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代表作品,梵高的代表作有哪些?
说到梵高的代表作,一定脱不开他的自画像,这篇回答就围绕梵高一生的自画像作品做一个梳理。
“别忘记我” |梵高一生中的那些自画像
生活将我们裹挟,速度是如此之快……每个人都在脆弱孤独的小舟上,毫无目的地航行在时代的大洋之中。
——文森特·梵高
1890年7月末,文森特·梵高的弟弟提奥得知哥哥“弄伤了自己”,急忙搭上一班开往奥威尔的火车赶去。旅途中思绪万千,提奥想到哥哥的为人,“在他身上有某种东西,让人们要么喜欢他,要么厌恶他。”
那么,画家本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也许在他一生中所绘的众多自画像中,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我必须去承受很多不可改变的东西”
《自画像》,1886年
1886年初的梵高,一文不名,常常挨饿,却要勉力支持梅毒的治疗,并且拔了十颗牙。
《自画像》,1886年
羞涩而难堪的他蓄起了胡子来掩饰面部的缺陷,然而说起话来还是会有可笑的气声。“我仍然必须去承受很多,尤其是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比如容貌、声音和服饰。”
“假如我独自承受痛苦,
那么受伤害的只会是我一个人”
1887年,梵高和弟弟提奥在巴黎生活过一段时间,这对依恋亲人的画家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巴黎还聚集着一帮印象派画家,梵高也很开心能和他们接触相处。
印象派特色极浓的点彩法《自画像》
然而,巴黎自有属于大都市的“诱惑”,梵高毫无节制的饮酒吸烟,终于患了重病。
这是1887年梵高大病初愈后的第一幅自画像,在青紫色和黑色的背景中,他消瘦苍白,瘦骨嶙峋。
梵高一生都“为太阳而活”,而巴黎惨淡阴暗的冬季,一直让他抑郁不安。
《草帽自画像》,画中梵高的农民形象和明快背景,都表明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于是,梵高的精神和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然而,此时他最担心的,却是自己这样可能会给亲爱的弟弟造成伤害。
提奥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也需要正常的社交和恋爱,而整天像个“不定时炸弹”的梵高跟他住在一起,他甚至都没办法把客人带到家里。于是,画家离开了巴黎,“假如我独自承受痛苦,那么受伤害的只会是我一个人。”
这是梵高离开巴黎前的最后一幅自画像,是画家们之间最常见、最传统的一种自画像造型:手拿调色板、站在画板之前。这像是一个职业誓言的具象——不管怎样潦倒,我都是一个画家。
“哪怕仅仅呆在这儿,
我的个性都会得到自由”
1988年,梵高来到法国阿尔勒,租下了两层房间,建立起自己的画室——这就是那所著名的黄屋子。
天真的画家很喜欢这里,欣欣然表示,“哪怕仅仅呆在这儿,我的个性都会得到自由。”
1888年,梵高在写生的路上沉浸在快乐中
梵高真的试着邀请了一些同行,画家高更回应了他。两位艺术家的友谊迅速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献给高更的自画像》,1888年
“别忘记我”
但很快,由于艺术和性格上的分歧,高更宣布:“我必须得前往巴黎,文森特和我无法和平共处,我景仰文森特的非凡才智,就此离去,分外痛心。但离开是绝对必要的。”
《扎绷带的自画像》,1889年
深感被抛弃的梵高精神崩溃,后来不久,就发生了那场知名的闹剧——梵高用剃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他流着血拿着耳朵四处奔跑,想要找到高更,最后把耳朵送到了两人都相识的妓女那里,附上的留言是,“别忘记我”。
“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多了”
黄房子中的梵高好几次疯病和癫痫发作,有时甚至被警察送去医院,邻舍家也不堪其扰。1889到1890年,他不得不来到圣雷米精神病院修养。
《自画像》,1889年
然而,当画家的状况渐渐好转能够作画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以往梦寐以求的环境中。
不像那些冷漠的邻居,病友们对他都非常友好,没人嫌弃他,也没人驱逐他。
病友们甚至愿意为他做模特。而在别的地方,梵高要么雇不起模特,要么出高价也没人愿意(跟疯子)合作。
梵高曾经说过,“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处藏着一种无论多么感人,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 想来,他也一定不介意描绘这些精神病人。
《自画像》,1889年
在即将康复时,梵高画了一幅自画像,并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
其实,画中人的表情也并不呆滞,反而带着一种毫不退缩的决绝。
《自画像》,1889年。这本是梵高要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虽然跟母亲很疏远,但他仍然爱着母亲。因为不想让她担心自己,他特地剃了胡子,将自己画得更健康。然而最终,这幅画并没有送出。
1890年7月27日,梵高身受枪伤。传记作家斯通将画家之死描绘得悲壮而浪漫:“他倒下,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自画像》,1887年
然而实际情况是,梵高拖着沉重的身体一路回到奥威尔村的家中,挣扎了两天才在29号死去。
另一种说法是,梵高是被当地不友善的青少年用枪击中,是他为了保护那些顽劣的青少年,才会说是自己弄伤了自己,“提奥,这是我为了大家好才做出的选择。”
梵高曾说过,“我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然而,他的很多画作(包括一些自画像)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自画像》,1886年
芝加哥艺术中心的艺术品保护科学家的 FrancescaCasadio 评价道:“这些颜料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没想到,连颜色也背叛了梵高。”
《自画像》,1887/1888年冬
悲伤永驻(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文森特·梵高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WeLens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体、重逢岛视频、沙龙等业务,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编辑:明珠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有哪些经典的西方绘画作品女性形象?
其实这是一个几乎“浩如烟海”的问题。而对于西方艺术史来讲,经典的女性形象,不止是能顶“半边天”的问题,而几乎是一个能顶“大半边天”问题。
而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写一两篇文章,甚至是一两本书所能办到的。这可能需要诸多艺术史家们的皓首穷经,共同努力。但既然这个问题出来了,也不能绕开了不回答。我只能管中窥豹甚至是瞎子摸象似地试着回答一下,供各位方家批判。
其实稍微认真梳理一下西方艺史,你就会发现,真正没有留下经典女性形象的大师少之又少:莫奈和透纳是风景画家,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丢勒似乎也是自画像画得最好,老勃鲁盖尔是画民俗画和寓言画,格列珂爱画下葬和死亡,博斯爱画天堂和地狱,波洛克滴彩,罗斯科大色块,米罗比较童话和“纯真”,而凡高则最爱和自己的内心“较劲”,当然如果他不是那么年轻就自杀的话,也可能画出特别“出跳”甚至经典的女性形象。其实包括我们认为的最“现代”意义的大师安迪沃霍尔和杜尚也为艺术史留下了经典女性形象。
安迪·沃霍尔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最“最懒”,“最投机取巧”,他只是把女星梦露的“标准照”无限“cooy”制成版画,但也获得了他渴望的全世界“注目的十五分钟。
马塞尔·杜尚《下楼梯的裸女》 1912而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妇》、《新娘被光棍们扒光了衣服》则如同他摆在展厅里小便池一样,让人看后永生难忘。
达芬奇 《蒙娜丽莎》而要说起来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形象无疑是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了,这是几乎每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其实这又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从仼何角度分析《蒙娜丽莎》都几乎毫无意义。而且你无论怎么画,无论是比《蒙娜丽莎》画得美,画得更优雅、知性,高贵,画得巧夺天工,感天动地,还是画得丑,画得扭曲变形,画得超现实,超立体,超表现,超形而上,还是让人感觉能挂在世界艺术殿堂正中央的永远是这个五百多年前带着神秘微笑的意大利女人。而杜尚对这一现象似乎非常“绝望”:他干脆就给蒙娜丽莎涂上了两撇山羊胡,这可能一方面是“调侃”世界上最经典的女性形象居然是被一个gay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各种艺术史铺天盖地的“洗脑”一种天然的抵抗吧。
笔者前文己经提到多数西方大师笔下都有经典的女性形象。从画神话的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提香的《花神》,波提切利的《春》和《维纳斯诞生》到画世俗题材的鲁本斯《美第奇皇后马赛登陆》、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到卡拉瓦乔的《女占卜者》、《弹曼陀林的少女》数不胜数。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女性形象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260×325cm 1830 卢浮宫一个赤裸上身的女英雄右手握着上了刺刀的长枪,左手高擎着战旗,冲在战场的最前线。这是让人何等地血脉贲张,激动?己,并从中能些许体会到自由的“真义”。而与德氏同时代的同胞大师安格尔似乎只能画些《泉》和《大宫女》纯粹意义上的人体画,虽然也是经典,但总不免被人戏称为“肉铺”。但其实比他画得更“肉铺”的是同为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家热罗姆,他的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后宫系列”更让人浮想联翩。
在人们心目中,法国是最自由浪漫的国度,一切先锋前卫的实验好像都要在这里进行。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也是同在十九世纪,法国最骇人听闻的艺术品《草地上的午餐》诞生了。在画中,马奈画了两个衣冠楚楚的绅士坐在小树林里围着一个泰然自若的裸女“闲扯”,这画如果放在今天,也不过如此,算不得“太大”的新闻,但在一百多年前就完全不同了:那个时代裸女只能出现在神话和寓言性的故事里,而不能堂而皇之地画入世俗生活中。因此,作品一经问世,就被人骂为“不知羞耻的作品”。那无伦如何,画世俗裸女那道“门”彻底地被马奈“拱开”了,经典作品也“井喷”而出:克里木特的《女人的三个阶段》、莫迪里阿尼的《面色红润的女人体》,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少女和劳特累克的巴黎红磨坊舞女。当然,米勒和杜米埃笔下的底层劳动妇女的苦难生活也堪称经典,惹人深思。
而远比男画家“队伍”小得多的女画家笔下也留下不少女性经典形象。十七世纪意大利女画家靳特蒂奇也是人类艺术史上最杰出的女画家了。她17岁时不幸被父亲的一个画家同事强暴,这使得她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叛逆精神和复仇情绪。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大都鲜烈孤朗,英气逼人。用现代女权主义话语解释就是充满了对父权社会的诘问和抵抗。而法国女画家莫里索和美国女画家卡萨特笔下女性形象大都宁静和温馨,充满了母爱和童真。而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也是个和自己内心“较劲”的女画家,她画得最经典的形象就是她自己。
达利作品《加拉里纳》1944达利《我妻子冥想自己的肉体成为天空、楼梯、梁柱和建筑》1945“伟大的人应该永远不死,平庸的人应该在很年轻时就死”。超现实主义头号巨匠达利总是这么一如既往地疯狂“叫嚣”,他蔑视全人类,但却无比崇拜自己的夫人加拉。在作品中,他总把爱妻描绘成圣母,并且一丝不挂地“升”到半空,像太阳一样地照耀着山河大地,幻想着接受万民的顶礼膜拜。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1907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被《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艺术品,更彻底巅覆了人们对女性经典艺术形象的认知。在画中毕加索画了一群巴塞罗那亚威农红灯区的妓女,而且那么丑,那么张牙舞爪,那么变形。其实毕加索是有能力把人物画得无比得美,无比地让人感动。但他为什么非要这么画呢?就是以往的传统绘画都是在二维空间平面上展开,而毕加索就是要“生生”画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而且画这张画时,毕加索正被非洲雕塑原始,粗犷的生命张力所深深吸引,就毫不犹豫地在自己作品中“移植”了这种“力道”和“气场”。当然,之所以能画出这张作品,我们也不能低估一代画王那颗“玩闹”和哗众取宠的心。
弗洛伊德笔下的英女王 2000-2001在以住人们的印象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是高贵端庄的“代名词”,但小弗洛伊德却把她画得目光呆滞,雍肿不堪,皱皱巴巴,甚至都有点画成了自己祖父“精神分析”病人的“模样”。但女王还是喜欢得不得了。
所以,倒底什么是经典的女性形象?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不受艺术史的“左右”,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备忘录”,“抛弃”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所谓经典,把那些自己喜欢但又不是世俗认可的经典“刻入”脑海。
画家纽曼的代表作?
巴尼特·纽曼(Barneett Newman,1905—1970)是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中色域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纽约,曾就学于艺术学生联合学院。他学过自然科学和哲学,还参加过纽约市长的竞选。
代表作如下:
纽曼《Canto X from 18 Cantos》巴尼特·纽曼,太一 Ⅰ(Onement Ⅰ),布面油画,69.2×41.2cm,1948纽曼《黑火1号》,1961年
有哪些耳目一新的作品?
你想到过,
孙悟空也可以是女孩吗?
来,
小玉给大家一个中国当代画孙悟空的青年画家:吴双,
以及他的“悟空是个女孩”系列油画。
悟空是个女孩之齐天大圣
悟空是个女孩之受伤图
悟空是个女孩之读书时
吴双的画是非常微妙的魔幻现实主义,
这些女孩借用了悟空的外壳过着自己的生活。
而且画家本人有追随刘溢先生学习的经历,
所以画中既包含了细腻的古典技法又带有中国传统元素。
悟空是个女孩之爱美丽
悟空是个女孩之灯红酒绿
他的画中,
既有这种像肖像画式的大特写,
把女孩妆容画成悟空的脸,
悟空是个女孩之龙云,画中原型就是个小女孩。
或者整个造型就是孙悟空扮相的。
悟空是个女孩之镜子中
悟空是个女孩之卖臭豆腐
又有把普通人画上悟空脸过日常生活的反差效果,
比如上面这个卖臭豆腐的悟空其实就是个为生计奔波的街头小买卖人,
而艺术家却是这么解读的——
“赚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获硕士学位的悟空同样也不易。刚毕业的她被组织分配到基层锻炼,因工作认真负责,得罪了领导在基层的关系户。悟空决定离开体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唐僧看她不容易,送给她普拉达的限量版蕾丝小围裙,让她的屁股在黑夜里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这就是借孙悟空之名创作的非常魔幻的现实主义!
悟空是个女孩之齐天大圣
五指山
这样的当代悟空绘画,
你喜欢吗?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留言吧!国画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中华几千年留下了很多文化瑰宝,绘画作品更是精品纷呈、星光灿烂!最著名的要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一、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绢本设色,高27.1厘米,长572.8厘米,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的内容绘制的,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画面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原作已经遗失,有传说在英国,目前没得证实。
现在传世的是宋代的五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伦敦英国博物馆和日本也有藏卷,有学者认为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摹本。有关《洛神赋图》的很多信息已经无法考证了。
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唯一的一幅精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传世名作、一级国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以工代写的画法描绘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作品以长卷形式,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清明上河图》诞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辗转流离,被官方和民间多人收藏并落款签章,也出现多款临摹本,甚至有多款临摹本的临摹本。
三、《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宽33厘米,长636.9厘米,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从画上题跋看。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宫。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帆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四、《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朝仇英的作品,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江苏太仓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五、《百骏图》
《百骏图》是清朝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作品,纸质,宽102厘米、长8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成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六、《步辇图》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七、《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八、《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要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让今人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九、《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多,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十、《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卷后有当时蔡京的题跋,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除了上述十大传世名画外,还有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绘画作品,不一一列举了。
手工刺绣的十大传世名画都是哪些?
1、【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
2、【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
4、“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达了他对宫廷浮华美好生活的赞美。
5、“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6、【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1]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此绘画于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7、《唐宫仕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该画描述唐代美女众生像。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此绘画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8、【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此绘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9、【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此绘画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10、【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此绘画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