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诗词的代表作品,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什么?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什么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王安石、苏轼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晏殊、柳永
拓展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晚号颍滨遗老、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苏轼的写诗风格是什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念奴娇 赤壁怀古》。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如《水调歌头 怀子由》。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如《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诗歌能够“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乞郡札子》)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轼也写了一些政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极富有现实性,鲜明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一个文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对黑暗政治的揭露与批判。
如《荔枝叹》这首诗,苏轼借杨贵妃爱吃荔枝所引发的劳民伤财的史实来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该诗前八句以唐贵妃杨玉环因爱吃荔枝而劳师动众,导致“惊尘贱血流千载”,借此来揭露上层统治者的骄奢享受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压迫和奴役之上的。
“至今欲食林甫肉”道出了百姓对上层统治者的极其愤怒之情;“无人举觞酹伯游”暗指现实社会敢于讲真话的人太少,因此苏轼高呼祈求天宫能够怜惜百姓,上层统治者莫再骄奢淫逸,希望老百姓能够风调雨顺、不受疾苦,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美好社会的愿景。最后八句由荔枝写到茶,再写到花,直截了当的指出了统治阶级权臣、官僚为讨皇帝欢心而“争新买宠各出意”的丑恶鬼脸。在这首诗中,苏轼寓物托讽,借古讽今,辛辣地讽刺了当朝统治阶层的残暴,纪昀评价这首诗说:“百端交集,胸中郁勃有不可以已者,不可已而言,斯为至言,波澜壮阔不嫌其露骨。”
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中的豪放和婉约两派。何为豪放派?其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则是婉转含蓄,其内容多侧重儿女风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以柳永、为代表。
词体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最早见于明代张延的《诗余图谱》,书中写道:“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从此之后,将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被高度认可。
苏轼写了几首诗?
苏轼现存诗词作品共有3460首,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江城子·密州出猎》、《题西林壁》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也与兄弟苏辙、父亲苏洵并称为“三苏”。
苏轼真是豪放派的代表吗?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水平,你也可以问李清照真的婉约吗?贺铸是豪放还是婉约呢?等等问题!
以下我将从两个方面介绍,第一个层面:“豪放”与“婉约”这种划分合适吗?第二个层面:苏轼诗歌应该怎么看待?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老师多半都会跟你说“豪放”和“婉约”这两大宋词流派,然后说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然而,这个概念,真的靠谱吗?如此粗犷的二分法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张延《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张延的说法本来是说词的风格,而且有点简单粗暴了!到了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把“词体”改为“流派”,并且把李清照和辛弃疾当做了两个流派宗主,并把大约是王士祯文坛影响力比较大,这种说法哪怕到了学术界80年代依然有市场。
流派和宗主,有点像武侠小说的各种流派,每个门派武功都是独门秘籍,华山派剑宗与气宗斗个你死我活,不愿意学习对方招式,除了个别令狐冲学的气宗根基,又学会了剑宗“独孤九剑”。然而,词又何止你华山派一派呢?还有更多掌门和门派。“婉约”和“豪放”又岂能简单划分清楚各种门派和武功呢?
举几个栗子,贺铸写悼亡作品堪称婉约“头白鸳鸯失伴飞”还有“试问闲愁都几许”,这绝对是婉约词了吧!他还有《六州歌头》“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这怎么也是阳刚气十足的词作啊!
豪放派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你看看这首是婉约还是豪放?
再看看婉约派,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别说这个,李清照的诗更加大气,不过是李清照觉得“词别是一家”,所以婉约基调比较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们再看看“豪放”和“婉约”两个词本义,“豪放”本意是一个人行为不检点,狂放不羁那种感觉。后来,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这里豪放是一种阳刚之美诗风,而非流派划分。
宋人对苏轼的“豪放”,并非词的风格情感,而是词作不受音韵格律束缚。陆游《老学庵笔记》:“则公(苏轼)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豪放与婉约作为阳刚和阴柔两种方面的美,确实是两种词风格方面的倾向,但是很多词人两种倾向的作品兼具。而且“豪放”与“婉约”词作内部风格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不是简单两个词四个字能概况。再比如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豪放风格词更多的是贬谪打击后的豁达,辛弃疾则是北方武人之豪迈!
说了,这么多终于,可以认真说说苏轼了,说他是豪放派,但是,来看数据,苏轼《东坡乐府》“大江东去”这一类的,大约只有二十多首,这里所有的词作则有340多首,这也是风格“豪放”吗?
我们看身边的人用外向和内向概念去看人不客观,比如,一个外向的人面对几百人的演讲也许会紧张说不出话,但,如果同样的场面,一个内向的人去侃侃而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说不定他也会说个不停,也不怯场。谁内向?谁外向?给诗歌下这样对立的定义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苏轼词大概有四个阶段,苏轼大部分词作在37岁以后,1.第一个阶段就是苏轼在杭州通判阶段,代表作《浪淘沙·探春》,《卜算子》(蜀客到江南)等等,举一个代表作作为例子:《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上片写览景兴怀。钱塘环以湖山,左右映带,秀丽奇绝。加上闽商海贾,风帆浪舶,自古繁盛。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写的是和幕僚的友情,前人多写男女之情,这点是苏轼的创新。
由此可知,此时苏轼淡化女子色彩,主题意识加强,但是和以后风格区别还是比较明显。
2.密州,徐州时代,“诗缘情绮迷”,苏轼的词也是缘情,却不绮迷。《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的颇有有分武人之豪迈,《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又格调清新,非常有农家生活的闲情野趣。他的词从此“自是一家”。
3.黄州阶段,最被人称道的时期,他真正的超脱物外的豁达就表现出来了,比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也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种如梦如幻的超脱物外的感觉。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下阕一看明明运气“背”,喝凉水都塞牙,回家家僮睡着了都不给他开门。到了下阕,“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这些作品都能很好代笔这一时期苏轼的风格。
4.第四阶段,离开黄州以后,在中央和继续贬谪的生活,这时候,他的词风一点点回归词的传统,偏向阴柔美,有点婉约气息。
代表作《蝶恋花》
宋 ·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总之,他的词风多变,而且不能简单用一个婉约或者豪放之类的词概括,苏轼这么丰富的人生,这么多样的生活,融汇入词里,不能简单几个词概括实属正常。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苏轼10首经典诗词?
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赏析:。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4、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5、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赏析: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7、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题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8、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9、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赏析: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0、: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