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赋文代表作品,古代诗词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谢邀了,关于这个提问,楼上已有清溪先生和雅客两位好友给予了比较满意的回答,我十分赞同,关于诗人词人的作品是怎样流传下去的,据我个人所知,也确实无外乎就是两位好友在楼上所简约阐述的那几种形式,狂客在此就不用再次重叙了,请见谅,再次谢谢邀请!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善于写诗?
历史上有很多善于写诗的帝王,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一家父子三人,南唐后主李煜以及西汉的开过皇帝刘邦,他们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帝王兼诗人。
1、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先来说说汉高祖刘邦,他本来只是沛县的一介布衣,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干活,整天游手好闲到处喝酒,老婆还没娶,就和人私通生了个私生子。
这要放到现在,就是地痞无赖,以后基本没什么大出息。
可就是这么个不太正经的人,生逢乱世,居然能咸鱼翻身,成就一番功业。
刘邦先入关中,却因实力不敌项羽而被项羽封为了汉王,为了困住刘邦,项羽让他去了巴蜀汉中。
但刘邦不愿意屈居人下,后来爆发楚汉之争,刘邦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消灭了项羽的楚军,统一了天下。
刘邦有一首特别有气势的诗歌,叫做《大风歌》,具体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仅有三句构成,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第一句是描写景物,大风使劲地吹把浮云吹得飞扬起来,这是一种氛围渲染,表面上看是描写景物,实则在暗喻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政治斗争的风云诡谲。
第二句是表明当下的处境,我已经统一了天下衣锦还乡!
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在描述这件事,而第三句是一种悲鸣,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去为国家镇守四方?
三句话一气呵成,既表现出了群雄逐鹿、战场厮杀的乱世环境,又抒发了身为乱世英雄在征服天下后的雄心壮志,更有为天下苍生计的悲天悯人。
和刘邦相对应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具体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如果说刘邦的《大风歌》是胜利者的壮歌,那项羽的《垓下歌》就是失败者的哀鸣了。
《该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殊死搏斗时的绝命诗,他曾消灭秦朝主力部队,进驻咸阳城,焚毁秦朝宫室,杀死秦王子婴,是秦王朝真正的覆灭者。
鸿门宴时,项羽拥军四十万,号称百万雄师,而刘邦才拥兵十万,实力悬殊刘邦无可匹敌项羽,刘邦只能灰溜溜去到巴蜀汉中。
可如今,项羽在垓下面临四面楚歌,灭亡就在眼前!
项羽曾是力量可拔山的勇士,他英雄气盖世,可是时运不济宝贵的马也难再奔驰!宝贵的马不能再奔驰,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安顿你呢?
英雄走到穷途末路,已经没有任何转危为安的余地,项羽发出最后的哀鸣,垓下大败后,他在乌江自刎。
这两首诗可以放在一起看的,两人虽境遇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出路,但英雄和英雄的豪迈却是差不多的。
2、曹操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
三国自有才人出,不管是擅长政治谋略的郭嘉、荀攸、诸葛亮,还是诗歌也很出名的曹操三父子。
其实给曹操、曹丕定义为完全的政客,太过偏颇,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在文坛上的地位也十分高。
先说曹操,他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是三国是有名的枭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征战,消灭二袁、吕布等割据势力,担任东汉丞相,权势在手,位高权重。
他写有很多著名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收录在了初中课本里,比较为大家所熟悉。
曹操在年迈时写下这首诗,神龟虽然长寿,但总有生命走到尽头的一天,腾蛇虽然能腾雾飞行,但最终也会化为灰烬。
曹操借用神龟和腾蛇来表示万物的渺小,而时间漫长,生命终会消逝。
之后两句话话风一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已经没有当年的风采,但是它的志向依旧是驰骋沙场,而壮志凌云的人即使到了老人,奋发的心也不会停止。、
寿命的长短由天决定,但调养好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
曹操把自己比作年老的千里马,督促自己不能年老了就丧失斗志,要养好身心,继续开拓功业!
再说曹丕,曹丕是三国时魏朝的创建者,他生于战乱年代,青年时就随军作战,被曹操立为继承人。
曹操死后,曹丕承袭魏王和丞相的职位,之后代汉称帝,一展雄心壮志。
曹丕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和他的父亲一样,玩弄权术,征战天下。在诗歌上,也遗传到了他父亲的基因,文学造诣颇深。
曹丕比较著名的诗歌是《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其一,是一首哀叹离别的诗歌,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君子在他乡,妾氏独守闺房。
最后说说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曹植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但凡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曹植遭受曹丕有意刁难下,即兴创作的一首诗,他表达楚自己被逼迫时绝望的心境,希望自己的兄长能对自己网开一面,不要赶尽杀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一个爹生的,没有必要互相伤害。
除了《七步诗》,曹植的《洛神赋》、《白马篇》也是让人拍案叫绝的作品,这些作品流芳百世,一直到现在都在为人欣赏品读。
3、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作为君主他不够称职,因为南唐亡在了他的手里,但作为诗人,他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挺高的地位。
南唐亡李煜手里,他被俘,押送到北宋京师,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在了北宋的京师。
为什么死?因为他一直在创作和唱着悲春伤秋的亡国之音,让当权者受不了。
其中的一首《虞美人》特别有名,具体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这首词时,李煜已经成了亡国之君,他想念故土,想念往昔的岁月,抒发自己悲凉的心境。
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小楼昨夜又吹来东风,可是故去的国家不堪回首,怎么不堪回首?是亡在了自己手里啊!
”不堪回首“是滴血之语,表达了李煜对国破家亡的痛彻心扉。
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怀念的人容颜已经衰老,要问心中的忧愁有多少,那就像春江水一样连绵不绝!
李煜将自己的亡国之痛,思乡之痛,全都寄托在这首词里了。
你认为描写美女的古诗最好的是哪首?
既然题目说道了美人,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古代等十大美女。
四大美女我相信很多人张口就能说出来,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玉环。而另外的六位分别是冯小怜、苏妲己、赵飞燕、郑旦、褒姒、因《洛神赋》被传为“洛神”的甄宓。这里提到的《洛神赋》就是曹植写下等名篇。“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写美人嘛,诗或者词等几句话怎能够描写等细致那。既然题主问等是诗词,那也只好将答案限制在诗词之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两汉 · 李延年《李延年歌》
北方有位美丽的姑娘,独立于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看上一眼,将士就弃械投降,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看上一眼,皇帝也为之倾心,国家就败亡路!美丽的姑娘即使会带来灭城亡国的灾难,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然而她世间难寻,不可再得!
再者,李白和白居易为杨贵妃写的诗词中,语言描写的也是一绝。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的杨玉环很难埋没于人世间,没过多久就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在电影《妖猫传》中,李白醉酒为杨贵妃作清平调的画面真真等令我记忆尤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代 · 李白《清平调·其一》
看到云的灿烂就想起你衣裳的华艳,看到花的艳丽就想到你容貌照人。如果不是在仙境般的群玉山头见到了,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实,还有很多诗人写过关于四大美女等诗词,有兴趣等读者可自行查阅,在此不做赘述。
唐宋八大家谁的文学成就最高?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按照时间先后排名依次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明朝初期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骈文中存在大量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此举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北宋时,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了一次新的古文运动。所以,唐朝的古人运动领袖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北宋的古文运动领袖人物是欧阳修。
韩愈在散文史上确实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先后写出了三百多篇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散文。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总体上说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的特点。唐代散文家皇甫湜说他:“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高度赞誉他为“百世师”“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韩文公墓铭》)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代表作有《师说》、《送董邵南序》、《原道》、《原性》、《原人》、《祭十二郎文》、《谏迎佛骨表》、《进学解》、《送穷文》等。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文人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柳宗元的传记散文的基本格局是史记、寓言、政论三位一体,尤其带有明显具有寓言色彩. 灵活善变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语言含蓄、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毛泽东:“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柳宗元其山水游记最为出名如“永州八记”等。代表作有《封建论》、《三戒》、《捕蛇者说》、《黔之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很大。北宋古文运动倡导文章的实际功用外,并未弱化文章的美学价值,反对把人物美化,但却对事与物进行渲染美化,抒情的成分很大。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里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天下翕然师尊之”。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欧阳修散文风格为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创成新的风格;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欧阳修的代表作有《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卖油翁》、《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苏轼散文出来“文道合一”的特点外,依靠其才情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收到很好的效果,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代表作《潮州韩文公庙碑》、《前赤壁赋》、《赤壁赋》、《喜雨亭记》、《石钟山记》、《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
文无第一,只有风格不同。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所以,我认为“唐宋八大家”中成就最高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你认为苏轼当得起千古第一文人吗?
我觉得苏东坡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文化界的第一名人。
从古至今的名人我们捋一遍,会发现他们大都是在单一领域里有所成就,像苏东坡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医理、治水工程、美食、教育等都有所斩获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因为苏东坡多才多艺,被后人称之为东方的“达芬奇不”无道理。
而且他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开创了很多先河。这种纵横古今中外的才华,综合水平算起来真是无人能及。
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拥有多重身份、多重职业有所作为的人。
一、文学成就
中国的文坛最负盛名的就是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就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
其中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中最全才的一位。
【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他以骈文著称。
【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诗人。
【苏洵】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苏轼】宋朝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有多方面的才能,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留下很多作品。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首创豪放派诗词,首创散文赋。
他的诗词大气豪放、变化多端,为宋代诗词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苏辙】北宋文学家,诗人,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
【曾巩】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二、工程师
苏轼做官时,以民为本,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轼还是个工程师。苏轼对水利工程的建造,有热情,而且也在行。
比如他担任徐州太守时,徐州遭遇暴雨洪灾,他组织百姓建筑堤防,经过几十日的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洪的胜利,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褒奖。
他在杭州当太守时,主持开展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杭州“苏堤”。今天,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
总之他在徐州、杭州、惠州任知州时,积极兴修水利,他在三地均留下一条“苏堤”。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时,协助他的朋友广州知州王敏仲设计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蒲涧山(即白云山)有泉,可在“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
今天的广州博物馆,还陈列着宋代广州城自来水装置的模型。
三、书法
苏轼的书法成就也非常高。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家的说法。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天真烂漫,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后世很多人都曾经学习苏轼的书法,可以说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他写给朋友的信《寒食帖》,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四、绘画
苏轼还是一位卓越的画家。
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的墨竹技法,自称是从表亲文同那里学来的。
苏轼又和北宋名家王诜、李公麟、米芾交好,故其画多得名家指点。
他画竹有个特点;就是画竹竿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然后再分竹节画。别人就问他,你怎么不一节一节的画竹子呢?
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你们见过竹子生长的时候是一节一节长的吗?
在苏轼看来,败笔于竹下的画家们总是纠结于对竹竿、枝、节、叶等局部的剖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对竹整体观感的把握,以致陷入了技术理性,使画作技巧有余而精神不足。
他说要画得一手好竹,画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苏轼画竹顺便还给后人创造了一个成语“胸有成竹”。
苏轼不仅是那时文人兼画家的代表,他还是朱竹的创始人。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
后来人家就问他:“世间只有画绿竹的,哪有画朱竹的?”
苏轼就说道:“世间以前不是也没墨竹吗,我们既然可以用墨画竹,为何不可以用朱画竹呢!”
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真实发生过一个画扇判案的故事。
是说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
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
苏轼听完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挑出二十把上好折扇拿来,他就用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不一会二十把扇面画完了,然后他命匠人拿到外面去卖。
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在当时苏轼的画非常抢手,没买到他画的扇子,好多人都好遗憾!
五、美食家
苏轼对于美食不仅爱吃,还爱亲手制作,是个超级吃货。他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最能吃、最会吃的诗人了。
苏轼还在吃上搞了好多发明创新。
比如他是江南名菜东坡肉的创制者。他还把做法学成了诗《食猪肉》留给后人学习研究,
他是“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的发明创造者,
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赞美镇江香醋和江南鲥鱼的诗句:
姜芽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他曾自谑自己为“老饕”。因为他的首创,老饕一词后来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术语。
纵观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因嗜吃而名垂青史的并不多见,苏东坡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吃货!直到现在他发明创造的美食都还在人间传承。
六、懂医理
宋朝人在大学士范仲淹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情怀的影响下,文人知医,为官者通晓医学之风盛行。
苏轼一生热衷于研习医理,与当时的名医常有交往,后人将他的医药养生理论与沈括的药方合辑为《苏沈良方》,对后世影响较大。
苏轼一生热爱医学、养生学,和当时的一些医药学家以及通晓医学的僧人、道士交往频繁。
苏轼热心于医药研究,他因病与当时的名医庞安石相识,通过与庞安时等医师的交往,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此外苏轼在中医养生学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
北宋时期,三教盛行,苏轼融三教为一体,他修身以儒,治心以佛,养生以道,修身养性练功是他的日常功课。集儒释道合一与一身。
七、重教育
后来苏轼被贬到当时的南蛮之地海南,他不仅将自己的医学、农业知识传授给当地百姓,还设坛讲学,大兴教育。直到今天,海南还流传着苏轼的许多传说,把他视为教化海南的第一人。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在北宋时期都达到了最高水准,苏轼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苏轼当得起千古第一文人。确实还有很多文人也很有名,但都不如他全面,他们比较单一。
横行十三府什么意思?
横行十三府出自《倭房宫赋》。
横行一十三府,扰乱天日。意思是在十三的地方横行霸道,扰乱老百姓的生活。这句话出自明万历年间,御史房寰督学南畿,贪赃受贿。有举子仿唐杜牧《阿房宫赋》,撰此赋文以讥之。全篇模仿而切人切事,亦文中之妙品。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全赋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阿(ē)房(páng)宫: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12年,至秦亡时尚未完工,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阿房,指宫殿的四阿(即四周)有宽阔宏丽的曲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