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雪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古诗

就没有明清小说里那些诗词成就?《红楼梦》的写作仍然还是基于明清小说这个巨人肩膀之上的,没有中国古代唐宋时期创造的两座文学巅峰成就,恐怕就没有明清小说这样的后世文学成就,起码《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并没有超越明清小说太多。...

雪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古诗,千里姻缘一线牵整首诗?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源于一个典故,来自唐朝李复言的传奇小说《续玄怪录·定婚店》“千里姻缘一线牵”。

典故原文:唐韦固遇一老人,携带一囊,在月下检阅书籍,固问;“是何书籍?”老人曰:“此乃天下之婚牍”。固又问:“囊中之红绳何用?”老人曰:‘将此绳系于男女之足上,即是离家居外国,亦能成为夫妇也。”

译文:唐朝有个文人叫韦固,小时候经常到河边去玩,一天晚上,他见一个慈祥的老人在月光下翻阅书信,一边看,一边用一根红线绳把两块石头系在一起。韦固看见后非常奇怪,随口问道:“老伯伯,你系石头干什么?”老人说:“我在给当婚的人牵线呢!这一对石头,就是世上一对夫妻呀!“

从此,“千里姻缘一线牵”就流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大多数在结婚时送给那些结婚的新人,表示美好的祝愿。

曹雪芹和苏轼谁更厉害?

就文学水平而言,曹雪芹和苏轼谁更厉害?

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式的问题,不过要先搞清楚,你这个所谓的“厉害”是指什么?文学修养?小说写作功底?最后的作品成就?

首先要说明,曹雪芹的写作,虽然是小说,但其中无处不在的唐诗宋词元素,是他站立在巨人肩膀上的,《红楼梦》一大特色就是其中诸多才子佳人写的诗词,以及作为章回小说特色的开篇和结尾的诗词,包括明清小说大多数章回小说写法,其中诗词部分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成就,就没有明清小说里那些诗词成就。

其次,我认为应该认识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完成,应该脱离不了明清小说这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格局形势影响,也就是说作为明清小说中的一部,《红楼梦》的写作仍然还是基于明清小说这个巨人肩膀之上的,而明清小说则源于宋朝的评话话本(宋朝娱乐场所内专业讲故事的人,他们都会事先写好一个故事大纲或者干脆故事内容)——《红楼梦》的出世,并非横空出世,它仍然是有渊源的,它仍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句话,没有中国古代唐宋时期创造的两座文学巅峰成就,恐怕就没有明清小说这样的后世文学成就,恐怕也很难有《红楼梦》出世,起码《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并没有超越明清小说太多,只是艺术成就最高而已,只是成为了明清小说的一座巅峰。

那么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宋朝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起码我这么认为,他在中国古典散文和诗词方面都属于最顶尖的、创作出最巅峰成就的作品,他甚至在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属于一流的大家,都属于宗师级的人物,而宋朝还没有小说这个形式,话本还属于下里巴人的层次,苏轼当然不可能去创作话本,这个道理就好像莫言、王安忆等严肃小说名家不可能跑到网文平台上去写作连载的网络类型小说一样——想象一下,地球地表上千万座山峰,其中最高峰也就那么几座,而其中有一座就是苏轼,并且是最庞大、连带着一大片高原的一座,而不是那种瘦削、独立的高峰。

曹雪芹呢?他创作了《红楼梦》,此外就没有再听说他在其他文学体裁领域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了,但在明清小说这一大片“地球地表上千万座山峰”中,《红楼梦》无疑是其中最高耸入云的一座,没有之一,很稳固,巍然屹立几百年了,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为最伟大的小说中的一部——

那么苏轼和曹雪芹谁更厉害?1、论各自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苏轼和曹雪芹都进入了各自领域的巅峰,而就目前为止的世界性来说, 曹雪芹凭借《红楼梦》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程度,曹雪芹领先一分,苏轼的中国古代散文和诗词,由于语言文字的翻译以及文化差异问题,其影响力起码暂时还难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足够的认识,虽然英国已经有人认为杜甫是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恐怕还属于小众范围内的认识;2、如果论个人在中国古典文学大领域里的综合实力和成就,苏轼应该是高出曹雪芹一筹的,甚至可能不止一筹;3、最后我想说很不公平的是,苏轼活了64岁,而曹雪芹才活了48岁,那么假如曹雪芹也能够活六十多岁呢?在《红楼梦》之后,曹雪芹是否还会创作出更多的伟大作品呢?这就难说了,列夫·托尔斯泰就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公认的伟大小说,虽然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在散文、诗词等方面有伟大创作,但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我不认为列夫·托尔斯泰逊色于苏轼,但列夫托尔斯泰活得更久,82岁,他的《复活》就发表于他71岁的时候,所以假如曹雪芹也活得82岁呢?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哪首诗最伤感?

我认为是林黛玉写的《葬花吟》。

小说《红楼梦》用文字展开想象,影视剧通过画面呈现。

至今为止,拍过的影视剧,我最喜欢的就是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是由我们鞍山人林晓旭扮演。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附:作品原文

程高通行本《葬花吟》(413个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完】

20191229

08:00--10:30

关于燕子的优美诗句古诗有哪些?

1、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出自:清・曹雪芹《葬花吟》。译文:春天里归来的燕子啄来许多花瓣,装饰成自己筑在梁上的香巢,燕子啊,你未免也太无情了,那些花的花期还没有过却被你提前结束了!2、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出自:唐・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3、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出自:唐・李白《双燕离》。译文: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飞的双燕,实在令人羡慕。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在玉楼珠阁中共筑爱巢,在金窗绣户间相互嬉戏低飞。4、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出自:宋・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译文: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出自:宋・苏轼《蝶恋花・春景》。译文: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妻不如妾出处?

古代坊间有句俗话,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对于男人偷情心理的精彩论述。作为封建时代的文学家,冯梦龙对于封建男性所能拥有的女性资源自然非常清楚,合法拥有的“三妻四妾”和有违礼法刑罚的“偷腥”行为只代表了其中的一部分。冯梦龙的完整版论述应该为“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而被后世逐渐逐渐地忽略的中间两句——“妾不如婢、婢不如妓”,才是真正能够体现封建男性心理的精髓所在。

明代文学家 冯梦龙剧照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严格来讲,封建社会奉行的并非“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能合法拥有一位嫡妻,其家庭地位和丈夫平等,而且平等拥有家庭财产、役使奴仆和各项家庭、家族事务权力。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下,嫡妻就是执掌家庭内政的一把手,相夫教子并负责处理各种家庭关系。

也就是说,嫡妻在家庭中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取悦和服侍丈夫;再加上封建礼教对女性“三从四德”的苛刻要求,嫡妻但凡有点过分表现就会被立马贴上负面形象的标签。所以,嫡妻一般只会赢得丈夫的尊重而不会夺得丈夫的宠爱。

古代嫡妻形象

相比较而言,妾室虽然地位较低,但不必相夫教子,不必处理婆媳关系更不用参与各种家庭、家族事务,甚至连所出子嗣都不用她们抚养而直接交给嫡妻抚养成人。所以,妾室们便将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男人身上,以求获得恩宠,获得身份和家庭地位的改变。再加上妾室不必过多理会“三从四德”的约束,只需要让男人高兴即可,必然会让男人发出“妻不如妾”的感慨。

所谓“偷”,即“偷情”,也就是古代刑法中所说的“和奸”,从秦朝时期的“杀之无罪”到唐朝时期的“和奸者,男女各徒一年半”,再到《大清律例》“凡和奸,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的明确规定,历朝历代都对这种有违伦理道德、封建礼教甚至严重威胁社会稳定的行为予以了严苛的刑法约束。可正是因为这种高风险、高难度,才使得男性的好奇心、征服心和欲望心疯狂作怪,才有了“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的精准论断。

妾不如婢、婢不如妓

从上文论述,我们能够看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说法系统、合理、完善,几乎能将男人的心理完美诠释,可冯梦龙老先生为何还要再加上“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呢?

妾室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如果嫡妻被休或者“母凭子贵”也会有取代嫡妻、改变自己身份的机会。也就是说,妾室在服侍丈夫的时候更具有目的性,感情并不那么纯粹。而地位更为低下,根本没有机会改变命运或者根本不被当人看的婢女就完全不同了。

清代妾室形象

首先,婢女原本就身份卑微、地位低下,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封建礼教,她们或许根本就没受到过相关教育。再者,面对男主人的要求,她们唯有尽力满足才机会获得好一点的生活待遇。更重要的是,这些本就属于男主人的婢女们,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力,与其反抗挨打还不如主动示好,最起码还能换回点好处。

也就是说,婢女较之妻妾更能放开,而且目的性更小,更容易讨得男人喜欢。但是,不管是妻还是妾,抑或是身份低下的婢女,从根本上讲都是男人合法拥有的女性资源,而且还和男人之间有着不平等的关系。

清代婢女形象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嫡妻;目的性强、针对性强的妾室;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的婢女都无法和男人之间建立真正的感情,或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而“妓”则完全不同了。封建社会的妓女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在与之交易的男人面前,两者只是平等的买卖关系,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男人藏在心底的真性情也更容易表露。

更重要的是,这些风尘女子更不必理会封建道德约束,卖弄风骚、媚惑男人本就是她们的本职工作;再加上这类人也不必理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几乎都略懂甚至深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她们所能带给男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后记

不管坊间俗语如何说,也不管男人到底会钟情于哪一阶层的女性,都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和封建礼教、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婢女风尘、荒唐勾连,女人但凡有点过分言辞就会立马被贴上批判标签?感慨封建女性之命运悲苦的同时,也不得不庆幸当今社会的男女平等、开化观念。

桃花行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朝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初衣解诗:仲春二月是桃花的盛季。不太熟悉古典诗词的人,也会读红楼梦,会记得林黛玉一首别致深情的《桃花行》。这首《桃花行》开头非常的明丽,“帘内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只不过结局非常的哀伤,有抑郁症的林黛玉,看到了花开,就想到了花落。

这个时候贾宝玉一口咬定是林黛玉的手笔,但是宝钗却打趣,难道蘅芜苑做不出来这样的句子吗,难道杜工部首首只做“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但是在这个时候薛宝钗若提出杜甫的桃花诗,只怕是要盖过林黛玉《桃花行》的风头,温厚的薛宝钗就是不提,这当然是她的厚道之处。

不过后来宝钗扑蝶,但是印证了杜甫桃花诗里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所以我说薛宝钗或者是曹雪芹是最知解杜甫的,而薛宝钗的人设,多少带有杜甫的影子。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历史中以沉郁忧国著称的杜甫,他的桃花诗里到底写了哪些呢?

50来岁的杜甫,在饱经了安史之乱的离乱之后,在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建立了一座草堂,有了暂时安身的地方。不过这个草堂真的是茅草做的,经不起大风,那是后话。至少草堂建成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有了切实的家的感觉。他在草堂的附近遍种花草,但是这种安稳的感觉,在春天里尤为热烈。因为那一种因为忧患之后带来的安定,让他春情满心,他要四处走走,他要去看看外面无限的春天。

可以说他这次的游玩,是非常尽兴的,沿着浣花溪来到锦江边,看不够的春水春色,赏不完的红白桃花,而四川地气丰腴肥沃,给了他最美的视觉。

”黄石塔前江东水,春光慵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

这是春和日丽的季节,春光慵困,这是指二月吹面不寒杨柳风,经过阳光的发酵,给人沉醉慵懒的微困之意,仿佛一杯小酒。

而和风丽日下,黄师塔前的春水,照映一处桃花。桃花在这样的气候里,一定是滋润全开。桃花开无主,这可并不是一件忧伤的事情,因为在这里有一种自在之美,近处看一看,原来一簇桃花之中,花色有深红还有浅红。这应该是一株刚刚开放的桃花,打着骨朵的花朵,颜色肯定深一点,而完全绽放的花朵则会因为舒展而显现出明丽的粉色。

你是喜欢那些半开的,还是喜欢那些全开的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当然是后人的话,杜甫只是含蓄一点,半开,未开,盛开总是在这明丽的春天啊。他虽然是这么问,其实答案早在心里,深红浅红他都爱。爱这劫难之后安稳的春天。

“黄四娘家花满磎,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连儿童也会背的诗。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他到底写的是什么花。我告诉你他写的是桃花桃花还是桃花!

因为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黄四娘家是谁现在无可考究。但是杜甫,从浣花溪沿路走到锦江水畔,这是他错落在一条水之边的邻居。那庭院里桃花树繁茂到将枝条都压弯了,花枝延伸到小路上来。无数的蝴蝶和蜜蜂,这个时候在花间飞舞穿梭,那树上的这个季节的黄莺小鸟,自在叫唤。这样田园丰茂的景色,让杜甫欢喜不已,巴蜀虽然不是故乡,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那么在《红楼梦》中,有一处宝钗扑蝶。这个表面温和端庄的女孩子,在无限的春光里,也有刹那的释放,那种无拘无束,也是她难得片刻的欢愉。我们要知道薛宝钗,是父亲死后家道中落,她是挑起了在家里做长女的责任的。

而实际上这种责任感,也是杜甫一生所表达的,家国重于自己。但是在人生总有一段时间,属于自己无拘束的释放。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细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

杜甫的确是为巴山蜀水的花事所吸引,他的浪漫和狂放也是发自心底的,他这样的痴迷这些美丽的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在这里他进行了反思。我这么的爱花,既喜欢它们,又害怕它们凋谢。

后来他简直是孩子气的祈求,求你们不要这么热烈的开放好吗?大家挤在一起,反而容易凋谢,你们商量一下,咱们慢慢的开,慢慢的开。

我看到这里简直要大笑,看见这个半老头子,在沧桑之后的爱惜花事的心情,有狂放有欢喜有共情有爱惜。

而这种境界,是饱经忧患之后的欢喜与疼爱。杜甫是最爱花的人。

那么我们回到《红楼梦》,为什么当时薛宝钗不肯说杜甫的这首桃花诗?

第一个,杜甫的这首桃花诗,是饱经患难的人,爱惜春天的情感,和林黛玉的不搭调。

第二个,从境界上来讲,杜甫的桃花诗更加的开阔明丽。显然在气势会压住林黛玉的《桃花行》。

第三个,这也是曹雪芹对杜甫和薛宝钗的尊重,他们一生都无望地坚持一种理想。虽然到底成空。而对于女性来讲的薛宝钗,更是一种悲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