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晏殊代表作品有什么

赠叶少卿〔宋〕范仲淹退也天之道。过陈州上晏相公〔宋〕范仲淹曩由清举玉宸知,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二·琴酒〔宋〕范仲淹弦上万古意,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三·渔父〔宋〕范仲淹月色满沧波,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一·泛湖中〔宋〕范仲淹平湖万顷碧。...

晏殊代表作品有什么,范仲淹的诗有哪些?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赠叶少卿

〔宋〕范仲淹

退也天之道,东南事了人。

风波抛旧路,花月伴闲身。

湖外扁舟远,门中驷马新。

心從今日泰,家似昔时贫。

见子登西掖,携孙过北邻。

白云高阁曙,渌水后池春。

樽酒呼前辈,鑪香叩上真。

祇应阴德在,八十富精神。

过陈州上晏相公

〔宋〕范仲淹

曩由清举玉宸知,今觉光荣冠一时。

曾入黄扉陪国论,重求绛帐就师资。

谈文讲道浑无倦,养浩存真绝不衰。

独愧铸颜恩未报,捧觞为寿献声诗。

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二·琴酒

〔宋〕范仲淹

弦上万古意,樽中千日醇。

清心向流水,醉貌发阳春。

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三·渔父

〔宋〕范仲淹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

何人独醒者,试听濯缨歌。

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一·泛湖中

〔宋〕范仲淹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

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二·画

〔宋〕范仲淹

日色清如照,前林叶未零。

海东新隼至,一点在青冥。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三·晚

〔宋〕范仲淹

晚色动边思,去年犹未归。

戌楼人已冷,目断望征衣。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四·夜

〔宋〕范仲淹

春色人皆醉,秋光独不眠。

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前。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一·晓

〔宋〕范仲淹

墙外辘轳响,楼前江汉欹。

曙光和月色,犹记早朝时。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宋〕范仲淹

传闻王子仙,润边遗一骥。

当时青云路,鸡犬亦可致。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晏殊的一生?

晏殊

北宋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珠玉词》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入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991年出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

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1006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1008年任光禄寺丞。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

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

1055年2月27日去世。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的作品以什么为主?

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宜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晏殊活了几岁?

晏殊活了六十五岁。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易》,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在地方大兴学校,培育人才。仁宗亲政后,他更受宠遇,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宰相。晚年出知陈州、许州、永兴军等地,获封临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

一位军区副司令级别的大将军,镇守边关。一年四季难得回一次老家,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只有清风明月和漫漫的黄沙为伴。待到秋叶黄的时候,满目疮痍,凋敝萧条的凄凉袭上心头,抬头望天,灰蒙蒙一片茫然,偶尔几只落荒而逃的大雁,也急急的飞走,不愿留下在这荒芜的蛮夷之地待上片刻。连绵起伏的群山,常常鼓角争鸣,厮杀声四起,一望无际的荒漠里,一股直上云天的烟瘴,冲天而起,红彤彤的落日,还挂在天上,城门就早早的关闭了。

开篇的场景,一位儒雅的将军,站在荒凉的城头上,看着荒无人烟的大漠,紧闭的城门,想着随时都有敌军侵袭的边塞,一股凄凉油然而生。这一幅画面在读者心中,形象是鲜明的,人物是饱满的,场景是立体的,让人的思绪定格在茫茫的戈壁,荒漠的边关,艰难的镇守在遥远的天际,无亲无故,远离家人,一群壮汉子,悲歌粗吼,这样的诗篇哪个不为之动容。

这就是范仲淹(989—1052年)的名篇《渔家傲·秋思》所描写的戍守边关的词的意境。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今陕西彬县,后来移居他乡--吴县(江苏苏州)。少年时期聪慧好学,名气渐有。26岁时,考取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枢密副使相对于副宰相的官位。)、参知政事(南北宋时期的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范仲淹为官清正廉洁,曾写下了流传百世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一生的为官之道和座右铭。他的词作,开创了词的先河,尤其是创出了气势雄壮的军旅词,一改宋词的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词风,是承接五代、北宋的词关键人物,对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豪爽派词人有很大影响。范仲淹创作的词现今有资料的词作仅存五首,多是写金戈铁马、悲壮情怀的边塞诗篇,著有《范文正公集》。

欣赏范仲淹原词《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

(宋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字面直译:

边塞的秋天,与以往风景完全不同了,就连路过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也毫无留恋的情意,愤然离去。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孤单的城门早早地关闭着。

诗人站在凄清的城头,独饮一杯浊酒,建立 “燕然勒石”尚未成功,回归故里的时间遥遥无期。羌笛幽怨的声响,霜雪落满了边塞。诗人躺着转转反侧,不能入睡。我这镇守的将军头发慢慢变白了,千万个征战的士兵,望着家乡留下了凄凉思念的泪水。

本词写于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间,范仲淹当时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资料记载:范仲淹在西北边疆,号令严明,爱抚士兵,政令统一,与当地羌人秋毫无犯,深得西夏人的佩服。

诗词赏析:

读这首词,感悟颇多。与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而同生,与悲壮、气概同感慨。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以国家、社会的军政时事为题写进词中,忧国忧民,彰显词人风范,对开宋词的词风起到领军作用。

总之,这首词承上启下,开创宋词先河,一改靡靡之音,是宋词从此走向大气滂沱、雄壮威武的豪放派之路。

踏莎行和浣溪沙有何异同?

《踏莎行》和《浣溪沙》都是诗人晏殊所作,他们的意义又有所不同。

《踏莎行·小径红稀》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浣溪沙》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官至宰相,日常的工作之外,晏殊的业余生活也是很惬意的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