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向天歌的代表作品

从小学到大学大课本上都有他们的诗歌作品,文化更是群星璀璨(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神仙打架的年代),●现在教育部明确三令五申不允许幼儿园教孩子小学部分的课程,所以平时教孩子拼音识字就不太规范,但是孩子们写字习惯已经形成。...

向天歌的代表作品,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会称唐朝人为唐人?

经常听到那么一句话叫做“雄汉盛唐”。由此可见,汉唐王朝已经成了我国古代强盛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唐王朝为何能成为强盛的代名词。

首先,一个国家的强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疆域。

唐高宗龙朔年间,国土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 ,而如今我们也才960万平方公里。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 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

再说军事方面。唐朝更是名将如云,猛将如虎。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一代圣主,更是一位用兵如神的“马上天子”。其次还有神将薛仁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将领(人数众多不一一例举)、郭子仪、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骈等汉族名将。大唐王朝包罗万象对异族将领也是知人善用,比较知名的有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施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等。

经济方面。唐朝出现了曲辕犁以及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唐朝手工业也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进步,也加强着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文化方面就不用多说了。诗歌有我们熟悉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王昌龄、孟浩然、杜牧、李商隐、初唐四杰、吴中四士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中的韩愈以及柳宗元等等。从小学到大学大课本上都有他们的诗歌作品,甚至不少小孩,还没有上学就已经会念“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等诗句。即便是踏入社会我们也会用他们的诗句来激烈自己。如“天生我才必有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他们的作品充斥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是每个中国人人生的一部分!

书法方面;唐朝可谓书法家辈出。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怀素、张旭等等。其中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绘画方面有吴道子(有"画圣"之称),阎立本、阎立德、 张萱和周昉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

总之大唐王朝的强盛不仅体现在疆域以及军事方面,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更是群星璀璨(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神仙打架的年代)。正是这方方面面的强盛,才谱写出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华章——大唐。

小孩要读幼儿园了?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也是为人母,所以总是怕孩子飞的比别人晚,恨不得一出生就是个神童才好。

可我们也要明白,“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跟我们没关系,毕竟也是极少数的一部分,给孩子压力太大,怕是过犹不及。

●现在教育部明确三令五申不允许幼儿园教孩子小学部分的课程,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

所以我们在学校是得不到让孩子学习的支持的,那么我们就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第一,幼儿园跟小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幼儿园老师普遍学历较低,所以平时教孩子拼音识字就不太规范,这样的话,如果孩子们学得越扎实,记得越牢,以后上一年级越容易出问题。

到了一年级,老师就严格要求教,但是孩子们写字习惯已经形成,很难纠正过来。就是他学规范了,可是老师教学内容还是那老一套,有的孩子就会烦了,所以会导致他厌学或者对学习产生轻视心理。

第二,孩子太早写字不利于骨骼发育。

写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并不容易。写字要“眼观鼻,鼻观手,手观心”。也就是说一笔一画都需要整个人集中精力,才能写好。孩子年龄过于幼小,手的握笔力度不足,孩子的手指紧紧地握住铅笔,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手指骨骼疲劳变形,不利于孩子手指骨骼的健康发育。

第三,过早的学习写字孩子眼睛很容易近视。

孩子过早的写字,对眼睛视力影响很大。因为婴幼儿的视神经焦距还不能集中,他们常常要把书本放到离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的清楚。

而且在写字时眼睛一般都集中在笔尖周围很小范围内,加之眼手的协调能力较低,孩子必须紧紧盯着笔尖才能完成一个字,因此眼睛会比较快的变干涩,疲劳,久而久之引起眼睛的焦距调节能力下降而造成近视。

●据有关专业机构提醒,孩子学习写字的最佳年龄为五岁左右,在这个年龄孩子的手指发育比较灵活有力,有助于握笔。

此时孩子学习书写远比三、四岁孩子的学习速度要快,孩子也拥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能在大人的教导下临摹笔画,这样学写字就更容易了。

●孩子要学会写字,就要提前具备一些主观和客观条件。

1. 首先孩子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区分汉字的不同之处,父母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让孩子达到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找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汉字,让孩子找出不同的地方。 2. 其次是要看手臂肌肉发育是否成熟,如果手臂肌肉没有力量,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握笔,在写字时力度不能很好地到达手指和手腕。 3. 最后就是孩子要有一定的空间概念,细心的父母们可能就会发现孩子最开始学习写字时,孩子的练习薄都是大大的田字格,这将有助于孩子把字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位置。 我是快乐成长俩宝妈,做快乐妈妈,养快乐娃娃,过快乐生活,欢迎大家点赞留言关注我。

鹅是诗还是词?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文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主要作品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并序》等

是否有不同常人的天分?

写出好诗词的人,确实需要一些跟常人不同的天分,这个天分不是别的,是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趣好。

大千世界,人们的兴趣爱好五花八门,天赋也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具有自己的短板,比如,明熙宗皇帝,就是喜欢当木匠,喜欢锯子锯木头的声音,你让他写诗他是打死也写不出一句来的,但你让他做家具,他甚至能发明折叠床这种高端的家具。

而南唐后主李煜,皇帝当到被别人把宝座抢走了,变成了阶下囚,还挥笔写下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绝世佳作。

因此,写出好诗词,跟个人的天分有非常巨大的关系。

语言天赋高的诗人,写诗就像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不必刻意而为,随口胡诌几句,往往就能够成为千古名句,比如,六岁的骆宾王,听见鹅在河里叫,随口说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单纯而极富童真的情趣。

而少年白居易,16岁时,想到京城里去当“西漂”,就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访老诗人顾况,顾况就开他玩笑说:“长安物贵,居人不易。”意思是说,你叫白住着容易,京城这个地方物价高,恐怕住下来不便宜啊,但等他读到《咸阳原上草》这首诗时,惊得赶忙收起轻视之心,感叹道:“有句如此,居亦何难?前戏言尔。”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凄凄离别情

16岁初中刚毕业的年纪,写的诗惊到了作协副主席一样。没点天赋是不可能的。

但天赋是其一,诗人的成绩有多高,跟他的个人艺术修养,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一生写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他的笔触展示了宋代的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读东坡的是就像展开了一幅琳琅满目的艺术画卷,“未诣其盛,至坡公始以其才涵盖古今”,

苏东坡这个人,是个文人里最有风骨的豪杰,少年以才情入仕途,其才华引起整个宋朝社会的轰动,特别是得到文坛老将欧阳修的赞许,文名更是轰动朝野上下,以至于在高考生中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谣谚。

可见苏轼的诗词是靠天分打下的天下。

苏东坡是个真性情的君子,少年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情壮志,打算在朝堂之上建功立业,不成想,当到了朝堂之上,在权臣倾轧的政治博弈中,他只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所以被变法新派的王安石王宰相所不容,于是被贬到黄州的某个村里去当民兵连长,也就是团练副使。当王安石被贬,新政被废之后,朝廷重新启用以为他是守旧派时,他又说这个新政里面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于是再次被废,官儿越当越小,整个一生都被贬官上任的路上,几乎走遍了祖国的所有大好河山,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洪荒蛮貊,饱经了政治升沉,结识了各个阶层的人士,了解了官场黑暗,体察风土人情,扩大了视野境界,所以官越当越小,诗越写越多,而且岁数越大写的诗词越是“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若是苏东坡没有这么丰富的阅历,就不会有涵盖古今的伟大艺术成就。

所有,写出好诗词的人,不但需要天赋,还得需要后天的积淀。

另外,写出好诗词的人,还得有对诗词这种艺术形式的由衷的热爱。

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譬如,李长吉李贺,对诗词的热爱几乎到了入魔的境界,每天早上骑着驴,领着一个小书童出门,背上背着一个绸子包袱,一边走路一边向灵感向大自然要诗句。遇到一句好诗句,就写下来扔进锦囊,边写边往包袱里塞,到晚上回来,包袱里塞满了诗句,回来后加以整理,变成一首首诗歌,他奶奶都有点心疼孙子了,叹息道:唉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写诗啊。

李贺的成绩据说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建了一个白玉楼,招他去给白玉楼写“记”。李贺却觉得自己还有几首诗没写完不愿意去,但天命难违……不知这事儿真假。

但这个李长吉也是有天分的,他七岁写的《高轩过》一诗,曾经把韩愈都给吓到了,认为他是个上天派来的奇才。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

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

元精炯炯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

厖眉书客感秋蓬

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

他日不羞蛇做龙

这是写的韩文公来访时的情景,一个七岁的孩子,要是没有点天分,别说写,你就是到七十岁,还会有好几个字不认识呢。

后天勤奋的例子,还有就是这个贾岛小和尚了。

贾岛,字浪仙,他的名字叫贾无本。少时家贫出家为僧,但却不好好念经,痴迷上了诗歌。本来没什么才情天赋,别人写诗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而他吟诗则如母鸡憋蛋,极尽痛苦。但他苦吟的精神却十分励志,所以为后人当做后天努力的典范。

先看看他这首励志苦吟的诗是什么吧:

自注

一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若不赏

卧归故山秋

意思是说,我吟了一句诗,憋了三年才憋出来的一个好句子,要是没有人喝彩的话,我就回老家掰玉米棒子去了……当然那时玉米棒子还没引进唐朝。

那么他苦吟了三年的那句诗是什么呢?这首自注比较有名,而他自得的三年功夫憋出来的句子,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两句是:

独行谭底影

数息树边身

这两句诗吟了两年才吟出来,自己走到水潭边看见自己的影子,闲着没事在树边数着喘了几口气儿,至于那么难吗?

贾岛,在文坛上名垂青史,正如他的本名是做的“无本生意”,更带着许多运气成分,我的“阴谋论”的毛病一发作,更觉得他是搞了一个拜师的把戏而已,像现在北漂的书法家们,拿上几百万的钞票给田英章,然后田英章夫妇坐在那里等着磕头盖章,拜师礼成,从此扬名立万儿一样,

未免带着一分恶俗与八分铜臭,剩下的一分儿是名人轶事而已。

贾岛本来在洛阳城东的小庙里当和尚,吟诗入痴,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退朝回家的的大文豪韩愈行走在官道上,坐在轿子上闭目养神,突然听到吵吵嚷嚷的声音,就问是何事,属下禀报说,有个小和尚骑着驴子硬创仪仗,跟着了魔似的,一边赶路还一边比比划划,问他为何这么冒失,他说他在想一句诗,太过专注所以冒犯。

韩愈一听,对这个小和尚很感兴趣,就叫到眼前来问询,贾岛告诉韩愈,我是在想,这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里的一个字,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韩愈沉吟了半晌说:用“敲”静中有动,有声有色,让这首诗更有文采。

于是,中国文坛的历史上,留下一个关于修改文章很用心的成语,叫做“反复推敲”,但你仔细去寻找那句诗的意境,你会发现这个佳话,也仅仅是因为韩愈对贾岛的知遇之情的温暖。

因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描写的是一个没有邻居,住在荒村野庙里的和尚,深更半夜的回来,轻轻的推开庙门,怕惊飞了树上睡觉的鸟,还是比较符合情理的,但改成“敲”,这个独自居住的和尚,是为了敲门吓鸟呢?还是为了敲门吓鸟呢?还是为了敲门吓鸟呢?孤僧冷庙,夜半归僧,敲门给谁听?不会是小庙里藏着一个妹妹吧?唐朝不是现在,要是有这种和尚藏美眉的有伤风化的事情,还不抓起来乱棍打死?

所以,关于能写出好诗词的人,还是需要跟常人不同,要有一定的的天分的,但是,光有天分也是不行的。

王安石有篇文章叫做《伤仲永》,说的是有个叫仲永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到五岁时还没见过文具是什么样子,有一天突然哭着闹着要书写文具,他父亲就觉得好奇,给他借来了纸笔砚墨给他,他就写了四句诗,说是写诗能够养父母。他爹收了他的诗,因为不认识字,就去找乡里的秀才看看,秀才一看,写的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就去验证他写诗的才能,结果是随便给他指个什么事物,即兴就能做出诗来,一时间小城里的人都觉得是个奇事儿,也都以宾客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父亲,或者让他表演写诗,然后施舍给他父亲一些钱财,但他父亲只是利用他去赚钱了,每天扳着他去给人表演,并没有舍下本钱让他去学习,所以,这个仲永到了十二三岁,就再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再过七年,到了二十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掉到俗人堆里找不到了。

王安石真认识这个叫仲永的孩子,所以为他惋惜,写下这篇《伤仲永》。

可见,生而知之者可能会有,但后天不努力,就只能是耍点小聪明,最后不学习,不能从生活中为自己的才华汲取营养,也就会水干鱼净,江郎才尽了。

静流如歌3888,初学写长文,腹内多空虚,欢迎你拳打脚踢,提出宝贵的意见。我的文章,若能让您感到一点新意,也就不枉我一番辛苦了。

#情感情感##头条情感心理学院#

中国古代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吗?

北宋初年钱塘一老翁编写成的《百家姓》,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教给儿童姓氏知识的同时,又四字一句,合辙押韵 ,朗朗上口,文学性极强。后世仿此,有多部《新编百家姓》。

儿童文学?应该是指写儿童,写给儿童看的,或是儿童写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读者往往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学生,年纪约在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以下。

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当然有儿童文学作品。

我们小学初中时代学的不少古诗,就是当仁不让的儿童文学作品。

唐代李绅的《锄禾》(又名《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中国古代有不少有才华的"神童",他们写了吟了不少哙炙人口的作品。

张俨,三国时代吴国文学家,幼 时即席赋诗《赋犬》。⬇咏絮才女谢道韫,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好像嫁王凝之为妻。⬆唐代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流传至今,中国儿童必学。⬆宋代苏轼,明代解缙等等。

⬇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有许多特殊称谓,儿童有"弄璋(男婴)弄瓦(女婴),孩提,垂髫,黄口,豆蔻(女童)......"等等。前面提到的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除了《百家姓》,还有:

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星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教人道理知识,而又韵律感很美。

古代人擅长写诗,对联就是格律诗词的基础。清代《声律启蒙》,李漁的《笠翁对韵》,都是私塾給儿童的对联诗词的启蒙教材:"云对雨,雪对风,来鸿对去雁,晚照对晨空......"

......

谁说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

有哪些名人莫名其妙离奇的失踪了?

我说的这个真是“大名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先听听这首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大家是不是从小都会背诵呀!没错,我要说的这位,就是神秘失踪的骆宾王。

神童出世

初唐年间,婺州义乌县有座骆家桥,桥边住着一户骆姓人家。公元619年,骆家生了个大胖小子,祖父翻遍了古籍经典,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一句话:“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观国家大治之光辉,入朝辅佐于君王。于是,这个孩子得名骆宾王。

骆宾王天资聪颖,别的孩子还在撒尿和泥玩呢,他已经熟读上百首诗了。有一天,祖父的老友前来做客,两人坐在池塘前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儿孙的学业问题。祖父忍不住夸赞:我大孙zei小小年纪就过目不忘、天赋异禀,将来可比他爹有出息多了。

朋友抬起头,看了眼蹲在池塘边、正痴迷地看着一群大白鹅的骆宾王,心想哪有什么神童,便让这孩子露一手。骆宾王真给祖父长脸,未加思索,一首《咏鹅》脱口而出,把两位老人都震惊了。从此,7岁的骆宾王闻名乡里,成了众所周知的神童。

碌碌无为的小职员

骆宾王10岁那年,父亲在青州博昌当县令,便把母子也接了过去,一家人终于团聚。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骆父突然辞世,家道从此中落,一家人只能靠亲友救济勉强果腹。

22岁那年,骆宾王也进京赶考,作为一名学霸,他对中榜可是信心满满。但是,初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可不光是看成绩,还要有光鲜的家世以及够硬的后台才行。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不是忙着复习功课,而是四处奔走,与权贵显要攀关系。

没钱又没背景的骆宾王,不出所料的落榜了,他在长安四处奔走,终于在李元庆府里谋得一个九品录事一职。这个官,真是九品芝麻官,每天就是抄抄公文、写写汇报。

李元庆还算惜才,看骆宾王颇有才华,有心为他升职加薪。但是按照流程,骆宾王必须先写一封自荐信,讲述一下自己的优点,可骆宾王居然“耻于自炫,辞不奉命”。接下来的几年里,骆宾王始终是碌碌无为,就是一个小职员。

公元665年,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骆宾王呈上《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哄得龙心大悦,被封为奉礼郎。

客串妇女主任

入京做了官,骆宾王渐渐染上了一些不良陋习,看到富家子弟斗鸡赌博,他也跃跃欲试。哪想到运气这么差,刚坐下玩一把,就遇上京城“严打”,骆宾王因此贬官入狱。有了案底之后,再想当官可不容易了,于是他主动要求参军,前往西域戍边,还曾参与对吐蕃作战。所以他这一时期的诗,既带有边塞壮丽的景色,也包含着报国的热血豪情。

西域归来后,骆宾王又入西蜀,担任李义的幕僚,参与过平定蛮族叛乱。在这期间,骆宾王客串过2次“妇女主任”的角色。

原来,骆宾王的好友卢照邻,被贬官四川时郁郁寡欢,是一位郭姓女子陪他度过了那段时光。两人分别时,郭氏已有身孕,卢照邻发誓一定会回来接她,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连个鬼影都没见到,听说骆宾王是他的好友,郭氏便找来诉苦。

骆宾王听说此事,不仅义愤填膺,还写了一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痛斥卢照邻始乱终弃。其实,卢照邻离开四川后就染上疾病,加上仕途不顺,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照顾好别人呢?所以,看到骆宾王写的那封信,他也是泪如雨下。

还有一次,一个叫李荣的渣男,抛弃了一位叫王灵妃的女子。骆宾王再次大笔一挥,写下一首《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痛斥渣男的无耻行径。这首诗写的很长,足足100句,共700个字。“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的名句,就出自这首诗。

神秘失踪

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回长安,再次入朝坐官,一路升职至侍御史。此时,武则天在朝内权力通天,刚正不阿的骆宾王多次上书讥讽,结果被人诬告贪污,再次入狱。一年之后出狱,被贬去台州当了个县丞。

此时的骆宾王已经60高龄,一辈子起起落落,也该退休安享天年了。都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骆宾王同样如此,6年后,他终于干了件大事!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唐睿宗,但实权都掌握在武则天手里。同时,武则天还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气的骆宾王怒发冲冠,班也不上了,跑去扬州追随徐敬业,搞起了“武装起义”。著名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就是在此时写的。

遗憾的是,徐敬业没啥领导能力,本来可以一鼓作气只取长安,可是不听骆宾王等人的劝告,非要来个中场休息,结果给了武则天准备镇压的时间。不到三个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从此下落不明。

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那就给个关注吧:圆桌派,每天三分钟,涨点历史新知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