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诗人及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什么诗人诗作很棒?
敬爱的陈毅元帅是我们党和国家军队卓越领导人、也是军中唯数不多公认的大诗人,经常和毛主席诗句、毛主席非常欣赏陈毅的诗句、有气势、大气磅礴,陈毅是军中秀才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长过征打过仗、是卓越外交家早年青年时代与周恩来一起留学法国、回国投入战斗是新四军主要领导人。而且是大诗人。著名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见图,陈老总诗多首)老百姓喜欢陈毅元帅直夾开诵的性格、毛主席说陈毅是个好同志、陈毅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战线得力助手、也是难得大诗人![赞][赞][赞](Han)
哪位告诉我隋朝婉约有名的诗词告诉我一下?
1.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
被言情小说用烂了的句子,但是原句的意思其实和言情八竿子打不着,作者就是闻鸡起舞的主角之一,一生也算是颇有传奇色彩了。
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陆凯
这首诗后来在被唐代诗人被不断引用模仿,诗歌中经典的“陇头梅”的意象就来自于此
3.心随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
诗人是大名鼎鼎的江郎,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诗是他写的,可能有些跑题。
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这句诗被唐人激赏,作者是隋朝诗人薛道衡。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
这句历来被认为是山水田园诗的名句,作者是隋唐之交的诗人王绩,也是一位隐士,他的诗对后来王维孟浩然的诗都有影响。
6.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
作者的咏蝉诗进过中学课本,但是个人更喜欢这句。
7.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
张旭以狂草闻名,但他的诗也写得很好,这句诗直接启发了王维。
8.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崔国辅
9.东风不知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
10.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元结
1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
刘长卿不能算不出名的诗人,他以五言诗闻名,但他的七言诗也写得很好,比如这一首。
12.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刘长卿
13.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
14.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正是凭这一句崭露头角。
15.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
16.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郎士元
17.凉风吹古木,野火入残营。——戴叔伦
典型的大历诗风,往往有佳句有而无佳篇,意境上干练而省净。
18.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嘉祐
这句大概是最切题的了,诗比人出名系列,其实这位诗人是很有才华的大历诗人,他的“无人花色惨,多云鸟声寒”“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也都是很好的诗句。
19.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戎昱
戎昱是大历诗人中的一个另类,在一片清冷的诗坛还能写出这样有盛唐余韵的诗句,不可多得。
20.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于鹄
2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又是诗比人出名系列,这首似乎也是进过中学课本的古诗词。诗人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也很有名。
22.万里江湖梦,千山雨雪行。——清江
23.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
24.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跑题x2,诗人太出名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是刘禹锡写的,一言道尽人心难测。
25.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
因为《秋思》入选了课本,所以王建也不算没有名气的诗人,其实王建是以乐府诗而闻名的诗人,与张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七绝也同样写得很好。
26.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李绅
没错就是那位写了《悯农》的李绅。
27.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姚合
和贾岛并称的晚唐诗人,晚唐诗典型的佳句很多而缺少佳构。其实贾岛的好句更多,但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不出名的晚唐诗人吧。
28.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与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都反映了晚唐诗人作诗苦吟的作法。
29.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令狐楚
30.故宫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
31.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殷尧藩
32.出门便作焚舟计,生不成名死不归。——雍陶
可以用来作为激励自己的名句,这位诗人也是很有才华但是不为人知的诗人,他的“马上欲垂千里泪,耳边唯欠一声猿”“夜雨借公三日水,秋风送我一兰舟”也都构思巧妙。
33.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34.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鲍溶
35.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
与“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同样出自诗人许浑之手。但这句更有历史的厚度
36.支颐不语相思坐,料得君心似我心。——刘得仁
李之仪的“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句,显然是从这句化用而来。
37.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鱼玄机
跑题X3,感觉这句已经被言情小说用烂了。
38.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瑕
因为这句诗太有名而被称为“赵倚楼”甚至很多人都忘了他的本名Orz。其实他的好句很多,如“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夜半潮”也是写钱塘江潮的千古名句,
39.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李群玉
40.万木自凋山不动,百川皆旱海常深。——李群玉
41.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
这是吟咏民生疾苦诗中的佳作,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
42.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
43.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李昌符
44.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章碣
4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
这句诗我记得还是在历史课本里看到过的,在咏史诗中可谓别出心裁。
46.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这句不用说,太出名了。
47.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崔道融
48.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
49.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
50.愁看地色连空色,静听歌声似哭声。——郑谷
51.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吴融
莫名想到射雕英雄传(×)这么有英雄气的诗,很难想象出自晚唐人之手
52.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李隆基
作为皇帝很有名,但是作为诗人并不出名,其实这首也不是诗,而是曲子辞,词牌名《好时光》就是出自此处。
5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
咏梅的佳作。
54.生则浮萍,死则流水。——徐寅
这不是诗,而是出自徐寅的《人生几何赋》。感觉好丧啊,毕竟是到唐末了。
55.如梦,如梦,残月烟花柳重——李存勖
和李隆基都是业余的诗词作者,专业的皇帝,不过也有佳句流传下来。
56.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
李煜他爹最得意的一句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也很不错的。
下面开始就要进入宋诗宋词了。
57.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魏野
是不是很有神仙的感觉?
58.身犹为外物,诗亦是虚名。——魏野
59.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
60.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
这也是很有名的诗人,感觉跑题了。
61.对酒当歌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晏殊
6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
最后一句很有名,但很多人大概不知道是晏殊写的。
63.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
作为古文八大家而广为人知的曾巩,其实诗也写得很好,后面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安石这些太出名了就不写啦。
64.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张耒
6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
就是因为“一川烟草”一句而被称为贺梅子的词人,据说长得很狂野,人称贺鬼头,但是写出来的诗词却格外细腻动人。
66.残年憎送岁,病眼怯逢春。——陈师道
6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陈师道
68.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陈与义
69.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徐俯
70.满城风雨近重阳。——潘大临
这句只有残句,但是却很有名。
71.莫要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饶节
72.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吕本中
7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74.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仲贤
75.人生虚假,昨日梅花今日谢。不醉何为,从古英雄总是痴。——朱敦儒
76.十年空省春风面,花落花开不相见。——向子諲
77.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耶律洪基
这首诗出自辽代皇帝之手,传到宋后也受到不少诗人的激赏,甚至南宋还有人在词中化用这首诗。
78.旧江山,浑似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
79.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赵师秀
其实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更有名,不过这首人人皆知,不提也罢。
8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
81.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戴复古
82.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戴复古
83.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说无一二。——方岳
这句说的太扎心了。
84.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
85.过隙光阴易去,浮云富贵难凭。但将一笑对公卿,我是无名百姓。——戴复古
最后一句超帅气啊。
8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
咏菊的名篇,很多人都听过,但不知道是郑思肖的诗句。
87.东风空结丁香怨,花与人俱瘦。——周密
其实前半句是化用了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
88.何日赋归来?水之南,云之北。——陈允平
89.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杜鹃。——张炎
这句词我初见时就倍感惊艳,两个“怕”字真是道尽亡国之人的心声,张炎在词学史上很有名,但是可惜知道的人却不多。
90.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蒋捷
其实蒋捷的词稍有文学基础的人大概都听过“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两句就不单独列了。
91.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蒋捷
92.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完颜亮
真没有想到这么英雄气的诗出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君主,还是被史书记载为暴君的人。
93.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句很有名,作者也很有名,好像跑题了?
94.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元好问
下面都是元代的句子啦,目标是凑够一百个(×
95.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陈英
96.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张可久
97.好梦安排诗句里,闲愁分付酒杯中。——耶律楚材
98.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萨都剌
99.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王恽
100.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徐再思
这首写得太有意思了,就作为结束词吧。
孟浩然和襄阳有什么关系?
孟浩然,襄州襄阳人,故世人称之孟襄阳。古人称呼名人,有时用官职,比方李白,也被称为李供奉、李翰林;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王维被称为王右丞;有时用字,比方李白又叫李太白,杜甫又叫杜子美,王维又被称为王摩诘。
还有时用地名称呼,这时候的那个人已经是名人了,比方柳河东,就是柳宗元,他是山西河东人;韩昌黎,就是韩愈,他是河北昌黎人;王临川,就是王安石,他是江西临川人。
而孟襄阳,就是指孟浩然,襄阳是他的家乡。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离不开他家乡襄阳的滋养。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色都值得细细观赏。孟浩然的许多名作都出自襄阳。
最著名的那首妇孺皆知的《春晓》,就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做,而鹿门山,离襄阳城只十五公里;
还有《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也都是出于此地。不管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好友欢聚,还是“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的独身闲适,都充满了诗意。
襄阳,是孟浩然的栖身之所,也是他的灵魂安居之地。他第一次科考失败,第二次科考失败,都是回到襄阳疗伤;他走过许多地方,交了许多朋友,最后还是停留在了襄阳。
他在襄阳城外西北的万山(也叫兰山)怀念旧友张子容,写下了《秋登兰山寄张五》,“无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于薄暮黄昏的静谧秋日美景中,盼望和好友重逢;
他在襄阳的郊外岘山的涧南园里思念辛谔,写下了《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于荷竹吐芳的幽静夏夜里,思念着远方故旧。
襄阳,是孟浩然生于斯死于斯地方。740年,王昌龄途径襄阳,来看他。背上长了毒疮的孟浩然依然好客,大吃河鲜,痛饮烈酒,仿佛不这样,不足以证明他的热情。
狂欢过后就悲剧了,美酒美食加重了病情,他不治身亡;他的墓就在襄阳襄城区东凤林南麓。
如果说襄阳是一棵树,孟浩然就是枝头灿烂的那一朵花;如果说襄阳是一片海,孟浩然就是浪潮上耀眼的那一叶帆。
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一群又一群人创造,孟浩然,在人群之中,熠熠闪光。
古人最爱喝的饮料是什么?
河北宣化辽代 张匡正墓室壁画 在唐朝时期,直接花椒大料葱姜蒜,煮成一大锅…汤一样的东西。《宫乐图》:唐 佚名 《宫乐图》嗯…茶具在哪里?中间这一大锅…就是!那时候的“吃茶”,真的是吃五代 《乞巧图》 局部当然也有稍微讲究一些的,用这种小炉子慢煮,也不放太多调料: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 局部 宋人慕本就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位喝茶讲究,而且可以喝到“通仙灵”的茶仙:卢仝[tóng]明 丁云鹏 《卢仝煮茶图》局部他总是带着俩侍从,一个长胡老大爷不裹头,一个赤脚老大娘没牙齿。这形象太过于经典了,被历朝历代的画家画进了画里。所以你只要看到这两个人,或者其中一个,就知道画的是卢仝。这也是称他为“茶仙”的原因。他活得不长,但他却凭着这经典的形象,在画中喝了一千多年的茶。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但卢仝的形象却总在画里,见证了一千多年来喝茶的衍变方式。因此跟随他的形象,也就可以了解千年以来古代中国人喝茶的故事。宋 《卢仝煎茶图》这是宋朝流行的:斗茶。主要是因为他们喝的不是我们今天喝的这种茶,也不是唐朝流行的煮茶,当时的人会把茶叶经过一些复杂的加工,做成茶饼。宋朝人喝茶的道具“茶具十二先生”再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做成绿色的茶汤。图中有仆人在磨茶粉、有人在煮水,再用茶筅搅拌,打出泡沫。宋 《撵茶图》清人摹本这个过程叫做“点茶”。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对,后来这技术就传到日本去,变成抹茶了。当时有些人还会用工具,把茶表面的白沫做出花纹图案,就跟今天咖啡拉花差不多,叫做“分茶”。张世卿墓室壁画:一个正在分茶的人再说回斗茶:宋 《斗茶图》 清朝摹本 因为当时的茶是抹茶一样的,有颜色的,浓稠的,有白沫。所以就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比谁的茶沫颜色白;一种是比谁的茶喝完之后,留在杯子上的茶沫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茶沫停留在杯壁上的时间更长,叫做“咬盏”。为了斗茶的时候能够看得清楚,当时的瓷器也有很多是黑色的,比如宋代建窑就出了很多黑色瓷器。从宋朝的茶画里可以看出,宋朝的斗茶文化非常繁荣,而且斗茶的人不一定都是文人雅士,很多看上去就是街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南宋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似乎是两个人一见面就会发生下面的对话:“你瞅啥”“瞅你咋地”“有种咱斗茶”“斗就斗”。南宋 刘松年《斗茶图》再看明代,变化就比较大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就规定以后喝茶,只要水和茶叶倒进去,喝,就行啦,别搞那么多事儿明 陈洪绶 《玉川子像》(卢仝号玉川子)当然,明朝的茶画,通常是两种喝茶方式:一种是比较诚实的,比如丁云鹏、陈洪绶这样的画家,他们笔下的卢仝,基本上到了明朝就跟着喝冲泡的散茶。明 丁云鹏 《卢仝煮茶图》还有一种,实在是向往宋朝人的生活,硬是画宋朝的喝茶方式:明 崔子忠 《杏园雅聚图》但是其实可以看出,这个动作、煮茶的工具,都是在古画里学来的,大多数明朝人并没有这些喝茶道具,我想崔子忠自己也应该没见过,所以只好找了幅古画,对着画了个一样的。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局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这张画,宋朝人喝茶有个雅趣,就是找一些古董,一边品茶,一边品古董。仇英估计也是很向往这种生活,于是也画了一个喝茶品古的画面:仇英《竹院品古》仔细一看,这些古董啊…仇英《竹院品古》局部好像比例不太对?一个杯子跟鼎一样高了。看来也是在图鉴上抄来的,仇英自己并没有见过这些。看得出,宋朝人喝茶实在太有趣了,明朝总有一些人意淫自己是宋朝人,也跟着点茶分茶、品古,假装自己是个讲究人儿。比如下面这张图:明明喝的是散茶,却放了一个磨茶叶用的茶撵在边上。明 周翰 《西园雅集图》明朝人怀念宋朝,清朝则有很多人怀念明朝和明朝之前的时代,所以清朝的民间的画作里,还是常常看到卢仝用唐宋时期的工具喝茶。但我们能在很多宫廷画中,了解到清朝人喝茶的习惯。清 金农 《玉川先生煎茶图》也是这时流行起了盖碗。清 八旗子弟茶不离身盖碗茶使用方便,喝茶不串味儿,而且浓淡也方便自己控制,非常好用,画起来也容易,所以常常出现在清朝的画里。清 冷枚 《赏秋图》中国人喜欢把雅致的东西画进画里,比如山水,梅兰竹菊,而关于茶的绘画,也是中国绘画中很有趣的一块,历朝历代的画家,都喜欢画茶、茶具、或者喝茶的场景。其实这些画就给了我们答案,喝茶方式简化之后,中国人在茶叶、器具、精神上做了更高的追求,方式的简化,并不影响中国人对于雅的追求,中国人有把一切事物变雅的天性和能力。
历史上著名的女强人有哪些?
我认为历史上的女强人,有这么几位:
一,商朝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
曾经领兵打败雅利安人对中国的进攻,抓了很多白人俘虏。雅利安人在欧洲,印度都取得了胜利,在中国被妇好消灭。
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等二十多个小国,功勋卓著。
妇好还担任占卜与主持祭天、祭先祖等祭典工作,是3000年前商朝重要的将领。
二,大秦宣太后
宣太后,芈八子,芈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秦宣太后。
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宣太后执掌秦国近40年,对秦国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三,西汉吕雉
西汉时期刘邦的皇后,别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史记·吕太后本纪》: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吕雉早年嫁给沛县亭长刘邦,生下汉惠帝和鲁元公主。
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协助刘邦镇压反叛、打击割据势力,成为重要决策者。汉惠帝刘盈即位,她开始独掌大权。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支持汉惠帝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实行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统治后期,重用吕家兄弟姐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四,北魏冯太后
冯太后,鲜卑化汉族。
北魏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
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456年,册封为皇后。
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
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
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五,武则天
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655年武则天与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逐渐和唐高宗共理政事,出现“二圣临朝”的局面。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并以长安作为陪都。
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上大力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任用酷吏;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化上召集文学侍臣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军事上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
六,大辽萧太后
萧绰,字燕燕,契丹族国舅部人,辽朝皇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四朝老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辽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969年被选为贵妃,五月册立为皇后。
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
公元982年,景宗死,其子耶律隆绪(圣宗)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掌管国政。
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
1004年,萧绰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同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
1009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
萧太后参预朝政近40年,对内整顿吏治,修订法律;释放奴隶;息民薄赋;安集生业;学习汉文化,加速封建化进程。萧太后明达治道, 闻善必从,因此,群臣竭诚效力。她常亲御戎马,指挥三军,赏罚严明,致使将士听命。辽朝由“中衰”走向“中兴”,圣宗时达到鼎盛时期
七,慈禧太后
慈禧,叶赫那拉氏,亦称那拉太后、西宫太后或西太后,满洲镶蓝旗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和实际统治者。
慈禧为人机敏,本为咸丰帝嫔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1年咸丰帝驾崩,其子同治帝登基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杀了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1881年慈安太后过世,慈禧太后开始独揽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慈禧总共掌权长达四十七年。
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里都有哪些汉化的举措?
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的时候,中原动荡,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崛起。其中契丹对应的辽国、党项对应的西夏、女真对应的金国都与宋朝争雄海内,文明交相辉映,互相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少数民族也在向中原学习,并采取了一些“汉化”措施,主要的方式是:习汉字,译汉书,模仿中原进行政治改革和民族通婚等举措。
一、辽国(契丹)的汉化
耶律阿保机在同一辽国八部之后,首先是模仿中原的政治体制,对辽国进行了大的改革。他把辽朝分为“北院”和“南院”两个部分,北院全部由契丹人当官吏,而南院则用汉人。针对不同的族群,适用相应的法律处理纠纷。
辽国在礼制上也模仿中原,把皇帝称为“天皇帝”,配偶称为“地皇后”。整个北宋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汉化最深的就是辽国了。特别是到了辽圣宗时期,辽国直接以《贞观政要》作为治国的方略。
那时,耶律氏族人与汉人的区别已经不是很大了。因为辽国在北方的势力较大,影响力甚至到达了中亚。所以事实上,契丹王朝已经俨然汉族的小王朝。许多年以后,中亚各民族还把“契丹”当成中国的代称。
后来元朝统一中国,成吉思汗重用的耶律楚材,本是一名契丹人,但是他不但帮汉人说话,还拼命在元朝推行汉人的思想学说与政治经济制度。这都说明了辽国当初“汉化”的成功。耶律楚材已经完全认同了中原的文明,从思想上来说,他已经是一个彻底的汉族人。
二、西夏(党项族)的汉化
西夏王朝由李元昊创立,元昊的祖上自称北魏拓跋氏后人,因为帮助唐朝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赐国姓——李。元昊建国之后,取“夏”为国号。后来又模仿汉字,创造了西夏的“方块文字”。
李元昊重视文化教育,他自己精通汉语,还让党项的官员翻译了大量的汉族书籍,比如《孝经》、《尔雅》等等。另外,他对俘虏到的汉人一律重用,还引起了北宋的关注,认为他善用人才,应当小心提防。
在李元昊之后的几任西夏皇帝,更加大了对于汉臣的重用,甚至还学习汉人建立“国学”、“太学”,一如汉制。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党项坐上了“汉化快车”。到了西夏仁宗时期,党项人连原来学习辽国,制定的“藩汉”制度(辽国南北院制)都取消了,藩汉管理彻底合流。
三、金国(女真)的汉化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在政治、体制、经济方面,一开始完全学习辽国与西夏国。完颜阿骨打把汉字拿过去进行变音改造,创造了女真文字。在金国的占领区内,又把汉民同女真民打乱,让他们混合居住,为之后的通婚、融合创造了方便。
女真人制定《义律》,在党项族人的法令基础上,进一步把藩、汉的管理统一化。据《金史》记载,女真人中的“猛安谋克户”至少在金朝时,已经实现了与汉人的民族融合。
因为当中本来就包括了汉、党项与女真等多个民族全员混合居住,最后达到“血脉不分”的程度。其中不少女真人,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汉族姓氏”,他们不仅从思想上实现了“汉化”,从血统上来说,事实上也“汉化”了。
结语
在两宋期间,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政策,主要是通过直接借鉴中原王朝现有的体制,再加上学习汉语、重用汉官、民族通婚来完成的。
其中,契丹人的辽国是政、经一体,文化当先;党项人的西夏首重文教,创造发明;女真人的金国集前二者之大成,不光在思想与政治上借鉴了汉人的经验,当中一部分成员也开始使用汉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