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墨迹代表作品,中国四大文草?
“草圣”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冠军帖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颠张醉素”之张旭
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颠张醉素”之怀素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天庵”。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艺术家。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
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怎么看出今体风格的变化?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建树是今草,也叫今体。
王羲之是一千六百年前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主要成就还是在书法上兼善篆、隶、行、草、各体。
王羲之,幼年跟随东晋时期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并深得卫夫人真传。练写十分刻苦,用坏的毛笔堆成了一座小山。
王羲之在书房练字,边吃馍边写,错把墨汁当蒜泥蘸了吃,弄得满嘴乌黑的笑话流传千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在学习前人的写法上已经成熟。
这是王羲之,早期写的章草,豹奴帖,用笔闲熟,字形唯美,可见真功夫。
单字草法,这是章草在当时流行的法度。
王羲之转益多师,刻苦磨砺,揣摩用笔方法,终于写出一种妍美流利的新体,今体。
王羲之,初月帖,同上图风格各异,这就今草,今体。
王羲之开创了今体书风,把二个字,三个字,当一个字写,笔法与章草有了很大区别。
两晋流传下来的章草墨迹有?
两晋流传下来章草墨迹:首推当为二千多年前,陆机的《平复帖》,此帖是真迹无疑,可谓旷世之奇珍,现藏北京故宫。此帖计九行,共84字,书于蚕茧纸上,笔力苍劲,篆籀笔意。
其次,索靖的《出师颂》及《月仪章》,两帖气息淳古,与西晋竹木简有相似之处,但结字大小均匀,笔法严谨,已是较规范成熟之章草。
另外,卫瓘的《顿首州民帖》、杜预的《岁终帖》以及张华的《得书帖》等,皆为魏晋章草代表作,相传王羲之也有唯一存世的章草《豹奴帖》,然无论是否出自王羲之之笔,王羲之擅长章草确是不争的事实。
什么是章草书法?
章草,可以理解为是隶书的草书。文字的最后一笔往往明显带有隶书的捺的味道,往上挑。
书法上称作章草的是什么样子?
先问个问题,不知大家有过手握两支甚至三支铅笔写字的经历?
记得小学时,总有抄写生字、生词的作业,如果只有一两遍那还能认真书写,一旦要抄十遍,对不起,那就写得比较快、比较潦草。可恼的是,暑假作业、寒假作业,那可都是一百遍啊,于是,对不起,我们就发明了将几支笔绑在一起写的做法,写一遍相当于写两遍三遍。
书体的演变与此类似。当初篆书是官方公布的官方字体,可下层官吏要抄写的文书太多,于是,写得不耐烦了,加快速度,圆的笔画变成直的,于是隶书产生了。
隶书写着写着,还是嫌慢,笔画间一带而过,有些结构画个圈了事,于是产生了草书的早期形式:章草。
章草的特点是:点画连带,笔画减少,波磔分明,带有浓厚的隶意。但个体独立,笔画连带只限于字内,字与字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
现在能见到的早期的章草作品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七月帖》《出师颂》等,陆机的《平复帖》,等等。
其中,《平复帖》可看作由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字体。所谓今草,是指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家,在章草的基础上,增损古法,形成的新的草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完全摆脱隶书的影响,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连接。
在近代书法家中,王蘧常先生是章草大家,他晚年精心研究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
当代书法家中,湖北的陈新亚是对章草较有研究的书法家。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皇象的书法面貌是怎样的?
三国时,东吴虽偏安一隅,但战乱较魏、蜀要少很多,这得益于吴国相对保守执政理念,是百姓之福。皇象正是三国东吴人,“松江本”《急就章》相传就出自他之手。
皇象和那个时代的书法家一样,能用多种书体作书,其章草书法最为后人称道。
《急就章》字字独立,波磔分明,有隶法,是典型的章草,后世许多善章草的书家,都是由临摹《急就章》而成就书法功业的。
《急就章》字态周正,不如传世的西晋索靖《月仪帖》潇洒多姿,笔势欠流畅,略少古朴情调。这也许是《急就章》在辗转翻刻过程中,掺杂了后人的加工,虽然规范,也损失了原迹的精神气质。
唐代评论《急就章》“龙蠖蛰居,伸盘复行”,大概唐人所见是墨迹,亲切生动。而现在不知经过多少次翻刻,与原迹已有很大不同。
尽管现在所见皇象章草,已是下几等的刻本,但因其流传有绪,又是保存章草字法最多的书迹,人们一直视其为章草的经典之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