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林徽因的代表代表作品,林徽因和冰心两个人为什么老死不相来?
01
林徽因和冰心有三重背景关联,却水深火热到老死不相往来。我认为这其中有两位助攻,功不可没,沈从文和丁玲。那么林徽因得罪了谁?被冰心和钱钟书看不上,被鲁迅瞧不起?
林徽因是民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才华横溢,容貌倾城,在建筑、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小说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在林徽因的著作和气质中,作家的文学气质和建筑学家的科学气质糅合得浑然一体。
如果冰心不事先写出针对林微因具有讽刺意味的诗歌和小说,那么他们之间就算没有情同姐妹,也可以各自安好。
然而这两位民国文坛双星,却以文字为刀枪,通过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明枪暗箭中你来我往,一次次含沙射影击中对方痛处。不过文人吵架,定然不能像泼妇骂街一样,人家吵得那叫一个文雅含蓄。
02冰心送林微因一首《我劝你》,林微因马上还击一首《激昂》。 我读《我劝你》,字面上虽然没有言语攻击,但却是对林微因人格上的侮辱。 字面意思像一朵白莲花对一个误入歧途的失足女劝导与说教。冰心《我劝你》节选通篇没有意境,就是牢骚满腹。将诗中女子爱听甜言蜜语的虚伪写得淋漓尽致,言外之意是在贬低徐志摩这一位只会花言巧语,哄弄女人的花花公子。冰心大概想借此文让舆论对林徽因施压,希望她见好就收。结果却适得其反。1930年冬,在东北工作的林徽因因病回北京,梁思成留在了沈阳。林徽因暂住香山别墅休养,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最为频繁的当然是徐志摩。对于林徐的关系,冰心既不理解,更不认同。当时外界有关于两人的绯闻已甚嚣尘上,这次香山病中的浮言,不知道以哪个版本传入冰心耳中。冰心新时代贤妻良母主义的人设,在初入文坛时已经给自己立好FLAG, 所以她对林徐二人的关系根本看不惯。
当丁玲主编的刊物《北斗》通过沈从文向她邀稿的时候,冰心立刻写了一首长诗《我劝你》,给了沈从文。
03丁玲读完《我劝你》后,把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给沈从文,沈从文又分享给徐志摩,称诗的作者为"教婆":“我这里留有一份礼物,'教婆'诗的原稿、丁玲对那诗的见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点记录。等到你五十岁时,好好地印成一本书,作为你五十大寿的礼仪。"
这里不得不说沈从文有点事妈了,接着事妈又提前将此事分享给林徽因。那么,骄傲如林徽因,怎么会接受这样的劝诫呢?
林徽因立马写了一首《激昂》交给丁玲。于是在当时的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大瓜:在同一期的同一刊物上,两位当时名冠文坛的女人,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才华,同时发表了自己的诗,开撕互怼。这真得归功于丁玲和沈从文这两位助攻。纵观这两首诗,从寓意到意境、从用词到造句,高下立判。林徽因《激昂》林徽因的主要身份是建筑学家,而不是文人,她热情奔放,向往自由,不惧险阻,这首诗相较于冰心那首婆婆妈妈的诗而言,她写得满怀壮志豪情,诗中蕴含一种热烈向上追求理想的情怀。04冰心写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林微因送她一坛山西老陈醋徐志摩逝世两年后,冰心于1933年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写的是在北平一座小院的客厅里,一位被众多男人萦绕,爱出风头的太太与各界名流交际的故事 。这篇小说布满挖苦、讽刺之意味。讽刺的对象便是我们这位太太:他把男人玩弄于掌股之间, 是一个虚伪,不检点的阔太太。
巧合的是,当时副刊的编辑还是沈从文。沈从文对冰心当然是敬重的,但相对于文人圈子而言,因他的恩师徐志摩的关系,他肯定站队林徽因。
可想而知,同样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读到这篇文章时,心里一定比别人更不爽。因为他就是进出“太太客厅”的一员,并且他才刚刚把萧乾带进了"太太客厅"。
显然,沈从文又向在山西做文物调查的林徽因及时同步信息。林徽因毕竟是个智慧型女子,于是冰心就收到了林徽因托人送去的一坛山西老陈醋。
"吃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单单是吃醋,那是有明确指向的。你调侃太太客厅,你羡慕妒忌恨我,我给你一坛醋,让你吃个爽。
05冰心结结实实吃了个哑巴亏,如果他敢反击,她就不打自招地承认了那篇文章是写林徽因的。不过好在此后冰心没有再公开发表过针对过林徽因的言论。其实冰心这篇小说发表后,文学圈里对她颇有微词,不过后来她又靠着写颂歌,依然混得风生水起。所以张爱玲很不待见冰心,她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苏青也不待见冰心,她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 后来,据有关人士考证,《我们太太的客厅》里,主要人物都和现实中的人物全部吻合。太太的女儿彬彬,对应的是林徽因五岁的女儿梁再冰,梁在冰小名冰冰,冰冰和彬彬是谐音。
“一个美国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的柯露西,对应的是林徽因的美国朋友,美国汉学大师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
“约有四十上下年纪,两道短须,春风满面。”的文学教授,文中描述的与胡适的样貌颇为相似。对应的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
“很年轻,身材魁伟,圆圆的脸,露着笑容。”的政治学者,对应的是当时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的钱端升。
“一个瘦瘦高高的人,深目高额,两肩下垂,脸色微黄。”的哲学家,身形特征应是金岳霖。
“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的“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对应的是徐志摩。
“不是一个圆头大腹的商人,却是一个温蔼清癯的绅士。”的丈夫,对应的梁思成。
06其实我们都被骗了,林徽因家的客厅,真实情况并不像冰心小说中所言。冰心在《我们太太的客厅》中隐喻林徽因家客厅的事,有捕风捉影之嫌。
梁思成和林徽因当时住在北平一个四合院里,每逢周末在家里举办文化沙龙,知识界的文化精英们来此品茗聊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如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还有小字辈的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等。
真是名家聚集,高朋满座,时人把梁家客厅叫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然好景不长,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一发表,不但林徽因认为,时人都认为客厅就是她梁家的客厅,而夫人就是指她林微因。冰心把太太描述成一个社交界的搔首弄姿的交际花,使别人看见太太都要敬仰,而见到先生却产生厌烦的感觉。
这么犀利尖锐的用词,这么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腔调, 林徽因当然要回击了。
其实林徽因根本没有请冰心去参加过沙龙。完全是冰心对这沙龙的想象。冰心由于自己的眼光和思想的局限,不相信男女在一起可以讨论除爱情以外的其它内容。
认定他们在一起,就是林徽因把男人集在一起,让男人之间争风吃醋。但事实上,林徽因家的客厅绝非冰心笔下的那么不堪。
07与林徽因接触甚密的作家李健吾这样描述她:
她缺乏妇女的幽娴的品德。她对于任何问题感到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的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冰心给梁实秋写信时,满纸谴责之情: “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林徽因直接议论冰心的文字,仅仅只有一次,在她写给费慰梅的信中,林徽因对冰心的名字直译成Icy Heart(冰冷的心),这是一个带有贬义性质的英文直译。以林徽因让人折服的英文水平,我无法相信她会犯这样的错误。
抗战期间,冰心要"搬家"到重庆上任为官,林徽因在给费慰梅的信中写写道:“朋友'Icy Heart'却将飞往重庆去做官(再没有比这更无聊和无用的事了)。
她全家将乘飞机,家当将由一辆靠拉关系弄来的注册卡车全部运走,而时下成百有真正重要职务的人却因为汽油受限而不得旅行。她对我们国家一定是太有价值了!”。林徽因连冰心的名字都不想提了。
08林徽因与冰心之间有三重背景关系,如果冰心不善妒或者多管闲事,他们之间就算成不了好朋友,至少也可以各自安好。
第一是林与冰心的祖籍同为福州,他们是老乡。
第二是她们二位的丈夫。1925年暑期,已是恋人关系的冰心与吴文藻同一条轮船去美国留学,到胡适曾就读过的康奈尔大学学习法语,梁思成与林徽因到此看望他们。
再者,冰心对梁启超非常敬重,梁启超对冰心也相当欣赏。冰心喜欢龚自珍的“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的诗句,梁启超便手书此诗赠与冰心。此后冰心将此书一直带在身边,每到一地便悬于案头,直至离世。
那么为何那么多女性不喜欢林徽因呢?因为林徽因的才情远在她们之上,她们既不能和林徽因在同一层面对话,林徽因又不去做低太小地敷衍她们。再加上同性相排斥,那么来自于同性们的误解、怨怼,生分乃至嫉妒就可以理解了。
这段公案,甚至波及到了下一代。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则说:“徐志摩遇难后,舆论对林徽因有过不小的压力。”
据说作家柯灵对林徽因极为崇拜,他主编一套“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丛书,想收录林徽因的小说,但并未如愿,因为出版社聘了冰心做为这套书的名誉主编,梁从诫为此不肯授予版权。
————————————————————
图来源网络,侵删。
却愿意终生守护的爱情吗?
这种情况,可以说有,但是哪怕中国有14亿人,不多走走,你也可能遇不到。可以这么说吧,相当难得。
所以说:也可以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更深渴望吧。亦或者我们还有一些人也有这种期待吧,哈哈,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光赚钱也不行吧。大家都钻进钱眼儿了,那世界不腐朽了吗?更何况这只是一份美好的期待或者想法。
梦想也要八面开花,超人未必不存在嘛。只要敢想,一切都有可能。个人觉得,身体的潜能非常神秘,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终有一天,即使我们没有翅膀,即使不借助工具,我们一样可以飞上蓝天。
哈哈哈,好像有一点点跑题。终生守护,这个词很神圣。虽然得不到,但是依然深爱她(他)。只要我们摆脱了自私的欲望,爱变成了珍惜和不忍伤害,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不能因为没有遇到过,就否定他的存在。虽然我们人类富有想象力,但一般也不能凭空想象。至少也需要一点点影子,才能浮想翩翩吧。
就像我们的科学技术。科学的意思也就是研究事物本质,根据事物的本质再去寻找和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推理我们人类可以发展的方向。
今天的有些事物,在过去也是不敢想象的,可能会成为神话。但事实上呢,它并非凭空而来。它是有根据的,它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步登天的。
爱情当然也可以顺应科学。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不要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就去否定他的存在或者可能。
最后,祝大家都能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怎样评价林徽因和金岳霖之间的感情?
笔者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绝不是我们认为的普通的“三角恋爱”,他们三人之间,其实一直洋溢着大度与宽容,不可以用庸俗的态度来对待。
【金岳霖、张奚若与徐志摩】
我们知道,金岳霖在1925年就创立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是一个风趣幽默,有点前卫的人,曾经跟好几个西方女孩子谈过恋爱,有一个还曾经和他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
只是在遇到林徽因之后,金岳霖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林徽因的这份感情,并且在梁思成面前也表现得非常坦荡,他“逐林而居”,选择居所的一大原则便是住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住所旁边,并且时时来往,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沙龙,许多文化圈里的朋友都曾在此聚集。
【沙龙一瞥】
金岳霖一直保持着对林徽因的欣赏,虽然所谓为林徽因终身不娶是一个谣言,金岳霖本身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并非为了林徽因不娶,但他对林徽因的爱慕确实是真实的、热切的。他一直都保持着和梁林二人的友谊,就在无法与林徽因毗邻而居的昆明,金岳霖也会在每个周末到川西小镇去拜访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人。
【昆明合照】
到了晚年,金岳霖还是一样对林徽因念念不忘,尽管林徽因已经撒手人寰,但是他一直保持着那份爱恋与申深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陈宇为了编写《林徽因文集》去拜访金岳霖,想让金岳霖为这部文集写一篇徐闻,金岳霖彼时年事已高,但听到这个请求的时候,他仍然坚持说: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喔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说完,他就沉默了,别无它语。
对于金岳霖的这一番话,我们可以说,他对林徽因的感情虽然是尽人皆知的,但他自己并不愿意向外人多谈。
【林徽因与梁思成】
梁思成的后妻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当中写道,林徽因在信任和真诚的基础上对梁思成表示,她爱上了金岳霖,梁思成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终于决定,只要林徽因觉得和金岳霖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那么他绝对愿意放林徽因自由,当林徽因将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大吃一惊,他不愿意去伤害梁思成,打算退出。
这个故事除了林洙的这本书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佐证了,假如林徽因真的干了这件事,并且觉得非常坦荡的话,没有理由不将它写成文字,也没有理由连好友费慰梅都不曾知道。既然没有其他的作证,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信以为真呢?林洙此人的人品,以笔者的浅见,是不足以相信的。
【此书不可尽信】
不过,三人之间倒是真的非常坦荡,梁思成并不怀疑他们之前会私相授受,连在给远在美国的费正清写信时,金岳霖在场,林徽因口述,梁思成打字,在林徽口述完后,金岳霖和梁思成都在信后附言,互相调侃,妙趣横生,并没有所谓三角恋的荒唐,反而纯粹又豁达。
金岳霖晚年和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夫妇住在一起,梁从诫夫妇甚至称呼金岳霖为“金爸”,既然当事人都这样襟怀坦荡,我们亦大可不必做庸俗化的解读。
只能选择带走家庭藏书的一本?
《林徽因传》,她是我的女神。
她的一生很短暂,却十分辉煌,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是一块汉白玉浮雕,上刻牡丹、荷花和菊花图案,上面有梁思成亲笔为爱妻刻的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最懂她的还是她的丈夫,她爱美、爱诗文、但最爱建筑,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可惜无聊的后人,用风月掩盖了她的举世才华。
01 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当家长女林徽因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但林徽因的母亲是父亲的续弦,出身于嘉兴商贾之家,因为家境殷实,又是家中幼女,因此母亲不善诗文和理家,性格又有些骄横,不得丈夫和婆婆欢心。母亲曾生过一男两女,却只有林徽因长大成人。
为了传宗接代,十年后父亲林长民又娶了上海姑娘程桂林,虽然她也读书不多,但温顺伶俐,又一连生下四个儿子,得到林长民的独宠,自称“桂林一枝室主人”。林徽因和母亲被赶到后院的小房子里,因此母亲的性格变得郁郁寡欢,抱怨连连。幸而林徽因从小聪明乖巧,得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喜爱和教导。从她的名字中可以窥见:祖父为她取名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了避免和一个男性作家林徽音重名,所以后来才将音改为因。小时在祖父身边长大,由大姑为她发蒙,6岁替一家给父亲写家信,8岁入读爱国小学,10岁全家定居北京后,又进入了培华女子中学这所贵族学校学习。林徽因(右一)和表姐妹穿着校服林徽因心疼母亲,却恨母亲的不争气;她爱父亲,却恨父亲对母亲的无情。她一面要宽慰母亲,一面又担心失去父亲的宠爱,夹在父母之间,让敏感的她更加早熟。好在父亲虽然不喜欢母亲,但对这个长女一直极为看重,胜过其他儿女。他曾自豪地对外宣称:“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世女子舍其女莫属。”1920年,林长民由于公务需要出国,特意带上16岁的林徽因同行。他在信中写道: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不得不说,林父对这个长女是极重视的:他对女儿寄予了“改良社会”的厚望,这样的胸怀和见识,放在当代父母中也不多见,难怪能培养出新中国一代杰出的建筑师。02 理性清醒的才女在英国,徐志摩与林长民结成忘年交,从而也认识了聪明美丽的林徽因。他惊叹林徽因的才情,当他说一首诗,林徽因便能用英文背诵出来,这样的默契点燃了徐志摩的激情,以至于他一意孤行地抛弃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离婚追求林徽因。
林徽因 泰戈尔 徐志摩林徽因虽然只有十几岁,却没有被徐志摩不顾一切的浪漫冲昏头脑。一方面,她自幼看到母亲因为父亲另娶而伤心,绝对不会做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另一方面,她知道徐志摩爱的是理想中的她,而真正的爱情,不是浮在空中的浪漫,而是事业的志同道合、生活的柴米油盐。她在爱情上理智,在事业上清醒。早早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志向,并坚持一生。随父亲游历时,林徽因受女房东影响。确定了自己攻读建筑学的志向。梁思成曾说:
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后来林徽和他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因建筑系不收女学生,只好选了美术系,但她选修了建筑系所有课程。在未来的岁月里,她有过很多角色:妻子、母亲、诗人,但是她最引以为豪的身份是建筑师。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她的病榻旁边也有各种建筑资料和文稿。林徽因是一名真正的建筑学家。在“山河小岁月”写的那篇《林徽因:要吃多少苦才能成为一个建筑师?》一文中提到:1932年到1937年,整整五年间,梁思成和林徽因带着营造学社成员们走过137个县市,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考察不是浪漫的探险,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攀爬测绘。林徽因爬上大殿屋檐下的阁楼里,曾在日记里写下:“里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它们群集在脊檩周围,像是涂了一层厚厚的鱼子酱。我们所站的天花板上面,是一层厚厚的尘土,并且到处散布着蝙蝠的尸体。在完全黑暗和恶臭之中,我们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个小时。当我们最后从屋檐下出来时,发现背包里竟有数百只臭虫。”这篇文章里也盘点了她在建筑学上的成就:《中国建筑史》作者,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公墓的设计者,抢救景泰蓝工艺,创立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03 在苦难中坚守的爱国知识分子林徽因对祖国的一腔赤诚更令人感动。战乱爆发时,她与梁思成颠沛流离,疾病缠身,美国好友费正清探望林徽因一家时,看到这两位中国一流的学者,被病痛折磨得成了半残废状态,提议可以帮助他们出国,但被夫妇拒绝了,将一身热情投身于中国建筑研究,因为他们的事业在中国,根也在中国。费正清敬佩地感慨: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是一种不能移栽的植物。一次,12岁的儿子梁从诫问母亲:“如果日军打过来怎么办?”她浅浅一笑:“门外就是扬子江”。这份气概震撼人心。因为战争,林徽因一家流落昆明李庄,她和梁思成亲手建了两间土屋,面对前所未有的窘迫生活和一身病痛,林徽因白天要辅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英文注释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家人缝补那几乎不能再补的衣服。难能可贵的是,困境中的林徽因依旧保持名门闺秀的素雅清丽。她用装着热水的茶缸熨烫旧衣服上的皱褶,用一把已经掉了几根齿的木梳子和清水,将头发梳理整齐。她还一个非常尽责的母亲:外出考察为女儿画地图,告诉她自己在哪;画了一只戴有眼镜的袋鼠,幽默地劝告女儿不要痴迷小说;和孩子一起阅读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战国策》,为了孩子翻译了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督促孩子们写日记。得母如此,何其幸运!撇开偏见和误解,来看看真实的民国才女:林徽因,首先是一个贡献卓越的建筑学家,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温柔尽责的母亲,梁思成挚爱的妻子,其次才是徐志摩的白月光,金岳霖的朋友。林徽因的外祖父是谁?
林徽母亲叫何雪媛自浙江嘉兴镇西施父亲林民毕业于本早稻田擅诗文工书曾任北洋政府司总等职;叔叔林觉民祖父林孝恂进士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林徽外祖父究竟谁暂考
林孝恂(?-1914年),字伯颖。前清翰林,福建闽县人。其妻游氏。民国初年移居北京,病卒。
林孝恂根系福建闽侯林氏,旧年林氏是望族。林氏至林孝恂这一支已式微,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奋,以光绪年间进士之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历任浙江海宁、石门(民国时改称崇德县,今并入桐乡县)、仁和各州县地方官,却能接受西方政法思想,这已超越了同辈仕宦“中体西用”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他还注意让后代接受新式教育,不分男女,送子侄多人赴日留学。其子林长民、林尹民、林觉民都是知名的革命青年。
其孙女林徽因(林徽因父林长民),亦为中国现代著名人物。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三个妯娌是怎么样的人?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女建筑师、作家和诗人,她曾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研究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图|林徽因林徽因在文学方面也成绩斐然,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更是在非常早的时候就加入了“新月社”,即使在民国众多著名才女中,她也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很多人将她称为“民国第一才女”。
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她有着出众的才华、美丽的外貌以及高尚的品格,在那个时代当中,她绝对是最富有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就像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写的一样,她在很多人心中,就是那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感情生活也如童话般幸福而美好,她和丈夫梁思成的结合绝对称得上郎才女貌,他们既有着西方浪漫主义的爱情经历,又是遵从父母之命的秦晋之好,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的相濡以沫,他们之间的爱情深受别人的羡慕。
图|林徽因与梁思成林徽因自嫁给梁思成后一直非常幸福,但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比如她和妯娌之间就总会出现一些小矛盾,林徽因经常为了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而发愁,有时甚至会跟好友费慰梅吐糟这些妯娌之间的糟心事儿。
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梁启超先生的儿子,梁启超先生共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三子梁思忠25岁就不幸去世,并没有娶妻,所以林徽因共有三个妯娌。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子女的教育上非常用心,在他的精心教导下,他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图|梁启超老大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师,曾任中国研究院院士,妻子林徽因。
老二梁思永: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于1948年成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妻子李福曼。
老四梁思达: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自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中科院经济所,妻子俞雪臻。
老五梁思礼:中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在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妻子麦秀琼。
梁思成和他的兄弟们,皆是耀眼一时的人才,而他们迎娶的妻子,自然也都不是平凡人物,林徽因大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她的三位妯娌。
图|林徽因梁思永的妻子:李福曼
李福曼其实与梁启超一家本就有着亲戚关系,梁思永的母亲李蕙仙是李福曼的亲姑母,因为一些原因,李福曼从11岁开始就在梁启超家生活,可以说她与梁思永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梅竹马。
李福曼出生名门,自幼就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大家闺秀的气质,她性格乖巧、沉稳,与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举止得体,在待人接物上让人有着如沐春风之感。
图|中间为李福曼梁思达的妻子:俞雪臻
俞雪臻是个能满足大部分男性对于妻子幻想的女人,她贤良淑德、美丽大方,自从嫁给梁思达后,就安静地在家相夫教子,是梁思达最信任的贤内助。
因为长嫂林徽因经常需要全国各地跑,所以梁家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身为二嫂的俞雪臻在处理,她本就是个活得精致、优雅的女子,在她的打理下,梁家上下都被打理的干干净净,且所有事情也处理的井井有条。
图|梁思达一家梁思礼的妻子:麦秀琼
麦秀琼早年曾是游击队的一员,虽然她没有很高的学识,但却有着浓烈的革命情怀,她和梁思礼在革命工作中相识,两人因为有着同样的信念和情怀而互相吸引,最后步入婚姻殿堂。
因为有着同样浓烈的爱国情怀,两人的婚后生活非常幸福,在一起生活的几十年时间里,两人从来都没吵过架,一直相敬如宾、恩爱如初。
麦秀琼虽然没有过人的学识,但作为一名革命工作者,同样值得被大家尊敬,而且她本人长得也非常漂亮,在很多人眼里,她比林徽因更加美丽。
图|梁思礼一家可以说,林徽因这三位妯娌皆是当时非常优秀的女子,而女子之间本就容易互相比较,林徽因作为当时最耀眼的女性之一,几位妯娌自然免不了生出些嫉妒之情,再加上生活上一些琐事的不和,所以有的时候说话难免难听了一些,因此,妯娌之间就产生了一些小矛盾。
其实女人的嫉妒心可大可小,几位妯娌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自然不会被嫉妒心迷惑双眼,她们之所以对林徽因带有偏见,其实主要是因为婆婆李蕙仙对于大儿媳的不喜。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难以处理,林徽因与婆婆李蕙仙之间的婆媳关系,就是明显的因为外来思想冲击,而导致的理念不合。
图|林徽因李蕙仙出生于旧社会的大家族之中,从小在封建社会那一套纲常伦理的约束下长大,虽然她读过很多书,有着不低的学识,但在思想上却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文化的影响。
在李蕙仙的眼里,女人就应该是贤妻良母的角色,既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又能看顾、教育好子女和老人,这才是一个女人应该有的生活。
而林徽因则不同,她生长在新老交替的社会之中,受到国内新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更加崇尚性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新式女性。
在林徽因的眼里,“贤妻良母”是束缚女性思想的禁锢,女人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应该被这种陈旧的老观念所影响,要摆脱这些强加于身的捆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图|林徽因两人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成为了婆媳矛盾的根源,李蕙仙甚至做出过唆使儿子跟林徽因断绝来往的事情,可见李蕙仙有多不喜欢林徽因,在婆婆如此不满林徽因的情况下,三个妯娌自然也对她多有偏见。
但即使妯娌之间有些小矛盾,却也不会影响梁家的和睦,毕竟妯娌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取决于她们的丈夫,而梁家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和睦。
林徽因即使不善于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但她毕竟是梁家大嫂,虽然在处理家庭琐事上她做的不够好,可在大事大非面前,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一直是梁家人的行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