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王鉴的代表作品

他生活在以戴进、吴伟代表的继承南宋画风的浙派和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相继衰落,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兴盛之时。画枯树、花草不以摹古为主,所传课徒稿43幅被清初名士李渔及其婿沈心友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40幅编成《芥子园画谱》。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当时的画坛领袖董其昌和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四家,与...

王鉴的代表作品,李流芳对后世的影响?

在明代的画坛上,李流芳的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他生活在以戴进、吴伟代表的继承南宋画风的浙派和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相继衰落,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兴盛之时。他所画山水,大多是杭州、苏州、新安等地的景色的写生;画枯树、花草不以摹古为主,也多是由写生而来,因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他的绘画对后来的新安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传课徒稿43幅被清初名士李渔及其婿沈心友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至133页,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40幅编成《芥子园画谱》。然而提起明代绘画,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当时的画坛领袖董其昌和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四家,对李流芳的关注不够。记载他的文献也及其简略,这和他本身的价值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生平、绘画思想及艺术特色进行研究,以还其本来应有的历史地位。

李流芳 《秋林亭子图轴》 纸本设色 122×40.2cm

李流芳,字长蘅、又字茂宰,号檀园、泡庵道人,晚号慎娱居士。生于万历三年(1575年),卒于崇祯二年(1629年)正月。先世徽州歙县(今属黄山市徽州区)人,后迁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后又三度赴京参加殿试皆不第。天启年间朝廷为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把持,仕途凶吉难料。他感到气馁,回到家乡,绝意进取,筑 “檀园”,读书其中1。他的诗颇有声誉,与当时同里娄坚、程嘉燧、唐时升并称“嘉定四先生”,知县谢三宾因慕其才华,把这四人的诗文刻成《嘉定四先生集》。其中李流芳的诗文十二卷定名为《檀园集》;清代《四库全书》收录其中。清代著名诗人吴伟业有一首《画中九友歌》长诗,把李流芳、董其昌和和程嘉燧、卞文瑜、邵弥、杨文骢、张学曾、王时敏、王鉴等人一起并称“画中九友”并加以歌颂。李流芳的名字也随着“画中九友”的传播而声誉日隆。

明 李流芳 《寒鸦图》

50岁后的李流芳疾病缠身,夜不能寐,便借写字作画以调养身心。他在《题画册》中写道“慎娱居士有幽忧之疾,夜苦不寐,寒冬漏长,独酌易尽,久读伤神,又无观力不耐,枯坐唯赖笔墨可以自遣心手,又托形神暂调意适而忌与梦俱至”。13此时他从冬到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画了山水二十帧,杂画折枝十帧,楷书与行书共十帧。遗憾的是这些作品以无迹可查。好在我们可以从其流传的同时期的作品来分析他的艺术特色。

对于李流芳的整体艺术风格和绘画思想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件来概括:

1、敏而多能,注重诗画结合。

《明画录》说他 “画山水出入宋元诸家,而于吴仲圭犹为精诣,竹石花卉,逸气飞动”14;《无声诗史》中也说李流芳 “真敏而多能者也”15, 这也是在其作者姜绍书在分析了李流芳“工诗善书,尤擅绘事”、书法、篆刻无所不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李流芳的绘画成就的取得显然得益于其诗文书印的多方面的修养。纵观他的绘画实践活动,也是宋代苏轼的“书画本一律”16的绘画观的体现。他的画作多有题跋,而他的诗又多是为画的题跋而作。这种诗画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他文人情怀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他个人才华施展的方式。他的题画诗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多种,分别收录在他的《檀园集》各卷之中,他的题跋也多有诗意。其《檀园集》第十一卷,被近代邓实、黄宾虹所编撰的《美术丛刊》收录,题名为《西湖卧游图题跋》,这也为我们研究李流芳的绘画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吴中十景·虎丘》

2,慎摹古人,作品多为写生。

李流芳的绘画作品并不一味的临摹古人。他认为绘画就是要在临摹古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为与游题画册》中称:“余画无师承,又不喜临摹古人。如此册于荆、关、董、巨、二米、两赵,无所不仿,然求其似,了不可得。夫学古人者,固非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荆、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为元镇、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摹古人者哉!余不能画而知其大意如此。”17他的本意是告诫人们不要死临摹,要善于吸收古人的精华,师古人而为自己所用,变他法为我用,推陈出新,独创一格。另外他所画山水,大多是杭州、苏州、新安等地的景色,来源于其身临其境的对景写生,画枯树、花草亦为写生,而不为古人所左右。从他的《西湖卧游图题跋》画跋如《断桥春望图》、《烟霞春洞》中我们便可看出许多作品都是他实地畅游的写生之作。因而更富有新意,是那些在书房内东拼西凑的临摹之作所无法比拟的。

明 李流芳 《仿米家山水》 立轴

3,强调卧游,主张遣心自娱。

人们之所以把李流芳画跋集取名为《西湖卧游册跋语》,是因为他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卧游”观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在他的画跋中多次提到“卧游”。如《题灯上人竹卷》中就有“遇新安山水佳处,当作数笔归以相示,可当卧游”18的跋语。显然李流芳继承了南朝·宋·宗炳的“澄怀管道、卧以游之”的绘画思想。他以虚静空明的心境来对山水进行审美观照,以期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另外,晚年他还把自己的号改为慎娱。这显然也是受了元代画家倪瓒“逸笔草草,聊以自娱”19的思想的影响。他在其文集《檀园集》第一卷《题荃之画兰》的五言古诗中写道“我夕学画时,意亦颇浩渺,不求工形似,但以写怀抱”20的描述;在《题画册》“盖可以自娱,而不可以传者,真慎娱居士之诗画欤”。21可见在李流芳看来他自己画画只是自娱自乐,陶冶性情。这也是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看法。对于这种思想,今天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吸收,不可盲目模仿,而忽视绘画的其他社会功能。

李流芳 《仿古山水图册》 纸本墨笔 26.4×41.8 cm 1627年

说到李流芳我们不能不提到他与《芥子园画传》的关系。《芥子园画传》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根据家中原存李流芳画的山水画稿四十三页,请山水画家王安节整理和增编而成。经过三年后增编到一百三十三页,把山水画各种技法条分缕析的介绍出来,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四十幅,为初学者的楷范。李渔在《芥子园画传序》云: “因伯出一册谓予曰:‘是先世所遗,相传已久’。予见而奇之,细观赏,委曲详尽。无体不备,如出数十人之手。其行间标释书法,多似吾家长蘅手笔。及览末幅,得李氏家藏及流芳印记。益信为长蘅旧物云。”

李流芳 《檀园墨戏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芥子园画传》虽为普及性读物,但详尽而有系统,将高深玄妙的画论,以浅显通俗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图文表达出来,为广大初学者作入门参考,对近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李流芳的发轫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由于李流芳所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枯淡幽冷及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正是明末清初之际一些出生于黄山诸县区域内(旧新安郡)的一群遗民画家所要找寻的人生信念和画风。因此他们把李流芳和他的同乡好友程嘉燧、李永昌等奉为典范并加以推崇,形成了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的“新安画派”。因此李流芳被后人尊为“新安画派”的先驱之一,这也是生前所没料到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李流芳作为一个富有个性的文人画家,无论在绘画实践、独特的理论及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李流芳,对于今天的绘画实践活动无疑会有积极的作用

董邦达创作风格?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官员和画家。作为官员的董邦达,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高中进士,身为朝廷命官,平日忙于公务,作画只能是董邦达的“副业”,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但作为画家的董邦达,他又确实擅长此道,尤其以山水画闻名,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其画风远师“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近学“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而且董邦达工于书法,篆隶古朴。他的山水画作品多用枯笔,而气势磅礴,生面别开,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极浓。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古代画家

1.顾恺之(348年— 409年)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2.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

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3.阎立本(约601年—673年)

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代政治家、画家。

4.李唐(1066—1150)

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

5 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现代画家

吴大恺,当代一位非常有自己艺术特点的山水画大师,真山真水真性情来形容他最为恰当,吴大恺老师笔下的山水画有着自然最真实的原貌,吴大恺在焦墨山水,青绿山水,雪景山水画上都有着极好的艺术造诣,受启功,刘大为,范曾等诸多大师的艺术指点,将工笔和写意两者结合,艺术特点鲜明,笔止气贯,弱中有力,空灵透气,虚实相生,笔笔见根,笔笔有味,笔笔耐看。绝对是收藏画家的不二之选!

刘海青,胡若思大弟子,张大千的再传弟子,名师弟子字画绝对是值得收藏的,刘海青在山水画上造诣颇深,并且被人们称作是山水马良,张大千出生于北方,但是他的师父却是南方人,所以刘海青的山水画中更显得青秀俊逸,明山净水,但又有着浓山重水,气势磅礴,豪情万丈的艺术特点,独自开创了山水画的新水墨世界,在绘画界有着极高的声誉!

覃日群,关山月大师弟子,有着德艺双馨的艺术美赞,更是被称之为小悲鸿!覃日群的山水画可谓是大气非凡,无处不透露了大家的艺术风采,传承岭南山水的艺术画风,是当代最著名的国际大师。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其作品连续获得艺术界最高奖项--法国卢浮宫艺术大奖;其作品《天边》更是在2013年拍卖会上以150万元的高价成交。绝对是现在收藏字画的绝佳之选!

中国历史上哪个画家名气大?

画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画家,他们有很多著名的理论和极具个性的画风。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01

顾 恺 之

中华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是这个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顾恺之不光是画家,还是绘画理论家、诗人。他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由于沉醉于艺术文学,顾恺之极其淡泊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局部)

作为对中国画发展保持影响的第一位画家,顾恺之不仅创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画云台山记》,而且提出了如“传神论”这样可以坚守千年的绘画原则。

02

吴 道 子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尊称画圣。

《送子天王图》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局部

吴道子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成绩不大。后专攻绘画,由于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送子天王图》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局部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为“吴带当风”。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仙女静立,但衣带似有风动,盈盈若舞

被尊称为“画圣”的人,非天纵奇才不能获如此殊荣,吴道子也确实厉害,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国画历史中的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

吴道子 观音菩萨像拓片

吴道子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如果没有他,中国画的发展不会如现在我们所见。

▲ 唐朝壁画 《维摩诘经变图》

▲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许多画家都有深刻影响,如唐朝的敦煌、元代永乐宫的壁画都有吴道子风格。

▲ 李公麟 《维摩居士像》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画家李公麟朴素淡雅的“白描”也脱胎于吴道子的白画。另外吴道子还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的民间传统画派,时至今日民间画师仍尊他是祖师爷……

03

王 维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传王维《高士围棋图》,藏地不明

王维不但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还拥有出色的绘画技艺。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传王维《雪溪图》,藏地不明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传王维《符生授经图》

虽然王维画迹已经是杳无踪迹了,但是他的诗仍然在,中国人读他的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象那种只可能属于中国人的美妙境地。

04

荆 浩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

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绢本水墨画 185.8×106.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好作秋冬之景,历代著录中有《匡庐图》、《秋山楼观图》、《秋山瑞霭图》、《秋景渔父图》、《秋山萧寺图》、《楚山秋晚图》等。

《匡庐图》局部

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

《匡庐图》局部

现在人可以随意用程式在画室里做“造山运动”,但千万别忘了前人的伟大创造,是他们让绘画这个“巨大的困难”变得相对地容易,荆浩就是这样伟大的画家。他创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为中国人表现自己崇高理想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的路径。

05

李 唐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

《万壑松风》李唐

李唐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教子图》、《清溪渔隐》、《长夏江寺》、《采薇》、《烟寺松风》等。

李唐 《江山小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划了这两个古代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采薇图》李唐

李唐的创造是放纵和节制结合的完美典范。谁能想得到李唐在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杭州摆地摊,谁都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但是生命的动荡没有影响画家对艺术品质的要求,他的作品精致华丽又大气磅礴,虽然意气始然却又坚持理性。

李唐《策杖探梅图》

李唐《濠梁秋水图》

李唐《清溪渔隐图》(局部)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牧牛图》李唐

李唐《江山小景图》

李唐《长夏江寺图》(局部)

李唐《长夏江寺图》(局部)

《灸艾图》 李唐

《灸艾图》艾草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灸艾图》 局部

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你好,非常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我也是姓王,所以也非常有兴趣来回答这个问题。

据统计,王姓近些年已超过李姓,成为全国人数最多的姓氏。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列也足可看出,王姓在历史上也是大姓、人数较多的姓。下面根据历史时期,列出王姓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士。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补充。

百家姓图

一、先秦时期

(1)王诩,即鬼谷子,又被称为王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传奇人物。相传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的老师,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古代兵法集大成者。

(2)王翦,秦国将领,生卒年不详,与其子王贲一起均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破邯郸、消灭燕赵,以60万大军消灭楚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余三人为白起、廉颇、李牧)。

二、两汉时期

(1)王陵(前?~前181年) ,随汉高祖刘邦平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2)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前19年),名嫱,字昭君,四大美人之一,汉元帝时期出塞匈奴,为汉匈边境带来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另外,成语“沉鱼落雁”就是形容王昭君的。

王昭君

(3)王政君(前71年-13年),汉元帝皇后,汉成帝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太后之一。其侄子就是著名的穿越者——王莽。王莽篡位时,向其所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怒摔玉玺,使玉玺失去一角。

(4)王莽(前45年-公元23年),新朝建立者,王政君之侄。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其政治理念太过超前,以至于被现代很多人称为穿越者。“王莽谦卑未篡时”——白居易的诗句,将其认为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穿越者王莽

(5)王充(27年~96年) ,字仲任,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衡》。

(6)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东汉末年大臣,曾任司徒。三国演义中,貂蝉的义父就是他,设计使貂蝉周旋于董卓和吕布父子之间,致使二人反目,最终吕布刺死董卓。

吕布戏貂蝉

(7)王粲(177年~217年) ,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相传王粲喜欢驴,而他的作品深受魏文帝曹丕喜爱,后来王粲死时,曹丕带领大家在他坟前高声学驴叫,以此纪念王粲。有点“我们一起学驴叫,嗷嗷嗷来想念你呀”的味道。

三、三国时期

(1)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魏国重臣、经学家。诸葛亮说“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就是说的他,还被诸葛亮骂死了。不过正史中,王司徒可是寿终正寝的,《世说新语》中也有他的故事。

王朗

(2)王平(?—248年),字子均,蜀国后期著名大将,深受诸葛亮器重,马谡守街亭,副将为王平,马谡不听王平意见导致失街亭并被斩。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1)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东晋开国元勋。这一时期,王氏为名门望族,并占据朝廷中枢,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书法珍宝。

兰亭集序(部分)

(3)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与东晋的谢安并称“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五、隋唐时期

(1)王世充(?~621年),本姓支,字行满,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建立郑国,后降唐被流放。

(2)王勃(649年~676年),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诗人,《滕王阁序》乃是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部分)

(3)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盛唐诗人,代表诗作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

登鹳雀楼

(4)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盛唐诗人、画家,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被称为“诗佛”。

(5)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

六、五代十国时期

(1)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是十国中的前蜀开国皇帝。

(2)王审知(862年~925年) ,字信通,又字详卿,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开国之君。

七、两宋时期

(1)王旦(957年~1017年) ,字子明,北宋前期著名宰相,曾以著作郎编辑《文苑英华》。

(2)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期以宰相之位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也是@扬扬爱读书最为钦佩的古代同姓名人,钦佩之至!!

著名改革家王安石

八、元朝时期

(1)王冕(1287年~1359年) ,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儒林外史》开篇即为对王冕的介绍。

(2)王实甫(1260年~1336年) ,字德信,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位列元曲四大家。著有《西厢记》等。

九、明清时期

(1)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字伯安,号阳明子,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阳明心学深得后世很多名人的推崇。

王阳明

(2)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明朝著名文史学家,是“后七子”领袖之一。

(3)王夫之(1619年~1692年) ,字而农,号涢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四大学者。

(4)王懿荣(1845年~1900年), 字正儒,龙骨(即甲骨文)的发现者。

(5)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谥忠悫,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十、民国~至今

(1)王大珩(1915年~2011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两院院士。

王大珩院士

(2)王震(1908年~1993年),上将军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

(3)王光美(1921年~2006年),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

(4)王稼祥(1906年~1974年),1943年他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5)王近山(1915年~1978年),开国中将,著名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的原型。

就先举这些例子吧,历史上的王姓名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开国的将军中,还有很多王姓名人,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这些历史上的王姓名人,不仅是我们王姓的骄傲,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过光辉灿烂的事业,他们为我们国家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后辈的我们,我们也会沿着这些历史先贤的足迹,继续做好国家的一份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应该就是对这些前辈、先贤们最大的尊敬。

关注@扬扬爱读书,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和知识。

郑板桥书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还这么出名?

感谢悟空邀答,欢迎读者关注、点赞、讨论。

笔者以为,郑板桥的书法看似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实则出手不凡、出规入矩,融篆、隶、楷、行体于一炉。因此,他的书法也被戏称为“乱石铺街体”,极有个性,非一般书家所能为。

郑板桥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书法风格,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时代风尚薰染。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他生活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时期社会政治形势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当时长江中下游的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都是商贾云集、生活舒适的繁华都会。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临近大运河,是连接长江以南与淮河以北约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经济文化十分发达。不仅刺激了本地文学艺术家的成长,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文人墨客的纷至沓来。大量外籍书画家的过往停留,使扬州的书画之盛与文学、园林、寺观寄一同形成了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是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读书、学书画,最后成为一代书画名家的。

二是坎坷经历影响。

郑板桥(1693—1765)早年随父亲在私塾读书,年轻时曾到仪征设馆教书并卖画于扬州。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仕途并不顺利。康熙朝中秀才,雍正朝中举人,直到乾隆元年(1736)才中进士,等到乾隆七年(1742)才得任山东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调潍县县令,乾隆十七年(1752)冬天因为耿直办事得罪上司而被罢官。此后即再次到杨州卖画,期间曾到杭州、湖州、绍兴等地游历。其一腔热血和才气未能在仕途上充分施展,只能寄情书画诗文,所以成了清代书坛上非常有个性的书法家。

三是书学诸家积累

郑板桥自幼习书,在楷书方面功力深厚。其楷书学习欧阳询,用笔匀净秀劲,结体端庄紧密。但由于其天性活跃,因而在考中进士后,就不再写整齐拘谨的楷书,转向对个人风格的探求和表现。中年以后,他再到扬州卖画,与外界书画家交往增多,眼界也逐渐开阔,开始扩展取法范围,学习苏轼、黄庭坚的书法,隶书受郑簠影响,创造出骇世惊俗的“六分半书”。在郑板桥成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点画敦厚粗壮者,多承苏轼之貌;撇、捺及长横斜昂取势,间用提按擅抖,沉着中时见飘逸之趣,有黄庭坚之风;许多字的结构都采用篆、隶写法,显得古拙不俗。他还将绘画的意趣和修养运用到书法中,有时下笔如写竹画兰。在章法布局上,他大胆夸张字的势态,信笔挥洒,随机应变,形势了乱石铺街、天趣自然的艺术篇章。

最后附上郑板桥书画作品翻拍照片9幅,供朋友们欣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