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彼得勃鲁盖尔代表作品

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圣乔治像》(1415--1417)《加塔梅拉达骑马像》(1445-1450)告诉我几位西方著名的风景画大师和其代表作,在他一系列描绘教堂内景的作品上得到了充分发挥。3.荷兰风俗画家扬...

彼得勃鲁盖尔代表作品,16世纪的著名画家有哪几位?

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约1525—1569)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

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是自扬·凡·爱克开始的刊期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1378--1455),是一位体现了从哥特式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的人物。他具有较为广泛的才能,创作活动涉及不同领域,但最大的成就,还是在雕塑领域。

代表作品有《天堂之门》(1424--1452)是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完成的青铜浮雕。借鉴绘画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着一个个人物的形体和面目;利用透视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的深度。在人物动作和衣纹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国际哥特式的优美风格。

布鲁内斯基

布鲁内斯基(Fil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在开创新道路、新风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贡献。他是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最初他从事雕塑和金银工艺制品的创作,是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伟大代表之一。

他在线透视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新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线透视制造真实空间的错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的重大抱负和杰出成就。

多纳泰罗

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多纳泰罗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代表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

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圣乔治像》(1415--1417) 《加塔梅拉达骑马像》(1445-1450)

告诉我几位西方著名的风景画大师和其代表作?

1. 戈延(Jan van Goyen,l596--1656)是第一代风景画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表现江河景色。他的名作《乡村景色》(约1645),真实地再现了荷兰的自然风貌。云天占据着大部分画面,压得很低的视平线把观众与河边景象拉近了,这种构图方式,成为荷兰风景画中常见的手法。

2. 与戈延同属一代的萨恩列达姆(Pieter Saenredam,l597--1665)是一位很特殊的画家。绝大多数风景画家描绘的都是露天的自然景色,当他们表现建筑物时,往往也是描绘它们的外观。萨恩列达姆却与此不同,他喜欢表现建筑物内部。一看他那四壁洁白的《圣巴沃教堂》(1660)等作品,就会对崇尚简朴的荷兰新教精神有所体味。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产生意大利那样的美术。萨恩列达姆精于再现建筑空间的才能,在他一系列描绘教堂内景的作品上得到了充分发挥。

3. 荷兰风俗画家扬.斯腾的作品具有古典美,他的风景画也具有故事性,而同时期的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在《代尔夫特风景》中以精确的笔法维我们如实的描绘了他的家乡代尔夫特的风景。

4.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中,洛兰的风景画中人物只是点缀,他的风景是浪漫诗意的,充满了抒情意味。《风景:以撒和利百加的婚礼》是洛兰更出色的风景画。 荷兰风景画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首推彼得.德.霍赫,雅.鲁伊斯达尔(Jacobvan Ruisdael,1628/1629--1682)和他的学生霍贝玛(Meyndert Hobbema,1638--1709)。

5. 鲁伊斯达尔生在哈姆城,1657年移居阿姆斯特丹,在那里,他收了一批弟子,其中就包括霍贝玛。勒依斯达尔描绘的题材较为多样,在那些运用并不算怎么丰富的色彩描绘的风景画中,他生动地传达出变化中的自然形态、光线、氛围,并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 鲁伊斯达尔是荷兰风景画中杰出德一位,作品《埃克河边德磨房》是典型的荷兰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动力的赞颂。 《哈姆风光》(约1670)以开阔的构图展现出这个城市郊外的景致,高远的天空上移动着层层云片,阳光从云隙间投射下来,使地上的景色具有了强烈对比,整个作品于生动中洋溢着一种戏剧性感觉。代表作还有《韦克的风车》

6. 荷兰 霍贝玛代表作《林间小道》又称《米德尔哈尼斯林荫道》(1689) 跟著名的老师相比,霍贝玛的绘画显得更加平和,开阔明朗,代表做《林间小道》这幅画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作古典的示范作品。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明晰,构图处理有力地表现出空间的推移,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成为运用透视法的典范。

7. 16世纪 文艺复兴后期样式主义画家格列科画的《托多风景》展示了他的独特画风。 尼德兰现实主义画家勃鲁盖尔,《雪中猎人》是他1565年创作德六幅田园式风景画之一。勃鲁盖尔有格绰号叫“农民勃鲁盖尔”,他以深刻德笔触,精准德表达了土地上生活着的精神面貌。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阿尔特多弗尔式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较有成就的风景画家,也是德国风景画的奠基人。《有城堡的景色》式第一批独立的风景画之一。

勃鲁盖尔的后世影响?

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 约1525-1569)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是自扬·凡·爱克开始的刊期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大多数人的眼中,勃鲁盖尔本质上似乎依然是个‘农民画家’,人们欣赏他的绘画仅限于对他所描的题材感兴趣。即使在艺术圈子中对勃鲁盖尔也是褒贬不一,总体而言的确不尽人意。”德沃夏克在《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一书中,这样概括人们曾经对勃鲁盖尔艺术的种种偏见,但如今,几乎无能能够否认,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勃鲁盖尔的绘画除了风景画以及节令画之外,他的大部分作品,无论是宗教画还是风俗画,皆有着特别的内容与寓意。在中世纪,一个作品的寓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形式与手段才能完成,但是由于透视法的运用,观者自身的观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观者除了了解相关的知识之外,只需通过观看便可以感受与领悟到作品的实际内涵。所以,观看这些作品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作为视觉主体的自由个体,他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追寻才能寻获图像的全部意义。在 17世纪之后荷兰地区的风俗画逐渐兴起,这些并无特定内涵的画作与勃鲁盖尔绘画中 。

普通人怎样欣赏一幅艺术绘画?

普通人欣赏一幅艺术绘画就是直观地去欣赏,如山水画的形状,色彩是不是和平时旅行看到的山相似,人物画是不是画得逼真。

一幅好的艺术作品,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画中的内涵,即画的历史背景,创作灵感,作者通过画来表现对时代,自然界,人物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展现出画家的精神面貌

比如一幅山水画,用色鲜艳,山水的形也奇险,普通人只能凭直观感受这是幅漂亮的山水佳作,但从内行人看来这就是幅行画,山的棱角线条僵硬死板,用笔不够细腻,大刀阔斧呼啦了结的作品,也叫俗画,这些画都是迎名普通民众创作的

真正的艺术品都在殿堂,或收藏家手里,用艺术眼光去看艺术作品,欣赏者要有很深的艺术沉淀,很高的艺术眼界

一幅好的艺术画,给人以想象,突出意境,,反映时代风貌,比如有讽刺画,中国的夜宴图,反映的宫廷生活奢华等等

总之,普通人就是欣赏外观,形色效果。内行看作品的内涵,用笔技法,作品表达的主题,特别是外国的一些抽象画,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塔的绘画?

《通天塔》又名《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是彼得·勃鲁盖尔1563年移居布鲁塞尔当年以圣经为题寓意深刻的杰作,时年画家38岁。

这种题材属于他的第二类作品,这类作品往往选用恰当的圣经故事以影射现实世界的纷争。

画家以宏大的构图来描绘通天塔,以云雾拦断显示通天塔之高,以风俗画手法描绘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

画家以细密画的技巧功力,描绘了众多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借以揭示人战胜大自然的力量。

世界上有哪个画家的油画作品让你感到震撼?

艺术在震惊世界的灾难面前丨历史上的经典“抗灾”主题画让我感到震撼、敬畏、反思和感动!

2020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公共危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灾难的对抗之中。灾难面前,我们都有各自的情感反应与判断,艺术家们当然也不例外。

杨晓东:油画《国士无双终南山》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为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画家们以战“疫”为令,拿 起画笔,宣传防护知识,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最美中国人,为 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同全国人一起,在党中 央的坚强领导下,心手相牵,众志成城,为夺取防控疫情的最后 胜利贡献力量!

在梳理关于这次灾难主题艺术作品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对于灾难题材的作品表现非常匮乏,二十世纪中下叶因为战争所付出的沉痛代价才衍生了相关的作品,这或许与中国的文化有关,对于“死亡”等不好的词汇我们向来避而不谈,就像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

关于人类历史灾难性题材作品不多,但每一件都很有意义,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见证”与“记忆”,更多地是对于生命、因果及相关本质的追问与思考,以这些作品的构成来阐述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生命力量的释放!

欣赏与反思:

彼得·勃鲁盖尔(荷兰) 死神的胜利

117×162cm 油画

1561年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大概从1556年起,勃鲁盖尔的绘画内容从他主要对社会上狂妄、贪婪与残忍行为的谴责,发展成为对人的命运的深刻思索,这就迫使他更多地采用一些幻想和虚构的手段。在勃鲁盖尔看来,人并不是美德的象征物,而是罪恶和愚昧的载体,所以,死亡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代表着罪恶的结束,这就为《死神的胜利》中的死亡带来了道德的寓意。目的在于揭露教会的黑暗与宗教法庭的恐怖。

戈雅 (西班牙) 圣弗朗索瓦·德·波吉亚和垂死者

布面油画 350×300cm西班牙瓦伦西亚大教堂藏

戈雅 瘟疫医院 117×162cm 布面油画 1800年 私人收藏

作品导览:当时欧洲黑死病大概死了两三千万人,人口锐减30%-40%,这个数量是极其的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口损失才只有5%左右。而且这还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损失的问题,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恐慌。医学的不发达和心理恐慌造成了驱魔或者是巫术的流行,这在艺术家的笔下也都有体现。上面是西班牙艺术家戈雅所画的两件作品,一件作品的主题是驱魔,一件作品主题是瘟疫医院,都显示出一种绝望的、恐怖的场景,在驱魔这件作品里,还可以看到他把瘟疫具体化、形象化了,在病人的背后出现的那些魔鬼,就是瘟疫的化身。

保罗·佛斯特 罗马的鸟嘴医生 铜版画 1656年

作品导览:看似怪异的外表,在那个年代却是拥有大无畏精神的白衣天使!中世纪时,与瘟疫零距离接触的医生,也还没搞懂传染病学原理。面对致命的病菌,他们只能鼓起勇气,穿着泡过蜡的宽大衣物,将长长的鸟嘴里塞满药草过滤空气、用玻璃片遮挡眼睛,拿木棍掀开病人的被单或衣物。这种特殊的装扮,在当时其实就是简单的“隔离防护服”。

泰奥多尔·籍里柯(法国) 梅杜萨之筏

491×716cm布面油画 1819年 法国巴黎罗浮宫藏

《梅杜萨之筏》局部

作品导览:作品源于一次法国的沉船事件,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所有的逝者均为男性,而女性均活了下来等待救援,这种艺术的取材也暗藏着籍里柯对于灾难面前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跟态度,更是表达对于逝者伟大精神的尊重与颂歌。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 格尔尼卡

3 49.3×776.6cm布面油画 1937年

西班牙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与“战争”主题紧紧捆绑的争议之作。事实上,这幅创作于1937年的名作,并没有像它的创作者那样为人所熟知。《格尔尼卡》的画面由黑白灰三色组成,视觉感官错乱不堪,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纳粹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无辜平民的大规模轰炸,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幅画的感人之处,正在于对法西斯暴行场面的揭露。

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 维苏威火山爆发

布面油彩 190×303cm

1881年 法国第戎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活火山,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喷发,最具灾难性的一次是在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熔流和碎屑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多人口的庞贝古城,其它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把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完好的保存着,这一史实已为世人熟知,庞贝古城至今仍是意大利著名的游览圣地。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描绘远处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表情与神态。

格罗 (法国) 波拿巴视察雅法的瘟疫患者 布面油画

作品导览:这是1799年叙利亚战役期间发生的插曲,拿破仑军队但在激战中,全军遍染鼠疫,情况十分严重。拿破仑为此下令,所有骑兵在行军中一律下马,并身先士卒,徒步行军,以让出足够的马匹来运载病号与伤员,并将重病患者安排住院治疗。这幅画就是表现拿破仑和他的部属亲临病院探视士卒的情景。这幅画也是一件在东方主义诞生之前富有东方风格的作品,很精细地描述东方建筑并利用人物表情的自然技法。

威廉·透纳(英国) 暴风雪

布面油画 91.4×121.5cm

1842年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透纳将自己绑在船桅上,经过四小时的观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画出这幅作品。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的汽船、弥漫在海面上的暴风和大雾,在天空中形成一个漩涡……狂澜的暴风雪宛如要把船毁掉一般。

蒋兆和 流民图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下卷)

作品导览:1941年,在北平沦陷区,蒋兆和开始巨幅《流民图》的创作。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流民图》堪称一幅里程碑式的宏篇巨制,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在直面人生、表现现实方面的巨大成功,也是蒋兆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极其波折也极富传奇色彩。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侵略者的罪行,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史诗般的撼人力量。《流民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神力度,还因其艺术上的空前突破。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思聪 卢沉 矿工图之五 1980年 北京画院藏

作品导览:《矿工图》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继蒋兆和《流民图》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创作。周思聪在构思之初便经历挫折坎坷,一面世便引发美术界各种争议,甚至她最后“未完成”的状态也成为今天各种探讨的话题。这幅矿工图为组图,对世间残暴的强烈控诉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望使她创作了这组画,此为组画之一,表现了二战时期侵略者统治下的中国矿工受难者的生存状态。

丸木位里 赤松俊子 原爆图(局部)

1950年 日本丸木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与长崎上空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伤者不计其数,日本一周后宣布投降,至此战争也给日本民众带来了沉痛的烙印。而作者丸木夫妇正是家住广岛附近仅4公里的居民,他们目睹了这一切,仅管战争结束了,却依然充满着战争的阴云,在广岛目睹的惨状,在心中挥之不去“无论怎样难过也得把黑暗画出来”。共历时32年夫妇二人创作了15部《原子弹灾害图》,又称《原子弹爆炸图》。在日本展出观众达800万人次,后到中国、欧洲等地巡展,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周思聪在中国美术馆见到该作品后,促使了她对于《矿工图》的创作灵感。

《原爆图》不仅表现了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揭露了战争对于人民的伤害,同时,在艺术上,用艺术的语言表现悲惨的历史,将原子弹灾害下对生灵的摧残,刻画得深刻而尖锐。从艺术形式看,《原爆图》充满了日本画的特点,它的分段、分页的形式,不仅便于绘制和展出,而且和日本绘画中的屏风的形式相吻合。它的画面中的墨色的运用、空白的处理,无不透露出日本画的意蕴。

司徒乔 曝背者 194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孙宗慰 打粥 1948年

伍必端 唐山大地震 木刻版画 200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彦涵 汶川地震生死关头 木刻版画 2008年

汶川512大地震油画《压不垮的脊梁》

《压不垮的脊梁》局部

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谢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