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斗拱代表作品

是迄今为止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雄伟的木构楼阁之一。这里有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还有一座精致的北方园林。观赏古建筑不来一次青州古城,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斗拱代表作品,齐鲁十大古建筑排名?

光岳楼

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这就是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古城中央的的光岳楼。

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是迄今为止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雄伟的木构楼阁之一。

古建筑的魅力,从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往往越积越深厚。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而这栋光岳楼大概是“凝固的古典音乐”了。

光岳楼,自古以来都与黄鹤楼相比肩,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与现存的文物建筑北京的鼓楼、西安的钟楼相比较,无论从其建造时间,还是其规模、形制、建筑结构来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青州古城

潍坊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一提到青州,大多人会想到这句“闲访云门山,悠然踏龟鳞。”青州除了云门山,还私藏着一座惊艳的青州古城。

很多人都说青州古城是“东方古州、海岱都会”的缩影,这绝非虚名。不同于南方古建筑的柔情,这里青砖黑瓦,青石板路,木质活插板门,都是有质感的硬朗景色。

走进青州古城,这里有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还有一座精致的北方园林,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一些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观赏古建筑不来一次青州古城,定是一件憾事!

十笏园。说起北方具有古韵气息,又十分精致的园林建筑,似乎大家都会想到圆明园、颐和园等代表性作品,其实在山东潍坊就有一座中国北方古典园林袖珍式建筑——十笏园。

十笏园中极尽精巧,内有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34处,房间67间,无不玲珑精美,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

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整个园林疏密有致、错落相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鲁东明珠”的美誉,更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栈桥回澜阁

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

在桥身的尽头一处回澜阁桥,这是一座两层的八角凉亭,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在亭子里面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更是一处绝佳的拍照打卡地。

即墨古城

即墨古城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东关街。

这里东临翠山碧海,西拥千顷良田,走进古城,漫步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看夕阳西下,各种建筑群、牌坊群,古色古香,让人恍惚感觉穿越到了古时候。

周村古商城

这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街、鲁商发源地,陪伴一代人长大的电视剧《旱码头》、《大染坊》、《闯关东》以及名导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都是在这里拍的,这里就是——周村古商城。

周村古商城也叫大街,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古商城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

石板铺就的街面,青砖灰瓦的房子,在岁月的洗礼下完好如初,每一处都讲述着古商城过往的繁华。带上相机走进诗情画意的古城中,聆听那周村古商城的历史与传说……

岱庙

泰安岱庙坐落于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飞檐斗拱的亭台楼宇、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相比提到的光岳楼,这里更加像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古典乐曲,当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遍布大地,这一处古老悠远、又极具魅力的岱庙显得十分醒目且宝贵。

飞檐如翼轻展,斗拱千变万化,榫与卯手挽手写就古建筑的奇迹……与天地一起见证世间的日新月异。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蓬莱市,是一处立于滨海之边的古建群。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山丹海碧、清风宜人绝对是登高望远、摄影观光的好去处。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极为精巧,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位于枣庄市,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有“天下第一庄”之称,这里更是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沿着古运河,找寻枣庄的历史与文化。精致细腻的古城,似江南水乡的小路,古码头与石驳岸,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活着的大运河”,还有多少故事等我们去发现?

魏集古村落

魏集古村落是一处仿明清时期古建筑风格的景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同韩路。

古村落内有风味小吃街、手工作坊街、民俗主题街、酒吧文化街、缘定街五大街巷。

在这里可以看民俗风情、观光游水,体验特色民宿……还能看扭秧歌、舞龙舞狮、皮影戏、杂技、说书、篝火晚会等。

看过了人间四月天里,一树一树的花开,不妨带上相机和好心情,听一听古建筑奏成的完美乐章,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齐鲁大地该有的模样。

为什么说敦煌是艺术的殿堂?

莫高窟(Mogao Grotto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 、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 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最大的一尊卧佛长达16米。

简介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敦煌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并坐落在鸣沙山和 三危山的怀抱中。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九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十个朝代的洞439 个,像许多个蜂窝聚集在一起。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 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赤身女人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 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它的石窟主要开凿于盛唐时期。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并被列入苏教国标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9册)18课课文,题为《莫高窟》,被列入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 题为《敦煌壁画》。

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飞天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风格衍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北朝时期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迦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隋唐时期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痣,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着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时期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西夏和元代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掠夺简史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艺术

建筑艺术

现 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彩塑艺术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 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主要景物

洞窟

现存洞窟735座,内有壁画、彩塑等文物。

九层楼

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三层楼

洞窟编号第16-17号,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其中,第十七窟(晚唐,848-906)又名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原为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bian(去声,上"巩"下"言")的影窟。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秘室被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

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藏经洞陈列馆

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敦煌学的发展现状介绍。

莫高窟的画师

据说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尹昉在舞蹈界的地位?

2012年,尹昉离开舞团,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

独立创作编舞作品,寻求更多元的跨界合作。

由他创作并出演的《海子》、《生长Genesis》、《斗拱》等作品,接连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名声享誉国内外。

2015年,尹昉入选中国舞蹈家协会“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

至此,他已成为中国舞蹈界一颗闪亮的新星。

去赣州旅游有哪些好玩的景点推荐呢?

蓝天白云,风光正好,这个暑期,我带你去赣州安远浪!

邂逅深山秘境——为盛夏囤下一抹凉意

三百山景区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境内,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8%,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最高达7万个/CM3,是一处纯天然的“氧吧”,是东江的源头,也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

沿途风景迤逦,山水如画,一路行来,三百山的秀丽风姿向你慢慢展开,就像一幅缓缓铺开的山水画卷,美不可言。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崇山峻岭间涧水长流,有诡谲多变的云海、气势浩荡的森林瀑布,穿行其间,你可一路揽胜。

东风湖四面青山环绕,奇花异草点缀于潺潺溪流,远远望去好似一盘明镜,光彩照人;近瞰湖水清澈明净,如蓝如黛。在湖中泛舟荡漾,观湖光山色,悦目怡神,正是“满目青山皆为景,湖水清澈照人游”。

全长330米,高差200米的玻璃天桥,横跨两峰,浮于青山之上,悬于天地之间,走过它,便走过了世间最唯美的天空之桥。

浪漫星空房车露营——旅行新潮流

暑期,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去露营啦!三百山运动休闲生态公园,这里是江西首家以房车露营为主题打造的生态休闲公园,有5个房车营区,拥有房车53辆,20栋特色米墅,特别适合全家人一起露营看星星。

满眼望去,近处湖水荡漾,远处青山滴翠,完全没有都市的喧闹,就这样静静躺着就是最好的放松了。

在这里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美景,聊天喝茶,嬉笑玩闹,享受在家的温馨。

这里还是青年人的运动乐园,小朋友的玩乐天堂,也是中老人释放年轻活力的好地方。

营地内配设高档木屋接待中心、木屋别墅、娱乐广场、音乐清吧、映翠湖垂钓、采摘园、自助烧烤、大型游泳池、篝火晚会广场、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可同时满足300人入住并提供相关旅游配套服务,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公司团建都非常适合。

天然康养温泉——沉浸式放松身心

坐落于安远三百山山脚下的的温泉圣地,酒店建在丛林环抱之中,整个度假区沉浸在逃离都市的诗情画意中,让人恍如身处人间仙境。

这里设有室内SPA水疗区,健体药疗区,鱼疗区,足浴区,水上娱乐区,美食娱乐区,洗浴区,主楼休息区,木屋别墅区,休闲品茗区,共有大小温泉泡池近百个,温泉水全部系地热自然温泉直接由地下引入经天然放置引入池内,最高温度可达79℃。

每一个泡池都恰到好处的舒适,夜晚可宿于独属于自己的温泉小院,喝茶聊天看星星,泡着暖暖的温泉,放松过后,酣眠一整晚,惬意十足。

探赣南客家围屋——了解人文雅韵

东生围位于安远县镇岗乡九龙山下的老围村,距离安远县城南20公里,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

它古色古香,建筑规模巨大,宏伟壮观,步移景异、处处胜画。里面有199个房间,俗称“九井十八厅”由七扇大门进入,七条街道由鹅卵石铺设在围内环绕相通,深入其中,四通八达。

东生围依照中国古代建筑庭院与组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尊卑、长幼、男女、主仆活动井然有序,如此严格的礼制空间布局,在赣南已发现的客家围屋中,绝无仅有。

走在其间,不得不叹服当时匠人的高超技艺,每一处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印在脑中,久久不能忘却。

赣州安远这个地方藏着这么多绝美景色,就趁着暑期来一探究竟吧!

苏州拙政园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最佳代表,以其构筑精致、艺术高压、意境深远、并蕴含着丰富的苏州文化内涵和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苏州园林的美,美在它的园林设计具有艺术魅力,现在跟小编来看看吧。

苏州主要园林有:

1、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

2、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

3、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一文中,领略园林的魅力。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国家宝藏火了?

原创账号:深扒少女 每天推送深度娱乐八卦,明星爆料。欢迎关注!

国家宝藏,听这个名字你就应该知道, 是讲我们国家宝贝的。

从小到大,我们不知道从电视上看到过多少这样的节目,像是《国宝档案》,《寻宝》,《镇馆之宝》,都是讲述一些国宝故事的。

这些节目虽然干货满满,但播出去之后,吸引到的人也只是历史、文物的爱好者,对于很多年轻人或者是不关注历史的人来说完全不感兴趣。

然而,就在上周日晚上,CCTV-3播出的大型国宝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却前所未有的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关注,而且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为它真的很好看。

具体是怎么好看法呢,听我细细给你道来。

首先这档节目集结了包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然后每家博物馆中选出三件国宝共27件来在参与节目录制,每期一个博物馆三件宝贝,最后由观众选出一件参与故宫国家宝藏展览。

这些博物馆为了上国家宝藏可是纷纷拿出了镇馆的宝贝,比如湖北省博物馆,就一下子拿出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睡虎地秦简。这几样宝物即使是对文物一无所知的人肯定也都有所耳闻,也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节目的重视了。

当然,除了他们各个博物馆的看家宝贝以外,九大馆长也会到现场坐镇,来更深一层的介绍这些国宝。

而这27件国宝也将一一对应一位“国宝守护人”,由他们来演绎讲述每件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

守护人呢就是如今娱乐圈炙手可热的演员,像是李晨,王凯,梁家辉,段奕宏等等。

最后再来介绍下主持人,非常适合担此重任的国立叔。

好了,介绍完了节目形式咱们来说正片。

看这炫酷的开头,就知道节目绝对不一般,非常的有活力,年轻化。

那么有多年轻呢?

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是啊,四大文明古国,到如今也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上下五千年,它虽饱经沧桑磨难,却从未中断,依然延绵不绝。纵然有其他国外文化入侵,我们兼容并包的中华文明也会将其容纳吸收,形成新的特色。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一期节目的主角是故宫博物院。

而他们选出的第一件国宝,则是由李晨守护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创造于宋徽宗年间,是由一个名叫王希孟的18岁宫廷画师所画,展现了当年大宋的幅员辽阔,秀丽河山。

不得不说,一听这名字就感觉特别恢弘大气,看到了画作之后更是叹为观止。千年图卷流传至今,竟依然保持着如此鲜明的色彩。

而在这画卷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三个人的小故事,宋徽宗,蔡京,王希孟。

故事呢大概就讲了宋徽宗对天才少年希孟赞赏有加,并命他画出大宋山河。希孟顽劣又百般刁难,要各种难找的材料来作画。对此太师蔡京对此大大的不满,可宋徽宗却不以为然,一一满足了希孟的要求。最后希孟也不负圣望,呈上了震惊古今的《千里江山图》。

而后宋徽宗将此图赐予太师蔡京,由他在上面题字,也成就了大宋第一书法配大宋第一江山图。

本来呢宋徽宗是希望这大宋能像千里江山图一般绵延不绝的。

可惜事实上十三年后,靖康之乱,宋徽宗因为沉迷书画,疏于政务,被他人夺去了江山,而后被囚禁。王希孟也是自献画之后就不知所踪。

节目通过这种小剧场的方式演绎了宝物的前世,虽是诉说历史但却不枯燥,寓教于乐,让观众也能乐得其中。

演绎完了前世故事之后呢就到了今生,千里江山图这一环节邀请了中央美院一位专门研究此画的老师冯海涛,来给大家讲解画是如何做出来的。

经过讲解才知道,原来这千里江山图其实有五层,首先要用水墨山水画来打底,然后一层一层的上颜色,这个颜色还不是普通的颜料,而是由各种稀有宝石磨碎调制而成,这也是为什么此画能千年不褪色。

既然要画出千里江山,那么用祖国山河各个角落的各种稀有宝石来上色,这个创意真的是妙极了。

幸而这幅画能流传至今,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当年宋徽宗眼中的千里江山。

接下来第二件宝贝,清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也叫“瓷母”。

虽然颜值很“突出”,但这瓷母确是集结了历朝历代最名贵的釉彩,加起来有17种,因为烧制起来及其不易,所以也非常珍贵,“瓷母”这个称号也是由此而来。

接下来到重点了,王凯亲身带你了解什么叫3D环绕diss。

当时乾隆盛世,皇帝老爷不仅文治武功,还喜欢瓷器书画,一时兴起就想做一个集历代大成的一个瓷瓶,于是就找匠人来烧制这款瓶子。

虽说这17种釉彩的瓶子不好烧吧,但是多试一试总能烧出来,显然大家最在意的还是乾隆爷那蜜汁审美。

你觉得过?我就是要过!

大臣心里苦啊,可惜也只能小声吐槽一下。

好吧,虽然王羲之黄公望没被气活,但他们却来到了乾隆的梦里,王羲之和黄公望吐槽他盖章题字太多,瓶子辣眼睛,雍正吐槽他审美太差,做瓶子荒唐。

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最后王羲之,黄公望,雍正三个人转圈的数落乾隆,也号称3D环绕diss。

不得不说,官方吐槽,最为致命,央爸玩起梗来简直6得起飞,一个小剧场就把乾隆的“黑历史”展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纵然是被千遍吐槽,乾隆初心依旧,他说:做这个瓶子,就是为了让后世知道,大清能及历代瓷器大成,我就是在炫,炫的是景德镇的匠人,炫的是大清盛世。

他说:这才是我大清盛世的集大成者,这才是盛世该有的心态,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世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是啊,纵然瓶子太丑,但它集17种工艺于一身,做法复杂,技艺精湛,刚好能反映出清代国力昌盛时期,人们的那种文化自信和瓷器工艺登峰造极的状态。

不管当时的人百般不解也好,还是如今我们笑话吐槽也好,总之乾隆做到了,他让我们后人见识了大清鼎盛王朝海纳百川的态度。

最后一件宝物是由梁家辉守护的石鼓。

石鼓一共有十件,因为他们形状似鼓故而得名。每一石鼓上都刻有大篆像小篆过度的一种文字,因为刻在石鼓上,所以也被称为“石鼓文”,他们记录了先秦时期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而这里梁家辉演绎的石鼓前世故事,就是司马光之父司马池石鼓造假的故事。

当年北宋王朝一统天下,宋仁宗查询档案不小心发现了石鼓的故事,于是命人寻找。当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池得知此事为了讨好宋仁宗不遗余力的去找石鼓,可最后只找到了九面,而为了得到宋仁宗的褒奖,司马池突发奇想,命人制造了一面假的石鼓一起呈给宋仁宗,结果可想而知,事情败露,司马池获罪。

后来石鼓出现于盛世,消失于乱世,直到元朝以后才彻底被保存下来。

石鼓的前世大致于此,而今生,还有一个令人动人的故事。

1931年,日军侵华东三省沦陷,战争渐渐蔓延到北平,那时候的故宫博物院才成立6年,上万件国宝面临着被洗劫的危机,于是那时候的故宫人做了一个决定,将上万件宝物南迁,这其中就有石鼓。

下图按顺序第二个人名叫梁庭炜,也就是当年负责运送石鼓的人,他一路护送走遍了半个中国,辗转16年把石鼓送到了南京。

后来抗战胜利,他的儿子又把石鼓送回到了北京。

然后守护石鼓的重任又交到了他孙子梁金生的手里。

梁金生他们一共兄妹五个,都是在父亲运送石鼓的过程中出生的,于是他们的名字也是根据每到一个地方而取的,比如他自己出生在南京,金陵嘛,于是就叫金生。

说了兄妹五个,可为啥上面全家福少一个呢,少的那个是梁金生的哥哥,因为1949年这些宝物要运往台湾,梁金生的爷爷要负责送到台湾,而且还带上了他的奶奶叔叔哥哥。

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迁移,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没有机会回来了。纵然只是一道海峡的距离,却阻隔了这一家几十年未能团聚。直到八几年的时候,两岸恢复了往来,这才联系上。

如今的梁金生即使退休了也依旧在故宫工作,他用了7年的时间来把故宫186万件文物一件一件的数出来。186万件,这得是有多大耐心才能做到的啊!

但梁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对以前故宫人的传承,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冒死运来这些文物,交到我们手里,更应该珍惜它,保护它。

是啊,传承,这个词说起来分量很重,但它却是靠一个个人,一对对父子,一个个家庭,用身体力行做出来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断地传承,才让如今的我们有幸在故宫看到这石鼓。

我很庆幸,庆幸有《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能让我们看到石鼓的前世今生,不然,这么珍贵的宝物,这么动容的故事,没有人看没有人听,岂不可惜。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太多的宝物,太多的故事,它就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我们去了解,去倾听。真心希望通过《国家宝藏》能刮起一股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风潮,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历史,传承文明。

原创账号:深扒少女 每天推送深度娱乐八卦,明星爆料。不要忘了关注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