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简介及代表作品,詹天佑理念?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
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1905—1909)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詹天佑的资料?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字眷诚,广东南海人,祖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作品?
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生活背景?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课文《詹天佑》的作者是陈典松。 陈典松,作家,历史文化学者。男,1967年4月15日生,江西都昌县人。199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史学硕士。现为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书著有《岭表风流》(中国文联出版社)。 《古懂情缘》(广东人民出版社)、《清风明鉴——广州官场旧事》等,先后在《孔子研究》、《文史知识》、《中国文物报》等文史类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曾在《广州日报》、广州电台开设“讲古台”、“广州故事”等专栏。 创作网络长篇历史小说《血忱》、《詹天佑》、《广州名商传奇》、《岭表风流》、《一个文物专家的传奇人生》等。
怎么评价詹天佑?
你好,我是藏修嘉文,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就来说一说詹天佑这个人。
1909年10月2日,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并铺设的京张铁路正式通车,克服了外国工程师不愿承担的难关,为中国人争了口气。
詹天佑,(188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是广东南海人,算是康有为的老乡。他从小对四书五经没有兴趣,爱收集机器零件,对于最新奇的发明特别有兴趣。12岁便考上远洋留学预备班。后来赴美国深造,你优秀的成绩毕业于美国纽海文中学,进入耶鲁大学学习铁路工程技术。清政府打算让詹天佑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美国的军校读书,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詹天佑只得辍学回国。回国后,詹天佑无法为祖国贡献学到的知识,清政府只要他当翻译,学轮船驾驶,甚至叫他到军舰上当兵。中法马尾海战时,他就在福建水师舰队里参加过战斗。
直到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詹天佑才得学以致用,来到唐山参加铁路建设。康定铁路建成以后,京张铁路开始筹建。这条铁路虽然只有200公里,但要穿越崇山峻岭,隧道多,坡度大。一些外国公司都不敢承接这项工程,詹天佑却毅然挑起了这个重担,担任了总办兼总工程师。
无数嘲讽立即降临到詹天佑头上。英俄的工程师认为,不借助外国力量,京张铁路一定照不成,因为“中国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至少要等五十年”。国内也有人说詹天佑“不自量力,胆大妄为”。种种刺耳的话,丝毫没有震撼暂停我的决心,反而是詹天佑憋足了一口气,发誓要用事实回击种种谬论。他带着工程人员到实地考察勘探,奔波在崇山峻岭之中,亲自测量定点,堪定线路。有时在危险地段作业根本不顾个人安危。经过测量,詹天佑找到了修筑铁路的最佳线路,比临阵退缩的英国工程师确定的路线减少了两千多米的隧道。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九月,京张铁路正式动工,詹天佑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与工人们同甘共苦。他因地制宜,采用两头向中间发展或者在中间打竖井向两头挖掘隧道的办法,京张铁路最困难的四个隧道的挖掘任务很快就完成了,它们的质量优秀,达到设计要求。京张铁路是最困难的铺设路段,是在八达岭一带,那里山高坡陡。坡度超过铁路修建允许的范围。照通常的办法修筑,列车容易发生翻车的危险。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的办法,沿着山腰设计出人字形的线路,降低了铁路的坡度,列车就可以安全地通过这段最陡的坡道了。
在整整四年的铁路建设过程中,詹天佑身临第一线。开掘隧道时,他亲自掌握炮眼的大小、深浅、方位;没有抽水机,就亲自下井挑水。他还设计了列车的挂钩,这种挂钩能让列车车厢自动挂上,这也是他的一项新发明。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十月二日,京张铁路在北京南口火车站举行通车仪式。到会庆祝的有1万多名中外各界人士。一位外国工程师在会上说:“我们过去自认是世界第一流的工程师,觉得中国没有修建铁路的人才,绝对无法修筑京张铁路。现在艰巨的工程不但已完工,而且质量也是第一流的。我们不得不表示钦佩。”
京张铁路的建成,和冯如制造飞机一样,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在清朝末年,虽然科学技术发展比较缓慢。但也是出现了像冯如和詹天佑这样优秀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詹天佑是一个热爱祖国,并把自己的才华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的人,在那个落后的年代,那个羸弱又风雨飘摇的国度里,他倾注了一生的热血。
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詹天佑命湘鄂局报送长沙以南路线测量报告。詹天佑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反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受命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2月,往海参崴、哈尔滨赴会。会议中,日冒严寒赴会,夜研文书议案,惟恐主权受损,以崇高国际威望,与赴会中国代表共同努力取得了中东路沿线由我国驻军护路权,防止了列强以护路为名,武力夺取中东路;并争得了我国工程师在中东路的工作地位。因疲劳过度,心力交疲,旧日腹疾复发,不得已请假就医。1919年4月20日到汉口,21日入仁济医院,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临终遗嘱语不及私,向国家陈述三事:一、振奋发扬工程师学会活动,以兴国阜民;二、慎选人才管理俄路,以扬国光;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脚踏实地建成汉粤川全路。并称,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国家支持,则天佑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詹天佑先生,立志报国,不畏艰辛;才华横溢,为国人扬眉吐气,和蔼可亲;爱国之信念,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我辈敬仰这热血朝天”,这就是我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