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范仲淹代表作品,范仲淹创造的成语?
【成语】: 断齑画粥
【拼音】: duàn jī huà zhōu
【解释】: 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故事】: 北宋时期,范仲淹小时家贫,他只好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经过苦读终于被录取为官员,他的至理名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韩愈刘禹锡范仲淹龚自珍朝代?
韩愈刘禹锡是唐朝的范仲淹是北宋的龚自珍是清朝的,这四个人都是大文豪,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龚自珍字璱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范仲淹是几代的?
范仲淹是宋朝的,宋神宗时期,“大宋背诵默写天团”之一
范仲淹什么派诗人?
范仲淹是豪放派诗人。
北宋早期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开宋代豪放词先河。
豪放派,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著名豪放派词人是苏轼、辛弃疾。
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形象特征:
1、忠臣形象
范仲淹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
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2、诤友形象
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两人在泰州时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定民心。在西北守边疆时,滕君知泾州,范仲淹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队伍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
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友好的。备受谗言诋毁的滕宗谅被贬到岳州后,他勤于公务,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待兴”,重新修缮了残存不堪的江南名胜岳阳楼。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受迫害。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北宋。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诗人,也是当时有名的官员,在政治上敢于进言,有非常多的政绩,在文学上也有非常高的成就,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之后跟随母亲改嫁,从小就喜欢学习的他,知道现在的家庭没有办法让他好好学习,于是范仲淹拜别母亲,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几年的寒窗苦读让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但是也非常的孝顺母亲,当官有了俸禄之后,就将母亲接到身边赡养。范仲淹不仅在文学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军事上也有非常高的才能,在西北军事防线上,开创了新的军事制度和军事部署措施,使得西北异族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