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董其昌简介及代表作品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宋代米芾称之为。晋王羲之《兰亭序》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

董其昌简介及代表作品,古代书法家介绍?

王 羲 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晋 王羲之《兰亭序》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颜 真 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怀 素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唐 怀素《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四字。原迹如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最初的六行,据说是由此帖收藏者苏舜钦(宋)所补写,与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确有天壤之别,这在打开全卷俯瞰时,更加让人一目了然。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一气贯之。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黄 庭 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宋 黄庭坚 《 松风阁诗帖》(局部)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米 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赵 孟 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

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

元 赵孟頫 小楷《心经》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王 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明 王铎 《草书诗九首》(局部)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吴 昌 硕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吴昌硕篆刻作品。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清 吴昌硕 《石鼓文》(局部)

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

这两幅书法作品处于什么水平?

笔上的功夫还是有的,章法也可以,但是离书法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已经误入歧途。不足之处太多。说一下显而易见的吧——错字。书法创作要求字体统一,使用繁体字,通篇都要用繁体,若用简化字,通篇都要用简化字,不可简繁并用。否则算错字。请看下图:

配字先生的质疑:

看看这两个字该如何写:

朋友提出一个普遍疑惑的问题,看下面他的提问:

首先看看这两个帖的属性:《苕溪帖》是行书;《书谱》是草书。创作时为了避免雷同,使用了这两个帖里的“为”字。非常正确,也很好。但是,你认为这是“简繁混搭”就大错而特错了!这不是“简繁混搭”,而是“行草”兼用。你混淆了行书文字和草书文字与现行简化字和繁体字的概念。这种概念混淆的原因,是因为现行简化字中有一部分,是采用了草书文字符号来替代繁体字的,但是,并不是全部现行简化字都采用了草书的文字符号来替代,只有一小部分和草书文字相同。大多数人的误解就在这里,错误认为现行简化字就是草书文字符号,错了。

你说的这个“为”字就是少数草书符号与现行简化字相同的一个例子。大多数简化字就不不同了,如果你把古帖中的草书文字误解为现行简化字是错误的。把所有简化字误认为是草书也是错误的。一定要把草书文字和现行简化文字从概念上区别开来。

在行书作品中可以使用草书文字,在草书作品中也可以使用行书文字,但是不能把现行简化字当作草书文字用在其中。如果这个简化字和草书文字符号相同,当然可以使用。即使使用了,概念应理解为“草书文字”,而不是“现行简化字”,只是符号相同而已。

从上图可以看出“为”字的草书符号和现行简化字“为'字相同,在汉代草书中就已出现,现行简化字采用了这个草书符号,作为现行的简化字。像这样与简化字相同的,在简化字中还有一些但不是全部。草书就是古代汉字的简化。为了区别这一点我才用“现行简化字”来与之区分。

上边那件作品中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简化字“发”用在了“白发”一词中,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我顺便说一说这个字。“发”是现行简化字,也是草书文字。即使作者把它当作草书符号使用也是错的。因为“发”是“發(發展)”的草书符号,不是“(髮)髮”的草书。

现行简化字“发”所替代的不是一个字,它是“發”、“髮”、字的简化。“發”用于“发财、发展”这样的词汇中,而不能用于“头发、白发”的组词里。同样“髮”也不可以用于”发展、发财“的组词中。所以“白发”只能用“髮”来表示。这就是使用繁体字创作要注意的问题。否则,会贻笑大方。

要区别“行、草并用”和“简、繁并用”两种不同的概念

山行旅图是谁的作品?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作品。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山水画的代表作,绢本,墨笔画。这一巨幅立轴山水,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传统,构图作正面的主峰,耸系冗立,占去画面相当大的位置。明董其昌评此画为“宋画第一”。

范宽是北宋前期最有声望和影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本名中立,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当时人们就叫他“范宽”。

董文敏主要成就?

董文敏字其昌。从史料记载看,董其昌儒释道三通,在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中彰显着禅意,还有通过文字记载看,董其昌无论品字、论画还是评诗、话禅,均古意盎然,处处彰显董氏自成一家的艺术思想与精神气格。

其二董其昌在理论著作《画禅室随笔》中提出的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自此山水画有了南北风格之别,之后凡书写中国绘画史深受影响。

董其昌书法宗法“魏晋”,高古、散淡,被认为是明代之冠,他在书法理论上首倡文人化,追求平淡自然之风,是典型的帖学风神,并影响了清代一大批书法家。

元代王蒙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王蒙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字叔明,赵孟頫外孙,会诗文,书法尤其善画山水画,与黄公望,吴镇,倪瓒称元代四大画家。

元代四大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把中国山水画推到高潮。王蒙绘画风格的形成是继承了前人:董源,巨然,赵孟頫等大师们的技法加上积累创新,形成了他的艺术特点。

王蒙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繁线密点,焦墨渴苔,层峦叠嶂。王蒙山水画里皴法繁复,多用解索皴,同时还用牛毛皴,披麻皴,卷云皴法相参合的特点,发明了形似牛毛的卷曲细线条细雅苍劲的牛毛皴。密点,主要表现在焦墨大点,用散笔,开花笔,渴笔打底常和淡笔皴相结合,山头树木或聚或散。王蒙山水画的基本艺术特点是以繁密多变的手法画出千峰万壑的密体山水画,多用深远,高远法把层层茂密苍茫充分地表现出来。用笔有粗有细,有工有写,画面湿润华滋,意境幽远。

下面是王蒙大师的几幅名画。

当代书坛有没有人能达到董其昌的书法水平?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特色是学了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章法,把行距字距写得稀松疏朗,成为董体书法一大特色。

本人生于董其昌老家华亭(即今上海市),自小喜欢书法,至今已学习创作研究书法六十多年了,也曾学过董其昌书法。今将习作附后,供大家观赏批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