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代表作品赏析题,巅峰时期的宋瓷是怎样的?
这道题目我来回答,宋代制瓷技术逐渐成熟,外销瓷远销海外,为宋代赚取大量财富,为宋代经济的繁荣注入强大活力。这里我将介绍宋代各釉色各窑瓷器的精品,向大家展示巅峰时期的宋瓷。
1. 宋代定窑白瓷
宋代定窑与邢之白的区别不在技术,而是思想的飞跃。除了在观白游刃有余之外,定窑让白瓷更加名贵,所以会镶上金口、银口、铜口.
2. 宋之黑釉
宋代黑釉首推建盏,造型单一,但声名远播,其原因在于宋代饮茶习俗的改良。建盏以黑色调为主,其他全是变化,在黑色的前提下变化。由于铁含量高,在高温下有微妙变化,通过当时文人赋予文学含义,随即变成千古乐事,精品成为国宝。 另外, 宋代定窑为了迎合小众市场,在大量的白瓷之外,生产了墨色瓷器,又称墨定。除定窑的墨定意外,磁州窑和山西怀仁窑在北方生产黑釉。
3. 宋代青釉
青瓷在宋代有极大的发展,生产地方有很多,有耀州窑,北宋之耀州青瓷,入刀犀利,连风带雨,刀刀见泥。龙泉窑,龙泉窑青瓷一反越窑、耀州窑之深沉,以亮丽养眼的梅子青粉墨登场。
4. 宋金北方酱釉
宋金酱釉有内外不同的作品如内白釉外酱釉碗,内釉油润,外釉坚实,与表里如一的名品形成对照的是表里不如一。
5. 宋金黄釉
黄釉在有宋一代零零星星,犹如悬崖峭壁之上的小树,长不大也死不了。
6.宋金绿釉
宋代绿釉沿袭唐辽之风,既不流行也不绝迹,名气大者首推绿定。另外,宋之前绿釉多为低温釉,汉唐绿釉大多都为了陪葬,成全了绿釉的冥器文化特征,宋代开始,绿釉改头换面,走进世俗生活。
7.宋代红釉与均瑶
据考古出土文物北宋红釉仅有一件残碗,也不是主流。但是北宋的钧窑却能烧造的十分完美,钧瓷中的玫瑰紫开陶瓷红釉之先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钧窑海棠红渣斗式花盆,亦内蓝外红,其红色直逼大红,在已知钧瓷作品中应为红色之冠,也预示着真正的红釉将马上到来。
8.宋金蓝釉
宋代时找不出唐代那么蓝的蓝釉的。宋代在用色上小心翼翼,宁亏毋盈。宋代接近蓝釉的陶瓷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钧窑了。
9.宋代官釉
政和间京师自制烧窑处,名曰官窑”官窑在徽宗执政的鼎盛之时政和年间应运而生,以烧制青釉为主,与以往不同,此青釉不追求青,追求蓝灰色调,沉稳冷静,不拘一格,称之官釉。汝窑的名如雷贯耳,汝窑作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已是定论,汝窑虽非皇室血统,与官窑有一定差距但不妨碍汝窑在历史以今天拔得头筹,汝窑为魁。汝窑与官窑相比,色调偏青,有天青色之美誉。
10.宋金铁锈斑
宋代陶瓷装饰百花齐放,整体上追求世俗,崇尚艳俗的普遍审美。只有一点例外就是铁锈斑,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主流的具象手法,完全一副抽象绘画。
11. 宋代仿生釉
仿生釉有绞胎绞釉,兔毫,油滴,玳瑁和鹧鸪斑。分别介绍一下,绞胎自唐入宋,绞胎有抽象之美向具象靠拢,一改唐人放任的生活态度,让生活渐渐循规蹈矩,走上程朱理学设计的正规.
兔毫,兔毫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名称。兔毫建盏口部酱色,渐变至底部变黑,过渡段呈现酱黑相间细如毛发的条纹,故曰兔毫,长久以来仅限定在建阳窑之茶盏作品。兔毫盏的成因为非人工因素,依赖天成。
宋代油滴,油滴胡兔毫异曲同工,同是结晶而成。只不过兔毫结晶为条状,油滴为点状而已。油滴釉在黑釉底上形成银色结晶点,如油入水。其中有一类油滴最为罕见,仅在日本偶见收藏,被日本人称为“曜变天目”。
宋代玳瑁,玳瑁本为海中动物,形如龟,有鹰喙;甲壳光滑深褐色与浅黄色花纹融合相间,自古就是上等的装饰品。
宋代鹧鸪斑,鹧鸪本为一种山鸟,背部灰黑有绛红斑点,腹部灰色有白色斑点。鹧鸪斑釉存世不多,但古籍记载颇多,可见当时文人对其之喜爱。
云闲山定瓷器怎么样?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宋代绿定瓷器底足特征?
北宋绿定窑瓷胎色白,体轻,声亮,刀线,为特征。
黑定窑特征?
黑釉光润,圈足露胎,瓷胎坚细,壁薄身轻,具备典型定窑黑釉器的特徵。
定窑白釉器多为覆烧,圈足满釉,黑定器则相反,仰烧为主,足沿不施釉,露出坚硬细白的胎土。
与定窑白釉器一样,黑定器同样器壁极薄,入手轻巧。“黑定”器非常稀少,珍罕程度甚至比御製汝窑及官窑器更甚。
御盏是什么?
御盏(yuzhan),顾名思义是皇帝御用的茶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
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有的还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的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茶盏。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又称盖碗。
元代定窑瓷器特征?
元代为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即蒙古族统治时代,歷时97年。元代统一政权的建立,结束了金代与南宋两朝共治的战乱局面。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使景德镇的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由青白瓷(影青瓷)发展到釉下青花、釉里红等,把中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元以前中国瓷业「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为歷史。元代的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瓷业名副其实的中心。定窑作为已生产了七百多年瓷器的老窑场,已无法与景德镇白瓷抗衡,面对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衰败与死亡的残酷现实。元代定窑在衰亡前的「回光返照」中也还生产过少量的瓷器。其中包括生产过绿定瓷器。看实物:元代定窑绿釉高足杯。该杯尺寸:高:8.8cm,口径:12.8cm,足径:5.5cm,高足杯,因手执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或「把杯」。用于佛前供奉的称为「净水碗」。高足杯创烧于隋唐,元代时得到马上民族蒙古族的推崇而很快发展起来。元代的定窑虽已是走下坡路,但也不失与时俱进,生产蒙古人喜欢的高足杯。但其质量已是日薄西山了。
胎:该高足杯胎色土灰,胎壁较厚,烧结瓷化程度差,敲击声音发闷,没有清亮的金石声。釉:该杯为高温釉,由于釉料配方达不到北宋绿定的标准,含铁量过高,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和窑变,出现酱褐色釉与绿釉混杂的花绿釉。釉中无气泡,无冰花。釉面无冰裂纹,釉面泪痕过厚如堆积。无黄纱夹层。
形:该高足杯,平口,浅腹,喇叭口底,为典型的元代高足杯器形。
足:足为喇叭口底足,足内外施釉,足圈底部刮釉为涩圈。
由此可见,元代定窑瓷器质量之低劣,已无市场可言,更谈不上再梦想入宫,加之元代景德镇瓷业的兴旺与发达,迫使定窑在元代破落,停烧消亡。这已是歷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