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幼年的王羲之曾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书,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经历了“然而王羲之对其叔伯辈的关照并不买账,伯父王导多次安排王羲之出仕,为什么世上见不到兰亭序的真迹?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王羲之,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均对王羲之书法心悦诚服。《兰亭序》真迹随葬唐太宗李世民进了昭陵史书记载,李世民最喜欢的...

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王羲之的故事缩写?

东晋时期,王羲之出身于琅玡临沂。幼年的王羲之曾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书,并且深得卫夫人真传。七岁这年,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就无缘无故失踪了,所以少年时代的王羲之过得并不愉快。但好在他的伯父王导是当朝丞相,对王羲之母子也有所关照。然而王羲之对其叔伯辈的关照并不买账,伯父王导多次安排王羲之出仕,但都被拒绝。

为什么世上见不到兰亭序的真迹?

一,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最为出名的书法家代表之一,享受“书圣”的称号,《兰亭序》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和父亲被称为“二王”。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均对王羲之书法心悦诚服,正是如此,王羲之有了“书圣”的美誉。更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声誉。王羲之的《平安帖》,光是摹本就被拍卖到三个多亿的高价,《平安帖》共有四行,41个字,平均每个字价值高达751万,名副其实的一字值千金。那要是真迹可就是价值连城了。

二,《兰亭序》真迹随葬唐太宗李世民进了昭陵

史书记载,李世民最喜欢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李世民得到《兰亭序》,有一个曲折的故事:从《兰亭序》诞生日,到唐贞观年间,已近三百年,此时真迹辗转到越州永欣寺老僧辩才手里。他是高僧智永的弟子,智永是王羲之直系后人。智永死前,将祖传的《兰亭序》给辩才,辩才视若珍宝,将其藏在禅房屋梁边的暗洞里。当时,李世民收集到了王羲之的很多真迹,唯独缺少《兰亭序》。当得知在辩才手里时,李世民急召其来长安,问真迹下落。辩才口风很严,说自己确实在师父那里见过该作品,但后来世间多乱,真迹已散失。皇帝多次召见辩才,但辩才就是不承认《兰亭序》在自己手里。皇帝没办法,只能叫辩才回去。这就是中古时代皇帝的风范,决然不会用暴力去做这件事,虽然他完全可以一声令下直接派军队去寺院搜查。若换成清朝,早就直接动刑问斩了。

李世民问计于大臣:“为了《兰亭序》,我寝食难安,真迹就在辩才手里,如何得到?辩才禅师年岁已高,宝物放在他那里,保不准将来真的散失,假如在皇宫珍藏,也许还能传于后世。”

见皇帝如此忧虑,房玄龄推荐一人:监察御史萧翼。萧冀是南北朝梁元帝曾孙,十分聪明。李世民马上召见萧冀。萧冀说:“此事不难,但需要先给我几幅王羲之的书法作为诱饵。”

李世民说没问题。

萧翼又带了一幅自己祖上梁元帝手书的《职贡图》,直奔越州而去。经化装,他以卖蚕种的北方商人的身份进入永欣寺,用了十多天时间,谈古论今,与辩才混熟。此日,萧翼向辩才展示了梁元帝的《职贡图》,辩才看后很是称赞。萧翼又展示了所带的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辩才表示,这确实是王羲之的真迹,却不是最佳。

萧翼问:“何为最佳?”

辩才笑道:“当然是《兰亭序》!”

萧翼表示不相信《兰亭序》还存于世。辩才说就在此室,于是从屋梁边的暗洞里取出《兰亭序》。萧翼看过后说这是赝品。辩才很愤怒。这一年,禅师已年过八旬,他生气地将《兰亭序》放在书桌上,没再搭理萧翼。

转天,辩才因作法事,去了越州城。而萧翼又一次进入永欣寺,对辩才的徒弟说,自己的手绢昨天丢在禅房,进门去取,于是《兰亭序》偷了出来。

萧翼因功而加官晋爵,而辩才禅师,被气得大病一场病了,并在转年去世。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立即叫皇家书法师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四人拓印了几本,至于真迹,他哪舍得撒手,自己几乎每天抱着入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入膏肓,临死前对太子李治说:“我之将死,没什么要求,唯一想要的就是《兰亭序》,你能让它在地下陪伴我吗?”大意如此。李治潸然泪下。

《兰亭序》进入了李世民的昭陵,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现在千年已过,陕西昭陵里的这无价之宝还有希望重见天日吗?

东晋书圣谁的不朽作品?

东晋书圣是我国书法大家王羲之,他的不朽名作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别称?

王右军、王会稽、王逸少。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我国历史上有书圣之称的是东晋书法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书圣是王羲之。

1、生平

生于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故又称王右军。

2、代表作品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3、其他作品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

的内容是什么?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翻译: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