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七个诗人是谁的代表作品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构成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他们有时会影响皇帝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丞相的职责便是佐天子、总百官,君王们为了削弱相权,提拔亲信近臣皇帝弱化相权的第一种方法,丞相权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他可以参与决策:弱化丞相的决策权,皇帝提拔的尚书等人是为内(中)朝,而原先由丞相领导的三公九卿反倒成为了纯粹负...

七个诗人是谁的代表作品,丞相宰相首辅有什么区别?

自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专制时代,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构成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的本质便是专制的、排外的。不过,皇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又不得不依靠朝廷官员的力量,他们有时会影响皇帝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对皇权形成制约,尤其是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更是皇权的重要威胁。因此,如何统御群臣,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就成为了皇帝们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削弱相权。

丞相制度是秦始皇设立的。丞相的职责便是佐天子、总百官,地位显赫,权力很大。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权至上,又岂容半点染指?历史上,自丞相设立以来,君王们为了削弱相权,想尽了各种办法,招数多样。

图1 秦朝中央官制

一、汉武帝:提拔亲信近臣

皇帝弱化相权的第一种方法,便是提拔自己身边的亲信近臣。最早运用这种方法的是汉武帝。

汉朝初年,大多数制度承袭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总百官、理万事,位高权重。到汉武帝开始压抑相权,应该怎么做呢?他的思路是“掺沙子”: 丞相权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他可以参与决策,那我有什么事情就偏不与你商量,弱化丞相的决策权。

武帝提拔一些身边的年轻的亲信大臣,给他们一些本职以外的加官,比如中书令、尚书、侍中等等,让他们可以在皇宫内出入,这些人成为了皇帝在政务上的咨询顾问,皇帝有什么机要大事的决策都与他们商量。久而久之,在中央逐渐形成了内(中)外朝两套班子,皇帝提拔的尚书等人是为内(中)朝,成为了事实上的中枢决策部门,其办公机构在宫内,被称为内(中)朝,而原先由丞相领导的三公九卿反倒成为了纯粹负责执行的职能部门,被边缘化了,办事机构搬到了宫外,成为了外朝官。

不得不说,汉武帝的这一举措真的是很有政治智慧,隐晦的扩大了皇权。更重要的是,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到东汉时期,设立了尚书台,成为最高决策机构。之后又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成为隋唐时期三省体制的滥觞。

图2 刘彻(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汉武帝

二、隋唐:三省体制,变独相为群相

皇帝弱化相权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将相权分散。从隋唐开始发展演变的三省制度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三省制度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正式成为中央官制。隋朝时,将中央决策机构分成三个部门,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诏令的下达、审议和具体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这等于是将一个宰相变成了三个宰相,宰相人数增加了,权力自然也就被削弱了,这样做的用意,就在于使宰相互相牵制,以收集权之效。

三分相权还不算完,其后更进一步将权力分而化之。

图3 隋朝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三省长官在政事堂中开会议事,共同决定政事,遇有意见分歧,则由皇帝最终裁决。后来,为了进一步防范相权坐大,皇帝又提拔一些低级官员,给他们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号,使其能够进入政事堂参政。到了唐高宗以后,则演变为即使是三省长官,如果没有“同中书门下”的名号,也不能进入政事堂。这样一来,相权更加分散,而且,皇帝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参与政事堂议政的宰相班子进行调整。可以说,到了唐高宗以后,宰相从原先的国家正式公务员变成了皇帝的临时工,皇权进一步扩大了。

后来的宋朝,于三省之外另设参知政事的做法也是沿袭唐朝的这一思路。

这两种方法,归根结底,运用的都是“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皇帝要集权,就必须分割相权,集权是目的,分权则是手段。这是在中国专制社会中近千年皇权与相权的抗衡中凝聚出来的中国政治智慧。

图4 明朝中央集权制

三、明清:皇权的顶峰

皇权与相权的抗衡到了明清时期来了一个转折。

如果说,之前的皇帝还在为如何抑制宰相而费尽心思的话,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则完全没有为此感到为难。因为朱元璋更绝,他直接将丞相给废除了,一切事务都由皇帝亲自决策。不过,丞相本来是政府首脑,辅助皇帝的,废除了丞相,虽然皇权扩大了,但是皇帝也累坏了。很快,朱元璋就因政务繁杂深感劳累而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自己的顾问,帮助自己处理政事。到明成祖朱棣,进一步成立了内阁。内阁的地位仅是皇帝的侍从顾问而已,权力也就是“票拟”(即在奏章上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写好,附在奏章上,以供皇帝参考)。

其实,内阁的出现也是必然的,因为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有人辅助。后来,内阁的权力一路飙升,尤其内阁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比如,嘉靖时期的严嵩,万历时期的张居正便是如此。

图5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不过,如果有人以为首辅就是事实上的宰相,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宰相的权力可是制度赋予的,人家本来就是扮演的政府首脑的角色,而内阁首辅的作用不过就是皇帝的咨询顾问,权力到头也就是“票拟”。换句话说,内阁首辅只是皇帝的秘书,最多只能对政事提出意见,而宰相就不同了,人家是可以做出决策的。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首辅能够权压众臣呢?如张居正,竟然还能主持改革。原因很简单,皇帝信任他!他们的权力来自皇帝信任,而非法律赋予。所以,钱穆先生评价张居正说他是“弄权”,是“权臣”而非“大臣”。一旦有一天,他们失去了皇帝信任,他们的权力也就没有了依靠,因此,即便权高如严嵩、张居正长期把持朝柄,一旦为皇帝所不容,流放、抄家也只是分分钟的事而已。所以,内阁首辅根本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它是皇权的附庸,根本无力与皇权对抗。首辅的专权只是表象,本质上这恰恰说明了皇权的强大。

图6 清朝官制

我们可以看到,从秦汉以来,皇权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加强,到了清朝,皇权终于达到了顶峰。

清朝皇帝的专权那是出了名的,如盛世时期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那可真是事必躬亲。所以皇权的巅峰也在这一时期完成。

这一巅峰便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原本是雍正帝为了办理西北军务,担心军机泄露,所以在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外找了一个小房子,在这里设立军机处,方便皇帝传旨,保守机密。有了军机处以后,皇帝传旨就在这里的进行了,原先的内阁就被架空了。在军机处上班的官员,品级都不高,但是皇帝亲选的,地位重要。而他们的工作也很简单,就四个字“跪受笔录”,皇帝让你写什么就写什么,所以,军机处完全就是皇帝旨意的传达室而已。

图7 清朝军机处内景之一

在专制社会,军机处的设置将皇帝的权威提拔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它也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最后一步。所以说,军机处标志着中国专制皇权达到了巅峰。

天道轮回,盛极而衰,自然之理也。皇权在明清时期走向了它的顶峰,然而,过度的集权也导致积弊丛生。终于,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专制皇权也走向了它的末路。

文:楚豫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在还有诗人吗?

诗人还是有的,而且多如牛毛,诗人分为现代诗诗人和旧体诗诗人,这两类诗人加在一起数量很庞大。

如果你经常上图书馆的话,在报刊杂志阅览室的文学类货架上,就会发现十几种诗词类杂志,像《诗刊》、《星星》、《扬子江》、《绿风》等,这些刊物登的都是当代人的优秀诗篇,怎么能说没有诗人呢?

估计题主所说的诗人,指的是水平很高很高的诗人,写出来的诗词能够媲美李白、杜甫和苏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当代确实没有诗人了。当代人的诗词造诣,远远不及古人。

随着现代诗的流行,诗词已经没有门槛了,人人皆可成为诗人。现代诗虽然数量众多,可是精品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文化垃圾,读起来味同嚼蜡。

除了现代诗,还有大量的旧体诗诗人,这部分人中,绝大多数都很清高,写出来的诗词要么缺乏新意,要么晦涩难懂,水平参差不齐。当然,其中有1%的人能够潜下心来认真去创作诗词,他们既不为名,又不为利,只为自己的心灵追求。他们写的诗词水平很高,只不过不出名,被淹没在了社会里。

时代不同了,属于诗词辉煌的唐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我们依旧在写着诗词,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业余的,真正的诗人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这个社会没有人敢称自己为诗人,因为诗人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笑话了。

当然,本人不希望诗词衰落,而是期待诗歌复兴,重现历史之辉煌。我也希望诗人名家辈出,星光满天。诗人们在哪里呢?我真想为诗人们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诗才!”

你认为我国十大文学家是哪十个?

中国十大文学家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上十大文学家,所谓“文无第一”,姑且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屈原

尽管对于历史上是否有屈原,存在一定争议,但在目前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没有屈原的情况,我们还是认可历史上有屈原这人,而且是《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的作者。屈原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创作的《楚辞》(《楚辞》大部分诗歌署名为屈原)可以与数百年间集体创作形成的《诗经》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两大源头之一。另外,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人格精神也映像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二、陶渊明

陶渊明是极其伟大的,他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创作为整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他的创作古朴自然,宛如天成,就其诗歌的自然而言,在他之前没有人达到这种高度,在他之后,也没有人超越他。

三、李白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与杜甫便是这顶峰上两座并立的顶峰。李白是盛唐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的浪漫,他的情怀,他宛如长江大河奔腾不息的才情巨笔令后世惊叹无已。就诗歌的浪漫瑰丽来说,李白之前除屈原以外,无人达到这种高度,李白之后,已再无李白。

四、杜甫

如果说李白诗以境界高远胜,杜甫诗便是以博大胜。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史,无人能像杜甫那样众体兼备且无一不精,李白诗乐府绝句可谓千古无双,但他律诗创作则显不足。而杜诗无论长短、无论律绝、无论乐府歌行,不一不佳。再加上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使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千百年来,诗歌史上的前四位必推屈陶李杜。屈原开创一个诗歌的源头,陶渊明、李白、杜甫则分别从三个方向达到了后世无法达到的顶峰。陶渊明的自然,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博大,后世再无可以超越的。五、韩愈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除了诗歌,还有散文,评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不能只看诗歌,还要看散文。只是从屈原到杜甫这一千多年里的散文大家虽然不少,但无人能达到巅峰水平,必要言之,我推左丘明和司马迁,但他们相对而言,还是更偏重史学领域,所以未提。古文上的一代宗师当推韩愈。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文章与品德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古代散文中的韩愈就好比是古代诗歌中的杜甫,杜甫被尊为“诗圣”,若有“文圣”,必推韩愈。

六、苏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到唐便已经截止了。后世文学大师不是从文学艺术地表达上超越了以上五位,而是从文学体裁地表达或其他方面有专长,进而列入十大文学家之列。苏轼便是在于他诗、词、散文三个方面都达极高的地步,而列入十大文学家的。七、陆游

之所以将陆游列入十大文学家,原因和苏轼一样,也是在诗、词、文章三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陆游词有不足,但是诗可以居于两宋之间前五人,再加上他词和散文的创作,也算比较全面突出的。

八、关汉卿

自唐以后,后人在古典诗歌、古典散文这两个方面已经无法超越前五位了。苏轼、陆游是在诗、词、散文多个方面有成就才列入的。而宋以后的全才,已无人能比苏轼与陆游了,但在一些新兴的文学体裁中,还是有大放异彩的机会,以下三位便是。关汉卿在杂剧的创作方面冠冕有元一代,以至于后世几百年在杂剧这方面亦无人能及,故而列入。

九、曹雪芹

曹雪芹和关汉卿一样,是在后来发展的文学体裁中达到了冠冕的地步。尽管《红楼梦》作者还有争议,但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曹雪芹依然是《红楼梦》作者的第一人。《红楼梦》达到了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曹雪芹跻身于十大文学家当之无愧。

十、鲁迅

以上九位皆是传统文学中的宗师,在白话文学发展以来,若推第一人,必是鲁迅。鲁迅的作品是深刻而博大的,值得后来人一代又一代的阅读体会。尽管近百年来文学大家很多,但无人能比鲁迅,能有资格列入中国十大文学家的也就只有鲁迅先生了。

儒林外史是什么朝代的作品?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品,作者是吴敬梓。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扩展知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出现,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晚年,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

若问及谁是《水浒传》的作者,想必大多数人一下就会想到施耐庵,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曾这样告诉过我们,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作者就是施耐庵。

《水浒传》大致说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一众好汉聚义梁山泊,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号,最终被朝廷诏安,征大辽、讨方腊,损兵折将,最终宋江被奸佞所害的故事。

关于宋江其人,历史上确有记载,说的是山东人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聚义的故事,其真人事迹在南宋时期即在民间有所流传,说书人将其编撰成评话,在原本故事上加以杜撰渲染后在闹市街井之中讲给歇脚之人,因此传播甚广。

时至宋末元初之时,民间出现一本叫做《大宋宣和遗事》的书册,其中讲述的便是宋江故事的大致轮廓。元代杂居之中,便有了许多关于梁山好汉的故事,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艺术家凭空想象加以杜撰,并非真实历史。

相传元末明初之时,兴化人施耐庵将长期流传自民间的梁山故事加以整理,通过其艺术加工,完成了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全篇一百回,又名《忠义水浒传》。“明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在其著作《少室山房笔丛》中有过描写,认为《水浒传》系施耐庵所著。由此,人们才认为原作者就是施耐庵。

但是,有关施耐庵是否是《水浒传》作者的问题,其实自明代至今都有人提出质疑。明朝初年有档案《前朝志拷》记载《水浒传》作者实为罗贯中。指出罗贯中在创作旷世巨著《三国演义》在前,完成了《水浒传》在后。而当时施耐庵的身份是罗贯中的先生(老师),施耐庵为其做过修改,并且有意抹去徒弟的名讳,使得自己成为当仁不让的原作者。这一点非常类似清代晚期那位伪圣人康有为盗用梁启超的著作,借他人之名炒作自己。不过也有人认为施耐庵并非有意借他人之名提升自己,而是胡应麟的误写使其误打误撞挂上了作者名衔。

纵观罗贯中一生的著作,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有《三遂平妖传》以及《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等,笔者从旧书摊找到过一本章回体小说,名叫《粉妆楼全传》,署名作者同样为罗贯中。也就是说罗贯中一生之中著作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章回体小说最为拿手。而施耐庵却鲜有著作,人们对其最熟悉的莫过于《水浒传》。

早在明朝嘉靖残本《天都外臣序本》中,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关于《忠义水浒传》的作者问题,其上写明“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但是明朝高儒的《百川书志》中又写明“钱塘施耐庵为本,罗贯中编次”,郎瑛的《七修类稿》中,也写明“施耐庵为首,罗贯中为次”。显而易见,大家都认为,这套书的原作者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作编写,而非施耐庵一人所为。因此,只署名施耐庵一人名讳是不正确的。

《水浒传》作为一套鸿篇巨著才子书,自古被人研究阅读,但是它同《西游记》与《红楼梦》一样,其作者身份都是令人怀疑的,自古至今有关学术论文的剽窃数不胜数,往往最终人们发现一些所谓的大德大贤都是欺世盗名之辈。至于《水浒传》的真实作者是谁到目前已经不重要了,爱谁谁吧,只要书好就行。不管是谁写,书能写的这么高妙,后人打心眼里对其佩服,古人在天之灵也便得到安慰了。

清朝的诗人有哪些?

一、清朝的诗人很多,其中著名的包括:

龚自珍、吴伟业、曹雪芹、黄遵宪、朱彝尊、袁枚、郑燮、施闰章、顾炎武、吴嘉纪、曾国藩、查慎行、陈维崧、张问陶、项鸿祚、蒋士铨、纳兰性德、黄宗羲、钱秉镫、李鸿章、王士祯、陈恭尹、顾贞观、阎尔梅等。

二、著名的诗人

1、龚自珍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代表作品《己亥杂诗》《国语注补》。《己亥杂诗》其中著名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吴伟业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代表作品《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以下为《圆圆曲》其中诗文: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3、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4、袁枚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嘉三大家之一、性灵派三大家之一、与纪昀齐称“南袁北纪”。其中的代表作《小仓山房诗集》收录了271首咏史怀古诗。以下为其《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郑燮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6、顾炎武

清学开创者,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其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经史百家及音韵训诂之学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

顾炎武名言如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7、曾国藩

曾国藩,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代表作品

《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

8、纳兰性德

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仅三十岁。代表作品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菩萨蛮

萧萧几 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 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9、黄宗羲

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先生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黄尊素长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其学问极博,思想深邃,有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所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供大家参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