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晚期代表作品,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并深入人们的内心?
主要特点是注重形式、讲究谐调、风格高雅、乐观向上,以19世纪贝多芬为代表,充满多样性,民族性更明显。
各个时期特点及发展联系解析如下:
一、【浪漫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
19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兴起,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
民族乐派也颇具浪漫主义的音乐元素,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
它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民族感情被赋予了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和“俄罗斯乐圣”柴可夫斯基。
二、【19世纪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
1、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德意志:贝多芬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2、主要特点:
①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②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③持续时间比较长,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
三、【19世纪歌剧的辉煌成就】
1、代表人物及作品是:
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等;
法国:比才《卡门》。
2、这个时期歌剧的主要特点:
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又充分地展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四、【民族乐派的兴起】
1、代表人物及作品: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2、主要特点是:弘扬本民族特性。
维也纳古典乐:
巴洛克时代的结束是以巴赫的逝世为界限的,随后而来的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成就,确立了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重要的音乐形式,并且室内乐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对之后音乐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继承了巴洛克时代的理性,但是却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情感,在两者之中达到了统一。所以古典时期的音乐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同音乐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在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莫扎特的音乐充满着华丽感,总是带给人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于莫扎特为了创作音乐的纯真心态。而贝多芬相对于莫扎特来说,则经历了更多的生活困苦,以及长年病痛的缠绕。
浪漫主义音乐:
在1820年后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更为丰富,是古典艺术巅峰时期中离现代最近的,现在最能够被接受的古典音乐大多出自于这个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
其实在古典音乐学派贝多芬、罗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1800年前后出生的音乐家们则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
随后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达到了巅峰,他们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当然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的贡献亦不容小觑。
在过渡到现在音乐之前的音乐时期里,即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也不过百年时间,但是这也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逐渐进化的时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曾出现过多种音乐形式,还能称之为古典音乐形式的有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一般被称为新音乐,泛指印象派音乐之后发现起来的新型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同浪漫时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过渡到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
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浪漫乐派常被分为初、中、后三个时期。属于初期浪漫乐派(1820—1850)的代表作曲家除韦柏和舒柏特外,还有贝多芬的晚期以及门德尔松、肖邦、舒曼、 柏辽兹等;属于中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是:李斯特、瓦格纳、弗兰克、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柴克夫斯基等;被列为后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有普契尼、沃尔夫、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
《第九交响曲》(完成于1823)从深层反映了贝多芬晚期的思想。当时他非常压抑痛苦,生活日益贫困,在创作上已沉默数年。他在苦闷中反复思索和酝酿,最后不顾黑暗的现实和政局,毅然写出了这部宏伟的作品,大胆地表现了他对封建复辟的否定和批判。
作曲家巴托克的国籍是?
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巴托克(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匈牙利国籍,出生于纳吉圣米克洛斯(今罗马尼亚境内),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钢琴家,民间音乐学家。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一些专家们甚至坚信他的才华可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音乐风格
早期(1902年-约1906年)巴托克早期的音乐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晚期,风格上受到布拉姆斯,李斯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以交响诗《科述特》(1903年)为代表。
中期: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1909)、《匈牙利地区的罗马尼亚舞曲》(1915)、《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1918)。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民间音乐的启示下,在和声上作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创新。巴托克中期的音乐风格兼具原始主义和新民族主义风格。
原始主义的作品突出不协和与野蛮、粗暴。代表作品《粗野的快板》(钢琴)以及《神奇的满大人》(芭蕾音乐),被称为当时最为听众所厌恶的作品,因而很少上演。而新民族主义作品带有鲜明的匈牙利舞曲风格,是现在大多数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
晚期:(1939年-1945年)巴托克在晚期将自己先前的两种音乐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手法愈发熟练。他的大多数代表作都属于这一时期内创作的。
主要作品:
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芭蕾舞剧《木偶王子》《神奇的满大人》
钢琴曲《小宇宙》《罗马尼亚地方舞曲》。
管弦乐作品《匈牙利素描》《乐队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为两架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奏鸣曲》。
合唱《世俗康塔塔》。
贝多芬十大名曲原唱?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十大钢琴名曲,在以下:
《致爱丽丝》(这个应该真的是最大众化的)
《悲怆(第8号)奏鸣曲》第3乐章(那个旋律还被改变成《V3》)
《月光(第14号)奏鸣曲》第1乐章
《暴风雨(第17号)奏鸣曲》第3乐章
《土耳其进行曲》(原本是交响乐,是《雅典的废墟》里面的一首,有钢琴的改编版,旋律应该非常熟悉)
如果是在古典音乐领域影响力很大的钢琴曲,那就很多很多了,因为贝多芬的钢琴曲总体上是对钢琴艺术很大的促进,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某种程度上是他的一生创作历程的缩影,而且每首都是精品(并不是只有上面说的那几首),被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钢琴奏鸣曲里面公认最精华的部分是他晚期的第29-32号钢琴奏鸣曲,表达非常丰富,很有变化与沧桑感,总让人觉得好像有无穷的思想深度。
2)钢琴的变奏曲,最有名的应该是《英雄变奏曲》和《迪亚贝利变奏曲》,尤其是《迪亚贝利变奏曲》,也是他的晚期作品,创作技艺炉火纯青。
3)钢琴协奏曲,一共5首,都是非常出色的,第1、2接近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第3、4、5更加大胆创新,第5的名气非常大,因为音乐风格大气磅礴,被称为《皇帝协奏曲》
4)钢琴三重奏,当然基本都是精品没的说,名气较大的应该是《大公》和《鬼魂》这两首
5)钢琴小品(像《致爱丽丝》这种短小的钢琴曲)。一般来说小品的规模太小,里面的音乐内容不会太丰富,所以像《致爱丽丝》之类的小品在音乐史上的影响并不大,仅仅是旋律好听大众喜欢而已。但是贝多芬除了《致爱丽丝》以外,写的其他小品,确实有非常出色对音乐史影响重大的,主要是他晚期写的小品,比如编号Op126的《6首小品》。
6)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的钢琴改编版,这个也非常有影响。
上面说了这么多,但是完全不好判断到底谁的影响力最大,要说人们经常提及的应该还是晚期奏鸣曲、第3-5钢琴协奏曲多一些,但从古典音乐发展的推动性来说贝多芬绝大多数钢琴曲都是不容忽视的精品,都不敢说是“不著名的”。
巴赫一生有多少部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曲: 贝多芬命运序曲 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爱格蒙特》序曲 其他: 贝多芬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钢琴曲《月光曲》 贝多芬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莫扎特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协奏曲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1787)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后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和几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