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人代表及代表作品,柳永为什么叫柳九?
《梦华录》中的柳九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是第一个专心致力于歌词创作的人,他以“一生精力在是”,其毁誉枯皆与词息息相关,他用词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天赋,用词抒写自己的情感与遭际,也用词记录见闻感受甚至作为交游谋生的手段。因此,比之唐五代与北宋初期的词,柳词在内容上便有了很大的开拓。
他的词,不再是仅仅用以佐酒助兴,也不再囿于狭小的生活圈子,而是面向更广阔的天地,都市风光、湖山胜景、羁旅行役、咏物怀古、祝颂投赠、游宴赠记、相思相别、悼亡游仙在柳词中无所不有。柳词现存二百一十二首,描绘都市繁华、节日盛况及祝颂投赠之词约三十首,羁旅行役之词约七下首,男女情事及憎记之词八十多首,游冶饮宴及其他内容的约三十首。
两宋百姓平常吃什么?
谢邀。
宋代的饮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答主一直觉得,在中国历史上,市井生活真正发达,就是从宋代开始的。我们都称赞大唐强盛,但是唐代对百姓的管理其实是比较严格的,晚上就不让上街了,乱跑的抓起来。而到了宋代,社会就一下子繁荣开放了,在大城市里生活十分多彩,即便到了半夜,人们也可以流连于勾栏瓦舍,除了娱乐,其中当然也少不了饮食活动。在现有的回答中,有答友已经提到了不少有意思的食物、饮料,答主在这儿再做点补充。
首先,要强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它以杭州城为中心,专门描述两宋时期的生活。这书是一部学术著作,引用了正史记载以及《武林旧事》、《梦梁录》等宋人笔记,但是可读性很强,也不厚。如果大家懒得看史书原文,那么选择这部书一定不会后悔。顺便一提,该书作者叫谢和耐,是一位法国汉学家。一个歪果仁,能把中国古代的生活描绘地如此生动,着实不易!
接下来,分门别类,介绍当时的餐饮。
1.主食、小吃主要的粮食包括粟、麦、稻这三种,今天常吃的玉米、土豆、红薯、花生,那会儿还在美洲大陆。
值得一提的是与麦有关的面食。
宋代的面食吃法,不比今天少。有包子、面条、饼、馄饨以及其他各色点心。
就说这包子吧,史书记载的就有虾肉包子、蟹黄包子、春卷包子、梅花包子,还有用菜叶做包子皮的“大包子”,而那会儿的馒头,大多也是带馅儿的,跟包子分不清,比如羊肉馒头。
根据宋人笔记记载,北宋末的大奸臣蔡京就爱吃包子。有人买了个小妾,是曾经在蔡京府上做包子的厨娘。但是这美女到家之后并不会包包子,一问才知道,她只负责切葱丝这一道工序而已!
而面的种类也很多,有猪羊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面、子料浇虾面等等。
其他的小点心,大多已经不知道具体做法,我们就来看看这名称:
姜米 辣齑粉 糖叶子 豆团 麻团 糖丝钱 泽州饧 蜜麻酥 炒团 澄沙团子 十般糖 甘露饼 玉屑糕
馋不馋?
(庖厨壁画,登封宋墓出土)
粟、稻的吃法跟今天差不多,蒸饭、煮粥均可。不过粥的花样可不少,有素粥、肉粥、红豆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糕粥等等。糯米还被用于制作各类糕点,类似今天的年糕做法。
2.肉食肉食在宋代也是有众多的花样。由于牛的劳动价值,宋人特别爱吃羊肉,自己养的不够,还要从北方“进口”。而猪肉在那会儿是不受有钱人重视的。所以苏东坡才会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而他被贬时买不起好羊肉,干脆弄点羊蝎子吃,没想到竟然吃成了名菜。就连市井小民,也爱吃羊肉,即便吃不到大块的肉,也要弄点下脚料加工加工,略尝滋味。据记载,当时在杭州的夜市上,就有卖羊脂韭饼、糟羊蹄的。
除了羊、猪外,家禽中的鸡、鸭、鹅也是比较常吃的肉类。再就是各类水产了,尤其是在鱼米之乡,售卖不掉的鱼还会被拿来做鱼干、咸鱼,耐储藏。
至于具体的菜品,我们仍然来看看当时的菜名吧:
生熟烧、对烧、烧肉、煎小鸡、煎鹅事件、煎衬肝肠、肉煎鱼、炸梅鱼、豉汁鸡、大鱼、头羹、双峰、三峰、四峰、鳖蒸羊、鱼油炸、鱼茧儿、三鲜、夺真鸡、元鱼、元羊蹄、梅鱼、两熟鱼、炸油河、大片腰子、鼎煮羊麸、乳水龙麸、笋辣羹、杂辣羹、白鱼辣羹饭……
馋不馋?
3.调味品宋代的主要调味品包括盐、酱、醋以及茴香、胡椒、生姜、大蒜,而我们都知道,辣椒那会儿也在美洲。
值得说道的是胡椒。胡椒是外来的香料,在唐代时价格巨贵,到了宋代,价格也还是比较贵的。但是胡椒味道好啊,大家又都喜欢吃,只能想办法加大进口量,主要走海路运输。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藏有一批南宋时期的胡椒,是从沉船上找到的,正是当时胡椒贸易的物证。
以上所写,不过挂一漏万,而且局限在宋代的大城市。而普通的乡野小民,跟城里人自然无法相比,能满足温饱尚且不容易,到了灾年不免卖儿卖女,吃树皮树叶,而遇到兵乱,搞不好连自己也变成了“两脚羊”。这种残酷的历史,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是?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约984年一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汉的十个古称?
夏汭、鄂渚——沙羡(西汉)——却月,鲁山,夏口(东汉)——汉津(唐初)——汉阳,江夏——江夏改为武昌(元朝)——汉口形成(明末)——武汉三镇此时完全形成
夏汭、鄂渚。
2、对武汉的官方称谓最早见诸于东周春秋初年文献,当时将汉口沿江一带称作“夏汭”、“鄂渚”,是楚国军事经济政治中心之一。到东汉末年,荆州豪强刘表设一郡于今汉阳龟山,名曰“却月城”。南北朝时期夏口更名为郢州。
3、唐代时江夏和汉阳分别被朝廷认为两州而治。“江城”之名第一次出现,始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到两宋时武昌被归入鄂州。后元朝将江夏更名为“武昌”
夏汭、鄂渚。
2、对武汉的官方称谓最早见诸于东周春秋初年文献,当时将汉口沿江一带称作“夏汭”、“鄂渚”,是楚国军事经济政治中心之一。到东汉末年,荆州豪强刘表设一郡于今汉阳龟山,名曰“却月城”。南北朝时期夏口更名为郢州。
3、唐代时江夏和汉阳分别被朝廷认为两州而治。“江城”之名第一次出现,始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到两宋时武昌被归入鄂州。后元朝将江夏更名为“武昌”
夏汭、鄂渚。
2、对武汉的官方称谓最早见诸于东周春秋初年文献,当时将汉口沿江一带称作“夏汭”、“鄂渚”,是楚国军事经济政治中心之一。到东汉末年,荆州豪强刘表设一郡于今汉阳龟山,名曰“却月城”。南北朝时期夏口更名为郢州。
3、唐代时江夏和汉阳分别被朝廷认为两州而治。“江城”之名第一次出现,始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到两宋时武昌被归入鄂州。后元朝将江夏更名为“武昌”
柳永词题材主要有三大类?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柳词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
1. 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 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 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两宋之交的诗人?
两宋之交诗人有:陆游、秦观、李清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