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白居易的两首代表作品 怎样比较赏析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张继的枫桥夜泊

怎样比较赏析白居易的暮江吟与张继的枫桥夜泊?#泛文化写作营#怎样比较赏析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张继的《枫桥夜泊》?牵涉到唐代两位著名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创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等要素,《暮江吟》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既有相同之处,下面将从作者背景、字词品味、画面欣赏、景物描述、意境探求和情感体味等诸方面作一分析。张继诗歌特点为爽朗激越,...

白居易的两首代表作品,怎样比较赏析白居易的暮江吟与张继的枫桥夜泊?

#泛文化写作营#

怎样比较赏析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个问题寥寥数语,貌似简单,实则不然,牵涉到唐代两位著名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创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等要素,当谨慎待之。《暮江吟》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既有相同之处,都是记事(咏怀)类七言绝句,又旨趣不同,在审美、意境以及情致上都有明显差异。下面将从作者背景、字词品味、画面欣赏、景物描述、意境探求和情感体味等诸方面作一分析。一、诗人白居易和张继

同是唐代诗人,但张继是白居易的前辈,当白居易约7岁还是幼儿时,张继病逝于盐铁判官任上。但有趣的是,他们都曾在江西为官,张继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盐铁判官,白居易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

张继(生卒年不详,约公元715年—约公元779年),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二年(公元公元753年)进士。

张继诗歌特点为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而让他名垂千古的诗就是《枫桥夜泊》。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进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与元稹(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白居易河南老乡)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诗魔”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对于张继来说,白居易虽是后生晚辈,但其总体艺术成就要高于张继,因此张继相较于白居易的“存在感”又低很多。不过,在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远远“红”过于白居易的《暮江吟》。

二、《暮江吟》和《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1、白居易《暮江吟》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党争混乱,朝政复杂,诗人白居易痛心疾首,无奈自求外任。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因扫尽雾霾心情愉快,目睹红日西沉又新月东升,随口吟哦,即成佳句。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张继《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一月,唐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反朝,发动背叛战争,即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这年秋天,张继亦逃往苏州避祸,在泊舟苏州城外枫桥的夜晚,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意味隽远的传世之作。这首诗语言明快,意象活跃,意境凄清,情感丰盈,极具画面感。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三、《暮江吟》和《枫桥夜泊》比较赏析

《暮江吟》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景咏怀的上乘之作,但在景致赏览、意境探求和情感体味上又有稍许不同。

1、先谈谈《暮江吟》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在《暮江吟》中,白居易别出心裁,妙绝构思,提取“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两幅幽美的画面予以刻画,景象绚丽,夜色蒙眬,自然界的化境和内心的幻象水乳交融,极尽个性色彩,把远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烦恼去之九霄云外,心绪释放之后的轻松愉悦之情跃然纸上。

白居易是诗坛巨擘,驾驭景色描绘与抒怀咏志之间的“文脉”链接和意象切换的功夫甚是了得,能娴熟使用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所以此诗能传颂千年。

2、再聊聊《枫桥夜泊》

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对字词品味、景物描写详加阐释,仅对意境的妙处进行描摹体味。

在《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更是妙思喷涌,连用落月、乌啼、霜气、江枫、渔火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凄清而又壮美的意境,使得全诗如一幅美轮美奂的三水写意图,且借着这些意象黏连一个“愁”字,让整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愁”,把饱经乱离、羁旅漂泊的孤苦凄清意境臻于化境。

试想,泛舟异乡的江上,面对明月下沉,枫叶摇曳,渔火闪明,倾听乌鸦啼叫,钟声悠扬,一下子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凄冷心境点染得感怀不已。在诗中,张继用密集的意象来表现凝重的意境,用疏宕的意象来表现空灵清远的意境,书法美学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说,亦比较到位的评鉴此诗技法的高妙。

总而言之,《暮江吟》和《枫桥夜泊》两首诗的作者年代相近,创作背景类似,都是记事(咏怀)类诗歌的上乘之作。

我是阮军发,做过教师,当过记者,痴迷文字以及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但总不揣浅薄,喜欢写点东西乐己娱人。请条友、方家不吝赐教。

声明:部分史料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动物的两首古诗?

池鹤二首

唐 ·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白居易的称谓有哪些?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叫醉呤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晚年官至太子少傅。中唐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但是他与李、杜及其它诗人不同,他健在于世时,他的诗文已经享有盛名,以至全国各阶层人士和酒楼歌坊,社会民间都纷纷传唱。

他的作品也流传到日本、新罗等东亚国家。在早期的日本,巜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学汉化的重要依据。他的代表作巜长恨歌》、巜瑟琶行》脍炙人口,不仅在中国流传,还一直入选在日本中国学生的国语必读教材之中。

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曾多次到河南洛阳专程访问白居易的嫡系后人,对着电视镜头,白氏后人朗读了白居易的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祖父白湟曾经是杜甫大诗人故乡河南巩县的父母官一一县令。因为与相邻的新郑县令为同僚;且关系十分密切,又见新郑山川秀丽,民俗淳朴,于是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天的东郭寺),所以与杜甫应该为大同乡乡党。

白居易和元稹、李绅都是新乐府诗派的中坚力量,互相都是好朋友,经常往来,互相唱和,比如著名的巜长恨歌》就是与元稹的唱和作品。

但是应该遗憾的看到,以两首巜悯农》诗流芳后世的李绅,虽然写出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警世意义,不亚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但他本人却极端的言行不一致,他在当了官;特别是做了宰相以后,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要杀活鸡三百,同时代的诗人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对其侧目摇头、颇有责言,而白居易却不置一辞,暧昧处理。

对元稹帅哥也是是非不分,元稹的初恋情人崔莺莺是一个十分单纯的千金小姐(元帅哥的初恋原型)一旦得手后却“始乱终弃”,不负责任。在人格上他从一个立场鲜明的反贪斗士变成为了升官而投靠宦官的肖小之辈,白居易仍然不发一言,友好如初。

而在元帅哥去世后,白居易才在为其作的墓志铭中写道:“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又龃龉而不安“的字句,说明白居易也是一个内心深处矛盾重重的人。

但是,这些处世哲学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大诗人,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中进士,于是进了政府的大门,成为校书郎,到元和元年(806年)是他创作高峰,撰巜策林》75篇,作《观刈麦》和巜长恨歌》。

元和二年,他也当上了和杜甫当年相同的“左拾遗”职务。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时间都在洛阳的“履道里”度过,与刘禹锡互相唱和,经常游历龙门,作品有《池上篇》和巜醉呤先生传》(也是自传)。白居易也是一位慈善家,他利用为元帅哥作墓志铭的“润笔”七八十万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行船的乱石滩,事后作《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这个不单具有文化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水文资料。

唐武宗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公元846年9月8日)白居易在洛阳去世,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元朝诗人元好问诗评曰“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并留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关注我;为你解开历史幕后的问号❓

白居易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第三首题为《长相思》“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宴席上的场景150字?

唐敬宗宝历二年,被贬多年的刘禹锡由和州应召赶回洛阳,而被贬的白居易则是从苏州返回洛阳,他们没有提前电联,也没有写信邀约,纯属偶遇。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命运,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与刘禹锡,不禁产生英雄相惜的情节,于是便安排筵席准备把酒言欢,一吐不快。

觥筹交错之间,二人你来我往、兴高采烈、心事大开,过度的酒精亦将诗情勾引了出来。白居易首先起笔,趁着酒劲写下了一首狂诗送给了刘禹锡。

白居易这首诗深深触动了刘禹锡的敏感神经,这白兄写得也太真实了,非常贴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受此鼓舞,刘禹锡饮酒一杯,挥笔回赠了白居易一首千古名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可谓经典,曾入选初中古诗词必背,小解记得很清楚,如今再读仍是少年滋味,尤其是“烂柯人”三个字,当时并不理解,而今是深有体会了。

这是一首酬答诗,刘禹锡不讲白居易的辛酸史,而是接过白居易的话头,着重书写自己的故事,有平铺直叙,有无限感慨,有哲学意味,还有从白居易那里得到的信念与乐观。

虽然在唐诗地位上,刘禹锡不比白居易,但相比较此两首诗而言,刘禹锡的作品流传更广,且水平应是更高一筹。

白居易最长两首诗?

是《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成为流行的爱情誓言。《琵琶行》写白居易在江船上听沦落远方的妇女弹奏琵琶抒发忧伤的感觉,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来比喻琵琶的优美旋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