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矛盾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巴金的寒夜描写小人物们的心理时?折射出巴金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表现了他勾勒人物心灵细致蕴藉的艺术风格,对男主人公汪文宣软弱怯懦、真挚忠厚的思想性格。对女主人公曾树生空虚、苦闷、矛盾、挣扎的内心世界,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尽情地倾吐内心郁积的情感,3、小说通过反复渲染和烘托人物的矛盾心理,4、捕捉人物心中倏忽闪现、稍纵即逝的闪念,让人物...

矛盾的简介和代表作品,巴金的寒夜描写小人物们的心理时?

如题主所言,这部小说可谓一部“小人小事”之作,但巴金不满足于一般地描绘抗战胜利前后旧社会的历史和面貌,而把笔触伸向人物的精神意识领域,窥测人物的“心灵结构”,淋漓细腻地描写在这苦难时代中,“小人物”们心灵的创伤、心灵的搏斗和心灵中的美质,由此概括当时知识分子们的思想性格特征,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角。

整个作品,折射出巴金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表现了他勾勒人物心灵细致蕴藉的艺术风格。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对男主人公汪文宣软弱怯懦、真挚忠厚的思想性格,对女主人公曾树生空虚、苦闷、矛盾、挣扎的内心世界,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在小说中巴金对心理描写手法的运用,主要有4点:

1、用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剖露其灵魂,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尽情地倾吐内心郁积的情感;

2、以联想、回忆、幻觉、梦境等种种方式描绘人物回环曲折、奔腾起伏的思想波流,从而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小说通过反复渲染和烘托人物的矛盾心理,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捕捉人物心中倏忽闪现、稍纵即逝的闪念。

我将从这四点出发,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回答问题。

01 用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剖露其灵魂,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尽情地倾吐内心郁积的情感

这一特点,在小说开篇就有很明显的表现。巴金写了很长一段汪文宣在寒夜中独步徘徊时的内心独白:

他在失望中,忍不住怨愤地叫道:“我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呵!没有人真正关心到我!各人只顾自己,谁都不肯让步!”这只是他心里的叫声……“我站在这里干什么呢?”这次他说出来了,声音也不低,

他接着就在想象中回答道:

“我不是在躲警报吗?——是的,我是在躲警报。——我冷,我在散步。——我在想我跟树生吵架的事,——我想找她回来。

他马上又问(仍然在思想上):

“她会回来吗?我们连面都见不到,我怎么能够叫她回家呢?”

没有人答话。他自己又在想象中回答:

“妈说她自己会回来的,妈说她一定会回来的。”“妈显得很镇静,好象一点也不关心她,妈怎么知道她一定会回来呢?为什么不劝我去找她呢?

“妈现在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妈趁着我出去的时候到哪里去了呢?说不定现在她们两个在一块儿躲警报。那么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在警报解除后慢慢走回家去,就可以看见她们在家里有说有笑地等着我。—我对她先讲什么话呢?”

他踌躇着。“随便讲两句她高兴听的话,以后话就会多起来了,”他想到这里,脸上浮出了笑容。他觉得心上的重压一下子就完全去掉了。他感到一阵轻松,他的脚步也就加快了些。

这一情景所描写的,正是这样一颗为矛盾所困挠的苦恼而又淳朴的灵魂,一片朦胧而又明朗,理想而又现实的意识世界,它深邃而又隐秘,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表现得纤毫毕现,历历分明。就此一节就把一个软弱怯懦、真挚忠厚的汪文宣栩栩如生地展现翻卖者面前。

书信是人物内心独白的书面形式,小说充分地发挥了这一形式的作用,直接刻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复杂性格。

比如,曾树生去兰州后给汪文宣的信,字字句句吐露着她的胸怀,倾诉着她的痛苦,揭示着她的性格,丰富着她自身的形象:

“我对自己说,以后应当对你好一点。可是我只能怜悯你,我不能再爱你……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我不能在你那古庙似的家中枯死,我不是一个好女人,我配不上你,但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我的错处只有一个:我追求自由与幸福。”

作者就是这样,让人物直抒胸臆,用自己的心声来剖析自己的灵魂、雕塑自己的形象。

02 以联想、回忆、幻觉、梦境等种种方式描绘人物回环曲折、奔腾起伏的思想波流,从而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比如树生离家的那一夜,汪文宣在那寒气袭人的黑夜中神情恍惚地徘徊着。两个小贩关于“昨天打三更才解除警报”的闲谈,猛然勾起了他心中的苦楚。妻子出走的情景在他脑际又重演起来,使他难受、焦急,他渴望着妻子的回来,更希望他妻子同母亲一块儿回来。此时:

“有两个女人远远地走过来,其实并不远,就在那家冷酒馆前面,高的象他妻子,也是穿着青呢大衣;矮的象他母亲,穿一件黑色棉袍,一定是她们,他露出笑脸,向着她们走去。他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快要挨近了,他才发现那两个人是一男一女,被他误认为作母亲的人却是一个老头儿。”

这幻觉逼真地刻画了汪文宣渴望婆媳和睦、全家团聚的迫切心情。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母亲一个人回来了。他的喜色很快地消失了,踉跄地走到床前,力竭地倒了下去,沉沉地睡去做着连续的梦:

他梦见妻子为母亲的事与他吵架,梦见敌人的轰炸使全家惊惶失措而中断吵架,梦见逃难中为接母亲而又导致妻子睹气、离去……

这一连串的联想、回忆、幻觉、梦境,更把汪文宣对树生的恋念,为树生的离去而痛苦的复杂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

03 小说通过反复渲染和烘托人物的矛盾心理,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小说对女主人公曾树生在调兰州问题上的心理刻画是全书十分出色的篇章。

小说反复渲染了她既不忍心毅然舍弃善良真诚的丈夫,又不甘心继续这种灰色贫困生活的矛盾心情和激烈的思想斗争,从她和丈夫第一次谈及这个问题到拿调职通知书回家,小说就用了全书六分之一的篇幅(第十四章到第十九章)刻画了她在这个问题上反反复复的矛盾心理。

第一次在丈夫面前,她口里说的是“我并没有答应去,我实在不想去”;但心里却又产生了“难道我就这样枯死么?”的反问,当男朋友要她早点打定主意时,她虽然说不去了;但一想到她没有温暖的家、在战争中消失了的青春,便表示走了也好,却又不立即做出决定,要明天再回答。

当她回到家里想到丈夫对她的好处,便觉得不能独自一人走,“要走大家一齐走”。第二天,她虽向男朋友明确地表示不走,可是当看到男朋友“那一对火心的眼睛”,又让步地说“要是行里一定要调我去,我也会去的”,婆母的“滚”字,使她下了离走的决心;但即使在这时候,她的心情必然是矛盾而痛苦的,他想到了小宣,特别是丈夫“这个可怜的人”!

当丈夫在睡梦中发出一声哭叫,流露出惟恐她走后留下自己寂莫、害怕的哀痛感情时,她又感动地说:

“我不会走,你放心罢!”“刚才的那个决定在这一瞬间完全瓦解了”。

这种心理矛盾的反复渲染,真实地刻画出了曾树生的复杂性格:她既有自寻快乐的弱点,但又不是浅薄庸俗的女人,她和汪文宣一样,都在苦难中挣扎。不同的是,注文宣从精神到身体都垮了,而曾树生在精神上,身体上都还没有垮,仍在以她的方式拼命挣扎,但又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

以细腻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是《寒夜》心理描写又一成功的写法。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紧紧系连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作者极善于抓住特定情势下表现人物特定心理状态的细节,并用类似电影的特写镜头表现出来,以一目尽传精神,以一斑而窥全豹。

比如曾树生与汪文宣楼梯口永别的一幕:两个人立在黑暗与寒冷的中间,听得见彼此的呼吸声。树生让文宣上楼睡觉时,柔情地捏住文宣的手时,文宣忽然抓住她的膀子,又着急又悲痛地问:

“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你?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会—”她刚刚说了两个字,忽然一阵心酸,她轻轻地扑到他的身上去。他连忙往后退了一步,吃惊地说:

“不要挨我,我有肺病,会传染人。”

她并不离开他,反而伸出两只手将他抱住。又把她的红唇紧紧地压在他的干枯的嘴上,热烈地吻了一下。她终于决然地撇开他离开了。

又如,汪文宣在树生离去后,再次到国际咖啡厅,要了两杯咖啡,并按照树生的喜爱,在一杯中加了牛奶,他对着空座斟饮祝愿:

“你喝罢,”他端起杯子对着空座位低声说,在想象中树生就坐在他的对面,她是喜欢喝牛奶咖啡的。他仿佛看见她对他微笑。他高兴地喝了一大口。他微笑了。他睁大眼睛看对面。位子空着,满满的一杯咖啡不曾有人动过。他的嘴上还留着刚才的微笑,但是笑容慢慢地在变化,现在是凄凉的微笑了。“你还会记住我么?”他小声说,他的心颤得厉害,他觉得鼻酸。”

这些感人肺腑的细节描写,十分逼真地刻画了汪文宣的善良和痴情,以至当他收到树生要求离婚的来信时,他喝酒,看信,流泪;流泪,看信,喝酒。但他还是回信,明确表示“还你自由”,而且直至临死,还吃力地写下了“我愿她幸福”五个字。

这种无限真挚的情义,实在令人辛酸。这里,作者对于人物做什么、怎么做的细节描写,正是一把打开人物心灵的钥匙,它深化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

04 捕捉人物心中倏忽闪现、稍纵即逝的闪念

比如,汪文宣中午一下班,饭也不吃便去找树生,劝她回家。可是走了不到十步就踌躇了:

“他们会跟在我后面吗?”(指他的同事)但一想到同她见面的情景,想到“她会原谅我的”,他的勇气又增加了,不知不觉地到了妻子办事的地方。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和一个年轻男子朝他走来时,他却脸红心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进前面一家新开的漂亮的咖啡店。他站在门口,不知道怎样做。他想:

进去找她讲话罢?——不好,说不定会把事情弄糟。那么回书店去,等机会再找她谈话罢。——不好,他放不下心。他应该争取时间,早点同她和解。那么就站在门口等候他们出来罢。——不好。这会伤她的面子,并且要是她不理他呢?要是另一个人帮忙她对付他呢?万争吵起来。他没有什么权利约束她。这样一想,他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这就是汪文宣围绕找不找树生谈话这一问题,心灵中一系列的闪念,这些闪念,把他那善良忠厚而又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对妻子的深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在社会,在家庭,他处处是一个弱者,一个只会求人怜悯的小人物,生活的艰辛,权势者的欺诈,形成了他卑怯的心理,时时担惊受怕。但正是这种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在旧社会处处遭受白眼和不幸,主人公这一系列的闪念,不仅更加丰富了他的形象,而且更激起读者的同情、思考和责问,激起人们对黑暗统治的抗议和对软弱无能性格的否定。

由此可见,准确恰当地捕捉人物心灵中的闪念,决不是小说创作的一种小技,而是与作品全局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分析法。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寒夜》的心理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腻精微,震撼读者的心灵,更在于它是真的声音。

巴金称自己是一个和无数的平凡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激情的人。他从不隐讳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把它倾注在作品之中,凝聚在人物身上,坦露在读者面前。

《寒夜》所写的人和事,都是作者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在他们中生活”,“他们每个人都对我坦白地讲出自己的希望和痛苦”,“在寒冷的深夜里,我真实地写下了我当时的感觉和感想”。

《寒夜》这支心灵交响曲,渗透着作者浓烈的真情,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和精华,无论在寒夜的昨天,温暖的今天,炽热的明天,它始终敲人心扉。

回答完毕。

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是谁?

鲁迅,沉郁里透出抑制不住的激情,别人都刻意追求文采飞扬,鲁迅则是文风简,精,准,透入骨髓的深刻思想,满满的学识渊博功底,有意藏着掖着都按不下去,读后令人醍醐灌顶,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历练,再读鲁迅,就会越发服气鲁迅先生的,无论文笔和学识,思想。堪称伟大。

沈从文,他是把小说当诗写,作自然优美风情画描写。

他是用故事写诗,用笔又诗经般优美,所以读来如诗如画,让人不由自主融进作家编织的自然和谐的语境。

孙犁,有学养,人也恬淡与世无争,所以笔下都是境界优美的,被誉为"荷花淀派",影响了一大批著名作家,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贾平凹等等人。

茅盾 文笔大气磅礴 有激情,大段的景物描写,人物心理描写,铺垫,排比,波澜壮阔,难以想象出生于江南灵秀水乡,培养出这么昂扬雄浑大手笔,还记得他写得《白杨礼赞》吗?据说茅盾童子功很强,到老年还能将名著《红楼梦》倒背如流。

老舍,地道老北京风情话,文学语言有特色,读老舍的小说,就会明白许多人生的不易,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大都是为生存奔忙,普通的如我们每个人,他们的命运令人嘘嘘。真正的"中国语言大师"

林语堂,文章小说有才子大家气象,这个大家不是平常意义的文学大师的意思,而是出生于有教养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生活过得波澜不惊所涵养出的从容温雅,

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文学简历——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金庸,大才子。编故事能力特强,古龙,梁羽生"三剑客"等一起,给当代读者营造出一个世外武林大世界。了不起。堪称大师,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

张爱玲,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张爱玲文笔很好,精确,甚至犀利刁钻,文笔清杨,高傲,有一股贵族气,贵族气又和林语堂的不同,她是那种前朝没落贵族气质,加上生活有过经历,体味过人生的冷暖情爱,所以更能认清人性的本质。

下面摘录她几句经典语句

__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

——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了,而主题永远悲观。

——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贾平凹,本来出生于陕西,应该有陈忠实或者路遥的豪迈,他却另辟蹊径,文笔隽永,耐读,有嚼头,如果用酒比喻,他不是西北浓烈劲大的《凤香型西凤酒》,反而像湖南的《酒鬼酒》。

他的话朴实里透出真髓,比如"人没有羞耻,所以活得心安理得,好人规矩多,思虑过多就成了疾"。别的作家人特意用华丽词藻。他相反,故意把顺畅语句写得古涩,奇崛。别具匠心的风格。

陆游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号放翁。力主抗金,一生创作诗词九千多首,有《陆放翁全集》传世。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的绝笔诗,怀着对未收回故土失地的遗憾,时年八十五岁离开人世。这也是作者的临终遗愿。期盼祖国统一。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幅社日前夕农村质朴生活的风情画卷。第二句是千古名句,在山重水复以为没有路的时候,一个柳暗花明的景象呈现在面前。喻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峰回路转,前路光明。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忧国忧民,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排挤陷害,一个愤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抚今追昔,慷慨陈书。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但却受到朝廷冷遇,郁郁不得志。在绵绵春雨中辗转反侧,夜不得眠。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作者以梅花自喻,咏梅言志。历经苦寒,就算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把香气留住。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作者心有不甘,又只能留下空余恨,失望的心情跃然纸上。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柳烟桥,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柳宗元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到孤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作家周国平一句话:孤独是爱意味深长的馈赠。

作为中华古典文学精髓,唐诗宋词璀璨又唯美,孤独是其中一帧长盛不衰的内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是诗仙李白在良辰美景之下无人共饮的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诗佛王维背井离乡思念亲人的孤独;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一代词宗李清照国破家亡后一个人寻寻觅觅的孤独……

不同的际遇,带来不同的人生。同是孤独,各有千秋,从本质上来说,无不是因为爱的得到或者失去。

如果要论史上哪首古诗最孤独,很多人认为,非《江雪》莫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不妨想象一下:漫天大雪中,世上行人散尽,连飞鸟也无踪迹。在极度干净、极度冷冽、极度静谧的空旷天地间,依然有一叶扁舟,舟上坐着一位老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一动不动,宛如雕塑。

如此天寒地冻,他在钓雪?还是钓鱼?都是,也可以说都不是。他真正在钓的,是他内心那份浩荡磅礴却无处可倾泻的盛世孤独。

这位垂钓者,或者说这一形象背后的人,便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河东(今现山西运城)柳氏家族。世人喜欢称他为“柳河东”,或者“河东先生”。

柳宗元

河东先生算得上官二代,家境好,上面又有人——唐高宗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乃是柳氏家族成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尘俗规则。后来王皇后败落,柳家上下又跟着遭殃。

身为柳氏家族一员,尤其作为家中独子,柳宗元自觉担起通过读书重振柳氏家族的人生使命。

柳宗元自小聪颖过人,脑子活,富有才学,13岁以文成名,少年得志。作为相伴一生的好朋友,刘禹锡这样评价他:“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总之,出名要趁早,柳宗元做到了。

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也算顺风顺水。20岁,高中进士。25岁,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放在今天,公务员考试对他而言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竞争激烈的仕途,凭着少年盛气与一腔热忱,柳宗元过关斩将,一路平步青云。

若干年过去,再回首,这应该是他最安稳也是最得意的一段时光。

公元796年,柳宗元24岁。他服完父亲丧期,与之前定下的娃娃亲杨氏结成连理。

柳母非常喜欢杨氏,孝敬且贤惠。她曾心满意足地表示,自从娶到这个媳妇,就像多了一位孝顺的女儿。

婚后两年多,杨氏因病去世。那一年,她年仅23岁,柳宗元也不过27岁。

岁月悠悠,道路坎坷,他再也没有正式续娶。除了自己后来一直遭受贬谪导致不便婚配之外,也因为与杨氏感情笃深,心中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憾恨。

柳宗元写过一首悼念亡妻的文章《亡妻宏农杨氏志》,记录了妻子杨氏的生平籍贯、原生家庭的情况,还有她与丈夫以及家人相处时的柔顺贤良,同样也表达了自己老去之后“之死同穴,归此室兮”的意愿。

后来,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柳宗元自叹“茕茕孑立,未有子息。”盛年丧妻,孑然一人。迎风对月的夜色里,辗转反侧,孤枕难眠。

大概从这时开始,柳宗元开始体味到人生孤独的况味。

父亲、妻子相继去世,给柳宗元带来沉重打击。就如杜甫两句诗:“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柳宗元化悲痛为力量,经过自我调整,收拾心情,开始全身心用于实现仕途抱负。

正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朋友刘禹锡引荐下,柳宗元结识了唐顺宗统治集团下的一把手,也就是当时的翰林学士王叔文。

唐顺宗永贞年间,在王叔文、王伾两位朝廷重臣支持下,柳宗元、刘禹锡等一群有志青年,以匡扶社稷、安邦济国为己任,发动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

他们废除苛捐杂税,释放宫女,还她们自由,也像当下这样大力度拍苍蝇、打老虎。为了革除政治上的沉疴积弊,探索新出路,柳宗元等人将此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终因为宦官压制,仅仅八个月,这场改革就以失败告终。

那一年,柳宗元33岁。33岁,是柳宗元短暂人生的分水岭。

33岁之前,事业有成,婚姻一度美满,整个人生像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那样呈上升趋势;

33岁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亲人相继离世,自己在仕途上连遭打击、倾轧,到死都没有等到出头之日。

公元805年,发生“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永州。

老母病故,幼女夭折,房屋失火,在遭受这些重创的情况下,境由心造,言为心声,柳宗元写下代表作《江雪》。那时候,他必然孤独至极。

关于孤独,美国作家耶茨说:“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既然这份孤独无法穿越和战胜,该怎么办呢?

幸好,还有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朋友刘禹锡一路相伴。

彼时,同样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朗州的刘禹锡眼看朋友陷入人生低谷,劝慰的话不必多说,他给柳宗元写了一首诗,非常正能量,不愧“诗豪”称谓: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说,秋天虽然寥落孤寂,假若换个角度看它,同样富有春天那份种明朗舒爽。当白鹤从天空飞过,就能引起我写诗的兴致。兄弟,你也要加油啊!

不知是否刘禹锡的激励起到作用,柳宗元振作了起来,开始找事做,比如寄情山水。在优山美地之中,心境获得超脱。同样是垂钓,格局已然不同于之前: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渔翁》,也是写于贬谪永州期间。此时此刻,映如柳宗元眼帘的,有青山碧水、白云出岫,传入耳中的,有船桨欸乃、瀑布激流。由自然而生的舒缓、从容,成为字里行间和诗人心中的节奏。

他开始游历好山好水,回来后写下游记——《永州八记》,最有名的要属《小石潭记》。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乍看之下,写了静谧幽美的山中景致。再细品,其实藏有一颗孤凄之心。

除了游山玩水,他跟韩愈在写作上观点一致,两人一拍即合,兴兴轰轰发起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大力推崇以内容取胜的散文,由此开创出一个文学新时代。

在这段时期,除了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柳宗元还写下《捕蛇者说》《三戒》等绝妙作品。

永州十年,柳宗元在愚溪边归园田居,躬耕稼穑,或独自垂钓,或与友饮酒。他在诗歌里写道:“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样一种生活,容易让人想到叔本华一句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公元815年,42岁的柳宗元、还有刘禹锡等人接到朝廷诏书,让他们回长安。这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一件事啊!

回去不到一个月,脚跟还没站稳,由于刘禹锡写了一首观花诗,惹下莫须有的祸。继而哥俩再次被贬。

本来呢,柳宗元被贬柳州,当他得知刘禹锡被贬到比柳州更远而且异常荒凉的播州时,立马向朝廷请求:看在刘禹锡老母年迈、远行不便的份上,将他与刘禹锡对调,他愿意替刘禹锡去往播州。多亏好心人从中帮忙,才将刘禹锡由播州改为较近的连州。

这件事,由韩愈记载在《柳子厚墓志铭》当中。柳宗元这个人,对朋友如何真心实意、掏肝挖肺,由此可窥一斑。

已进不惑之年的两个人,从长安出发,结伴同行,去往被贬之地。在衡阳,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与刘禹锡告别。哥俩从此分道扬镳,再没相见: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他俩没有等到“晚岁当为邻舍翁”的那一天——公元819年11月28日,柳宗元病死在柳州。享年47岁。

去世之前,柳宗元将所有文稿,以及未成年的儿子一并托付给相识相伴、相互勉励一生的好友刘禹锡。

后来,刘禹锡将柳宗元的儿子抚养成人,将他所有文稿编撰成集。终不负朋友嘱托,也给后人带来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漫漫人生,难免孤独。如若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一程,多少能驱散那份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更应像柳宗元与刘禹锡那样风雨同舟、雪中送炭。

最令你感到发指的犯罪案件究竟有多变态?

发生在19世纪末期的“开膛手杰克”,以一人之力缔造了伦敦的白色恐慌。他使用三个月的时间连续杀害五名妓女,手段残忍,实属反人类行径。臭名远扬的他不仅专案手段毒辣,而且时常写信挑衅警方,而这个连续害命六人的凶手至今都没有着落。(一般认为至少五名)

(备注:因案件照片过于血腥,此篇文章不提供原图,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第一名受害者:玛莎·塔布莲

1888年8月7日,伦敦警方东区白教堂旁发现身中三十九刀,其中九刀划过咽喉而毙命的妓女玛莎·塔布莲。由于死状十分残忍,瞬间便轰动了伦敦。

第二名受害者:玛莉·安·尼古拉斯

同年8月31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妓女玛莉·安·尼古拉斯被发现死于白教堂囤货区。时年43岁的受害人被凶手殴打,门牙脱落,面部有大量淤青,脖颈处有深深的两处刀伤,腹部被剖开,肠子被生拉硬拽而出,腹中胎儿也被尖刀戳烂。

第三名受害者:安妮·查 普曼

八天后,汉伯宁街出租屋后,47岁的妓女安妮·查 普曼被残忍杀害。她被割喉并剖腹,肠子被甩在右肩膀上,部分子宫和腹内的肉被消失不见。受害人脖颈处有明显的勒痕,疑似在受害时曾经大声呼救,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这件案子让凶手震惊了整个欧洲,在住宅区行凶得逞还能逃之夭夭,“开膛手杰克”几乎成为恶魔的代名词。

挑衅信件

就在警方一筹莫展之际的第17天,1888年9月25日,中央新闻社收到了第一份落款为“开膛手杰克”的挑衅信件。这封抬头为“亲爱的老板”(Dear Boss)的信中,“开膛手杰克”揽下了所有的罪名,还声称自己还会继续作案,目标就是妓女。

第二天,中央新闻社又收到了一封明信片,落款仍旧是“开膛手杰克”,在信中他自称为“调皮的杰克”,扬言自己还要再犯两起案件,并且要将妓女的耳朵寄给警方。

第四名受害者:伊丽莎白·史泰德

在受到明信片的第四天凌晨一点,44岁的瑞典裔妓女伊丽莎白·史泰德被发现死于一位马夫住宅外。但是该名妓女仅仅是被割喉而死,并未剖腹,也没有失去耳朵,器官基本健全。所以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开膛手杰克”所为。

第五名受害者:凯萨琳·艾道斯

感觉很像调虎离山的把戏,就在伊丽莎白·史泰德被发现尸体四十五分钟之后,46岁的妓女凯萨琳·艾道斯被发现呈尸于主教广场。而此时大批警员都已经赶往伊丽莎白·史泰德的案发现场,虽都没有料想到凯萨琳·艾道斯会紧随其后的遇害。受害人被割喉剖腹,剖腹后肠子被甩到右胸,被割去部分子宫和肾脏。据推断死者是在一点半至一点四十五分之间被杀害,如此迅速的作案速度,“开膛手杰克”一度被怀疑是医生或者屠夫,亦或是具有解剖经验的人。

第三封恐吓信

1888年10月16日,一封信送抵了白教堂警戒委员会,让人跟到恐惧的是,信件中包含有一般肾脏,写信者声称“来自地狱”,并扬言自己将受害人的肾脏吃了一半,一半邮寄。这封用黑色墨水所书写的恐怖信件,一度被称为“地狱来信”。

第六位受害者:玛莉·珍·凯莉

1888年11月9日,25岁的妓女玛莉·珍·凯莉被发现死于寓所之中。她全身赤裸,心脏遗失,颈部有勒痕,胸部和腹部被剖开,脸部的耳鼻和乳房也被割掉,是所有案件中最为恐怖的,也是众多受害妓女中唯一一个死于自家的人。

销声匿迹

玛莉·珍·凯莉死后,“开膛手杰克”就好像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警方却并没有因为凶手作案停止而终止调查。虽然警方全力以赴,但是迷案重重,线索稀缺,没有目击证人也没物证,警方根本难以进行下去。这件事引起了英国上等人士甚至女王的主意,他们纷纷给警方施压,但是案件依旧没有进展。1892年,警方宣布停止侦办白教堂连续凶杀案。“开膛手杰克”逍遥法外。

对于谁才是“开膛手杰克”,至今都众说纷纭。其中提出猜疑的最多的便是推理小说家。包括《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他一度认为“开膛手杰克”是一位女扮男装,掩人耳目的女流之辈。《名侦探柯南·剧场版》中也借鉴了柯南道尔的思路,创作了“女杰克”的形象。

一号疑犯:美国侦探小说家派翠西亚·康薇尔提出“开膛手杰克”实际上是英国的著名画家华特·席格。派翠西亚·康薇尔认为她在华特·席格画中留下了“Jack The Ripper”的缩写“JTP”(开膛手杰克)。而且席格的作品《肯顿镇谋杀》被看出画的是开膛手最后一次作案的场景。但是,这种理解一经提出便被很多人质疑,始终没有成为公认答案。

二号疑犯:爱德华兹的业余侦探,他声称在一次拍卖会上买到一条带血的披肩,据称为妓女凯瑟琳·埃多斯凶杀案现场物品。根据采集到的DNA比照,他将凶手认定为波兰美发师阿伦·科斯明斯基,这个人曾经也是当时警方认定的一个重要嫌犯。该结论看似及其具有科学性,但不久便被推翻,因为关键数据“315.1C”被错写成“314.1C”。

三号疑犯:塞维林·安东尼诺维奇·克拉索威斯基是一位有医学背景而且具有暴力倾向的人,他被以毒杀三名女性而被叛绞刑,当时他一度被怀疑为是“开膛手杰克”。

四号嫌犯:亚伦·柯斯米斯基

这是一位被沙皇俄国迫害的犹太人,之所以联系到他,是因为凯萨琳·艾道斯被发现后不久,警察曾经在高斯顿街附近高墙上发现了沾满血迹的凯萨琳·艾道斯衣物的一部分。同时警察在墙上发现“The Jews are not the men to be blamed for nothing(犹太人不是无故会遭人怨恨的民族)”的字样。为了不激发出发犹太人情绪,警察当即决定抹去字迹。

因为亚伦·柯斯米斯基患有精神病、迫害妄想症、他被指认为最初嫌疑犯之一,是因为有人目击到他在案发现场出没,再加上他的精神状况,于是他被作为了重点侦查对象,只不过证据不足。

五号嫌疑犯:法兰西斯·塔布特

这位美国女性,既是一位抑郁者,又是一位同性恋。他以医生为伪装流走与北美、欧洲。因为性格诡异,而且时常亲近女性,有充分的作案机会。在凶案之前他就被指控“被控有下流猥亵的行为”而被拘留,最终被无罪释放。

从案发至今,有太多太多的人被认为是“真凶”,实在难以一一举例。

但根据推论,凶手应该符合一下人设:①身强力壮或者体力很好;②:有医学背景或者屠夫,亦或是刀法娴熟的人;③:对妓女的别样看待;④:或许有被女人抛弃的经历(几乎所有被害人都是有过家庭后又离家);⑤:有一定解剖常识;⑥:有固定职业(一般犯案时间为周末);⑦:三十开外身体结实(有目击者证实每起命案前这个人都会与受害人交流)。

不管如何,“开膛手杰克”已经成为人类不能抹去的心理阴影,永远尘封在离历史之中。

湖北有哪些著名作家?

湖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地,历史上尹吉甫采集编纂《诗经》,屈原是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李白的文学高峰在此产生,苏轼的文学与书法成就在此实现。现当代更涌现了一大批大师名家。

曹禺(1910—1996),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姚雪垠(1910 ~1999),中国现代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他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

徐迟(1914 -1996),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著有诗集《二十岁人》、文艺评论集《诗与生活》以及《徐迟散文选集》等。

碧野(1916-2008),现代作家,散文家。曾任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阳光灿烂照天山》、《丹凤朝阳》和散文集《月亮湖》、《情满青山》、《天山景物记》等。

曾卓(1922-2002),著名诗人。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所著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其中《听笛人手记》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剧作集《处女的心》等。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特别是在逆境中坚持创作,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在孤苦中表现积极向上精神。

鄢国培(1934—1995),现代作家。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主席)、湖北省文联第五、六届副主席等。著有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漩流》、《巴山月》、《沧海浮云》)、《冉大爷历险记》,短篇小说集《老鹰岩探矿》,中篇小说《美丑奇幻曲》、《荒漠的神殿》等。

刘富道(1940——),现代作家,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集《南湖月》,中短篇小说集《候鸟》,文学散论集《步入文学殿堂》,长篇报告文学《新河洲升起了彩虹》,长篇传记文学《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等。《眼镜》、《南湖月》分别获全国第一、三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直线加方块的韵律》获1982年五四青年文学奖,《人生的课题》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湖北省第二届屈原奖,中篇小说《候鸟》获1984年《昆仑》优秀作品奖。

熊召政(1953——),著名作家,诗人。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197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献给祖国的歌》并和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起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1999年开始相继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本,2005年更是凭借《张居正》全票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名。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酒色财气》、《盅王》、《梅花钥匙》、《张居正》

刘醒龙(1956——),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

陈应松(1956——),著名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代表作品《猎人峰》、《到天边收割》、《在拇指上耕田》、《豹子最后的舞蹈》、《魂不守舍》、《沉下去》、《感恩大地》、《回忆〈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我是如此地热爱山冈》、《向生活学习》、《拥有的……》、《望 粮 山》。

邓一光(1956——),著名作家。现为现为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狼行成双》;中篇小说《孽犬阿格龙》、《父亲是个兵》、《大妈》、《远离稼穑》、《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长篇小说《家在三峡》、《我是太阳》、《组织》、《想起草原》;散文《军属》、《母亲的巴掌》、《这世界美丽如树》

徐鲁(1962——),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为了地久天长》,诗集《歌青青•草青青》,长篇传记文学《戎马战将》,散文集《飞翔的蝉声》、散文《冬至的梦》、《你的快乐在远方》、《青梅竹马时节》、《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散文诗集《青春的玫瑰》《献给老师的花束》等。

董宏猷(1950——),著名作家。现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主席。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少男少女进行曲》、《胖叔叔》,科幻小说《山鬼》,小说集《湖畔静悄悄》、《长江的童话》,诗集《帆影》、散文集《白壁赋》、《男子汉之歌》、《森林笔记》、《扛着女儿过大江》,以及长篇报告文学等多部。

方方(1955——),著名作家。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代表作品有《风景》、《万箭穿心》、《琴断口》、《乌泥湖年谱》、《武昌城》、《汉口的沧桑往事》。

池莉(1957——),著名作家。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代表作品:《生活秀》、《来来往往》、《不谈爱情》、《小姐你早》、《有了快感你就喊》、《太阳出世》、《烦恼人生》、《你是一条河》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