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讲史的代表作品 中国传统十大经典评书都有啥

无论从作品的完整性、全书播讲水平的稳定性、对情节处理的趣味性、人物塑造的鲜明性、大师声音的表现性、评书艺术特色展示的充分性,《岳飞传》——刘兰芳刘兰芳老师重新整理的说岳,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高宠挑滑车、王佐断臂、岳云大战金蝉子、风波亭。诸葛亮是什么朝代开始才名播天下的?后来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两个姐姐跟随叔叔诸葛玄来到荆州。当时人们...

讲史的代表作品,中国传统十大经典评书都有啥?

《三国演义》——袁阔成。袁阔成大师的三国,无论从作品的完整性、全书播讲水平的稳定性、对情节处理的趣味性、人物塑造的鲜明性、大师声音的表现性、评书艺术特色展示的充分性,以及作品脍炙人口的程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三国演义,不仅仅是袁大师个人的代表作,也是至今为止,评书作品(有音像记录以来)的巅峰。

《岳飞传》——刘兰芳

刘兰芳老师重新整理的说岳,可以说是在文革后,对传统评书重新走入文化舞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性作用,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至今期中的很多情节,比如,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高宠挑滑车、王佐断臂、岳云大战金蝉子、风波亭。还令人记忆犹新。

《杨家将》——刘兰芳

刘兰芳版《杨家将》,同样在八十年代,脍炙人口。客观说,从人物的塑造上,比《岳飞传》更为丰富。比如,寇准、杨七郎、杨排风、孟良焦赞,这些人物性格刻画鲜明,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故事情节的处理丰富,波澜起伏,文戏武戏、智斗武斗、宫斗戏感情戏均有涉及,听起来趣味十足。

《水浒传》、《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单田芳

单田芳老师精力充沛,声音特点鲜明,一生勤奋,作品极其丰富,数量之多,为名家之首,其知名度也是首屈一指。不过,有些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情节雷同、人物类似、细节不够精致。但是瑕不掩瑜,单田芳老师的作品精品也很多,如,《水浒传》、《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几部传统评书,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其粗中有细的艺术处理风格,表现的非常充分。除了继承之外,单田芳老师,还创作了大量新书,在单田芳先生新创作的作品中,我个人认为《百年风云》、《乱世枭雄》比较好,作品气势磅礴、时代感强烈、人物丰富、情节波澜,单田芳老师表演抑扬顿挫、张弛有度、风趣幽默、点评到位。

《杨家将》——田连元

很多评书演员都讲《杨家将》,田连元先生其处理手法有创新之处。田先生比以上三位老师年轻,他的创作黄金期,正处在电视替代广播,快速发展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非常重视评书过程中的形体表演,非常适合电视播放,因此,他的《杨家将》,作为第一部完整播放的电视评书,广受欢迎,可以作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

诸葛亮是什么朝代开始才名播天下的?

诸葛亮是徐州人,幼年父母皆丧。后来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两个姐姐跟随叔叔诸葛玄来到荆州。叔叔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躬耕。诸葛亮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人们认为诸葛亮吹牛。只有崔州平和徐庶等几个好朋友相信。(诸葛)玄卒,(诸葛)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公元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为其效力,公元212年诸葛亮入蜀。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在诸葛亮去世时蜀汉百姓纷纷请求为其立庙。因刘禅不同意,百姓逢节在路田边祭拜诸葛亮。(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说明诸葛亮在蜀汉百姓心中地位非常之高。如果蜀汉百姓日子过得不好,他们会这样吗?公元274年陈寿上书司马炎,就讲到蜀汉百姓无不怀念诸葛亮。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就连魏晋国官员袁准都佩服诸葛亮治蜀,也提到了蜀汉百姓怀念诸葛亮。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诸葛)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诸葛)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在蜀汉,诸葛亮就是相当于神的存在。死后数十年,百姓都在怀念。魏国虽然是敌国,但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晋朝更是对诸葛亮高度评价。公元304年西晋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观诸葛亮亮故宅。还立了碑作《祭诸葛承相文》。原文很长: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也就是说刘弘是代表皇帝去祭拜诸葛亮。从晋代开始历代王朝都追封诸葛亮。晋朝封武兴王,唐朝封武灵王,元朝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朝时“帝王庙”,选从祀名臣。清朝时以诸葛亮从祀孔庙。唐代时设武庙,诸葛亮入选十哲。

诸葛亮名播天下,我认为是在晋、唐、宋三朝。唐宋有大量诗词赞扬诸葛亮,主要是称颂其雄才大略、忠心报国。有句话讲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不忠。意思是说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没有哭的人,这个人肯定是不忠。对于诸葛亮这样为蜀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可以说是人臣的典范,帝王必须推崇。古人通过赞扬诸葛亮诗词而来表达自己。首先是肯定诸葛亮的功绩,忠心,又对其功败垂成惋惜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统治者也得这种忠大书特书。

在晋代,特别是东晋。当时士人对诸葛亮越来越推崇。当时东晋失去了北方,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很多人企望东晋能恢复山河,诸葛亮的精神就更受到推崇。东晋史家习凿齿甚至主张以蜀汉为正统,晋的正统应是继承蜀汉。据史书记载东晋: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过江人士指的是北方士人。周顗的话是指跟当年在洛水饮宴不同了。其他士人听了这句话纷纷流泪。这时诸葛亮就是他们的精神偶像、寄托。他们企望东晋也能如蜀汉如诸葛亮这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们要的是兴复晋室还于旧都。

在唐代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大加推崇。所以唐玄宗时设立武庙,诸葛亮入十哲。唐太宗李世民曾问李靖:节制之兵,知道方法则昌,不知道则亡。你把历代善于节制的名将的方法详细写下来,我挑选一下好的留传后世。李靖回答:臣前述进黄帝、太公二阵图,并《司马法》、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历代名将用其一二而成功者亦众矣。但吏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臣不敢奉诏,当纂述以闻。从李靖的话可知因为史官不懂军事,因此根本不能很好的记录军事行动。李靖可是大唐战神,灭萧梁,破辅公祏,灭东突厥,平吐谷浑。李靖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非常推崇。司马懿路过蜀军留下营寨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也。很多人讲司马懿称赞的是诸葛亮治军,不是打仗。治军难道不是军事才能吗?不会治军,如何行军打仗?刘备东征不就是败在扎营错误。

(李)靖曰:“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方陈之法即此图也。臣尝教阅,必先此陈。世所传《握机文》,盖得其粗也。”

曹魏灭蜀后,司马昭特意派通晓军事的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的方法,以及甲乙校标帜的规制,陈勰全部掌握了,于是任命陈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升为将军。及蜀破后,令(陈)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陈)勰悉暗练之,遂以(陈)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再后来陈勰负责保护晋武帝司马炎,每次武帝出入,陈勰手持白虎幡随从在车驾左右,仪仗队排列整齐肃穆。后来有一次武帝曾经出猎射雉,当时陈勰已经做了别的官职。武帝的车驾临近天黑才返回,夜已深,应当布置警戒,车驾停下来,警戒却迟迟不能完成,于是召令陈勰去安排警戒。陈勰举着白虎幡指挥,一会儿就部署完毕。众人都自愧弗如,很受武帝信任。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当合函,停乘舆,良久不得合,乃诏(陈)勰合之。(陈)勰举白兽幡指麾,须臾之间而函成。皆谢勰闲解,甚为武帝所任。

司马昭为何要让陈勰学诸葛亮,而不学司马懿?可见司马昭还是认可诸葛亮。只是因为爷爷司马懿跟诸葛亮曾是对手,不好大书特书。三国志对于诸葛亮跟司马懿交手的记录几乎片空白。很多人拿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来否决其军事才能:(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请问司马懿讲很容易打败诸葛亮,他办到了没有?李世民曾评价司马懿在打公孙渊、孟达时那么历害果断。但是碰到诸葛亮却变成: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这是诸葛亮第一次独自指挥的大战役。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只是说春天出兵秋天平定。其他史料限只有零星记载。但是我认为诸葛亮光征南中一战就足以封神。大唐战神李靖曾言他平突厥就是效仿诸葛亮平南中用正兵。明成祖朱棣评价诸葛亮征南中:昔云南僻在万里,山川险固,历代罕有能平,惟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谋,南征北伐,功盖一时,遂艾夷之。循至后世,叛服不常,莫能制驭。北宋时曾遣使入南诏,南诏人对宋使讲:“当境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意思是说当初诸葛亮武候告诫我们除非是进贡和征讨,不然不能渡过泸水,如果要过,一定要先祭祀,然后才能上船过江。诸葛亮都不在多久了,南人还在尊守这个约定。因此宋人评约: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

东晋、南宋跟蜀汉情况很想,都想匡复晋、宋、汉室。而且都是小宗藩属建立的政权。在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南宋时期,南北都在争正统。北朝称南朝为岛夷,南朝称北朝为索虏。汉赵政权讲我是汉朝外孙,当年汉高皇帝跟我匈奴约定为兄弟。现在哥哥死了,应该弟弟来继承。何况曹操父子、司马懿父子只会欺负孤儿寡母,这不是大丈夫所为。后赵讲晋已经沦为夷,中原现在没有主人,百姓没有依靠,那就我来吧。前燕讲我接受天命,以前我的祖上就是是颛顼(黄帝孙子,五帝之一),现在代替晋执掌天大。

所以在东晋习凿齿主张王道所在才是正统,现在王道在建业。习凿齿还主张晋朝天祚虽然源于曹魏禅让,但实际上是继承蜀汉。这时候蜀汉的地位就开始拔高。习凿齿的潜意是讲天祚是不能用武力或者其他手段获得。这是一很矛盾的问题,曹魏、晋、南朝、隋、唐等都是通过禅让而得天下。当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合法。问题是别人也这样子对自己来这一套呢?正如汉初黄老、儒家的一场辩论。论汤武是革命还是造反。黄老认为是造反,儒家认为是革命。认同造反吧,当年置于刘邦何地?认同革命吧,将来别革自己的命咋办?

东晋习凿齿曾跟人论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习凿齿把鲁肃周瑜定为小人,诸葛亮为君子。习凿齿讲鲁肃等人一见孙权就献上建立帝业策略,所以是小人。因为君子就应该竭其忠直,佐扶帝宜,尊崇宁时,远主名教。就算尽力了也不管用,那也只能躬耕南亩,遁迹当年。鲁肃周瑜却尽人臣之礼于孙氏,那时候汉朝还没有亡。何由尽臣礼于孙氏,于汉室未亡之日邪”诸葛亮隆中对的目标是兴复汉室。

南宋也一直想要恢复山河,南宋很多文臣武将都对诸葛亮非常推崇。南宋北伐名将宗泽临终前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甫《蜀相》。宗泽死前连续喊了三次“过河”。宗泽是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南宋北伐名将岳飞居说曾住在武侯祠,看见前人称赞诸葛亮的诗词和前后出表,突然泪如雨下。岳飞的理想也是兴复宋室还于旧都。陆游曾评价诸葛亮单了出师表就足以传千古。

诸葛亮名播天下,始于晋朝,兴于唐朝,旺于宋朝。晋朝一开始是推崇其治国,尽忠,匡复国家之大忠大义精神。唐朝推崇其军事,赞颂其人格尽忠精神。宋朝亦是推崇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匡复国家之大忠义精神。晋代诸葛亮有个粉丝叫郭冲的对诸葛亮非常推崇。还编了诸葛亮不为人所知的五件事,旨在称颂神化诸葛亮。东晋刘宋时期的史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逐件驳回。五件事中最有名的就是空城计,经过后人及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就有了《三国演义》非常精彩的空城计。在宋元时期讲史、戏曲小说兴盛,也使得三国在普通百姓中名播。据说在宋代涂港中的小孩很顽皮,于拿钱请人来说书,让小孩们一起听。说到三国时的事情时候,听到刘备打败仗,有不少小孩都哭了,听到曹操打败仗,很多小孩都非常高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在那个时代连小孩都如此,何况大人?

元代的讲史《三国志平话》把蜀汉推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元朝戏曲小说的兴起,使得以三国历史、故事为蓝本的越来越多。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了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使得更多的人欣赏、佩服、惋惜诸葛亮、蜀汉。明末清初毛宗岗又《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改编、批注。原本是两百四十回,缩成一百二十回。中心思想尊刘抑曹没变,反而更加尊刘抑曹。毛批的比罗贯中的更流行,所以我们今天看的基本上是毛批版。比如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词是出自明代嘉靖年间杨慎的诗,这是毛宗岗加上去。民国时有个叫周大荒又写了一部《反三国演义》,最后就是刘备孙子刘谌一统天下。从元代开始戏曲小说的兴起,明清很多戏曲都以三国为蓝本创作。本人对戏曲不了解,就不多说了。只知道京剧非常有名的失空斩,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琅琊诸葛氏一族在魏晋兴旺两百年,王朝也不过如此。在三国时诸葛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诸葛亮(蜀汉):丞相、开府、益州牧、武乡侯(顾命大臣)

诸葛瑾(东吴):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宛陵侯

诸葛诞(曹魏):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诸葛诞是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堂弟)

诸葛瞻(诸葛亮儿子):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武乡侯

诸葛恪(诸葛瑾儿子):大将军、太傅、丞相、阳都侯(顾命大臣)

诸葛融(诸葛瑾儿子):督公安、奋威将军、宛陵侯

诸葛乔(诸葛瑾儿子,过继给诸葛亮了,早世):驸马都尉

诸葛靓(诸葛诞):大司马(东吴)

东晋时诸葛诞的孙子诸葛恢官居尚书令,顾命大臣。诸葛恢和王导在王葛并称。曹魏雍州刺史诸葛绪也是诸葛亮同宗,同是琅琊阳都诸葛氏。

三国演义的真正性质是什么?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主要以讲史为内容,其特点是:依傍史传,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本应该区分的历史和文学的差异性被混淆了,而相应的是,本应该被同一性关联的历史理性却被割裂了或缺席了。

所以,《三国演义》宿命性地选择这样一种草率和粗俗的历史观: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

在所有的叙事场景中,历史的公正性或历史理性被消解和侵蚀掉,只有杂乱的历史故事的剩余物出场和偶然性的碎片主体成为历史的主角。

红岩这部小说除了带给我们艺术享受?

江姐为什么会牺牲?被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出卖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四百四十八期】(历史系列第174讲)

68年前的今天,1949年11月14日,小说《红岩》的女主角江姐被枪决。江竹筠遇害并不是孤立的,因《挺进报》事件被捕重庆地下党总数高达133人。这么大的事件,是源于一次冒进,也源于重庆地下党高层叛变。听萨沙说一说吧。

江竹筠之所以被捕,是因为《挺进报》事件。有意思的是,《挺进报》早就在重庆出现,但特务机关并没有重视。为什么呢?

《挺进报》开始是很低调的。

1947年3月,《新华日报》被强迫迁离重庆,加上国民政府的新闻封锁,重庆的地下党员们失去了党和军队的消息。

此时国统区的报纸多大肆宣扬,声称军事大胜、占领延安、解放军节节败退。

在单方面的新闻宣传下,重庆一些地下党员感到苦闷焦虑,甚至悲观失望。

这一阶段,几个党员主办了叫做《彷徨》的报纸,内容大体是灰色的,偶尔发一些擦边球的红色文章。

后来,这些党员开始将解放军战胜的新闻编印刷出来,在地下党内部散发,鼓舞士气。

经过深思,重庆地下党市委4大委员:刘国定、冉益智、许建业、李维嘉做出决定,认为有必要扩大对内宣传。

1947年7月,重庆地下党市委决定,将原本小圈子内阅读的无名小报一下扩大了,取名《挺进报》。

重庆地下党市委对于《挺进报》非常重视,先后任命彭永梧(江姐的丈夫)、李维嘉(重庆市委4大委员之一,宣传部长)担任领导工作。

作为内部报纸,市委特别强调:“对内发行,注意保密”。

从7月开始,《挺进报》开始以每期数百份规模,在地下党内部散发,逐步扩散到党外积极分子手中。

《挺进报》主要刊登一些《新华日报》的新闻和评论,从而打破了新闻封锁,使得党内士气振奋。

这边,重庆的特务机构很快就发现了《挺进报》,却并不重视。

当时重庆地下党活动频繁,经常有较大规模的工人、学生运动。军统中统认为《挺进报》不过是地下党内部散发的小东西,影响力有限,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处理。

《挺进报》从7月开始运作,直到第二年的2月都比较安全。

改变这一切的,川东临委的一个决策。

重庆市委4大委员中唯一幸存到建国后的李维嘉回忆:1948年2月,我接到上级川东临委的指示,要对敌开展攻心战,把《挺进报》寄给敌人头目。从第十五期开始,《挺进报》放弃了“对内发行,注意保密”的方针。我们四处收集各种机关、公司、商号的信封,专给国民党头目邮寄和递送《挺进报》。重庆行辕主任朱绍良和重庆市市长杨森,以及众多国民党政府官员都收到了报纸。

多年后,李维嘉老人检讨:但现在看起来,当时‘对敌攻心’的策略是过于冒进了。

萨沙多说一句:萨沙是战史研究者,对于军统中统以及中共地下党是比较熟悉的。可以说,特务工作尤其是潜伏,绝对比明刀明枪对抗的打仗,要危险十倍。稍微不谨慎,不但自己送命,还会连累他人。

所以,地下党工作不容许半点马虎,尤其决策者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所谓的冒进可不是好玩,代价是同志们的鲜血。

这边,朱绍良的秘书收到一份标注亲启的信件。

秘书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份《挺进报》。

朱绍良极为震怒,立即让负责西南特务组织的徐远举赶来。

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徐远举后来交代:一进门就骂了我一顿。他说共产党还没打到重庆,对我的最后通牒都送来了。在我们后方重庆都这么嚣张,这怎么得了!朱对人外柔内刚,一向不大骂人。我挨了骂,自知祸事来临。果然,他交给我一封信。这是一封警告信,内中还夹有一份《挺进报》。

朱绍良恼怒之下,亲手写了一个手令,让徐远举限期破案。同时,朱绍良允许他调动重庆地区军警宪特所有力量。

徐远举无奈,回去以后立即放弃其他事情,集中力量对付《挺进报》。

因为重视,徐远举此次撒网非常大:侦破活动以重庆为中心,并和各地“土特”结合起来,遍及上、下川东20多个县。

这样,仅仅1个多月后,特务就找到了破坏《挺进报》的突破口,抓住了进步书店的店员陈柏林(年仅18岁的党员,小说中的陈松林)。

通过跟踪陈伯林,特务们又捉住了他的上级,中共重庆城区支部书记本名任达哉(小说中的蒲志高)。

特务立即对他们刑讯,18岁的陈柏林非常强硬,始终一语不发。

没想到的是,他的上级,有着多年地下工作经验的任达哉却叛变了。

徐远举在解放后的交代:任达哉不堪毒刑拷打,交出了他的领导杨清,说杨清经常约他在保安路警察局对面某茶馆见面。我即派二处渝组组长季缕,押任达哉去保安路约定地点寻找,转了两天的马路,于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保安路警察局对面某茶馆将杨清抓到。

这个杨清就是重庆市委4个委员之一,负责搞工人运动的许建业(小说中的许云峰)。

许建业被捕后立即受刑,也是一字不吐。不过,许建业家中藏着大量机密资料,他推测特务很快会找到他的家。一旦这些资料泄露就后果严重,许建业焦急万分,失去冷静。

结果,许建业被卧底特务陈远德欺骗(陈远德自称可以4000万元代价,帮助许建业传递消息)。

许建业家的资料被抄走,导致20多人被捕。

许建业极为懊悔,3次撞墙自杀,后再不开口直到被处决。

徐远举顺藤摸瓜,先后抓住了2个市委委员: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兼任组织部长冉益智。

4名委员中,只有宣传部长李维嘉侥幸逃走(家中保姆冒死下楼报讯)。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国定、冉益智2人迅速叛变。

这一来,重庆地下党受损严重,甚至上级川东临委秘书长萧泽宽、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等人也被抓捕。

涂孝文又很快叛变,由此中共万县县委书记雷震、万县县委副书记李青林、负责川东临委和下川东联络的江竹筠(江姐)、下川东地工委委员唐虚谷等二三十位地下党员被捕。

据解放初期的粗略统计,由《挺进报》事件直接间接影响被捕的(不包括上、下川东起义失败被捕的)共133人。其中,重庆67人,上、下川东41人,川康17人,上海、南京8人。除上海、南京8人外的125人中,被敌人杀害的53人,下落不明(大半牺牲)的35人,脱险和释放的26人,自首变节后仍为敌枪杀的4人,叛变投敌当了特务的8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被捕?关键在于被捕高层多人叛变。以被捕的重庆市委3个委员为例,只有许建业坚贞不屈,而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兼任组织部长冉益智的叛变,导致出现毁灭性的结果。

徐远举回忆:冉、刘叛变后,为了讨好我们,保全自己,两人争宠邀功,像竞争一样出卖党的组织和他们的同志。

这些干部平时给下级做宣传,特别强调忠诚,轮到自己就软蛋了。

需要说明的是,被捕的20多个女共产党,包括江姐在内没有一个叛变的。

这说明什么?

所谓的毒打连女人都承受得了,这些身为大男人的书记、副书记反而没种!

当然《挺进报》事件影响还并不止这些。

资料中写到:事件又促成了上川东地区被迫举行武装起义。上川东各县组织遭到群众性暴露,难以隐蔽掩护,干部党员多要求拖上山去,以策安全。中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在岳池罗渡召开干部会议,在敌我力量对比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被迫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起义在广安、合川、武胜、岳池、渠县等县相继发动,进攻敌人的警察局、乡镇公所,但均告失败。起义过程中,华蓥山游击纵队政委王璞中弹牺牲,还被敌人斩下首级示众。起义地区的党组织又遭受破坏,党员和革命群众被俘、被捕、牺牲达四五百人。

由于《挺进报》事件和起义失败,使川东党受到严重破坏,川东临委所属组织,除川南工委、南涪工委和长寿、铜梁、荣昌等县,以及黔北组织基本保持完整外……其余各地大部分遭到破坏,或受到严重牵连。

至于江姐是怎么被捕的呢?

资料中这么写的:当时,她在万县地方法院会计室当职员,化名江志伟。5个月前,她的丈夫、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彭咏梧在组织武装起义时壮烈牺牲。地下党组织本想将她调回重庆工作,江竹筠拒绝了。她继续留在老彭战斗过的地方,担任川东临委和下川东地区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

1948年6月14日早晨,江竹筠走在万县地方法院街的石梯路上。下了石梯路,刚走到马路边,江竹筠忽然听到有人喊她。回头一看,原来是冉益智。在重庆时彭咏梧因工作需要,与冉益智有过联系,江竹筠知道来人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的副书记。

当时,重庆许多党员被捕的风声已经传到下川东地区。江竹筠马上警觉起来:“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冉益智支支吾吾地说:“三哥……就是老王……他要我来……”三哥和老王指的都是中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江竹筠更觉不对,按照地下工作纪律,公开场合不能这样提及领导人的真实姓名的。江竹筠不再理睬冉益智,一扭头,绕过冉益智,径直朝前走。

冉益智急了,直接跑上前来,双臂一张,拦住江竹筠的去路。“你想干什么!”江竹筠愤怒地伸出手,想推开冉益智。但2名特务已经冲了过来,抓住了她。

【萨沙讲史堂第四百四十八期】(历史系列第174讲)

冯梦龙有那些作品?

冯梦龙勤于著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话本・小说类(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话本・讲史类(长篇历史演义):《有夏至传》、《东周列国志》、《两汉志传》、《平妖传》、《新列国志》、《盘古至唐虞传》;民歌类:《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夹竹桃顶真千家诗》;笔记小品类:《智囊》、《古今谈概》、《情史》、《笑府》、《燕居笔记》;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的则有《新灌园》、《酒家佣》、《女丈夫》、《量江记》、《精忠旗》、《梦磊记》、《洒雪堂》、《西楼楚江情》、《三会亲风流梦》、《双丸记》、《杀狗记》、《三报恩》等;散曲、诗集、曲谱类:《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太霞新奏》、《最娱情》、《墨憨斋传奇定本》等;时事类:《王阳明出生靖难录》、《甲申纪事》、《中兴实录》、《中兴伟略》,应举类:《春秋衡库》、《麟经指月》、《春秋别本大全》、《四书指月》、《春秋定旨参新》;

明朝出版的小说?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

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

《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

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

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