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词代表作品及人物,鼓子词这一说唱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鼓子词这一说唱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宋代。
鼓子词最早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民间歌曲,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他们利用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作了一些鼓子词的作品,如吕渭老的《圣节鼓子词》。这些鼓子词在形式上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或二、三个同宫调的相同曲调联成
鼓子词在表演时,由一人主唱兼讲说,另外几人作为“歌伴”和唱兼器乐伴奏,其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他可能还有笛等管乐器和弦乐器。
六部春秋鼓词?
今所见“六部春秋”一词,最早出于《孙武子雷炮兴兵》一书。书中开篇即明:“春秋有六部,论的是哪一部春秋。十八国为列国春秋,十七国为越国春秋,十二国为英烈春秋,前七国为战国春秋,后七国为走马春秋,王翦兵吞六国为剑锋春秋,这个叫作为六部春秋。”
此即是民间说书艺人代代相传,说唱至今的《左传春秋》(说伍员伐楚)、《吴越春秋》(说吴越相争)、《英烈春秋》(说丑女无盐)、《金盒春秋》(说孙庞斗法)、《走马春秋》(说乐毅伐齐)和《锋剑春秋》(说秦并六国)。
也有地方艺人将第一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合称为《八部春秋》(八部的说法较为冷僻,仅见于江苏北部的苏北大鼓)。“六部”系列在民间以说唱形式通过说书艺人讲说,并影响到其它戏曲曲艺形式。
从其传播范围来看,北至蒙古说书乌力格尔,南到广东木鱼书,西南四川评书川剧,东南闽台布袋戏,都有六部春秋的踪迹。
莺莺传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莺莺传》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传奇作品之一,故事广泛流传,北宋以降,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当时,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传奇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如何区分鼓子词与诸宫调?
鼓子词是由歌曲形式鼓子词发展而来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鼓子词在其体裁形式上和诸宫调相似,同是由讲说的散文和歌唱的乐曲穿插而成。但二者又各不相同,它是整篇都用同一个宫调,而诸宫调则多调性,它的表演形式是由三人以上表演,一人兼唱兼说,另外一些人组织"歌伴"。其伴奏乐器除了鼓外,还有管乐器和弦乐器。从表演的内容来说,一般只用于描写简短的故事,并不表现结构复杂的故事情节。
中国舞蹈史勾栏名词解释?
宋代出现的百戏杂剧演出场所。又叫勾阑、构栏。勾栏,是栏杆的别名,因所刻花纹皆互相勾连,因而得名。勾栏里通常有戏台、戏房、神楼、腰棚等建筑,因而勾栏多以“棚”为名,如“莲花棚”、“牡丹棚”等,大的可以容纳数千名观众。勾栏中表演的技艺种类繁多,如唱赚、诸宫调、鼓子词、傀儡影戏,还有说经书、讲史、说笑话等。
与在路边流动演出的艺人不同,在勾栏中表演的艺人实际上已经是专业化的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艺名,如张五牛、浑身眼等,有的终身只在一处演出。
勾栏艺人技艺高超,宫延经常从中挑选精彩的节目,可见此部民间技艺已经发展到可以与宫廷技艺相抗衡的水平。
民间固定演唱场所“勾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市民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中国音乐进入了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新时期。
宋元时期通俗易懂的音乐说唱形式?
陶真。陶真是宋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
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扩展资料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形式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后加上丝竹乐伴奏,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诸宫调,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以说唱为主,用琵琶等乐器伴奏。
唱赚,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其早期形式为缠令、缠达,为歌舞相兼之曲。逐渐发展,吸取多种民间音乐,形成唱赚。
货郎儿,宋、元以来,来往于城乡贩卖日用杂物和儿童玩具的挑担小贩沿途敲锣摇鼓,唱着物品的名称以招徕顾客,其所唱的腔调不断被加工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