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行草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王铎作品?
王铎 ,明末清初书画家。
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拟山园帖》,为王铎临古之书。王铎之子王无咎,传留大量的王铎书迹,因而所选皆精湛。刻者亦一时名手,而其它王书刻帖均不如此本为佳,帖后有张缙彦、龚鼎孽及无咎题跋。
《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袁枢精心创作的,是王铎同类作品中难得妙品。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有人推崇王铎行书为“天下第三行书”。意仅次于王羲之、米芾。
王铎的书法与傅山的书法相比怎么样?
王铎和傅山是明末清初两位大家,要评价二人书法,必须从历史的大时代及两位大家生平做出品评。
他们同为山西人,算作同乡。王铎长傅山十几岁,算作傅山长辈。王铎出身贫困,少年仕途为官,春风得意;傅山出生书香门第,一生为民。
明朝末年,坐拥300多年江山的朱明王朝气数殆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东北民族矛盾愈演愈烈,满族频频入关掠夺,王朝内部党派争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这一切让本该才高八斗博学多才技压江南才子的王铎仕途变得坎坷困顿,让本该经天纬地的绝世奇才傅山陨落民间。
明王朝大厦的岌岌可危,仕途为官的王铎欲救大厦于将倾,却被崇祯皇帝痛批谪贬,困顿中王铎沉浸于书法中寻求解脱,在他61岁生命中最后8年时间里成了满清的“贰臣”,尽管在他降清的第二年就辞官回乡,并为此煎熬痛苦直止生命终结,但这一污点却让其逊色不少甚或怎么都无法洗白。而傅山年轻时就组织学生运动上京城与皇帝理论为自己老师昭雪平反,看透官场的党派争斗,忧国忧民不愿取仕为官,行侠仗义走医江湖。清军入关,王朝更替,看到清军野蛮屠杀的傅山断然反抗,被捕入狱而誓死不屈……出狱后出家为道,研究百家诸子,寻求救国良方,誓死不愿与满清为伍……
很苍凉也很庆幸,历史的沧桑为我们留下了两位悲情的书法大家。
王铎,世称“神笔王铎”。为了提高书法水平,他“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一生独尊羲献,兼习钟繇、颜真卿、米芾等大家,故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让人在视觉上能强烈地感受到“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的意象。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至今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仕途上的困惑,让他只图“好书数行”传于世。王铎在观念上并不主张反传统,但他锐意于书而近于痴的进取精神,不自觉地走到书法史上的另一个制高点,足以与羲、献项背。
傅山是思想家、道家学者、艺术家而又以医名世的大医学家。和王铎同时代小王铎十几岁的傅山也是和王铎一样的书法取向,受王铎的影响非常大,行草书风格很近似,可以概括为同一风格。只是王铎专精书法,用功颇深,傅山笔画线条的质感和力度都略逊于王铎。单就书法而论,王铎优于傅山。
但是,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的贡献“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和深远影响。“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
综上所述,同处改朝换代的乱世,两位书家都走出自己不同的路径,王铎仕途不顺报君无门、逆来顺受,背负“贰臣”郁闷寡欢,全身心醉情于书法,成就为可与羲、献项背的书法大家。而傅山一个独具慧眼的渊博学者,特立独行的思想者,满怀愤懑而又傲视天下的遗民,在思想、学术领域、艺术创作、医道医术等多方面,多才多艺,多所建树,气象万千,光彩夺目,这些也确非王铎可及也!
王铎是如何创造书法空间的?
一、王铎与书法空间
王铎是中国书法史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大家,王铎其人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往前追溯,早期的书学渊源可以追溯到二王父子那里,而后宋代米芾所开创的性情书法,对于王铎而言,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的。
到了明代,董其昌的书法承接魏晋二王遗风,有所新变,因此王铎就在前人书风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一种风格了。
王铎书法与其他书法家的书法一样,都具有非常广阔的书法表现空间。所谓的书法空间,是指由书法最基本的要素——线条——所构成的艺术空间。
实际上,这和书法的基本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二、书法的维度
世界上的空间维度,物理学家通常采取这样的划分方法:
只能前进后退,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左右的,被称之为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实际上就是线的空间,对于线而言,他只能前进,不能左右。
而等到“线”有了“前后”的方向之外,还具有了“左右”的功能,这个时候“线”也就不在是“线”了,而变成了“面”,这个时候就可以称呼其为二维空间,但是他还不能“上下”,也就是说他超越不了二维空间的平面局限,只能围绕前进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二维艺术,但是书法往往更加复杂。
三维空间是在二维空间基础上,可以进行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之外,还有上下方向,这就突破了二维限制,达到了三维立体。
毫无置疑,从严格意义上讲,书法是二维的艺术,因为所有的笔画延展、缩进、转折、蜿蜒都是在二维空间中的“前后左右”四个中维度进行的。
甚至你用这四个方向分析任何一个书法字例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书法作为艺术,其美妙之处恰恰在于,它在二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三维的想象空间。
三、二维基础上的三维想象空间
书法家在书写书法的时候,所直接呈现的效果是在二维中,这是无需置疑的,但是在书写书法的过程中,书法家所有的动作,包括指法、腕法、身法,都是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延续并存的。
因此,书法最终呈现的效果是有三维立体的特征的。五指执笔法中的“提按”,实际上就为二维的艺术造型打开了一扇三维的窗口,那些线条从此不再是二维扁平的呈现出来了,他们开始有立体感,有了三维层次感了。
比如,有些书法家的传说中就有这样的蛛丝马迹。如王羲之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传说,恰好就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这个例子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他让人们相信,三维是可以被人们在书法中感知的,因此有些人就在你写完书法作品之后,看看你纸张的背面,美名曰:力透纸背。
实际上,力透纸背只是人们在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一种感觉,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东西并非代表不真实,而是他不易被人们察觉罢了。
因此,艺术的某种特质虽然说是比较玄妙而又难以琢磨,但是人是可以感知并且觉察到的,通过想象来构建、完成。
四、书法空间——立体感的创作方式
每一个书法家的书法,要想获得成功,获得人们的承认,就必须要帮助人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使得这种三维的想象得以进行。
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的空间塑造就是通过缭乱纷繁的笔画、无处不在的非白,展现了当时颜真卿在书写时候的悲愤,那种浓郁的悲情空间。
透过这幅作品,你甚至可以看到这一点一滴墨汁不是写上去的,是从颜真卿的心里流出来的,这也不是一幅书法作品,而是那个混乱年代的写真。
当你凝视它的时候,你很难不会联想到二战时期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一样的人间地狱,一样真实、残酷的空间。
王羲之的书法空间构建主要体现在《兰亭序》中,行云流水的书写,流畅的线条,舒俊的章法,淡雅清新的风格,让《兰亭序》很好的体现了当时宴会繁盛的就空间氛围,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犹如一幅曼妙清新的风景画,流连忘返。
王铎与上述两位书法大家完全不同,王铎书法空间的创设更具有个人特色。所采用的方式而完全不同。
五、王铎创设书法艺术空间的方式
历史上有关王铎有两则非常有趣的传说。一则是他年纪轻轻二十出头就当任江南考官,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连着三场试题,皆以“子曰学而时习之”为题目考察学生,后来被江南文人誉为“力压江南”。
还有另外一则故事是说王铎给皇帝写匾额,写的时候大字下面少写了一个点,于是王铎直接把毛笔扔到匾额上,大字下面顿时一个笔力劲健的点就有了。人称“飞笔王铎”。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出来王铎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为人也是灵活机敏。因此他的书法更多的渗透着个人的才学气质,但更多的是有米芾那种性情书法的韵味,在书法中彰显自己的个性,有时候故意扭曲书法结体构造、造成一派奇险诡异的书法风格。用笔不拘一格,潇洒自如。
尤其是他的狂草,没有魏晋和唐宋时期行草书以及狂草书法的圆转、纯熟,更加生新瘦硬,老辣苍劲。这不仅大大拓宽了书法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延展了书法的时间想象力,让人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看到历史先贤诸多墨迹风格。
因此,王铎就是这样来构筑他的书法空间的。
书法里什么叫八面出锋?
书法里什么叫八面出锋呢?它是指运笔出锋多个方向,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大的方向。
(方位图)
在米芾行书作品《苕溪诗帖》中,运笔时八面出锋,挥洒自如。
(米芾苕溪诗帖局部)
往北方向出锋的如元字、愧字的竖弯钩出钩方向。
往南方出锋的如峰字和群字的最后一笔,悬针竖的出锋方向。
往西出锋的如拆字的平撇出锋方向。
往东出锋的如开字的横画和对字左部左点的出锋方向。
西北方向出锋的如同字和句字的横折竖钩的出钩方向。
西南方向。如依字和茶字中的撇出锋方向。
东北方向出锋的如衣字和旅字竖钩的出锋方向。
东南方向出锋的如来字最后一反捺的出锋方向。
米芾行书作品为了增加艺术感。有的字横重竖轻。别开生面。
技法表现丰富,如左重右轻的结构方式。
在字势上有倾斜之感,险峭之感。王铎学习米芾行书技法,更加夸张了倾斜角度,无论是整行的摆动曲折,还是单字的倾斜角度都比米芾要大一些。更显雄强不羁。使个性特征更突出。
(米芾苕溪诗帖局部)
(王铎行书)
下图为笔者所书。录李白诗一首。(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王铎手启译文?
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横纵郁勃,风骨浓厚,受评委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这幅狂草书法什么水平?
谢谢邀请!垂钓客近年专攻书法中的草书,对于草书的习研欣赏与评论非常感兴趣。对“这幅狂草书法怎么样”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一丶书作不是狂草,只能算是今草(也即小草)。书写内容选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选句“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二丶欣赏与评价草书,必须明确草书草法的基本规律;必须能区分与明确今草丶大草的草法特征
(一)草书草法的基本规律
无论是今草还是大草,其草法规律的共同点是“连丶省丶变丶代”。
1.连:将一个字的笔画连起来书写,整个字几乎是一笔完成。其连的方法主要是靠笔画的旋转丶循环,靠牵丝的带动,一般多为圆笔,转折顿挫似有非有。草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书写中的牵连,使它的笔画丶结构形态千变万化。对于草书,我们通常更加强调与欣赏它多样的曲线美!
2.省:草书常常对有些笔画和局部丶偏旁或省略,或变化形态,而又不使字形有太大影响,省笔中有许多是因笔势连贯而产生的。草书在最大范围内省去许多不太重要的部件,有些笔画甚至浓缩至一点或一线,充分体现了草书的简约性特征。
3.变:笔画改成符号,省略笔画,有的字只作适当的小变化,但有的字变化极大,与原外形完全不同。这就要了解其演变过程,明白具体书写方法。
4.代:以特有的草书符号代替一种或多种偏旁或部件的写法,简化了用笔和字形,这种“代”是有法度的,不能随意混杂丶组合与代替!
(二)今草草法特征
1.今草常见的四个特征
1)两种起笔方式:一种是顺承前一笔顺势入笔,从表现形态上来看大都呈现为“露锋”,还有些笔锋的痕迹被藏于笔画中,这就是所谓的“藏锋”。收笔一般都会顺应行笔笔势而末笔相连,从形态上来讲,有时笔毫自然提收,有时顺势回带引出下一笔;有时向下一笔出锋引带。
2)笔画间运动纵横牵扯,使转为过。“草以使转为形质丶点画为情性”,这是草书大家前贤孙过庭《书谱》中所阐述的“使转”在草书中的重要地位之“使转”论!孙过庭在《书谱》中云:“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是也”。孙过庭之“草以使转为形质”,指出了草书的根本笔法与主要特征,是由使转来完成与体现的。草书中众多的笔法变化,以及它的线性线质,都是在使转中进行,在使转中完成与实现!
3)笔连势接。草书书写中为加强上下字之间的联系,常常笔断意连丶笔连势接。第一种方式是采取末笔与首笔相连,即前一个字的末笔与下一个字的首笔相连接。这种连接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连写至下一字第一笔,一种是牵丝引带(萦带)。第二种为笔断意连,就是看似笔画断开,但实际上笔势仍在向下行走,从势态上来说,近者顺势远者呼应!
4)疾迟。疾和迟主要是行笔的快慢。行笔快,笔画飞动流畅;行笔慢,笔画有老练丶持重之感。需要明确的是,疾笔则笔画易于浮滑;涩笔则笔画易于凝滞。对于草书而言,疾是主要方法,但辅以涩笔可呈现别样的趣味。
2.今草的八种常见笔画
1) 点:草书中的点起活泼字形丶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常见的有单点丶双点丶三点丶四点,书写时要注意用笔的起伏感以及相互应。
2)横:单横在字中并非孤立,常因为承上笔或接下笔出现起笔或收笔的虚尖。单横的书写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逆锋或露锋入纸;二是空抢完成横竖交叉;收笔时稍驻即提笔或回锋收笔。多横相叠,有断有连,书写时注意长短丶轻重丶俯仰等变化以及入笔方式的改变。
3)竖:竖画书写时要注意中途不能过公扭曲,行笔要果断丶要沉着痛快。
4)撇:撇画有短撇长撇之分。撇画书写起笔可压笔顿势,以求厚实;也可顺接前一笔之势切笔而入;收笔可时而含住,显得意味悠长,时而果断出锋,显得用笔畅快。
5)捺:在今草逛草的书写中,一般将捺画写成反捺形态,书写时注意笔毫要有起伏感。
6)草书中的钩画许多都是由衷牵丝引带所成。
7)提:草书中的提画多和竖丶撇画等笔画连写,单个提画很少见。提画书写时一般是重顿轻提,渐行渐出锋,短促有力。草书中提画有时也与承接笔画进行连笔书写。
8)转折:草书的转折重在使转。孙过庭《书谱》有云:“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可见使转在草法中之重要,不能把握使转方法,就难于完成草书的转折环绕。草书使转以圆笔作绞法,以方笔作翻法。
( 1)圆笔用绞:圆笔是指草书中的转折处呈现圆浑的形态,有立体感的状态,转折处圆转劲挺,古人称之为“折钗股”。用绞笔转变,笔锋如麻花状,拧着劲转锋,略加腕力,注意以下三点:重按轻转;提笔运行;分清主次。
(2)方笔用翻:方笔指草书转折处略呈方折形态,有方峻状态,能增加转折妍巧与灵妙的美感!康有为曾云:“方笔不翻则滞”
(3)绞翻并用:绞翻并用的情况在草书中很多,有的字形中上笔使转用绞,下笔使转即用翻,或时绞时翻,行笔自如,顺手拈来,常写才能从中找出规律丶运用熟练,笔下技法就丰富了。
(4)驻笔转折:驻笔转折是最方便的转折方法,初学者宜多用此法,笔锋在转折处略停取势,一驻即可不要提按下顿,驻笔的功用是调锋,锋面转过来,折笔就完成了。
(三)大草(狂草)草法特征
大草又名狂草,是最为恣势放纵的草书,为唐张旭所创。大草,顾名思义,即狂放不羁,跌宕纵逸。它与今草的最大区别除了字形大小之外,主要是指其部首省减丶字形夸张更加甚于今草,用笔速度极快,使转多变成为狂草的基本笔法特点。它的技法是五种书体中最丰富的,结字自由随机,起倒无常,险中求稳,离合生趣,甚至可以打破单字的结字方式,将几个字写成一个小组合。章法上更注重黑白的浑然一体,无论黑与白都有一种动态美,其要点在动态曲线的变化与空间疏密的跳跃,自由奔放的书写心态!
大草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法也最多,可以集所有书体的技法于一身,变化也最丰富,可谓千古无同书!由于狂草高超丶深远的意境,对书家创作时情绪的培育和创作氛围的要求非常高。
大草从技法上来讲还是基于小草,只不过在“连”与“变”上有了更加明显与突出的改变!
1.连:狂草的连带一是单字内部连带增强,单字内部的笔画连带明显多于小草,且牵连线已与笔画无明显的区分;二是字与字牵连增多,即所谓的多字组合,狂草在书写中最大的因素是来自于情绪的表达,其书写速度明显快于小草,在连续不断的书写过程中,通过上下字的牵连来表现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是狂草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
2.变:狂草的变是基于小草的形制,再加于书写时的“一泻千里”的情感表达而形成的更为夸张的于现。这种“变”,在单字内部夸张了疏密丶开合丶收放等对比关系,在字与字之间往往通过大小丶粗细丶欹侧等来表现。
三丶欣赏草书,应了解草书的结构与草书的章法
(一)草书结构的四大特点
1.疏密开合,极尽变化。疏,即距离远,笔画线条的布局松散一些;密,即距离近。笔画线条的布局紧密,与“疏”相对应。开,即开展舒畅,合,即收敛封闭。疏密开合是对笔画线条组合后所分割的空间而说的,空间分割一味追求平均就显得单调乏味,适当调整空间分割的大小对比丶疏密对比丶开合对比,就会形成一种节奏感,增加可往赏性。形成疏密对比一是自然形成丶二是有意误的营造。
2.欹侧俯仰,错综参差。草书单个形体强化以斜为正,强调单字结构中笔画的欹侧俯仰,挪移顾盼的姿态,这个草书飞动流畅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抒情性所决定的。草书欹侧俯仰的结构特点与草书盘曲的线条有着外型上和内质中的必然联系,因线条盘曲而多欹侧,草书斜中寓险丶险中寓夷丶险夷相生的势态,使得草书更具观赏性!
3.伸缩通贯,欲敛犹驰。草书字势挥洒舒放的同时,还要注意有紧险意趣。伸缩通贯,欲敛犹驰。疾快畅达寓于沉着收敛。
4.环绕交错,简约谨严。草书以盘曲环绕的线条为特征,但是不可主次笔画不分丶一味追求缠绵不休丶连绵不断。草书线条的环绕交错,要强调主笔与游丝引带这种次笔之间的关系。在彼此牵连与笔画中要注意字法的谨严!
(二)草书的章法
章法是指作品的谋篇布局,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分间布白”。章法是书法形式的最后集合。我们知道一件作品,特别是草书作品,一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品中的线条和单字构成都是为整体效果服务的,是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是“计白当黑”,或者说是执黑分白,是以黑色的笔墨合理地丶艺术地分割纸面的空白处,从而表现作者的审美观。对黑白进行艺术分割,这是所有书体章法构图的共同原理,任何书体都应遵循“字中之布白丶逐字之布白丶行间之布白”的原则(蒋和《书法正宗》)。
四丶对“这幅狂草书法”的评价
1.从字法来评价:本幅草书的字法还算中规中矩。但“色丶白丶沉丶雪丶山”诸字的书写略显不足!“雪”“山”二字草法有误,流的三点水草书欠妥(《草诀歌》云: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白”的末笔牵强(体势未完)。
2.草书结构的四大特点体现得不够!诸如“疏密开合丶极尽变化”,“欹侧俯仰丶错综参差”,“伸缩贯通丶欲敛犹驰”,“环绕交错丶简约谨严”都基本上未有明显的体现。十七个字大小丶长短丶粗细几乎相同,无明显的欹侧俯仰与伸缩参差,大小变化与疏密对比少丶对比不强烈,给人以单调之感!
3.墨法丶章法欠佳。墨色的“浓丶淡丶枯丶湿”体现不够;章法对黑白的艺术分割注意不够,“字中之布白丶逐字之布白丶行间的布白”的体现差距大。
4.“动”“风”二字形神兼备,让人“心摹手追”。
以上是垂钓客的一管之见,未必正确,偏颇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更多关于草书书法的悟空问答,请关注垂钓客的主页。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裨益,请您点赞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