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及代表作品有哪些,5位现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
第一:吴昌硕。在晚清民国时,他的文学地位不容忽视,影响十分深远,还是著名的国画家,篆刻家以及书法家。他的书法不愧是大师之作,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十分的大气和磅礴之感,尽显一代宗师的风范,让人看来荡气回肠,深感佩服,简直是无以言表。他曾担任过书法的众多地位,比如:“后海派”的代表,杭州西冷社的首任社长,这样的他在生活中还颇为低调,一直虚心的潜心研究文学,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的作品不仅是单调的书法,而是集结了诗、书、画、印为一体,在诗文方面也有着颇高的造诣,是书法界里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第二:林散之。诗人、书画家,在书画上尤其擅长草书。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大家誉为“第一草书”,其字体行如流水,更加注重主观的一种情感表达。第三:康有为。一提到他的名字想必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吧!他是著名的维新人士,在清朝末年期间,深得光绪帝和信赖和欣赏,也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他不仅是教育家、思想家,在书法上也有着很高的水准,其中在“公车上书”中,就有所体现。
第四:李叔同。他也被称为弘一法师,是我国清末民初有名的文人,对书法、音乐、戏剧,以及话剧都十分的了解,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的拿手《送别》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他对景物的描写特别的为之细腻,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极为丰富,让人读来很舒服,也有着很强烈的一种代入感。他出家之后,对我国的佛法也有着很深的理解和研究。
第五:沙孟海。这位大师少年时,便已经是红透半边天的人物了,他自幼便接触到了很广的文学范围,是真正的学富五车的大师,也被称为二十世纪书坛的泰斗级别人物,对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涉及和了解,在语言学、文史学一级考古学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毕业于浙江省的第四师范中学,其书法也和他所处的背景一样,沉着稳重,笔力有力道,颇具一番学者风范。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文学家诗人?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诗人、文人这样的职业,所有文化人都是兼职人员。
中国写诗前三名是爱新觉罗·弘历,杨万里,陆游。弘历有五万首之多,杨万里有两万多首,陆游流传下来的有一万多首。但他们都不是专业诗人,弘历本职是皇帝;杨万里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陆游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主职还是官员,文人也是御用文人。
政治家会写诗的也不少,曹操、王安石、于谦都是政治诗人。毛泽东更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伟大的诗词作家。
今天着重介绍一个全才的文学家,美食家,政治家,他就是宋朝的苏东坡。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苏轼词语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他的词有很多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的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的新风格,以至大家称他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的文章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如《石钟山记》就是这样的典型。《记承天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文赋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在文学领域苏轼是全才,但他的艺术才能不仅于此,他还是书法家。他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将各种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画墨竹,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国宝。
苏轼还有更广泛的成就,其中就有美食一项。苏轼美食的名声来自他发明过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除了猪肉,苏轼喜欢过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包括黄鱼、鮆鱼、鲈鱼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河豚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其一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从中可见美食家苏轼拼死吃河豚的勇气。
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他先后发明过几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笋、齑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儿)、荠菜,《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以上这些都是苏轼的业余生活,他的职务是官员,他的官声也是很好的。
苏轼从小就是学霸,20岁那年就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他第一次来到杭州的那年,他在冬春季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洪水。因此,他一再要求法院拨出大米来救灾,甚至先用他用来修理官邸的钱来购买大米,以救济人民。他非常重视水利建设。除了西湖的苏堤,他还疏浚了运河的钱塘江航道。
宋哲宗元祐时期,苏轼作为当朝翰林学士,经常奉命接待外国使节。在很多重大的外交场合,他将自己杰出的文学艺术转化为高超的外交艺术,为大宋王朝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维护了皇朝天国的尊严。
由于刚正不阿,又不懂人情世故,苏轼一生多长被贬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写了《自题金山画像》一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就是在被贬之地他也积极地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他醉后被贬到最远的海南岛儋州,在那里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中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表明了海南人民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也是苏轼心系人民的见证。
这样一个人,我们钦佩他的才艺高尚,更敬仰他的人格魅力。练字想临摹一些书法家的作品?
回答问题之前先说一句:喷子们请绕道!个人观点:不机械的临一个人的东西,多借鉴大多数书家的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把好的东西吸纳过来慢慢消化慢慢学习。比如王羲之某些字,或者孙过庭,怀素的某些字等等。只有不懈努力慢慢攻克之后才有一个阶段性的提升。
岭南书法家排名?
一、陈献章(白沙)为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广东大学者、大书法家,门下弟子甚众,自成一格,形成“白沙书派”,名闻宇内,开岭南书法之先河。在书法上他初学苏东坡,后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并参以怀素。陈献章追求书境妙造自然,晚年以茅根作笔被称作茅龙笔,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写出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陈献章书法的特点和风格是挺拔沉雄,生峭涩辣,自具独特面目。其作品备受推崇,被人视若珍宝,至于“得其片纸宝之若金”的程度。据说当时京城人士每遇广东来者,必开言索求。
二、湛若水是陈献章的学生、门人,在书法上主张字为心画,应“由画以传心”,他的书法作品豪纵不羁,极有气势。他与同时期的赵善鸣、邓翘、萧文明等“白沙书派”代表人物一样,不计较于一点一划的得失,所求取的是书法的神韵以及字幅的整体感,给人以质朴和谐的美感。
三、“三凤”即黎民表、黎民衷、黎民怀三兄弟,为明代中叶广东最杰出的书法家。其中黎民表为“南园后五子”之一,其诗、书、画均有较高造诣,书法中之篆、隶、行、草俱入妙品。他留在德庆锦石山(华表石)绝顶壁上的手迹“华表石”三字,字径近丈,笔力遒劲,是广东金石中的著名遗迹。
中国古代有哪些书法家?
解放前被冠以书法家称谓的是哪几个人?
解放前,即民国时期最出名的四大书法家是: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敬恒(篆书),于右任(草书)。胡汉民(1879—1936年),原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的笔名,工隶书,书生气质,比较有气质。吴敬恒(1865—1953年),政治家、教育家、篆书名家。
另外还有女书法家林徽因,第二套人民币书写者马文蔚,第一套人民币书写者董必武……马文蔚书法(魏碑)董必武书法。
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世人常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张芝,东汉时期书法家,擅长草书,被誉为“草书之祖”,人称“草圣”,他将古代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
钟繇,三国曹魏时期书法家,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对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有着深远影响。
王献之,东晋时期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与其父王羲之合称“二王”,并有“小圣”之称。
颜真卿,唐朝书法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代表作《多宝塔碑》等。
欧阳询,唐朝书法家,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书法被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等,之外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