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代表作品有哪些,想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
关注精神成长的人,往往在选取参考资料时犯难。因为不知道真假,选择的资料如果有问题,无疑是有害的。在精神上走岔道、走错路,比吃错药的后果更为严重!
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得不到正面的满足,就会迷陷于各种不相关的东西,容易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进入邪教或是类似于邪教的组织。
下面介绍一些真正的开悟大师及典籍,供那些想要提升生命品质的朋友们参考:
首先要介绍的是美国当代精神导师大卫·霍金斯(David R.Hawkins)。大卫·霍金斯是一名成功的精神病医生,在纽约开设过精神病医院。大卫·霍金斯还是一位开悟大师,他结合自己的“双重”背景(精神病医生和开悟导师),对人类的意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
大卫·霍金斯通过意识测定的方法,将人类意识能量的可浮动范围划为1-1000,不同的数值代表不同的意识能量层级(以下简称意识能级)。人的意识水平不同,其所具有的能量也有很大差别。200以下属于负能量的意识,比如羞愧、内疚、悲伤、愤怒,等等,损耗人的身心健康;200以上是越来越有助于人生命力的意识,如勇气、接纳、理性、大爱,等等。600(宁静)是开悟的起点,1000是人的意识能量可达到的最巅峰(如克利须那Krishna、耶稣、佛陀)。
原来人们以为,人的意识状态只有开悟与不开悟两种,其实在开悟这一区域还有能量层级的不同(从600直到1000)。这一差别可以从阅读不同意识能级的典籍中感觉到,意识能级越高,能量就越大,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深远。
所以,人要想活明白,最起码要看意识能级200以上的东西。不是所有的开卷都有益,200以下就不利于人的健康和生命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要看意识能级600以上的材料。以前因为缺乏相关研究,人们对开悟存有很多误解。
由于无知所造成的误会,其代价就是延误和阻碍了人在精神(灵性)方面的成长进步。对此,大卫·霍金斯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卓越的贡献,他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准确而精准地解释了让人无法捉摸的精神世界。
大卫·霍金斯是一位意识能量相当高的开悟导师(于2012年9月19日去世),一生共出版10余本书,并对大部分书都做了意识能级的测定,以下一一列举:
《I: Reality and Subjectivity》,意识能级999.8;(注:将无言的意识转化成语言,意识能级易受一定损耗。)
《The Eye of the I:From Which Nothing is Hidden》,意识能级980。
《Discovery of The Presence of God: Devotional Nonduality》,意识能级955。这是大卫·霍金斯的所有书中相对较薄的一本,正文共255页,大卫·霍金斯说这本书包含了开悟所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
《Truth vs Falsehood: How to Tell the Difference》,意识能级935。
《Power vs Force: The Hidden Determinants of Human Behavior》,意识能级850。
《Reality,Spirituality and Modern Man》,意识能级750。
大卫·霍金斯有两本非常实用的书:《Healing and Recovery》《Letting go: the pathway of surrender》。虽然没有标定意识能级,但对日常生活帮助极大,主要是讲自助方法及应用的。
大卫·霍金斯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对历史上许多大师及典籍都做了意识能级的测定,辨别了真伪,方便后来人的选取和学习。
以下部分摘自大卫·霍金斯的英文原著,更全的清单可参考其原著:
老子(Lao Tzu)及《道德经》,意识能级610。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及其著作,意识能级795。
黄檗禅师(Huang Po)及其著作,意识能级850(黄檗本人的意识能级晚年升至960)。
道元禅师(Dogen),意识能级740。
德国中世纪大师爱克哈特(Meister Eckhart),意识能级705。
《心经》(Heart Sutra),意识能级780。
《金刚经》(Diamond Sutra),意识能级700。
印度具有非常悠久的灵性传承,盛产高意识能级的大师及典籍:
《奥义书(Upanishads)》,意识能级970(注:本文所有引用的关于著作的意识能级应指的是原著,原著精髓在历史的传抄及辗转翻译过程中很难避免损耗,或被误读、曲解。)
《薄伽梵歌(Bhagavad-Gita)》,意识能级910。
接下来是两位距今未远的印度“不二论”大师:马哈希(Ramana Maharshi)和马哈杰(Nisargadatta Maharaj),意识能级均为720,马哈杰曾受马哈希的点化。二者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至纯至简、干净利落,不绕任何弯路,直接带人回到“不二”本源。
马哈希(Ramana Maharshi)无疑是开悟导师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17岁时他因一次意外经历而突然开悟(穿越极度的死亡恐惧),后来长达两年不能说话。有意思的是,在马哈希不能说话期间,居然有人趁火打劫,冒充是他的“上师”(在印度称为guru)收徒弟。
马哈希的著述主要由其追随者整理而成,如《Be as you are: the teachings of Sri Ramana Maharshi》,是一本汇集了其问答精髓的册子。
如果说马哈希满足了世人对开悟大师所有理想化的期待:独身、隐居在大山中、终身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一壶一杖一衣),以及那些围绕着他的神话般的传奇,那马哈杰(Nisargadatta Maharaj)无疑是开悟大师中的奇葩。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开悟大师一厢情愿式的臆想,他一边抽烟一边给人讲开悟,吃肉,会对人大声呵斥,有家庭。马哈杰的个性如此之鲜明,用酷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对开悟大师抱有幻想和神圣期待的人,突然见到马哈杰,往往冲击太大,感情上无法接受,甚至在失望之下,会直接拍屁股走人,怎么也不愿相信这样一位看起来和俗人无异、胡子拉碴的大叔居然开悟了。当马哈杰的问答集《I Am That: Talks with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在西方发行后,引起轰动,掀起一股西方人赴印度取经的热潮。许多人在书店一翻开这本书,顿时被一股巨大的能量所吸引,很快安排赴印度的旅程。
马哈杰的与众不同、也是他异常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没有任何陈腔滥调式的道德说教,他也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听或看马哈杰的东西有一种被机关枪扫射的感觉,任何再精巧的人为矫饰在马哈杰面前都将轰然倒塌。而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哈杰几乎是个文盲!
最后,在英文世界中还有一套非常有名的灵性教程《奇迹课程》,有教材(textbook,意识能级550)和练习册(workbook,意识能级600)。其中练习册(workbook)包含了365个用于日常沉思和冥想的主题,每天实践一个,是非常好的自我疗愈或精神成长的素材。
心理学相关有用的书籍有什么推荐?
1. 荣格的《心理类型》:荣格跟弗洛伊德“分手”之后,沉淀了好几年,思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有的时候“鸡同鸭讲”,相互之间完全不能理解对方?荣格发现,原来每个人的人格类型是不一样的,我们既是这个世界上普通的一个人,而又是如此与众不同的个体。学习人格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2. 《天生情人十六种》:这本书呢,是基于MBTI测试的一本书,MBTI测试不仅可以跟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联系在一起,择偶的时候,也是可以起到作用的噢,帮助你寻找最佳恋人。
3.《欣赏你的大脑》:绝对的良心之作啊,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岳晓东博士,也就是《登天的感觉》的作者啦,是心理学向脑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里面的内容深入浅出,帮你更全面、立体的了解大脑。比如:你知道为什么青少年的情绪难以控制吗?那是因为,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脑发育也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掌管情绪的前额叶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情绪容易起伏、易怒,且难以控制。
4.《心灵游戏》:毕淑敏老师的经典之作。里面的游戏都非常经典,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帮助你认真的探索自己。其中有个生命线的游戏,我做过好几次,每次都印象深刻---你心我心原本白纸,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涂抹过痕迹,纸变得斑驳芜杂。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论你为自己设置的结尾是多么遥远,总有一个尽头。当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的生命有结束的那一天,我觉得这是一件幸事。青春是可以稍微挥霍一下的,但要有一个限度。你可以挥霍早春,但不可以挥霍夏天。如果你忘记在春天播种,过了节气,收获的谷粒就无法饱满。 生命线不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它只有一个主人,就是你自己。无论你的生命线是长是短,每一笔都由你来涂画。
5.《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这本书真的是简单易读,风趣幽默。有研究表明,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在人生中某个阶段饱受心理和情绪问题的困扰。因为我们都需要面对很多相同的问题:我们都有快乐、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和嫉妒这六种基本情绪,会时而感到有压力和烦恼,时而享受成功和喜悦。从少年到老年,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中,无处不在的压力令我们无法逃避。在承受压力时,我们往往会失眠、愤怒、恐惧或抑郁,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至。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需要。
6.《看脸("看脸"的世界,我们到底在看什么?)》: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都是我们过去生活的“集合”,不是有句话常说:“三十岁前长得不好怪父母,三十岁之后长得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阅读面孔似乎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在看脸的时候,看的到底是什么?看脸这件看似肤浅的事情其实有着深刻的科学依据,面孔能传递信息的丰富程度远超我们的想像。
7. 《我已经够好了》:这真的是一本让我很感动的书,我们总是习惯找自己身上各种各样不好的地方,总把减肥挂嘴边,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好像女生不美不瘦不打扮不化妆都有罪。其实,我们已经够好了。
不是你不好,而是那些好你还没看见。
喜欢自己是件挺难的事, 因为总会有声音提醒我们“ 不够好”。
不够漂亮,不够有钱,没别人的人缘好,比不上人家能力强……一个又一个的“不够好”冲击着我们本就不那么强悍的自信心,让我们慢慢变得自惭形秽,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为什么总是不如别人?难道我生来就是个loser ?”
这种将自己视作卑微的感受,便是自卑。自卑中的我们自己瞧不起自己,常常因为一个缺陷,就把自己看成是商场里低价甩卖的残次品,不配被人珍惜被人爱。我们的身体虽然存在于人群之中,内心却早已给自己关了禁闭,在自我营造的封闭空间中,不断反刍着对自己“不够好”的焦虑,直等到有朝一日痛感退去。
然而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在我们沉溺于此的时候,还将因此失去些什么。
8.《释梦》:朱建军老师的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哦。梦,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我们每天都会做梦,但对梦却知之甚少。为什么会做噩梦?梦真的可以预见未来吗?为什么我经常会做同样的梦?梦包含着大量信息,我们却常常不知道怎么去接收梦所表达的意义。梦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原始人”,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智慧,释梦就如同手电筒,帮助我们照亮内心看不清的一切。
主要是文笔还有故事情节好的?
最近文荒,有没有好看的小说推荐!
有,推荐小说名称《镇魂》
《镇魂》是由Priest大大写的耽美网络小说,目前已经完结,并拍摄了同名电视连续剧《镇魂》。
只不过小说里巍澜那可歌可泣的万年爱情在电视剧里被改成了社会主义兄弟情,不过这也并不影响《镇魂》的爆火,要问2018最火的电视剧是哪部,那绝对非《镇魂》莫属了。
我本身并不是一个爱看小说的人,或者说是压根不看小说,但《镇魂》这篇小说我至少应该看了5遍,里面的故事情节都记的清清楚楚。
这篇小说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沈巍和赵云澜的万年爱情。沈巍表面上是一个温文尔雅君子端方的大学教授,实则是一个来自污秽之地的鬼王。
他可以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克制守已,独行万年,他可以为了心尖上的人守护苍生,爱而不得。他的爱隐忍克制,他的爱情根深重。
故事的另一主角:赵云澜,看似浪荡不羁,油嘴滑舌,实则心有城府,心系苍生。
他深爱沈巍,却可以为了苍生牺牲自己,后世世轮回又因为沈巍的刻意躲避而错过,终在这一世得与遇见。他一眼就爱上了沈巍,为了追求沈巍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并最终抱得美人归。
沈巍的爱有步步为营的算计,有掩藏真相的歁骗,但这些他都一步步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宽容,用自己的细心接住了。
若问在这世间谁能接住沈巍那一腔真情,唯赵云澜不可。
这篇小说故事架构新颖,三观很正,文字精辟,可谓是妙笔生花,句句连邾,特别推荐亲去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有哪些优秀的相声或曲艺作品?
特殊时期的文艺作品并不少,只不过熬过这个时期之后,一股脑的彻底推翻跟否认,尤其是相声艺人玩了命的对这个时期的人跟事进行抨击,而且知名度和普及程度太高,盖过了特殊时期的文艺作品。
虽然这个时期很特殊很黑暗,但对于艺术来说,也并不是那么绝望,只不过演出的时候必须加倍小心,说不定唱错哪一句话,下一秒就进牛棚了。
最有名的就是鼓界大王王佩臣先生,当时他演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果把“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加上俏口词儿,变成了“钟山这个风雨啊起苍黄,百万那个雄狮啊怎么那个过大江~”,包括侯宝林、郭德纲等很多相声演员都讲过这个段子,郭德纲说的是佩臣老被罚继续扫大街,实际上唱完这句后,佩臣老就莫名其妙又进了牛棚贵宾间,真实比段子残酷得多。
于谦的师爷,高派快板创始人高凤山,当时创作了《综合利用红花开》,本阿里是一段歌颂无产阶级的正能量段子,但那时候总有那啥派在台下盯着你,想方设法给高凤山找茬,一旦发现毛病,立刻牛棚滴开路,所以高凤山每次表演都费老鼻子劲。
有一天那啥派找到他,说节目里那句“无产阶级粮满仓”听着别扭,好像在讽刺无产阶级都是饭桶,让高凤山改一改,高凤山吓得满头大汗,临时改了一句“亩产千斤粮满仓”。但这是高凤山表演了几百场的活儿,尤其是快板这种艺术,那些词儿都刻在舌头上了,临时改一句实在太难拿,当时高凤山差点就把原词儿秃噜出来,刚把“无产阶级”念出来,高凤山赶紧临时现编“无产阶级科学种田,苦干巧干,亩产千斤粮满仓~”愣是圆回来了,这老艺人的能耐真不是白给的。
像马季这种一直就在第一线的,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比如《友谊颂》《英雄小八路》《降神会》《宇宙疯》等,都是讽刺性很强的作品,只不过当时不能讽刺国内,所以就对着海峡对岸以及太平洋彼岸的敌人猛烈开火了。
姜昆也创作过一段《林海红鹰》,并且凭这个作品进入了兵团宣传队工作。
另外师胜杰先生在那个时期表演过京东大鼓版的《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都知道师先生嗓子夯,味儿也特别冲,演出效果也非常好。但师先生在那个时期受到的迫害也是难以想象的,父亲自杀,他也成了小反革命。后来加入兵团,跟姜昆一起参加相声调演,结果是姜昆走了,师胜杰因为成分问题回到了兵团继续熬。后来师先生终于有了机会调回北京,却又因为侯先生一句“我希望在东北也有我侯宝林的徒弟”,于是师先生又留在了黑龙江,最后连骨灰都带出了关外。
除了相声之外,其他艺术也有不少精品问世,比如大名鼎鼎的八大样板戏,其实艺术价值非常之高,比现在很多糟改的垃圾京剧强出去万倍不止,只不过因为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所以经常被人当成反面教材去抨击,这其实是违背艺术本身的。
对了,周星驰电影中最爱用的配乐《闯将令》,也是那个时期创作出来的。
形式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在企业事业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及产生原因:
1、“应付式”贯彻。对工作安排贯彻落实不深入,一念 了之、一听了之、不见行动,没有针对性落实措施。
2、“签到式”上班。日常上班像“旅游”,走马观花、蜻蜓点 水,只为凑数,发现的问题浮皮潦草。
3、“糊弄式”考核。本单位内部考核流于形式,奖惩兑现不痛 不痒。
4、“摆设式”信箱。单位主要领导信箱常年不开,形同虚设。
5、“顶工式”培训。培训组织单位管理不严,参加培训派人顶 工,名在人不在,人在心不在。
6、“脱节式”学习。对上级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学习仅注重留 痕,不注重抓学习效果,不能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用。
7、“机械式”开会。各种会议不根据议题确定参会人员, 通报问题时责任单位不在场,隔空喊话、隔靴搔痒,没有起到红脸 出汗的作用。
8、“照搬式”文风。文件材料“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不 切实际,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不强。
9、“交差式”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只为完成上级安排, 应付差事,对照检查做表面文章,自我批评遮遮掩掩,批评别人不 愿发声,走形式、效果差。
10、“程序式”“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只重程序,不重质量。
11、“学习式”“学习。学习多、议事少,内容单一、 质量不高。
12、“节点式”惠民。对困难群体平时关注的少,只注重节日 期间集中慰问帮扶,从根源上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实。
13、四平八稳,做“太平官”。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 主动作为,不主动发现问题或者对问题“视而不见”,抓安全、防 风险靠运气,抓信访、解难事推拖绕。
14、“庸政懒政”,做“舒服官”。主要领导不亲力亲为当甩 手掌柜,抓工作过多依靠副职、依靠部门,精神懈怠,不肯吃苦、 不下功夫。
15、不接地气,做“老爷官”。领导干部不能盯在现场、靠前指挥。
16、盲目决策,做“平庸官”。领导干部做决策不顾实际、不 做调研、主观臆断,工作没效果、项目没收益。
17、 沉不下去,做“飘浮官”。调查研究少。
18、态度生硬,做“蛮横官”。检查考核人员高高在上,以势 压人,只会挑毛病、不帮想办法,光检查不指导。
19、躲避矛盾,做“隐身官”。只关注上访,不主动下访,平 时隐身,遇到上访才现身,只会“堵”,不会“疏”。
20、不担责任,做“甩锅官”。“新官不理旧事”,避世避难 避责,对于本职范围内的工作长期搁置、一推了之。
21、心中无民,做“惹事官”。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对事关民 生的上级政策宣讲解读不到位,造成员工群众误解,导致矛盾发生。
22、争权夺利,做“利己官”。党政不团结,本位主义思想严 重,有利的事抢着干、争着干,没利的事相互扯皮、相互推诿,造 成工作拖沓,员工群众意见较大。
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剧烈动荡与重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儒、墨、道、法四家针对现实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儒家的“以仁治国,克己复礼”,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如下重要的代表人物:
法家先驱管仲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管仲为齐国相,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他说:“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法治的信心。他凭借“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使齐国大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仅强调“以法治国”,同时也注意建设道德体系,使法治与道德教化相结合。他以“礼义廉耻”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上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地位,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管仲起,到韩非综合法家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历时已数百年。在这期间,法家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学。
法家思想的三派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法家思想又分为三派。在历史大剧《大秦帝国》中就有这三派的大佬级代表人物聚首的片段,他们就是以慎到为首的势治派;以申不害为首的术治派;以商鞅为首的法治派。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虽然法家思想分为 “势”、“术”、“法”三派,但其实三派都是相辅相成,基础都是法治,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1.重“势”的慎到,最哲学的法家人物,被历史淹没的伟大思想家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史称慎子,诸子之一。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为道法家创始人之一。
慎到于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之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官吏只要“以死守法”,百姓则要“以力役法”。
其二,慎到的法治思想重“势”和君主的“无为而治”。 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慎到提出了“势”的观点,势就是权势、权威。他认为“法”与“势”是相辅相成。势是前提,法是手段。慎到认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
其三,一君之忠臣不若一国之能臣。慎到把法治条件下的君主驭人之术总结为两条:一曰“尚法不尚贤”,二曰“君无事臣有事”。慎到反对“尚贤”而提倡“任能”。慎到坚持“不用忠臣”,不相信那种“空言忠心”的臣子。
著有《慎子》,而现存《慎子》只有七篇,很大一部分都失传了。主张“势”和“无为而治”,“势”就是权势,作为统治者必须要大权在握,能震慑朝野!权力在手,即使昏庸,大臣百姓也不得不顺从;权力旁落,即使圣明,大臣百姓也很有可能不听话。“无为而治”是从道家思想传承而来,法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就是说,国君负责权势,掌控大局,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具体的工作得下面的大臣去做,以此也能充分调动群臣的积极性以及发挥他们的能力。
势治派的核心其实就是,集大权于一身,通过掌握“势”以达到变法和强国的目的。 反复研读慎到思想,深深认为,慎到为中华此后之历史所忽略,实中华民族之一大损失,亦是中华文明此后落入“集权人治”政治窠臼的主要原因。慎到的“法治”与“人治”之论,“国君应无为而治”之说,“忠臣”与“能臣”之辩,实基于其对春秋战国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并建立在对儒的批评和对法、道的融合基础之上,是中华历史中至为伟大之思想建树。
2.重“术”的申不害,最有心机的法家人物,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政治哲学家
申不害,郑国京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之一,以“术”著称,是“术治派”。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
此时,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百家争鸣,不变法就代表落后于别国,有被别国吞并的风险。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改革变法,其实也是以慎到的“势治”为基础。相韩15年,也使得韩国的势力确实大幅提升。
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健全法制。申不害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即驾驭大臣的权术;提出“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申不害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申不害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就是收回韩国三大强族特权,摧毁城堡,让财产充其国库,这样所有权利都在君主手上,也就不存在什么国家动荡了。
其次,整肃官吏。“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整顿官吏队伍,加强对军队的考核与监督。然后整肃军兵,将贵族私有军队收编为国家军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大大提高了韩国军队的战斗力。最后,土地问题。申不害曾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鼓励百姓多种粮食,开垦土地,他还重视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兵器铸造。《战国策·韩策一》中就写到:“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经过申不害的改革,韩国果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韩国虽处于列强的包围之中,但是能够相安无事也是申不害的变法产生的结果。
申不害的“术”对于国君的能力要求就比较高,君主英明有才,国家就会兴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则很有可能天下大乱。所以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就衰落了。
3.重“法”的商鞅, 法家思想的实践者李斯
熟悉春秋战国历史人都知道,秦国以法家为统治思想,在秦国法家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商鞅和李斯。他们两个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而且他们的不同点更为重要,也是决定了他们各自的人生命运。
他们都属于权臣,是臣子中的翘楚,君王一人之下,百臣万民之上。有言听计从之君王宠爱,有一呼百应之属下奔走,手握权柄,决断大政;他们都为秦国的富强立下汗马功劳,都受到君王无比的信任和宠爱,都在新君即位后以谋反罪被清算,一个被车裂,一个被腰斩,惨不忍睹。
商鞅与李斯的不同点也有很多:商鞅决定了秦国的崛起。而李斯见证了秦国的一统六国,为天下统一作出了贡献。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没有李斯秦国照样可以统一六国。他们两个的性格和志向不同。李斯原本只是一个在看守仓库的小官。李斯看到这个粮仓的老鼠,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境遇,便决心改变自己的境遇,从而便有了他以后的各种各样的人生境遇发生。商鞅则不同。,商鞅立志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并没有从个人的一个利益去考虑。这也就能够理解商鞅最终以身殉法。而李斯就是更多是为了个人的一个利益而篡改秦始皇的遗嘱,进而导致秦国的灭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着的人。李斯,这是一个为个人利益活着的人。看起来似乎李斯是更像是一个小人,一个投机者,不能成为国士。
1.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时期的权臣。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保甲制度的推行强化了基层地方的治安联保,不仅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使秦国的赋税、徭役、兵役政策落到了实处;以奖励耕战为核心的激励制度打通了平民通向贵族的通道,取消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以推行县制为核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地方行政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为之后郡县制在中国的推行特别是对于国家的统一奠定重要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讨论先秦法家思想,建议以两部书入手:《韩非子》和《商君书》。《韩非子》的作者是韩非,没有太大疑问;《商君书》的争议比较大,但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朝年间,虽说未必为商鞅原著,但确实反映了商鞅及其信徒的思想观念。韩非和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前者是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后者是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一个实践者。
2. 李斯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要谋划者,同时又是统一后各种制度的倡导和制定者,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居功至伟。
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主张,最早是李斯提出来的。秦王还听取了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诸侯名士可以财下者(接受其贿赂),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
秦朝统一天下后的重要举措,也几乎都是由李斯建议并完成的。统一天下后,他反对丞相王绾、博士淳于越等人提出的分封制,而赞同实施郡县制,奠定了日后各朝地方制度的基础。他向秦始皇建议“书同文字”,以小篆为统一的官方文字;他上奏皇帝统一度量衡,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公元前210年,李斯向秦始皇上奏折统一货币。这一政策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同时,还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
李斯是个患得患失、自私的人。正因为其自私的性格特点,所以其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总是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未能以一个真正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做出最有利于秦国稳定发展的选择。
大秦帝国一统天下后,在如何对待儒生和儒家学说问题上,李斯与扶苏产生了很深的政治歧见。李斯主张赞同始皇帝主张,“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一手促成了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文化浩劫事件之一——“焚书坑儒”,而为秦国继承人的扶苏却从政权稳固的角度考虑,主张宽刑缓赋,与民生息,并同李斯产生了庙堂廷争,从而导致始皇帝震怒,名义上废掉了扶苏继承人资格,发配九原蒙恬军中历练。
法家其他代表人物——李悝与吴起1.李悝,中国战国时代例行法家操作和法家理论建设的第一人,中华第一次成功变法
李悝重农刑法、奖励耕战,导致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所有国家中最雄强的一国。李悝在魏国最早变法,著作有《法经》,是第一部以著作形式,有理论框架和详细条目的法论著作。这个《法经》后来遗散,我们现在对《法经》的了解,只能通过《商君书》和韩非子的法论文章略有了解。
李悝最早在魏国变法,他实行了这样一些政策,首先叫“尽地利,善平籴”。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力推动农业发展,采取重农主义政策,鼓励开垦荒地,鼓励精耕细作,这叫“尽地利”。
所谓“善平籴”,中国古代有两个词,一个叫“籴”,一个叫“粜”。什么叫“籴粜”?就是法家实行保护农业的政策,在丰年粮食价格下降,以平价购入谓之“籴”,在歉收年节粮食价格暴涨,以平价售出谓之“粜”。最早建立这种平抑农业生产波动的政策,就是李悝。有效的保护了农业生产体系。然后他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法律:废世卿世禄制而选贤任能。我前面讲过,人类早年都是世袭制,只有贵族能够参与社会管理,能够做官。
李悝最早在魏国,就废掉世袭制,选贤任能,按能力选用人才。这使得魏国骤然强大,李悝当年采取了相当多的具体办法,我们在这里没有时间做详细介绍。我只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他做到何等的细节。
他有这样一个奇怪的规定,凡是在诉讼场上,被告原告的官司纠缠不清,怎么办?双方举行射箭比赛,谁箭射赢了,官司谁赢。他在干什么?鼓励民间训练兵战。由于这个原因,因此魏国在战国初期是整个中原各诸侯国,尤其是所谓七雄之中,其实是最强大的国家。
2.吴起,三晋第一战神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改革家。师承儒家代表曾子、子夏,同时又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部千古传奇,是神一样地存在。
知道他的人不少,但了解他的人不多。
他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
在鲁国,他率军打败了齐国。
在魏国,他率军打败了秦国。
在楚国,他率军打败了魏国。
他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
作为兵家,他“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无一败例,且有《吴子兵法》传世,与《孙子兵法》齐名,但孙子却没有他辉煌的战绩。
作为法家,他在楚国主持“吴起变法”,使楚国国力迅速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是商鞅变法学习的榜样。
作为儒家,他时刻提醒魏武侯以德立国,当魏武侯赞叹“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时,他答道:“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他渴望功业,一生追求,一生奋斗,然而却悲剧一生。
吴起一生为名利所扰,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为将。他既有“杀妻求将”的恶名,也有“强魏扶楚”的功绩。可以说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据记载,吴起一生组织的大型战役有72次,小型战役无数,竟无败绩;而且在魏国和楚国都主持过改革活动,其政治才干也颇引人瞩目。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改革,使他成为楚国贵族的众矢之的,最终惨死于乱箭之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变法而亡的法家人物。
法家思想在事功上也不断有重要的传承者,“后此者惟诸葛亮专任法律,与商君为同类。故先主遗诏,令其子读《商君书》,知其君臣相合也。其后周之苏绰、唐之宋璟,庶几承其风烈”。应该说,诸葛亮身上儒家、纵横家、阴阳家的色彩也很浓厚,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人物,不能全以法家视之。
千年之后可堪比肩者,还有北宋的王安石。他虽然号称儒家,但骨子里却是个十足的法家。他有着法家人物强烈的自信,在《答孙正之书》,他说:“当下流行什么就认为什么是对的,这种人是普通人;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己见,这种人是君子。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自私自负的表现,是因为圣人之道在里面。”他以一己之力推行变法,完全不理睬舆论、民主、老百姓的意见等等,只相信自己的主张。
一点感慨法家思想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的,他们反对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从重势、重术、重法到三派结合,法家思想也逐步完善。法家作为春秋战国的主要派系,他们现在的一些思想对现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在中国法律的制定也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治有着很强的约束力,是一个国家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但与此形成鲜明而深刻的矛盾对比的是,一些著名的法家的代表人物却都死于非命。
他们最大的悲剧在于他们倡行“法治”却又最终“为法所治”。他们主张的“法治”缺乏了法治应有之义,法家“法治”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但最直接的目的是维护帝王之治。他们主张的“法”是君主之下的法,将法异化为最高统治者手中的工具,这种“法治”实为帝王一人而左右,“法治”与帝王的贤愚紧紧相连,是帝王之法,于是貌似“法治”实则是“人治”。“人治”的随意性最终决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由此可见,所有不以百姓福祉为出发点的政策思想,不仅对人民严苛,最终是伤身害己,为政者还是要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让人民为我服务”为宗旨,才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