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薛福成代表作品

扬州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迹?唐代扬州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这些历史给扬州留下了著名而众多的古迹,2、扬州古巷东关街、彩衣街。其后绣货、戏服、估衣等铺麇集街内,园内的假山更是号称,是扬州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景,全园由后花园、住所院落和位于东南部的片石山房几部分组成,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大明寺寺宇依飞...

薛福成代表作品,扬州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出了人们对古城扬州的向往与追求。扬州有着两千五百多年文明历史,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纵横南北。唐代扬州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康熙三巡扬州,乾隆六下江南,五到扬州,这些历史给扬州留下了著名而众多的古迹,既有“淮东第一观”之称的大明寺,传颂欧阳修的欧阳祠,苏东坡的谷林堂,清“八怪”踪迹,隋炀帝陵,阮元墓等名人遗址,还有以瘦著称的瘦西湖,晚清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等园林景观。到扬州旅游,一定不能错过它的历史文化遗址。

1、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景区众多,有冶春园、月观、二十四桥等等。瘦西湖湖面瘦长,外形蜿蜒曲折,湖面清澈无澜,湖两岸绿柳茵茵,静谧的小道弯弯折折。瘦西湖上的桥特别多,且各有姿态。从虹桥开始,“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就开始了。而五亭桥上的的五座风亭极具南方特色,满月之夜,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最有名的要算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二十四桥了,沿展出长虹卧波的美景,二十四桥仍在,只是心境又是另一番。

2、扬州古巷东关街、彩衣街,古色古香,从国庆路和东关街交会处往西走,便是扬州的彩衣街,这条老街的得名,源于过去街上林立的彩衣店铺。《扬州画舫录》曾经记载彩衣街,称它为“运司后一层,旧设有制衣局,其后绣货、戏服、估衣等铺麇集街内,故名。

3、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时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人园林。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园内的假山更是号称“四季假山”,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是扬州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景。

4、何园又称寄啸山庄,是一座私家园林,由何芷舠于清光绪年间建造,是晚清园林建筑代表作,被称为晚清第一园。全园由后花园、住所院落和位于东南部的片石山房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复道回廊连成一体。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

5、大明寺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

6、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纵贯南北,是一座沟通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的桥梁。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风土人情独特有趣。

7、卢氏盐商住宅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建于清光绪年间,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在豪宅中,卢宅有五“最”:占地最广、门庭最广、屋宇最多、厅堂最敞、建房时间最长。卢氏盐商住宅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卢氏园中的门楼、住宅楼、意园、藏书楼等,为保存完好的原有建筑。特别是藏书楼,保存得相当完好。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扬州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

8、汪氏小苑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它的房屋布局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庭园都玲珑精巧,可栖徲更是园内有名的园中园。苑中各处都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装饰,再加上中西合璧的风格,小苑虽小,却处处都透着主人的心思。

9、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八怪纪念馆由西方寺改建,八怪的代表人物金农晚年即生活于寺中,以其故居为馆,馆内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现存明代的楠木大殿和千年古树。

10、朱自清故居始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筑。朱自清在全国居住过很多地方,而扬州的“朱自清故居”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朱氏旧居,其中书房和卧室更是保持了当年的原始原貌。薄砖铺地,条石镶边,青苔接缝,砖墙细瓦,雕花屏门,古朴大方。天井、门堂、厢房,红木清漆打造的窗栏、案几、条桌、橱柜、大床。堂屋的正厅为朱家的客厅,两侧是朱自清父母及儿女的住处。西厢房是朱自清庶母的卧室兼朱闰生(即《河塘月色》中的闰儿)的书房。 故居的第二进有序厅和展厅。

11、东门遗址从2000以来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现在看到的城门、古炮阵地、古城墙遗迹等是2009年在原遗址参照宋代城墙及重檐歇山顶门楼重建的。如今东门遗址已成了扬州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去处,也成了扬州一道亮丽的风景。

12、吴道台宅被扬州人称为“九十九间半”的吴道台宅第建于光绪年间,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浙派建筑群,和无锡薛福成故居、杭州胡雪岩故居并称为江南的三大豪宅。寓意除了皇族,这是最大的府第了。99间半,最有意义的当属藏书楼(测海楼),藏书量巨大,门廊飞檐极具观赏性,和天色自成一景,是摄影爱好者取景的好地方,里面还有一个中医展览馆,慢慢逛逛,挺有意思。

13、东关古渡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景点。在古代,该处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渡口。现如今该处已开发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著名的景点,是人们旅游休憩的一个好去处。现如今扬州的古运河已经过全面的修正,并形成了一个水上旅游线,而东关古渡也是该游览线的一个终点地区

14、白塔,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15、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为纪念参加辛亥革命的军长,后被袁世凯派人炸死的徐宝山而重建的园中园。

16、仙鹤寺,又名礼拜寺。位于扬州市区南门街,背靠汶河南路,该寺为南宋德佑元年(1275)先知后裔,贵圣第十六世裔孙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募款所建。《嘉靖维扬志》和《江都县志》都曾记述:“清真寺在南门大街,宋西域普哈丁建。

17、史公祠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宏光元年(1645年),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众,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44岁。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的塑像和多幅手迹,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每到梅花开的时候,满园都是梅花的香气。

18、观音山位于大明寺东侧,是山寺的代表,隋炀帝曾建行宫“迷楼”于此。宋以后历代建有寺院,有“第一灵山”之称。现展出唐代出土的文物。这里是扬州的自然制高点,远眺江淮南北,一览无余。观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其他佛像皆众星捧月。此处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萨。

19、汉陵苑,素有“小中山陵”之称,里面主要看点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和地宫内出土的一些文物,两座墓同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该墓共用“题凑”八百多根。所谓“题凑”,是指木头皆向内。由于黄柏木皆取内芯,故名“黄肠”,这就是“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诸候享用的特殊墓葬制。扬州双博馆内有模型。

20、琼花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花卉。琼花原物现已不存,由聚八仙花取代,视为琼花。每当暮春三月,琼花观内琼花盛开时节,朵之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琼花观作为千年古道观,历经兴衰沧桑,始终享有崇高的地位。现观内的古建筑有由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所建的三清殿、欧阳修所建的“无双亭”和一座玉钩古井。

21、隋炀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有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城垣、石阙、陵冢是世界上罕见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22、扬州市盆景园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专业盆景园,与广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龙华植物园,苏州的万景山庄齐名,以之古拙飘逸的艺术作品装点着闻名遐迩的名园胜景。

23、唐代诗人白居易《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指的都是此处。这里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相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在,历代名人墨客流下无数诗句笔墨,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引人遐思。景区内又新建了银岭塔、锦春园、映影池、园中园等景点,与古运河风光带连成一片。

24、董恂读书处位于邵伯南大街143号。董恂出生于邵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方志学家和美食家,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翻译者。咸丰五年,董恂回到家乡,踏遍乡间沟坎,收集第一手资料,在“董恂读书处”前后不足5个月时间就编撰完成了清代乡镇名志《甘棠小志》。董恂读书处古遗迹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采用传统建筑手法,汇集有浮雕、透雕、浅雕等雕刻手法。现保存较好的有南、北两座东向大厅,以及三间两厢卧室,鸳鸯厅、砖雕、木雕和排水系统独具一格,至今仍可窥见当年风采。

25、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原为东岳行宫,(也有资料记载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现存建筑大部为嘉庆十九年重建)。据《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日文游台”。自宋以来,此处名胜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学士前来访古拜贤。宋代诗人曾几在《文游台》诗中写道“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

26、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 每逢节庆之夜,阁上彩灯辉耀街衢,为扬州闹市的一处佳景。

对后世哪些名人产生过影响?

《曾国藩家书》,从古到今,试问有几个亲自经纶过天下大势的躬身入局之人,从纷扰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认真详细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呢?关于“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哪些名人产生过影响?”的问题,还需从源头讲起。

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整个中国近代史,可谓主要就是围绕湖南人在转的。我们可以先简单梳理一下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史走向的重要影响力,以此来展示“湖湘文化”之盛。然后再具体谈谈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及其代表作《曾国藩家书》对后世才俊的影响力。

1850年,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告老还乡。专门取道长沙,在湘江舟中夜会湘阴名士左宗棠。要知道,当时林则徐是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只是区区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举人。但是,当时林则徐就已经非常看好左宗棠了,并且称赞其为“不凡之才”。后来,就是左宗棠这么一个连进士都没考上、却胆敢以“今亮”自居的狂人,先后在戡定太平军、剿灭北方捻子、平定陕甘会乱、收复新疆伊犁等事情上,立下了卓著功勋,简直可谓是后世读书人的“偶像”。

再看看曾国藩,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或许可以用“偶像”来形容狂傲张扬的左宗棠,但如果用“偶像”来形容曾国藩,简直是对他的一种贬低。因为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即使朝廷像当年对待平西王吴三桂那样,封曾国藩一个异性王爷都不为过。但是曾国藩谦逊持重,“凡事退三步”,主动裁撤了湘军,并且公开了自己考中进士后从道光30年进京供职翰林院到同治10年这三十年来的家书。这样,他如同三百多年前的王阳明一般,完全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壮举,被很多后人尊称为“半圣人”。

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晚晴最耀眼的两个读书人,受尽后世学子的仰望和尊崇。试问,当时有哪个读书人,不想如这两位时代翘楚一样,纵横四海,飞腾于宇宙之间,一展平生之志呢?此二人都是湖南人,因此以这两人为核心的“湖湘文化”,在晚清逐渐形成,并对民国,甚至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个人将后世受其影响的人们,划分为以下几代人:

第一代人:20世纪60后、70后,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梁启超。像他们这代读书人,可谓是从小听着“四大中兴名臣”曾(曾国藩)、左(左宗棠)、李(李鸿章)、胡(胡林翼)的故事长大的。其中除了李鸿章是安徽人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湖南人。而且李鸿章虽然不是湖南人,其实也是依靠这帮湖南人混起来的,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爹是“同年”关系,所以曾国藩成了李鸿章的恩师和贵人。因此,像孙中山、梁启超这代人其实对于“曾左”这些伟人是很欣赏的。他们受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很热心于政治,后来这一代人为了民国初创立下了重要功劳。可以说,这一代人起到了清朝和民国的衔接过渡作用。

第二代人:20世纪80后,代表人物是毛公、蒋公。这个不用多说,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伟人对曾国藩多有评述,并且都读过《曾国藩家书》。可见曾国藩以及他所代表的湖湘文化,对这两人影响有多大。蒋公虽然是浙江人,但是他从王阳明到曾国藩读了个遍,并且还热心地安利下属和儿子去读,可以说蒋公绝对算是王阳明和曾国藩的小粉丝儿了。至于毛公,本身就是湖南人,在长沙读的大学,可谓天生受到湖湘文化的熏染,结果最后带些一大票儿湖南人,一起开创了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950年到1949年,这整整一百年间,数风流英雄,还看湖湘!这一代人为了中国的崛起立下了重要功劳。可以说,这代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第三代人:20世纪90后至今。随着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的自身话语权的提高和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曾国藩和他的家书,了解了《曾国藩家书》是何其了不起的一部著作。从古到今,试问有几个亲自经纶过天下大势的躬身入局之人,从纷扰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认真详细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呢?毫不夸张地说,唯有王阳明、曾国藩二人而已。后人能够有缘看到这些伟大人物当年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智慧,那真是赚到了!所以《曾国藩家书》越来越火,后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从晚晴、民国、新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其影响、受益匪浅的读书人,不知凡几。如孙中山、梁启超、蒋公、毛公等人,哪个一流的伟人没有或多或少地看过曾国藩的书,受到过曾国藩的影响?至于其他受其影响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甚至是普通的知识分子,更是不可胜数矣!

千少万多是个什么字?

仿[fǎng]

〈动〉

(形声。从人,方声。本义:相似。或作“彷”)

同本义

仿,相似也。——《说文》。俗亦作倣。

又如:仿像(仿佛相像);他俩长得相仿

仿效;模仿。也作“彷”、“倣”

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他们的罐子似乎是仿皮革容器制作的;仿刻(仿照原本的款式和字体刻印);仿模(模仿);仿写(模仿书写)

供人描红的范本 。

如:仿纸

照着范本写的字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倣来批。——《儒林外史》

彷、髣 fǎng

——见“仿佛”(fǎngfú)

另见 páng(仿偟)

还会有好看的风景吗?

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过“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典故,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更是心之甚往!后来我一年自驾去了两次扬州。其中的一次就是12月的下旬。

我们住在虹桥坊,里面景色怡人,可遇不可求的是扬州下了十年以来最大的雪,银装素裹。简直太美了。因为在北京也是很多年都没见到这么厚的雪。

我们先在虹桥坊泡了个温泉,早晨去了隔壁的“趣园”吃早茶!扬州有几个早茶的地:富春茶社、治春茶社、趣园、锦春以及花园茶楼等,都差不多,趣园在坊里比较安静少人,环境小巧而优雅。但吃早茶一定要赶早哦!

晚上穿街走巷,最后走到东关街。如果你有探险精神可以试试走灯火忽明忽暗的小巷,因为很多有历史的古宅都藏于其中,还有很多修脚店按摩店,可以尝试一下!

如果你具有探险精神,可以骑共享单车穿街走巷。我们就是如此发现卢氏古宅的!但是,它是一家很大很大很大的餐厅,它需要提前预约!

你还可以坐个人力车,带你逛逛扬州的寺庙以及很古老的街,如果你不怕冷的话!老师傅会很认真的给你讲解,让你对这个历史名城有个了解!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是城市的游客,但更愿意当一个本地客!如果碰巧遇到一个很大的菜市场,我想我都会进去转转,谁知道呢!也许会有很多的小确幸在等待着我们呢!

大乔小乔是谁的老婆?

三国演义中的大乔是孙策的老婆,小乔是周瑜的老婆。

大乔和小乔介绍:

1、大乔

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妻,本姓“桥”,小说《三国演义》误作“乔”,因为同时还有一个妹妹嫁给周瑜,为了进行区分,姐姐习惯称作“大乔(桥)”。

清朝时期,薛福成的《庸盦笔记》,传说大乔在孙策死后,哭泣数月而卒。但终究只是后世传说,不足为凭。

2、小乔

小桥(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汉末名将周瑜之妻。

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堪称国色的小桥可称天作之合,由此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激发想象,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小桥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而令“”二桥“”闻名于世。

圆明园的稀世珍宝有哪些?

一、圆明园的稀世珍宝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2、圆明园印

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3、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5、圆明园全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以来,不仅堪称“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中华园林付之一炬,大批的珍品文物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也包括这40 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并一直不肯归还中国。

二、圆明园被毁掉的原因:

圆明园是被美、法、德意日等,国家侵略我们国家时毁灭的。

在没有准备的某一天,这些强盗们强行抢夺了圆明园的各种宝物,稀世珍宝。第一次,他们两手空空的走进,却满载而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圆明园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