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音乐代表作品,请问有什么关于艺术类的书籍吗?
《亲爱的提奥》
[荷]文森特•凡高/ 平野 / 南海出版社 /2010-8 /
推荐理由:从凡高的书信来读他的一生
此书是凡高书信体自传,内容为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按日期编撰成书。书中不仅真实地记述了凡高贫困孤独的生活,突出地反映了他艺术上艰苦卓绝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还充分地反映了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提奥长期资助凡高进行艺术创作。在精神和物质上一直是凡高的依靠。在凡高自杀半年后,提奥也一并离开人世。世人说提奥的一生就是为了哥哥凡高而存在的。
▲凡高
文森特•凡高,出生于荷兰,27岁才开始学画,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恋爱也是屡屡失败,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但他在短暂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
▲凡高《星空》
《小星星通信》
[日] 奈良美智/ 黄碧君 / 王筱玲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2012-2-4 /
推荐理由:作者的多纬度自我剖析
《小星星通信》是奈良美智唯一一本自传。书中记录了奈良美智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那些对他来说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在武藏野艺术大学的第二年,因厌倦当下的状态挪用学费去欧洲旅行;结束稳定的高中老师生涯,在28岁时拖着行李箱去德国留学等。早年的奈良美智说喜欢在内心世界里冒险,那么这些记录下来的事就是他在现实生活里的冒险“出走”。在这本自传中,除了常见的绘画、雕刻作品之外,还穿插有奈良美智的摄影照片、展览作品、照片、手绘涂鸦,再加上质朴的文字,可谓是一次多纬度的自我剖析。奈良美智一直有自己坚持的方向,并将这份真诚在书中呈现、完整地传达给了读者。
▲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当代最重要的日本艺术家之一,与草间弥生、村上隆齐名。他笔下多是寂寞的孩童与无辜的动物,小孩有尖锐的眼神和不怀好意的笑容,拿着武器,却又柔弱无害,一派天真。这是新时代“玻璃人”的图腾,敏感、易碎、孱弱地与周遭对抗,仿佛看不见的地方遍布寒光闪闪的小刀。他不仅是艺术圈的宠儿,更是“小清新”和“萌一代”的最爱。很多从不看画展的人因他而走入美术馆,在他的世界,大众文化和小众艺术界限不再。
▲奈良美智作品
《無限的網》
[日] 草间弥生 / 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2011-3-31/
推荐理由:草间弥生自述一路走来的艺术之路
本书为草间弥生第一本中文版自传,回顾自己这一生充满传奇的创作之路。书中开头是从她1975年前往美国的人生开始叙述,因为她认为,尽管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画画,但真正具有决定性的、命运的关键时刻,还是她下定决心离开日本,前往美国的那个瞬间。草间弥生在书中详细叙述她在美国的生活、艺术创作源头与概念,以及她如何以自己的特色勇闯纽约艺坛,进而举办画展,与当代知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一起喝酒创作,成为波普艺术的先驱之一。书中也穿插叙述了关于自己童年的过往、家庭背景、求学过程,以及她会走上艺术创作一途的影响来源。草间弥生是日本国宝级当代艺术家。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她的作品一经展出,常常引发各种膜拜和追捧,关于她的艺术衍生品更是在世界范围内热卖。蔡康永在一篇博文中这样写道:“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于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草间弥生《无线网》
▲草间弥生《无限的镜子》
《葡萄柚》
[日]小野洋子/梁幸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11/
推荐理由:一本古怪的、快活的、颠覆的、惊人的艺术与生活指令书
《葡萄柚》是小野洋子关于音乐、绘画、诗歌、电影、艺术作品的声明及阐释,是她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文集。其中记录了小野洋子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她试图改变人们惯常的成见,打破人固有的思维方式,让人们从新鲜、有趣的视角反思并审视艺术与生活。
▲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1933年生于日本东京。1969年与约翰•列侬结为夫妻直到1980年列侬逝世。两人共同组建了“塑胶小野乐团”并投入大量时间致力于和平与人道事业。列侬去世后,小野洋子继续她作为作家、画家及音乐家的艺术实践,如今生活在纽约,裸露、和平,是她的御用主题。几十年来,小野洋子的作品一直忠实于她的艺术理念。她将艺术创作的重心放在通过艺术传递信息,引领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感悟。
▲小野洋子和她的艺术作品“Bag Piece”
《弗里达:传奇女画家的一生》
[美]海登・赫雷拉/夏雨/新星出版社/2016-3/
推荐理由:传记电影《弗里达》的原著
《弗里达:传奇女画家的一生》是公认的最有价值的弗里达传记,也是传记电影《弗里达》的原著。作者是有名的艺术史学家,详细地记叙了弗里达从出生到去世的传奇一生。本书绝妙地诠释了弗里达的中心主题——自我。
《我的观看之道》
[美]大卫•霍克尼 /尼科斯•斯坦戈斯(编)/ 张俊/万木春/兰友利/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1/
推荐理由:体现出艺术家对时代的创造性与无与伦比的洞见力
《我的观看之道》是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撰写的一本艺术类书籍。不同于《隐秘的知识》和《图画史》,这是一本带有自传体的回忆记录,将他的人生经验与艺术创作交织于一体。此前,对于他的前半生的人生阅历,霍克尼曾经撰写过一本《我的早年经历》;而《我的观看之道》则是对他后半生人事经历与艺术创作的回顾,是对《我的早年经历》的延续与发展。
▲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无疑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他创作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有识别度的生动图像。他的艺术生涯横跨了多个领域,包括从拼贴摄影到歌剧舞台设计,从用传真机制作画作,到深入研究艺术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创作。
▲大卫•霍克尼和他作品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任何事他都必须亲自探索。他对空间再现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广泛的意义,以及他对复制的含义等问题的关注,都不是哲学家会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的探索具有儿童般纯真的好奇。
《伦勃朗的人生苦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朱子仪/张祖对/肖立胜/北京出版社/ 2002-1/
推荐理由:借用”传世手稿”形式创作的一部传记小说
在今天看来,伦勃朗无疑是影响欧洲乃至世界绘画发展的最重要的大师之一。无论是他的油画、蚀刻画还是素描,都堪称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伦勃朗的时代悲剧,着眼点没有局限于画家伦勃朗活动的有限空间。书中出现了一个与伦勃朗几乎同等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书中的“我”―乔安尼斯・房龙医生。正是通过这个人物,这部作品才涉及了当时荷兰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是在房龙医生的广泛交往中,展现了当时阿姆斯特丹各种人的生活及他们的命运,甚至于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因房龙医生的“牵线搭桥” 而在书中得以表现,构成了相当宏大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伦勃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伦勃朗的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
▲伦勃朗《夜巡》
《高更艺术书简》
[法]高更/张恒/林瑜/新星出版社/2010-9 /
推荐理由:三百余幅作品的全方位呈现,百余封信件道尽沧桑盏路
撷取了高更写给妻子梅特;画家毕沙罗、凡高、贝尔纳、蒙弗雷部分信件,使这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艺术培训的印象主义巨匠从塞尚、凡高的声誉之后走出,然后以自己的书简为“语言”,向后人讲述他的艺术发展脉络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悲欢辛酸的一生。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书中的三百多幅高更绘画作品更是其艺术成就的一种直观佐证。
▲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与塞尚,凡高合称“后印象主义三杰”。高更的艺术创作生涯充满了冒险与传奇,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他舍弃文明、优裕的生活,远赴南太平洋塔希堤岛寻求新天堂。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加之受到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较难理解。但其画作中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与其描绘的原住民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保罗•高更《你何时结婚?》
《匠人匠心:齐白石自述》
齐白石/新世界出版社/ 2017-3/
推荐理由:徐悲鸿、陈师曾、梅兰芳、老舍、余秋雨推荐
本书是齐白石老人的一部自传。记录了从清朝同治二年到民国三十七年,齐白石老人坎坷的人生经历。本书全部内容都是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而成。 齐白石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从木匠,到雕花匠,到画匠,到篆刻家,再到画家,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他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他的刻苦。他是一个纯粹的“匠人”,并以自己是“匠人”为荣。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用一生诠释了中国匠人的风骨和精神。
▲齐白石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首位进入亿元美金俱乐部的中国艺术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齐白石对自己的评价是“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诗、印尚不为人所知的有感而发。实际上,他是在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又表现出在书法、篆刻与诗作上具有的卓越才能。
▲齐白石《辛未山水册》
《丰子恺自述》
丰子恺/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4/
推荐理由:大师自述,一卷尽显风流
《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精心撷取了丰子恺的自述性文章数十篇,分为“童年记忆”“苦学经验”“居缘缘堂”“艺术逃难”“日月楼中”“艺术年表”等六个部分,内容涉及作者的童年回忆、求学之路、笔墨生涯、历史流光和生活随感等,可借以系统了解这位艺术大师颠沛而赤诚的一生。同时,书中附上了丰子恺珍贵照片及画作。
▲丰子恺
丰子恺,蜚声海内外的现代画家、文学家和艺术教育家。平生著有散文集、漫画集、翻译和艺术教育论著等百余种。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纯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我国现代文学中备受推崇的佳品。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丰子恺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1909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带着他刚刚完成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踏上了美利坚大陆。这块被欧洲人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二十年前迎来过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伟大同胞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它在本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成为他们眼泪归去的方向。
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八年以后,他再一次选择美国作为艺术的发展之地,而将深爱的母亲和亲人留在了俄罗斯,他的音乐,钢琴,管弦乐团,波修瓦歌剧院,伊凡诺夫卡庄园,他的马匹,图画,汽车,门前的紫丁香留在了俄罗斯。在拉赫玛尼诺夫创作《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之前,他完成了一部19世纪音诗的压卷之作《死之岛》,这是一部音乐史上阴郁的代表画作,它在19世纪的地位好比勋伯格的《升华之夜》,死亡力度令人联想到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马勒的《亡儿之歌》。拉赫玛尼诺夫在《死之岛》的首演之后不久便成为俄罗斯皇家音乐会的副主席,到美国演出是受他的一位美国朋友亨利·沃尔夫邀请的。
拉赫玛尼诺夫还不十分乐意踏上这趟劳顿的旅程。
但他想到美国这块新土地上喷着浓烟前进的火车,想到纽约大街上繁华的商业气息,刚刚从二月革命的血腥场面过来的拉赫玛尼诺夫觉得似乎缺少“物质”方面的享受了,他甚至打算用此次在美国巡回演出的收入买一辆汽车。
我曾经见过一张拉赫玛尼诺夫倚着钢琴站立的照片,这是高高大大的拉赫玛尼诺夫(2米高的个子)和一架同样高大宽厚的钢琴,他的脸部稍长,表情严肃,那里没有俄罗斯伟大的浪漫诗人普希金少年般的纯真眼神,也没有俄罗斯人特有的浓密的须髯,倒很像是一位英国绅士。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于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拉赫玛尼诺夫是莫斯科的一位贵族,但作为音乐家,他的音乐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就像出身于贵族的小说家托尔斯泰,出身于皇族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而不是一生靠女人资助的柴科夫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是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练习《第三钢琴曲》的,到了美国之后,他的资助人沃尔森家族给他安排了20场音乐会。
而这首曲子的第三场演出是由新上任的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的,两位音乐大师站在了一起,我们应该记住1910年1月16日——德国和俄国两条宽阔的音乐之河一起流淌。
虽然他们的相遇没有像18世纪贝多芬遇见莫扎特那样成为一个神话,对于生活在20世纪的爱乐者来说,算是一件幸事。 《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继续,如两者饱满的情绪和沸腾般的生命力,而《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发展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初显端倪,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里,清淡的华彩、经过句、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的和弦等等,这些好比一个现代派小说家采用的写作技巧,隐喻、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不过一切手法都是为作品服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由一个非常俄罗斯化的古代典礼歌曲引出,任何一个接触过普希金的诗歌或托尔斯泰的小说的人——哪怕他从来未曾听过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富有温柔、暖性和冥想的歌曲性旋律不会不使他沉谧,想到俄罗斯牧笛升起在夏日乡村的苍穹,想到无尽的平静大草原。这个歌唱性的主题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最迷人的旋律,成为二十世纪最暖性的阳光。俄罗斯人听到它好比捷克人听到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里伏尔塔河的“日夜流淌”,中国人听到《二泉映月》里的“明月松间照”。但是这个如歌的主题很快失去了田园诗的风味,它在第一、第二乐章逐渐发展,许多不安的因素加进来,歌唱的钢琴变成了沉思的钢琴,美丽的俄罗斯小溪开始汇入波澜壮阔的伏尔加河。随着铜管乐器严厉的行进,钢琴变成了一把沉重的铁锤,所有的激昂、愤怒、不安、恐惧、失望、抗争和悲悼被高举。澳大利亚电影《钢琴师》里的主人公在弹奏《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会上当场昏厥,你可想象作品将琴手击倒的力量!拉赫玛尼诺夫1909年对美国的访问是他日后躲避国内战争和政治灾难定居美国的前奏,这部《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时代选择拉赫玛尼诺夫成为它的最后一个击鼓者,拉赫玛尼诺夫加入流亡者的行列,他将不仅仅作为音乐家,而将作为二十世纪人类良知和道德的发言人!他如济慈所言:“你远在人类中。”消失于人类、消失于人群。逃离原来的人群是一件难事,但逃离却是对现有环境的无声抗议。布罗茨基在《小于一》里叙述了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在一节课的中途站起身来走出学校大门的经历,他记得那一刻支配他的情感的是一种老是长不大,老是被身边的一切所控制而生出的厌恶感。另外,“还有那种由于逃跑、由于洒满阳光的一眼望不到的大街所勾起的朦胧却幸福的感觉。”一边是俄罗斯的风景,俄罗斯的春天,俄罗斯的白雪,俄罗斯的森林和湖泊而忧伤,一边是死于炮火死于饥寒的俄罗斯民众,一个诞生了契诃夫、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鲍罗丁、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的伟大文学家和音乐家的民族即将崩溃。布罗茨基在1987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无不痛心地说:“在俄国,它(文明)已结束;如果我要说它是以悲剧结束的,那么首要的依据就是人的牺牲的数量,已降临的社会和历史转变将他们掳掠而去。真正的悲剧中,死去的不是主角——死去的是合唱队。” 拉赫玛尼诺夫深知自己无法摆脱掉俄罗斯文化的旧传统,它已像血液一样渗入到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哪怕他定居到美国,作为抒情和悲壮的俄罗斯音乐形象将永远升起在他抚琴的十指底下。拉赫玛尼诺夫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对俄罗斯冬天满怀深情的歌唱,是柴科夫斯基对1812年的歌唱,也是托尔斯泰对战争后的和平大地的歌唱。 我们把《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为"拉三",而在欧洲,它被同样简称为"RACH 3",这不约而同的简称中除了实用的因素,还有一种热爱。还像我们呼唤一个朋友的小名。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的前三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历程,可以说伴随着整个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喜悦,所幸的是他是先忆苦后思甜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洞悉19世纪末人们的欣赏口味,特别是结合着时代思想背景的音乐习惯。我们现在惊奇地是当时像"拉一"这样不算太杰出的作品,竟然会被当时的《格罗夫音乐词典》第五版誉为:"在拉赫蚂尼诺夫的一生中,某些极为流行的作品似乎难以维持久远。"这句斩钉截铁的评价当时是多么重地打击了拉赫玛尼诺夫,以致于他差不多三年没有再拿起笔作曲。 需要提到的一个人是列夫·托尔斯泰。在拉赫蚂尼诺夫需要来自心灵和思想的力量的时候,朋友将他引见给这位《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当时已经快要70岁的老托尔斯泰对他说:"年轻人,你能想像我人生是一切顺利的吗?你能假设我豪无烦恼,从不犹豫而且从未丧失过信心吗?你真认为信心总是和力量相等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遭逢困难的时候,但这就是人生!抬起你的头,坚持你所要走的路。" 这一段现在看来很像汪国真语录的话,当时使拉赫玛尼诺夫恢复了不少的信心,但后来他和老托尔斯泰关于艺术歌曲上的见解分歧,使大家不欢而散,而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之后的深深地自责演变到要去看心理医生,他被推荐给达尔医师。在催眠术疗法的治疗下,拉赫玛尼诺夫渡过了一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他在随后的时光里渐渐走向了幸福: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而接下来,在去美国发展的前后一段时间,他写下了一生中最灿烂的乐篇——《拉三》,并且在新世纪的新大陆找到了知音,不仅它的弹奏技巧艰深为人瞠目结舌,而且它给聆听者建构的音乐世界是如此变化莫测,充满激情,使它简直已经与摇滚给人的冲击不相上下。 不需要给你详细地解说《拉三》,做为一个现代人,就算从没有接触过这首曲子,你只需要认真地听上三遍,就会彻底被它的旋律所编织的东西迷住,那是一种欲罢不能的像经历过山车带给人的起伏一样的巨大的享受。 听《拉三》的时候,好像每一个音符都在它自己最理想的位置,在细致的指挥下,分期分批地亮起来,一会儿像国庆礼花布满天空时的绚丽,一会儿像礼花放完第一批第二批开始装弹时的间歇里寂静下来的夜空。你会期待着那些东西以新的形式再次腾空而起,而且,你不知道接下来的绚丽将有多高,因为每次你听它的时候,最好在高潮阶段带给你的刺激并不是你上次所经历的,它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每一次都将是新的。曾经用海浪比较过拉三。好像你在海边,看到平静的大海,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浪花,后来看到此起彼伏的一些白色,那时风浪又大了一些的浪尖,当你感到风的力量的时候,发现面前的大海已经不再平静,二三米高的浪头开始出现,大雨也在你的头上降临,你正在酣畅淋漓地感受这些的时候,你正在以为这些将转化成一个几十层楼高的巨大海浪的时候,一切都悄悄平息下来,雨过天晴一般,大海又开始平静,甚至你看到海滩上多了不少游泳的人,蓝天白云中,天边不知到是什么东西出现了,以很快的速度过来了,这时,当人们看清这是什么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如同中天广场般的浪,伴随着周围依然平静的海面,神话般地出现在你面前,想一想那种奇特的震撼和接下来浪打下来的样子,你一下子被音乐的海洋深深地吞没了。愉快地吞没了。你呼喊变成气泡,你失去依托,挥舞在深蓝之中。
有哪些比较好看的纪录片?
我是纪录片的忠实爱好者,下面我把几部压箱底的纪录片推荐给大家:
一、《美丽中国》
CCTV和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纪录片,记录了祖国从鱼米之乡到世界屋脊,从肥沃中原到壮美塞外的无限风光和自然人文景观,同时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深刻的反思。《美丽中国》曾荣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等奖项。
二、《地球脉动》
这部纪录片美得一塌糊涂,原来我们地球如此生机盎然绚烂多彩,它们与利益无关,只有人类对地球的敬仰和感恩。地球孕育了万物生灵,无论是沙漠戈壁,还是高山雪原,无论是热带雨林还是浩淼大海,各种各样的物种精彩纷呈。这部对地球的礼赞之作,荣获了艾美奖、皮博迪奖等34项大奖。
三、《微观世界》
该片利用特殊的微观摄影机,向人们展示了森林里、草丛下放大了无数倍的昆虫世界。原来在就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我们没留意,看不到的小生命如此活跃。在昆虫的世界里,最小的石块也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像海洋那样广大,但即使渺小,它们依然快乐生活。这部纪录片非常适合亲子观看,期待我的孩子大些,带着她一起看,给我们的孩子,给我们自己做世界启蒙。
四、《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部纪录片以最质朴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百姓的一日三餐,处处透露着人文关怀,每一道美食都充满了诱惑,在里面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美食记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的滋养。
五、《寻味顺德》
以美食为切入点,记录了多位顺德人的美味人生和他们背后顺德菜的精彩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水打边炉,就地取材真正的原汁原味,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道道美味的顺德菜,展现了顺德独特的人文精神。诱人美食与岭南风情都映照出顺德人对待美食的工匠精神和坚守传统的情怀。
与柳树有关的游戏?
根据描述 与柳树有关的游戏是《垂柳(Weeping Willow Detective Visual Novel)》是一款中世纪文字类冒险解谜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名女侦探,调成小镇各种充满了阴谋诡计背叛勾结的案件,最终将真相公布于世。该小说发生在中世纪的小镇魏登多夫(Weidendorf),由于贫困地区爆发鼠疫而被隔离。故事从主人公的丈夫冯·沃尔夫男爵的神秘失踪开始,在夫妻俩搬到韦登多夫小镇几天后失踪了。几天后,他在猩红色玫瑰阶的教区被发现。但是男爵夫人声称她不认识她的丈夫,并拒绝承认他。有趣且不可预测的情节,令人难忘的动画人物和详尽的背景,优美的作者音乐。
施特劳斯的三个儿子?
这位知友,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 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 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科技奖项含金量排名?
数学家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世界级数学界奖项——沃尔夫数学奖 世界顶级荣誉——诺贝尔奖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 电影界顶级荣誉——奥斯卡金像奖 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音乐界奥斯卡——格美音乐大奖 足球顶级荣誉——世界足球先生 电视界的“奥斯卡奖”——艾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