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拉文纳画家代表作品 英国著名画家

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2.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西斯廷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等。4.伦勃朗(1606-1669)17世纪荷兰绘画黄金时代最具象征性的艺术大师...

拉文纳画家代表作品,英国著名画家?

英国著名画家有:

1.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画家,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窟中的圣母》等。

2.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家最熟悉的雕塑还有《大卫》等。他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西斯廷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等。

3.鲁本斯(1577-1640)德国人,巴罗克风格的代表画家。他擅长绘制宗教、神化、历史、风俗、肖像以及风景画,是17世纪西方成就最大的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竖起十字架》、《画家与夫人伊莎贝拉》、《劫持》、《亚马逊之战》、《亚当与夏娃》等。

4.伦勃朗(1606-1669)17世纪荷兰绘画黄金时代最具象征性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还画一些极为精美的铜版画。在荷兰乃至全欧洲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成名作是《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最后一幅画是《浪子回家》。据统计,他一生留存下来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

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19世纪法国杰出的古典主义画家,代表作有《路易-弗朗索瓦-贝尔坦像》、《里维埃夫人肖像》,《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迷》、《瓦品松的浴女》、《宫女》、《泉》等。

6.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人。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他与凡·高、高更一起被后人称为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堪称“现代绘画之父”。重要的作品有《诱拐》、《野餐》、《玩牌者》、《一篮水果》、《维克托·肖凯》、《大浴女》等。

7.克劳德·莫奈(1840-1926)出生于巴黎,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对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觉印象,其影响力极为深远。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聚地涌上画布,绘画面上即便是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绘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现象的艺术家。主要代表作《塞纳河畔》、《绿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等。

8.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人,他是19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在艺术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推动了绘画色彩方面的大胆创新、增强了综合形体的表现力。凡·高的作品风格曾得到野兽派画家和表现派画家的关注。他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但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德国表现派画家,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代表作有《吃马铃薯的人们》、《织布者》、《有柏树的玉米地》、《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馆》等。

9.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一生的画法和风格迭变。其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重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年至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倾向于超现实主义。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绩。毕加索的父亲是图画教员,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毕加索自幼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代表作有《阿维尼翁少女》、《三个舞蹈者》、《佛朗哥的梦幻与谎言》、《格尔尼卡》等。

10.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他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的、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对超现实主义及20世纪的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最有名的作品大概是《记忆的永恒》、《十字架上的基督》、《安达鲁的狗》、《黄金时代》、《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内战的预兆》等。

阿提拉是犹太人吗?

他不是犹太人。阿拉提是古代亚欧大陆匈奴人的领袖和帝王。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生于公元406年,逝于公元453年。古代亚欧大陆匈人的领袖和帝王,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终于在沙隆战役被停止向西进军。然而后来阿提拉却攻向意大利,并在公元452年侵入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兵临波河,兵锋直指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因为阿提拉的威胁,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被迫逃亡罗马,但阿提拉的步伐最终止步在波河。

你觉得哪几幅画中蕴藏了一些有趣故事?

波提切利的油画

因醉心于描绘女性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波提切利变成了第一个描绘裸体维纳斯的知名画家,就是那幅充满忧郁眼神的杰作《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维纳斯线条优美、体态修长、充满灵气,一出生就是一个风姿绰约的绝色女子,隐含天生完美无瑕之意,堪称西方艺术史上最美丽的女人之一。除此之外,波提切利笔下的《春》《维纳斯与战神》都是画风优美、独具特色的经典名画,还有一系列有关“圣母子”的名画,

若说波提切利的油画作品中,哪几幅画中蕴藏了一些有趣故事?在欧洲文艺复兴这个特殊时代,波提切利笔下的每一幅画都蕴藏着一些有趣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波提切利都是采用古希腊罗马神话里的故事充当绘画题材,我们都知道神话里的故事都是有趣的,其中,维纳斯代表的是爱与美,还包括情欲,

那幅《春》画中的维纳斯腹部微隆,看起来像是怀孕了,那么腹中的孩子是谁的呢?维纳斯和孩子的父亲又有怎样的恋爱故事呢?这些都是有趣的故事;那幅《维纳斯与战神》画中的维纳斯代表的是正义女神,是波提切利以一个名叫西蒙妮塔的女人为模特塑造出来的,这个女人16岁就嫁为人妇,后又成为美第奇家族中的古里安诺的情妇,

现实中的西蒙妮塔与自己的老公、情人之间又有着一连串的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只可惜西蒙妮塔“红颜薄命”,23岁时就病逝。然而波提切利笔下的那幅《维纳斯的诞生》画中的维纳斯一脸的忧郁表情,很明显背后又有着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事实上,画家借此表情来隐喻对所处时代的不安心情,早期的文艺复兴运动遭受了许多阻碍,画家担心这伟大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精神运动无法继续发展下去,从而失败。

一切都是因为当时(文艺复兴早期)宗教权贵极力反对艺术家描绘异教题材——古希腊罗马神话,更禁止艺术家描绘裸体形式的画作,宗教神学思想里认为“裸体”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然而,波提切利偏偏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裸体形式的画作,所以就遭受反对,庆幸的是波提切利和美第奇家族关系好,美第奇家族为波提切利提供政治上的保护,创造有利的绘画条件,换句话说,波提切利的每一幅画和美第奇家族又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拉斐文的代表作是什么?

是拉斐尔吧。拉斐尔·桑西(1483—1520),RaffaelloSanti全名RaffaelloSanziodaUrbino,常称为拉斐尔(Raphael),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代表作品《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等。

拉雯尔著名的作品?

拉斐尔最著名的一幅画是《西斯廷圣母》,该画是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里的人物大小和真人大小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该画是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直到1574年才被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拉斐尔是意大利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其代表画作还有一副《雅典学派》。

比萨斜塔在成名之前叫什么?

建造历史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 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设计者是那诺·皮萨诺。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译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3年8月”。倾斜原因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比萨斜塔[3] 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在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而且一直不断地向下倾斜。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建筑风格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 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历史文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但是,伽利略的两个球体并非像传说中的一样一起落下,即使重力加速度不变,两个球体受到空气阻力影响,是不会一起落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鹅毛和铅球不会一起降落的原因。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两个球体不能看作自由落体。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理论是正确的,在真空中,无论多重的物体,都遵循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另据记载,1612年有一个人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而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面。世界遗产1987年4月,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提名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为世界遗产,认为其满足以下四个获选条件: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奇迹广场上的四座建筑堪称建筑杰作,它们在空间上的设计从艺术上角度是独一无二);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奇迹广场的建筑深刻影响了从11世纪到1284年的建筑发展和14世纪的艺术发展);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奇迹广场包含了几座典型的宗教建筑,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典范);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19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铜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小摆动的等时性定律,这是他动力学研究的序幕。在比萨斜塔顶的实验使他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奇迹广场上的两座建筑直接同物理学的历史相联系)。1987年1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第395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