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思想流派代表作品,中国通史两汉经学主要内容?
《中国散文通史:两汉卷》非常重视经学对散文的影响,但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一点是:把经学分为经学的思想观点、经学取士制度、经学的授受及阐释方式等不同方面,分别探讨它们与汉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的内在联系。
与其他研究者的另一不同点是,书中重视汉代的礼乐建设与散文发展的关系,重点论述了颂、铭、诔、碑、箴等与礼制有关的文体的发展。
书中注重揭示散文发展中重要的转折点,发现各个时期对后代散文发生重要影响的新变化。
经学是哪个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流派,从六艺到五经。经学,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特指《六经》。
中国经典诠释之学的三个流派?
我国经典诠释之学的三个流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吕氏春秋》
东汉郑玄的儒学思想?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郑玄曾跟随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学习古文经,后来外出游学十多年,把握经书的源流,辨析学术,考溯源流,花费了很多精力整理篇章,条贯篇目,确定编排。为此,他搜求各家学说,仔细考订异同,进行归纳和判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注疏有《毛诗》《周易》《论语》等儒学经典。家藏经籍逾万卷,多以儒家经籍为主。但《后汉书·郑玄传》称其“所好群书,率皆腐敝”。郑玄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达到了经学的融合与统一。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郑学”,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汉经学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
以董仲舒和刘歆为代表的经学家,将“阴阳五行”等民间宗教观念引入儒家学说中,建立了“天人感应”的儒学新模式,确立了皇帝不可撼动的“天子”地位。两汉经学的文学思想是“三纲五常”“可求于天”,“大一统”。代表作《春秋公羊传》。“大一统”的思想很合武帝的口味,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维护中央集权制、维护皇权的观点,从而作为统一政治和思想的依据。董仲舒新儒学的经学化是什么意思?
儒家学说的经学化是一个过程,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建元五年(西元前136年)“置五经博士”儒学开始被逐渐定于一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儒家经学的独尊地位一旦确立,它就与汉代的现实政治发生千丝万缕的关联,其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根本作用在于,以六经和儒学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用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统一。
经学,主要是指解释、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最初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已亡佚,《宋书·乐志》里说:“秦废经典,乐经用亡”,而实际上“经学”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儒家的这些经典是汉代始被尊为“经”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之名始见于《汉书》,《汉书·儒林传》说“宽有俊才,初见武帝,语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