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散文代表作品,人到了五十岁还有必要奋斗吗?
人到了五十岁还有必要奋斗吗?人生百年,五十岁是个中间点,坐下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应该是到了这个年龄或是过了这个年龄的人,因为只有切身的体会与感触的人,才可以不是以瞻望的心度量它。
五十岁并不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的年纪。很多五十岁的人,最起码已经可以不为孩子操心。只是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心态不同,心里路程不同,人生的目标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我个人总结了这几类,以供参考
第一类是喜欢平淡的人,这类人平日为人处事就淡然安静,知足常乐。
不是生活里没有忧愁,没有艰难,只是他们善于看淡生活的无能为力,喜欢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世事百态。到了五十岁,孩子成家立业,不用自己过多的操心,自己可以一边安安静静的上班,一边照顾父母,顺理成章的等待退休。然后过那种笑看风雨,淡观星月,不问世事,只为心安的生活。或是一本书,一杯茶,在宁静而高远的意境里沉淀自己的心境。或独自、或约友一起看山、观水、赏花,沉浸在阔朗的自然山水间。他们的认知里,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没有奋斗的必要,要的只是静静的跟随生命的脚步,随岁月一起变老。
第二类是有远大理想的人,这样的人会比其他的人更努力,他们有的人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目标,然后义无反顾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在理想的国度里,有人气定山河,指点江山,早早攻城占地,在自己的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这类人,他们追求的起点很高,梦想更大,在他们的字典里,年龄绝不是奋斗的终结点。但生活不总是你扬起了帆,船就会前行,也不是江河湖海风平浪静,你驾驶的船,可以一往无前的到达彼岸。在实现目标的旅程中,有人苦苦滚爬摸打,五十岁也许正是积累了经验,找到了方法,让事业起飞的阶段,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阶段,对于五十岁的他们,辉煌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第三类是怀揣着梦想又生活稳定的人。在很多人的生活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社会是奋斗的战场的话,生活首先是我们战斗的目标。物质是生活的基础,为实现生活的物质化大多数的人都必须对梦想妥协。他们生活平淡又不甘于平淡,不时的在生活的路上偶尔的停留自己的思想,看看梦想的蝴蝶在自己的心头展开美丽的翅膀,又为了无法改变的脚步而心生惆怅。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回头看看,人生百年,已经过了一半,五十年的岁月也许已经虚度,如果再不让梦想的蝴蝶飞翔,在剩余的日子里也许会一次次的遗憾。
第四类是生活艰难的人。并不是每一个到了五十岁的人都有固定的养老工资、医疗保险,孩子工作稳定,父母身体健康。有很多到了五十岁的人可能上有老人要赡养,儿女工作不稳定,他们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他们的理想就是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更加努力的工作。
总之:我的理解是孔子的三十而立,是让我们不要浪费青春,年华虚度,早早的制定人生目标,自立自强,并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四十不惑,是让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坚定心性,做事情不要瞻前顾后,才能很好的达到目标。而五十而知天命,不是让我们认命,是要我们沉淀心情,用五十年的生活经历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用自己的身体条件、经济能力来衡量自己,完善自己的生活。
我们到了五十岁,走过山山水水,经过人间百态,不知不觉人生已过一半。回顾来时路,也曾迷茫,也曾奋斗,也曾在蹉跎岁月里消磨过时光。有时顺遂、有时艰难,你也许曾经在阳光下哭泣、也曾经用微笑面对阴天。人生百态,世事变迁,只看你如何在逆境里行船。个人见解是,五十岁,一个不尴尬的年龄,可以奋斗、可以休闲、可以一如以前般过活,只要无憾、只要心安。
这是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希望可以与五十岁的同龄朋友们共勉
国展行草作品中短篇一般都写什么内容比较好?
其实作品内容如何确定它关乎一个人自身的知识积累,如果连写什么都没有主意的人,可能平时的文学阅读积累不够。话虽如此,国展这样的大型书法展览还是需要特别地注意内容的选取的,也不能说没有规律。
书法展当然是以字为主,但现在写的好的太多,你如何抓住评委,那是一门学问。所以内容选取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别人考察你的文化见识的一个桥梁。
本来这种问题是不该回答的,因为它可能会让许多人学会投机取巧。但如果有人能下狠心,去增加文化修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希望对大家有用。
1.常见诗词是禁忌这是最容易被刷掉的一类了。
切记不要拿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几十首诗词来作为内容,并不是这些内容本身不好,而是当你拿出它的时候,你基本已经被淘汰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你去那些文化旅游景区看街上卖字的,一般写什么,就知道了。
有些人一辈子永远那么几个“室雅兰香”、“海纳百川”、“观海听涛”、“天道酬勤”,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现在看到这样的内容第一反应就是作呕。
还有的人写诗词,一提笔就是“月落乌啼霜满天”,你还想要别人怎么评判你呢。如果你的知识库存就只有学生课本里那么些个诗词文章,哪个人也不会认为你是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
因为你太普通了,我们常说书法要字外的功夫,什么是字外的功夫?第一个就是读书明理,接受诗歌文学的熏陶。如果一个写字人连书都不读,那我不知道他写字的乐趣到底有多低下,也不知他能走多远。
所以说,耳熟能详的诗词是个第一大忌。
2.书论画论正当流行目前可见的情况是,书论画论非常流行。摘抄一段古人的书论或者画论里的文字,用自己的风格写成短篇小品,然后几个甚至十几个成一组的作为整体参展。因为现在都是大尺寸悬挂式展览。
这原本是很恰当的,因为内容正好是艺术理论,而外在的是艺术形式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很常见的就是摘抄一些《书谱》《书断》《苏轼书论》《米芾书论》《画禅室随笔》诸如此类的书画理论,而且这些东西也特别适合写成行草书的形式。
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物极则反。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住规律,可以想见,如果还这么继续下去,很快那些评委就会对此感到麻木。那么新颖时髦又会变成旧闻烂货,到时候这些个书论画论,其本质和那些“室雅兰香”已没有了区别。
那可不可以写种花养草的理论呢,我想它们迟早会出现,因为艺术有内在的共通性。而当一个领域的内容大量重复的时候,有人一定会选择扩展项,到其他艺术范畴去寻找内容,然后用书法形式表现。
总之你得比别人先行一步,让人感到新颖,这是思考的意义。所谓捷足者先登,如果不爱思考,那么凭什么突出呢,凭愚痴吗?所以心思要灵活,让自己知识储备更丰富。
3.游记散文随笔除了书论画论等古代艺术评论,游记散文一类也是非常好的内容。一些短的游记,铭文,散文,随笔,小的赋文,都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张岱的《陶庵梦忆》,袁枚的《随园诗话》,这种短文又成为了一种流行。但大流行总是容易让人厌倦的,你也写,我也写,那么这个内容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的。
所以还是要动脑子,这要求你阅读量更丰富,而不是耍小聪明。而且往往是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永远落于下风,因为他只会跟风,而不能引领。为什么不能引领?我觉得还是自身的底子太薄的缘故。
一个人一旦读的都是有品味的书,读书的量又比大多数人多,你会觉得这个人写字不知道要写什么吗?不会的,他永远有写不完的东西,还都是你没见过的。
不要说这太绝对了,你想想读书上学的时候人是怎么一层层筛选的,就应该知道,人的一生都要被这样筛选,所以别人能找到更好的内容,一定有他背后的原因。
4.最高级的内容是自说自话无论什么时候,书法和文学都有扯不断的关系,所以我前面才会说一个爱写字而不爱读书的人,我不知道他写字的乐趣会有多少,他能走多远。
同样的,一个人只知道抄别人的东西,拾他人的牙慧,炒冷饭,那么他同样是乏味而空洞的。因为从本质上,我们还看不到“你自己”是什么。
所以任何艺术想要感染人,须要找到自我,树立特色风格。历史不会留下没有个性风格的艺术家,实际上也没有那样的艺术家。如果有,那只能说他是个假货。
一个艺术家如果都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那么他是哪门子的艺术家呢?所以诗歌也好,文学也好,最好是你自己的。这说明你有创造力。我也并没有见过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能够成长艺术家。如果有,那他何止是假货,简直是烂货。
所以自作的诗词歌赋,自作的文艺理论或者见解,这些其实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内容。因为它更多地表现出“你自己”来。
当然,最安全的地方也最危险。因为“你的”并不完全等同于“好的”。这要量力而行,这个地方钻不了空子。如果要硬钻,那一定要贻笑于大方之家了。
如果对自己的学识没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写的东西没个数,从来也不听他人的反馈,而是一味地只管是“我的”,那这就比前面的那些人更可悲。因为投机取巧的人有时也不得不因此学习,而这样的人连学习都没有了。
所以写自己的诗词文章有最大的优势,同时具备最大的风险。可能你觉得很好的诗别人读来简直是狗屁,那就遭殃了。
5.总结其实无论写什么,你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大的正面反馈,一定有内在的原因的。所以重中之重是“诚实”。
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因为他会不断改过自新,不断修正错误,远离傲慢。谦虚永远是大赢家,因为他们从不怕晚成。
诚实的人会增长智慧,前提是真的诚实,而不是假样子。只有不断扩充,提升自我的智慧和见识,不断进步,才能有更多条路通向你。
就写字来说,我希望写字人永远不要忘记读书,别忘记思考,这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机遇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只是因为他早走了一步而已,而他为什么早走,人们不去想。
人们不想的,他们去想,他们就更容易取得先机。而这个世界,永远是先觉引领后觉,先知引领后知。善于思考且付诸行动的人,永远会有福。
这里是鱼生文化杂谈,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
桐城中学一绝上联?
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附小望拂晓,赋诗赋词负重任。
简单解释下思路:
附属小学里的孩子们正仰望星空天际线,期待着天边拂晓的那一刹那,可以想象、难以言表。而观看拂晓的孩子们,则为刚刚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小学生,如同即将蓬勃而出的朝阳一样,习文弄墨,写诗作赋,锤炼本领,彼此肩负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中国梦的未来重任。
卖油翁文体?
《卖油翁》的文体是寓言故事。
补充:《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何为寓言故事:
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文体的类型:
按照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按照文学样式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种。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文章体载一般分为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读过很多文学作品的人和没读过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是“艺术世界人物志”的作者江南之春,谢邀并谈点个人的体会。
读过很多或说大量文学作品的人和没读过的人区别还是蛮大的。
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的思想长出鸟儿的翅膀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某一时代或时代某一时期社会、文化、经济、风土人情、时代精神的艺术呈现。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了解一时代、一个时期整体或区域社会的窗口。读这些文学作品,对于一个人快速了解某一时代、时期的整体社会风貌,宏观把握那个时代下的人与环境风物意义非常大。因为人活着不只是物质的,更高级的生活状态往往在精神生活的层面。如果不是,那我们最近几年所提倡的“生活不只是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将会毫无意义。
读过很多文学作品的人和没读过的人其区别还是蛮大的。
其区别首先表现在人的气质和气宇有很大的差别。人的气质尽管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是更多的是靠后人读书潜移然化培养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有的人你看上去风度翩翩,望之严,近之则温?为什么有的女人你远远看上去,其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温润如玉知性风彩扑面而来?为何?
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如鸟儿一样俯视山川大地盖其背后有文学艺术的滋养与蕴藉。金钱与物质可以操纵播撒一个人的外表,唯内心与气质风貌不可植入。要一个人入世而不俗,处于喧嚣而内心安泰宁静,那一定是有文学与艺术在发挥作用,只是我们平时不一定会思考这个源流而已。
一个人要后天造化其气质,非大量阅读不可。苏东坡曾讲:人之俗气唯读书可医,舍此,别无它途。
其次,读过很多文学作品的人与没读的人在为人处世上也有很多不同。
读过很多的文学作品,意味着你借用别人的人生经验与生活阅历的机会就会大大地增加。一般来讲,一部文学作品中往往出场的人物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他们在文学作品环境中所面对的问题有时不比我们现实中少。那么,通过阅读你就可鉴人得失,察事之成败。像唐太宗李世民这么英明的人都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不多阅读,怎么鉴,怎么察呢?北宋文学家司马光主编修撰完成的文学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命名呢? 不就是来源于宋神宗所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吗!你不多阅读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你品,你怎么鉴,怎么借,怎么治?
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的心胸如高飞的雄鹰拥有大海星空所以说,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不只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它也是现实生活的票要。人与人的区别,并不是中间隔着一栋别墅、一辆豪车,那只是表象,其背后的实质是中间隔看几十本甚至上百本文学、历史、科学书籍带来的思想和思维的差异。
此外,我们不讲别的人生道理,只讲旅行这个小道理。读过大量文学作品的人去旅行才叫真旅行;没读过的呢,你只是一路走过,山川风物、人文背景、文化底蕴,你一无所知。你这叫旅行吗?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不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你和个邮递员有什么区别呢!行万里路的前提在于你有读万卷书的基础,这样你的行程万里才意义非凡。
至此,读过很多文学作品的人和没读过的人的种种区别还有必要再一一阐述么?
您若还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交流讨论。留言必复之!
——作者江南之春2020年10月14日于宜昌
寓言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小的时候很喜欢读寓言故事,长大后接触的好像不多了。不过很多的小故事还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今天来说一说寓言作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01.富有童心,有幻想
寓言故事很多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而大部分的寓言都是儿童读物,道理浅显、一目了然。
所以寓言作家要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还要有一颗童心。
02.富有阅历,有立场光有一颗童心和幻想是不够的,大部分的寓言,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而要知道这些道理,并且加工成一则小故事,没有丰富的阅历是不行的。
03.富有爱心,善教育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很多寓言故事具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所以寓言作家有着明显的立场,想要通过寓言故事,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并且给受教育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这点来看,寓言作家也属于教育家的范畴。
有人说过:“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我想寓言作家,就是创造这把钥匙的人。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