命运。
当代作家文学成就排名前十位的是哪些?
中国当代作家界定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作家
1、路遥
在当代文学历程中,路遥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与陈忠实、贾平凹一起被誉为新时期陕西文坛“三驾马车”。路遥的创造了一种“城乡交叉”的创作特色,反应了新中国建设历程中城市和农村相互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个体的命运演变。路遥文笔充满温情,爱情描写的朴实真切,亲情厚重珍贵,通过故事主人公在社会发展中不懈的奋斗精神激励读者。
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
2、贾平凹
新时期陕西文坛“三驾马车”其二。文字细碎,小说创作以“生活细节流”为主导。扎根于八百里秦川大地的作家,具有极强的地域气息。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
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光明网评)
代表作品:《秦腔》
3、陈忠实
新时期陕西文坛“三驾马车”其三,一部《白鹿原》名声大噪,史诗笔法讲述渭河平原上50年的变迁。平时的创作笔法,讲述着大地上命运下的故事。
代表作品:《白鹿原》
4、余华
“先锋文学”代表作家,早期作品有着强烈的先锋实验性,零度写作文笔反传统、反常规,血淋淋的揭露人性的丑陋、阴暗。后期作品回归到社会背景下个体人物的描写,以温暖的笔法讲述不幸时代下个体的悲剧,让人对“生命、生存”等命题加以思考。
余华文笔中具有极强的韵律美,有着极强的文本可读性。
代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
5、莫言
从寻根文学中脱颖而出的乡土作家,文本充满对文学根源的“探索”和“追问”,立足乡土充满“怀乡”情节。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文本多绚丽的想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代表作品:《红高粱》
6、王小波
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从旁观者角度,客观的看待当时的社会,通过以自身生活为立足点,创造大量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的虚假、荒谬进行彻底的讽刺,对现实传统的反抗,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
代表作品:《黄金时代》
7、王蒙(1934— ),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1953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其处女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影响很大,从1976—1981年发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8、刘心武(1942—),中国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其短篇小说《班主任》荣获1978年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9、阿来
藏族著名作家,是茅盾文学奖获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充满灵动诗意的语言、寓意深刻富有深意的语句,出色的艺术才华展现了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沉重的现实之上蒙着一层轻薄的魔幻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代表作品:《尘埃落定》
10、张贤亮(1936—2014),中国当代作家,生于南京。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等为代表作。
人世间故事梗概?
《人世间》以北方城市的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为背景,讲述周家三兄妹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平民百姓面对生活困境,始终坚韧拼搏、积极奋斗的美好品质。
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歌颂了中国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