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之代表作品有哪些,全球有哪几首歌曲影响力最大?
在我看来最伟大、影响力最大、传唱最广的歌曲非《东方红》莫属。
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唱遍大江南北,唱到了外太空!
自《东方红》诞生以来,就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各种重大革命节日的必唱曲目,成为一首穿越时空的经典之作,在几代人心目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东方红》歌词简单,语言朴实,旋律好记,朗朗上口。
可因为这首歌情感真实,表达了人民群众了对毛泽东的一片深情和拥戴敬佩,因此令人回味无穷,成为不朽的经典!
01、陕北民歌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胜利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合,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陕北“落脚”。
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人进驻延安。
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毛泽东和延安百姓交谈
延安属于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东临西晋,南抵铜川,西接宁夏、甘肃,北至内蒙。
陕北地区自古战争频繁,历史悠久。
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养成了陕北人粗旷洒脱、乐观豪迈、勤劳勇敢、老实淳朴、率直真诚、热情大方的性格。
陕北人民在生产劳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苦乐爱憎,就创造出来了脍炙人口的极具陕北特色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不可考,目前可见于记载的是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北伐中原,驱逐蒙古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移民活动。
陕北地区也不例外,也迎来一次移民高潮,人口大增,加速了民族融合。
于是,在明朝时期,各民族的秧歌、道情、说书、二人台、榆林小调、民歌等民间文化和陕北文化进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陕北民间艺术。
明朝末年,明朝政治黑暗,统治腐朽,陕北人民不堪重负,纷纷反抗,著名的李自成起义即出自陕北。
陕北人民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一系列反抗明朝统治,歌颂农民起义将领的歌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迎闯王》,这是首歌伴随李自成起义军的行进路线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闯王李自成
到了清末民初,陕北民歌已经有劳动号子(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高腔和平腔)、小调三类,涌现了《走西口》、《赶牲灵》、《泪蛋蛋抛在沙嵩嵩林》等优秀作品。
02、《骑白马》上世纪30年代,陕北地区出现了一首叫《芝麻油》的民歌。
芝麻油,
白菜心,
要吃豆角抽盘盘,
三天不见想死个人,
呼儿咳哟,
哎呀,
我的三哥哥……
很明显这是一首民间情歌,讲述的就是一个陕北女孩,热情大胆的向情郎“三哥哥”表达自己的热爱、思念之情。
1938年2月,后来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现代音乐家安波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当时他才23岁,他踌躇满志地准备投身革命文艺工作。
一天,安波在偶然情况下,听到了这首《芝麻油》后。
他觉得旋律又简单好记,他就用这首曲子,填上了新词,改编成一首新歌,号召人们投入到抗战中去。
他将这首歌改名为《骑白马》。
骑白马,
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
呼儿咳哟,
打日本我顾不上……
这首《骑白马》一经问世,马上在边区流传开来,甚至影响全国各地,成为抗战时期一首标志性民歌。
《骑白马》
在经典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秀芹结婚的时候,村里小孩就唱的那首歌就是《骑白马》。
03、神曲诞生1939年以来,由于侵华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再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实施经济封锁,以及连年遭受自然灾荒。
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
1939年2月,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毛泽东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陕甘宁边区顿时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陕北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南泥湾大生产
1942年,葭县通镇完小的语文老师兼音乐老师李锦旗为了歌颂陕北发生的改变,他根据《骑白马》改编成了一首歌: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咳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
几乎与此同时,葭县有一个普通农民叫李有源。
有一天,天还未破晓,他去县城赶集。
在途中休息时,他放眼东方,只见满天朝霞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顷刻之间,红光撒满大地。
山沟里栖息了一夜的鸟儿展翅高飞,迎着朝阳自由飞翔。
李有源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浮想联翩,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
他出身贫寒,放羊勉强维持生计,勤勤恳恳一辈子,却依然一贫如洗。
一直到红军来到了陕北,他和陕北人民一样,翻身做了主人。
他打心眼里感激毛泽东,感激红军。
李有源
因此他有感而发,他将《骑白马》改编成一首新歌: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他是人民大救星,
山川秀,
天地平,
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
咱们边区满地红,
葭县农民走延安,
一心要开南劳山,
不过几年你来看,
尽是一片米粮川
……
李有源这首改编的《移民歌》,总共九节,第一节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东方红》
第二节是赞美陕甘宁边区,其余七节充分表达了陕北农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拥戴和感谢。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陕北农民的心声。
李有源创造完这首歌后,回家唱给了自己的侄子李增正。
李增正觉得很好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
于是,这首歌随即在他们家乡小范围内流传开来。
04、神曲传播1944年2月,著名作曲家马可随鲁艺秧歌队来葭县演出。
正当大家演出完毕,准备睡觉后,听到当地一个青年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大家听到这首耳目一新,亲切新鲜的歌声,睡意全无。
当马可听到歌声后,更是惊呆了。
他总算知道什么叫高手在民间的道理了。
马可连忙走出房门,和这个青年攀谈起来。
这个青年不是别人,正是李增正。
马可马上将这首歌录了下来。
并于1944年3月11日,在《解放日报》刊录首次公开发表了这首歌。
1944年秋末,公木(原名张松如)、刘炽、于蓝、孟波、唐荣牧等人去南泥湾和绥德采集民歌时,发现这首广为流传的《移民歌》,公木将这首歌收录在了他和何其芳等人合编的《陕北民歌选》当中。
1945年10月,公木、刘炽、高阳、田方去沈阳进行表演,途中他们再次改编这首歌: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泽东,
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咳哟,
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
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咳哟,
哪里人民得解放。
共产党,
老百姓,
民主联军子弟兵,
军民合作心连心,
保家卫国享太平。
从这时候起,这首歌成为了行军歌,并正式命名为《东方红》
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团队表演,贺绿汀等多位作曲家又进行改编。
最后,著名作曲家李涣之改编成了我们现在知道的版本。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大救星。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东方红》,凝聚了李锦旗、李有源、马可、公木、刘炽、李焕之等一批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血。
《东方红》其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离开延安后的毛泽东
05、跳梁小丑自《东方红》问世以来,这首歌成为中国百姓拥戴、热爱毛泽东最好的表达方式。
当时不仅解放区百姓在唱,就连蒋介石统治的国统区也有百姓在自发地唱。
以至于当时国民党特务听到谁唱这首歌,就认定此人有通共嫌疑,直接抓起来!
可是,当时中国大地唱这首歌的老百姓太多了,蒋介石抓得完吗?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集结重兵,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
解放军经过顽强奋战,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被迫采取重点进攻,进犯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的部队声势浩大地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
西北野战军部队奋起保卫延安,打响了延安保卫战,可当时西北野战军正规军只有2.3万人,敌我兵力比例是10:1。
西北野战军军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与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相比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毛泽东根据敌我态势,当即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寻机歼敌,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3月18日晚,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
3月19日下午,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占领延安。
胡宗南占领了这座空城后,欣喜若狂,立即向蒋介石发电报邀功。
蒋介石闻讯大喜,通电嘉奖。
得意万分的胡宗南大吹大擂,并再三电请老蒋到延安视察。
当时,蒋介石需要制造声势和政治宣传来鼓舞士气。
8月7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乘“美龄号”专机在延安简易机场降落,他踌躇满志地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了延安。
蒋介石和宋美龄视察延安
蒋介石以一种自嘲的语气告诉随从人员:
来而不往非礼也。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到了重庆,今天我来到延安回访,可惜的是毛泽东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
当时,胡宗南为了制造气氛,讨好蒋介石,擅作主张,自作聪明把《东方红》中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改成“中国出了个蒋中正”。
当蒋介石骑着白马,以国家总统身份视察延安时,欢迎群众在国民党组织的指导下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蒋中正”。
听到这首歌,蒋介石意气风发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连连称赞。
实际上,这些群众都是胡宗南威逼利诱给找来的,光天化日之下给蒋介石来了一场戏。
胡宗南当时心里很没底,就怕会穿帮。
万幸没出什么纰漏。
蒋介石真以为延安群众很拥护他。
而后,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随行簇拥下视察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
当他看到毛泽东在延安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却依然指挥解放军连战连捷后。
蒋介石又震惊,变成了害怕。
胡宗南确实可以改变歌词,却不可以改变民心所向!这一切都只是是跳梁小丑的掩耳盗铃而已。
四年后的1949年,蒋介石不得不神色黯然地败退到台湾。临走之际他说:
“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注定了国军的失败。”
06、胜利歌声1948年4月22日,西北野战军在撤出延安1年1个月零3天后,收复了延安。
延安百姓终于可以真正的纵情高歌《东方红》了。
《东方红》成为了胜利之歌,在歌声下,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
而后,《东方红》的歌声飘向了东北,飘向了北京,飘向了南京,飘向了大江南北。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立时,奏响的背景音乐正好就是《东方红》。
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由编钟演奏的《东方红》。
随着广播,该曲响彻在中国大地上传播。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轰鸣声中搭乘着火箭冲入了天空。
而“东方红一号”所鸣奏的就是《东方红》!
当这首《东方红》唱响太空,再通过广播电台转播到世界各地时,全世界人民都听到了这首《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9日,新加坡《民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东方红一号”发射的特稿。
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这颗一百七十三公斤、播放着《东方红》音乐的中国人造卫星,飞遍了全球,自然,也飞过了白宫、五角大楼、华尔街、克里姆林宫的上空,也在尼克松、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的头上飞过,它打破了美苏在太空科学方面的垄断。”
是的,《东方红》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胜利之歌!
歌声唱响全球之际,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时!
结语、《东方红》很短,我们都听过,我们每个人都会唱;
《东方红》很长,唱了很多年,唱遍了很多地方;
这首《东方红》,唱出了无数胜利,无数成就,无数奇迹!
春晚背景音乐一年又一年?
春晚常用的背景音乐: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春晚序曲什么歌?
春晚序曲的旋律,其实是从《春节序曲》截取的。
《春节序曲》 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焕之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套作品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当时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这首气氛欢快、情绪激昂曲目于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3年6月,《春节组曲》等作品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春晚开始前的背景音乐?
春节序曲》作为《春节组曲》的序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将西方的一种趋势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一种精妙的构思。
春节最适合的背景音乐?
是著名作曲家、音乐指挥家李焕之先生的管弦乐作品《春节序曲》。
听着这首旋律明快、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人们就仿佛看到过春节的热闹景象,乐曲将过年时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贺敬之和丁毅合作的戏剧是?
《白毛女》
贺敬之、丁毅执笔,这部获得一九五一年斯大林文学奖并奠定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基础的歌剧《白毛女》,是贺敬之先生参与丁毅合作创作的。
贺敬之作品:《白毛女》《栽树》《秦洛正》《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笑》《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夜》《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桂林山水歌》《梳妆台》《中国的十月》《十年颂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