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古代波斯建筑代表作品

我估计题主的问题应该是中世纪建立起阿拉伯帝国的阿拉伯人为什么保存希腊文化。而是吸收了古代两河、罗马、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北非、希腊及拜占庭文明的知识,穆斯林透过7、8世纪前半叶的征服活动而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古代波斯建筑代表作品,阿拉伯人为什么传承了希腊文化?

我估计题主的问题应该是中世纪建立起阿拉伯帝国的阿拉伯人为什么保存希腊文化。其实阿拉伯人并不只是保存了希腊文化,而是吸收了古代两河、罗马、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北非、希腊及拜占庭文明的知识,创造了一个极为璀璨的阿拉伯文明时代。

伊斯兰黄金时代

要说起阿拉伯文明,就不得不提伊斯兰黄金时代,又称伊斯兰复兴。穆斯林透过7、8世纪前半叶的征服活动而建立了阿拉伯帝国,那是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在阿拉伯征服的第一个世纪,一直存在政治的和知识的混乱。阿拉伯人起初对智力活动没什么兴趣, 除了语言之外,他们也没多少文化强加给被征服的民族。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纪完全没有科学成就,因为阿拉伯人尚没有获得智性动力,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知识学问的关注也几乎消失了。

阿拉伯人

阿拔斯王朝 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伦·拉希德和马蒙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顶峰。我国古代新旧唐书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

随着阿拔斯王朝崛起及于公元762年将首都由大马士革迁至东方新建成的巴格达,伊斯兰黄金时代亦就此开启。后起之秀的巴格达与唐长安城和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中世纪前期三大全球城市。

“学者的墨水比殉教者的血水更为神圣” --《圣训》

阿拔斯人受到伊斯兰教圣典《古兰经》和《圣训》影响,强调了知识的价值,使这个时期的穆斯林世界成为了科学、哲学、医学及教育的知识中心,阿拔斯人则成为了知识的泉源。

阿拔斯王朝对波斯带有强烈的爱好,采纳了许多萨珊王朝的习俗,包括翻译外国文献,阿拔斯王朝时文献被转译为阿拉伯文。为此,哈里发曼苏尔仿照萨珊帝国图书馆建立了一所王室图书馆,以翻译波斯文书籍到阿拉伯文及保存译本为目的。这座图书馆就是智慧宫(智慧之家),也是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重要机构。

智慧之家原本只着重于翻译及保存波斯文文献,其后翻译的范围扩展至帕拉维文、叙利亚文、希腊文及梵文,涉猎占星学、数学、农业、医学及哲学。

在哈里发拉西德的统治时期,欧几里得的部分作品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在哈里发马蒙的统治时期,阿拉伯人完全沉湎于他们对翻译的热情中。据说,这位哈里发做过一个梦,亚里士多德在梦中出现了,结果,马蒙决定要把他手头拥有的所有希腊作品全都翻译成阿拉伯文,其中包括托勒密的 《至大论》,以及全本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阿拉伯人与拜占庭帝国关系不睦,但是他们通过条约从拜占庭那里获得了希腊文的手抄本。

那一时期,来自叙利亚、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学者,包括犹太人和基督徒,纷纷被召到巴格达,穆斯林及非穆斯林学者在这里聚会,将世界上的知识翻译成阿拉伯文,史称“翻译运动”。许多在后来失传的古代古典著作都被译为阿拉伯语,后来再被译为土耳其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及拉丁语。黄金时代的穆斯林世界是一个文化大熔炉,聚集、综合及提升了古代两河、罗马、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北非、希腊及拜占庭文明的知识。

一份阿拔斯王朝的手稿

各地学者在智慧宫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阿拉伯帝国促进了全球化,许多原本孤立的地区和文明透过与穆斯林探险家、水手、学者、商人及旅行者的交流而开始把他们的知识、经商、经济融合。有些人将这个时期称为“伊斯兰大同”或“非亚地理大发现”。通过阿拉伯地理大发现,全球的各地的文化、知识、书籍源源不断的汇集到当时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巴格达,再通过阿拉伯的学者翻译整理成阿拉伯语文献并收藏起来。

阿拉伯文明的璀璨得益于阿拉伯的百年翻译运动对不同地区文化知识的保存和吸收,同时涌现出了大量的通才学者,对于宗教及世俗的各个知识领域都作出贡献。

所以总结下来,阿拉伯人保存希腊文化其实是因为伊斯兰黄金时代像海绵一样吸收不同文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文化知识时的一种自然行为。

简述波斯帝国的统治?

波斯人原居中亚一带,约公元前二千年末叶迁到伊朗高原西南部。公元前六世纪于米堤亚统治下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前550年部落首领居鲁士灭米堤亚建国,定都苏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征讨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南部,并远征中亚,形成帝国。在冈比西斯(公元前529─前522年)和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统治时期,疆土东抵印度河,西迄巴尔干,北及中欧,南至埃及,形成古代最大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军事大帝国。公元前五世纪和希腊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爆发持续43年的希波战争(公元前 492-前449年),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统治。划分为二十三个郡,分建四个都城:苏萨、巴比伦、埃克巴坦那、波斯波利斯,建有驿道网。公元前四世纪左右,国势转衰。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吸取埃及和两河流域的艺术成果,并对造型艺术进行了独特的创造。有著名的波斯波利斯百柱大厅、人物浮雕、釉陶和有壁画的宫殿。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称祆教或拜火教)。

波斯最早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伊朗高原北接里海和中亚盆地,东北起自兴都库什山脉,西北倚高加索山脉,西有札格罗斯山脉,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其四境或阻以高山,或面临大海,是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

伊朗高原最古的居民是依蓝人部落。公元前4000年,他们已定居于札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曾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击败,逐渐衰落。

波斯帝国以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后兴起过埃兰和米底。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隶制国家,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结成军事联盟,于公元前 612-前605年击灭并瓜分了亚述帝国。但米底国家历时短暂,于公元前550年亡于波斯。

当公元前7世纪米底强盛时,波斯人的部落联盟,受米底统治。公元前553年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率领波斯人起来反抗米底的统治,于公元前550年灭米底王国。随后,居鲁士率兵进行扩张战争,征服小亚细亚,又于公元前538年占领巴比伦城,灭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29年,居鲁士死于对中亚细亚的扩张战争中,这时波斯帝国已基本上形成。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于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

公元前522年,祭司高马达起兵反抗波斯,夺取了政权,并以免税三年和不服兵役为号召。一时波斯帝国境内被征服民族纷纷独立。高马达起兵后,冈比西斯死于从埃及回国的途中。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在波斯贵族的支持下,杀高马达,夺得了政权。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残酷镇压了波斯帝国境内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争,不仅恢复而且又扩大了帝国的疆土: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并曾一度占有了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从大流士一世时起,帝国的首都共有四个: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驻跸于每个都城。

在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晚期,公元前492年和公元前40年,曾两度派兵西侵希腊。此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多年,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希波战争"。

庞大的波斯帝国只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使波斯帝国元气大伤。困于内外重重矛盾的波斯帝国,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便急剧衰落。当马其顿-希腊东侵时,波斯军队无力抵抗,屡战屡败,终于在公元前330年灭亡了。

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复杂。当其全盛时期,帝国以相当严密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待被征服民族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维持帝国的统一。为了军事和行政的需要而修筑的驿路网,把帝国各部分紧密连接起来,同时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海上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大流士一世实行税制改革及统一度量衡和币制 ,更促进了帝国的经济发展。

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留下了宝贵遗产。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在巨石垒成的高台上,有大王听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厅,浮雕和壁画形象生动、庄严肃穆,显示出国王的尊严。根据波斯波利斯王宫正门上的铭文,薛西斯一世修建了万国之门。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式制成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波斯文化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大流士一世当政时,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腊)波(斯)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侵,征服波斯全境。

吐鲁番七景?

吐鲁番葡萄沟

火洲闻名遐尔的“清凉世界”-----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该沟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最宽处方可达2千米,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0、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年产鲜葡萄600万千克,葡萄干300多吨。

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姑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相邻。吐鲁番历史悠久、美丽神奇,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明代起称吐鲁番,清朝统一新疆后设吐鲁番直隶厅。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全市面积15738平方公里。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满、壮、苗等24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71%。

库木塔格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也是与天池、博斯腾湖并列的库木塔格沙漠新疆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里是“沙山”之意,库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携带着大量沙砾,最后在库木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而成,南面的觉罗塔格山也促成了这两种方向的风力减弱和风沙的沉积。

坎儿井游乐园

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处312国道南侧2公里处,是一座为中外旅客提供吃、住、游、乐、购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定点单位。由于坎儿井水是天山雪水溶化后渗入地下,无污染的天然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常饮能使人美丽、长寿。坎儿井开挖在地下,不易蒸发,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坎儿井水质清澈见底,甘甜爽口。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文物精品,是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该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风格的二层大楼,古朴浑厚。整个展览部分分为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陈列厅、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陈列厅三个部分。其中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是最具神秘性和吸引力的展厅。这里展出的11具干尸,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时期的古尸,主要出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葬群和苏巴什古墓群、洋海古墓群等。

火焰山风光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火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书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

艾丁湖

艾丁湖位于吐鲁番市南50公里的恰特卡勒乡境内,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该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四十年代时,湖面曾达到152平方公里),海拔低于海平面154米,均不到0.8米。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因为它的形状酷似月亮,故名。艾丁湖是中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水,主要来自西部喀拉乌成山42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阿拉沟河和北部博格达山南坡183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白杨沟河、大河沿沟河、塔尔朗沟河等7条河流,以及盆地北缘涌出的天山雪水潜流。

罗马共和时期的艺术成就?

1、罗马的建筑

古代罗马的建筑吸收古代伊达拉里亚、希腊和埃及等地的一些建筑成就和风格。共和末年和帝国初年(公元纪元前后)是罗马建筑的黄金时代。罗马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自诩把泥砖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城。在建筑风格上,吸收起源于西亚的样式,出现了带有穹窿式半圆屋顶的建筑。建于公元前27年的万神殿是其典型代表。弗拉维王朝时修建了称为科洛西姆斗兽场的大圆形剧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罗马的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也堪称经典(罗马和北非城市,广场,道路铺设,浴室等)。还修建了水道、桥梁等。罗马帝国时期另一种颇具特色的建筑是凯旋门、祭坛和纪功柱。

2、罗马的雕刻

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一、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三、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 、佛拉维贵夫人像等。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3、罗马的绘画

对于罗马的绘画我们只能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罗马、庞培等城市古建筑的壁画上略知一二。古罗马的绘画也是师承希腊的,许多作品是希腊作品的摹制品或取材于希腊神话。嵌石画《亚历山大伊苏之战图》描写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大军在伊苏打败波斯王大流上三世的战役。发现于庞培城的壁画 《秘仪图》最为著名。罗马绘画有多种风格,有房屋、风景、静物、神话等。

4、古罗马的自然科学

与希腊相比,古代罗马的自然科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与崇尚理性和大胆推测的希腊人不同,罗马的自然科学比较注重实际的应用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框架的构造。二、罗马在自然科学方面虽无重大创新,但由于它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接触到了许多文明古国创造的优秀成果,因此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前人科学成就的总结与综合

伊朗的首都在哪里?

伊朗首都德黑兰,位于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市区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东、西、北三面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成弧形状的丘陵环绕。

德黑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纪初期,这里已成为居民住宅点,是当时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区,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公元13世纪,因受到强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惨遭破坏,随后德黑兰兴而代之,由于这里是伊朗北部东西向大道与通往南部大道的交汇点,于是在短时期内便成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和贸易中心。 德黑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种鲜花,尤其是波斯人喜爱的玫瑰花到处开放。房前屋后,马路两侧,带有喷泉的街心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闻到花香。居民酷爱种花、养花、赏花,许多生活较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门前辟出一块园地,种上花,形成一个小花园,因此,又有人风趣地把德黑兰称为“鲜花城市”。

德黑兰气候与北京大体相当,但更为干燥。旅行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佳,夏天过于炎热,会超过40℃,且昼夜温差较大。

景点:奥朝迪纪念塔”旅游景区,“德黑兰大学”旅游景区,“古列斯坦宫”旅游景区,“伊玛目清真寺”旅游景区,“伊朗国家博物馆”旅游景区。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创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兰(Tehran)作为首都发展起来还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们把德黑兰称之为古老国家的新首都。

“德黑兰”一词是古波斯语“山脚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纪时,这里还是一个隐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庄,公元13世纪日渐兴旺,直到1788年,伊朗恺加王朝才把这里定为首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

德黑兰距里海100多公里,中间隔着巍峨的阿尔布尔士山脉,整个城市建在一个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两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筑,至今这里的许多市场仍保留着古代波斯的风貌。北城则为现代化建筑,有高级饭店和各种商店,美丽的鲜花和喷泉,把整个城市装扮得清新、秀丽。从整体看,高层建筑不多,人们喜欢有院落的平房,宁静而舒适。

作为古老国家的首都,德黑兰市拥有许多博物馆。自由纪念塔气势雄伟、风格新颖,是德黑兰的门户。花岗岩的新式建筑、前巴列维国王的夏宫,在王朝推翻后,已改为“人民宫殿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新著名于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馆藏有从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纪到20世纪的珍贵地毯5000余件。由于室内保持20度的衡温和均衡湿度,使地毯样品色泽始终鲜艳夺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达450年的历史。在德黑兰还有文化遗产博物馆、拉列公园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场),它们都反映了数千年灿烂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的首都,德黑兰还拥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祷告时间,各清真寺的宣礼之声彼此应和,壮严肃穆。

拜占庭建筑起源于哪个国家?

所谓的拜占庭,原本是古希腊一座城堡的名称。

在公元395年,庞大辉煌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西罗马与东罗马,进行分治。西罗马的首都仍然是罗马城,而东罗马的首都便是拜占庭。之后后世的西方史学家就直接将其成为拜占庭帝国。而作为的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拜占庭的建筑风格是继承了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实在古罗马建筑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外由于地理的关系,又西区了波斯以及两个流域、叙利亚等一些东方文化的风格,于是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文化风格。并且这一风格对之后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清真寺的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