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王安石代表作品分析

苏轼写下《题西林壁》是在王安石写《登飞来峰》之后的。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特点非常鲜明的朝代!苏东坡、司马光、王安石三大文坛巨擘同朝为官,这是宋朝文人治国、文人政治的硕果和具体体现。宋代重文轻武、文人政治的国策。但却促使了宋代的政治相对清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诗、词、文、曲等文学形式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宋代是文人最得意的时...

王安石代表作品分析,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那个是先写出来的?

登飞来峰先写的。《题西林壁》是苏轼的作品,而前者是王安石的作品,虽是宋朝,但是年代不同。苏轼写下《题西林壁》是在王安石写《登飞来峰》之后的。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这幅草书作品到底水平有多高?

草书应遵循这标准:

苏东坡司马光王安石三大文坛巨擘同朝为官?

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特点非常鲜明的朝代!它开启了文人政治的先河。

苏东坡、司马光、王安石三大文坛巨擘同朝为官,这是宋朝文人治国、文人政治的硕果和具体体现。

宋太祖赵匡胤凭借兵权、军力,兵变得天下,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出现,他“杯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为防止唐末番镇割剧,他建立国家军队的禁军制,并实行文官政治,重文轻武。赵匡胤制定的国策,整个宋朝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政治的国策,虽然使宋朝军力不济,在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但却促使了宋代的政治相对清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臣、贤士,诗、词、文、曲等文学形式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词,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

宋代是文人最得意的时代,也是文人政治最为典型的时代。宋代政治上文官高于武官的政治贯例,对文人的重视、宽容,一律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吏治,使文人能够通过读书、展示才华而当官,再通过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而促进了整个时代的文化繁荣。苏东坡、司马光、王安石三大文学巨擘能够同朝为官,正是这个时代大环境造就的产物。

三人的政治派别不同,这是由个人的政治理想不同造成的。文人入世的初心是当官,当官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写诗、填词、作文仅是其科举、入仕的途径和敲门砖,当官之余的兴趣、娱乐和休闲。

三人都才华横溢,相互仰慕,私交甚好,但在面临政治分岐的时候,就是对手、死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政治斗争是路线斗争、是生死存亡的斗争,事关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实现。政治对手就是死敌,是没有温情可言的。虽然三人都惺惺相惜,私下是朋友,但在政治面前,才华、朋友都不算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首位、政治挂帅。立场错了,政治上就是敌人,就是打击和消灭的对象。至此,我们就很好理解三人相互倾慕,互为朋友,却相互攻击、打压的原因了。

三人之间的交往是私人情谊,派别之争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永远是第一位的,私人情谊是从属和让位于政治斗争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在政治上颇有争议?

问题归纳:王安石有怎样的的文学地位?

引言——

此诗可概括王安石一生:

生在色界中,不染色界尘;

一朝解缠缚,见性自分明。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在封建社会,伟大的人物,往往不被容纳于当世。

王安石是万幸中的不幸,他亦是如此。

万幸的是:自身有才,还遇到一位决定支持他的神宗皇帝。

不幸的是:生不逢时,纵有皇帝硬撑,自己拼死砥砺,也是枉然。

一、王安石在政治上的“离经叛道”之举,使其身陷舆论的汪洋大海中,千年沉浮。

一直以来,对王安石的评价陷入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套路:王安石变法。

在对王安石的所有评价中,政治一直都冲在所有语言的前面,混淆了千年视听。且不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菇凉”这句话对不对,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政治,与当时的历史真相究竟有多远的差距,只有天知道。

不过单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几句话,就可以让一大堆保守派和理学家如坐针毡了,开始大肆攻击新法。

好就好在,宋朝是一个有良知的朝代。

同时代的人哪怕是对手,对王安石的评价都还比较委婉。

站在政治对立面的韩琦感叹: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曾经“砸缸”的司马光同学说: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站在“义理”分歧面的朱熹说: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

当然更多的人,是在人云亦云,恶意中伤,言辞偏激,强行表示自己的品性才能够格去评价王安石。

不管谁、谁、谁说,我们都能够从不同的评判看出共同的基调,他们对王安石的文学地位普遍尊重。

就更别说朋友了,虽然他的朋友很少。

其实每个人,称得上朋友的,也都不多。

王安石的朋友曾巩写信向他老师欧阳修推荐: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王安石的后学老乡陆九渊,当然更是说他:洁白之操,寒于冰霜。

还好的是,中华文化始终是大度包容的。千年来,对王安石的总体评价毁誉参半,也自戊戌变法后,逐渐回归理性。

他的诗,甚至还走进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

二、王安石:文以载道,以政治、学术为本,以济世救民为己任。

说了这么多的关于王安石政治上的是是非非,原因是,只有了解了王安石的政治经历和抱负,才能够更准确的表述王安石的文学创作特征。

王安石的文学创作的题材主要集中在政治上。以政治叙事诗、咏史诗和记叙文式的碑志为主,退居江宁后,写了大量的咏物诗和禅理诗。

1.王安石之文:抒治世之志,释变法之策

王安石的这类文章,写于变法的前期和期间,有大量的策论文和记叙性质的碑志,都是用来阐述他的政治、学术主张的,此时的王安石,注意力压根都没有放在文学上,追求“文质彬彬”只是为了更好让别人理解。

著名的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诗义序》,这些文章论事说理,精妙中的,文辞峭拔,也棱角分明,毫无保留自己的才学和志向。

还有一些其他文体也不得不提,如《读〈孟尝君传〉》《祭范颍州文》《祭欧阳文忠公文》等文章,行文如长江大河,大开大合,而又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当然,王安石早期也写诗,不过一点都不低调含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把心中那点事写得直白明了,生怕别人不知。

王安石之文,学欧阳修,也是学韩愈,欧阳修曾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赞许王安石的文章都比得上韩愈了,感叹老欧已老,将来在这方面恐怕没有谁比得过你了。

2.王安石之叙事诗:哀民生多疾苦,怀古咏史以明志

世人对王安石的诗的评价不如他的文章,其实,王安石现存有一千五百首诗歌,可谓量多质优。

从整体上看,王安石的诗歌可以按罢相退居江宁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期。以此为界,他的诗歌在前后两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前期的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内容较为丰富,主要以政治叙事诗和咏史诗为主。

身为一个有才有识的政治家,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中持续关注着政治,也同情民生疾苦,抒发了济世救民的政治理想。

1.《河北民》可为这类诗歌的典型代表: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庆历六年,北方遭受严重早灾,王安石在自淮南去京师的路上,感受到这一残酷的社会现象,写下了这首诗。

在对社会时弊给予无情的揭露同时,也表现出了王安石济世匡俗的抱负。

没有对民生疾苦的真正上心,怎么能够写出这样忧国忧民的诗?

2.《明妃曲》可为王安石的咏史诗的典型代表: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王安石对明妃的歌颂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句,给了一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使其一度陷入危难之中。

三、王安石退出政治舞台后,寄情山水,咏诗诵禅,传唱千年。

在这个时期,王安石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诗歌题材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或托物寄情,或直抒胸臆,都超然自适,韵味深永。

所以,黄庭坚说:“荆公之诗,暮年方妙。”

陈师道也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

晚年的王安石和苏轼倒成了莫逆之交。据说王安石在蒋山的时候,把新作的诗拿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完,佩服极了,就说,荆公啊,自从屈原、宋玉之后,千年了,我一直没有见过《离骚》的句法,但今天见到了。王安石说,你小子,不过你不是奉承我,我自己也是这样觉得的,但不必和俗人们说去。

返璞归真的王安石,此时也是满满的小得意。这成就感,比当宰相丰满多了。

褪去政治外衣后的,北宋文坛这两个有趣的灵魂,相谈甚欢。

王安石后期的诗,“自成一家”,历来受到普遍重视,被称为“王荆公体”。历代诗话家多用“精深华妙”“雅丽精绝”“深婉不迫”“间不容发”之说评价,分享其中三首:

1.《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邻水杏花,花影缭绕。即使被风吹落似雪,也是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被车马碾作尘。一个“绕”字妙不可言。

2.《题半山寺壁二首》其一

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

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

一二句明白如话,饶有生活情趣,末句就事论理,开人心智,蕴涵着“万事皆有定数”的佛性说,引佛入诗,浑然天成。

3.《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这首描写山色的小诗,也特别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新颖别致,炼字炼句妥帖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王安石山水诗艺术造诣的最顶端。

有趣的是,晚年的王安石还喜欢玩一点儿游戏。他作过一首诗谜: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雪玉肤。

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

诗中所藏四个诗人的名字就是:贾岛、李白、罗隐和潘阆。

胡仔写到:世传霞头隐语,是半山老人作。不过他也是道听途说,权且相信。

这些诗歌在荆公晚年山水诗创作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泊船瓜洲》《梅花》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就写出来了。

结语:一朝解缠缚,见性自分明。政治转头空,千年文章事。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记中这样评价:“王安石的政治和学术,后世攻击他的人很多,唯独对于他的文学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尊重。”

其实,王安石的一生,政治和学术依然是他的主色调,文学只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附属品,或者说是发愤之作,后期才成为精神寄托之所在。

(王安石故居半山园)

历史真的会开玩笑。王安石真正泽被后世的,还不是他一生所重并为之呕心沥血的政治,反倒是这些寄情游乐、无关紧要的文字游戏。

如此,是后世之幸,也是王安石的大幸。

王安石除了忆江南还有哪些作品?

《忆江南》不是王安石的作品,是白居易的,王安石的作品很多啊,如《泊船瓜洲》、《元日》、《龙泉寺石井二首其一》等等。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几岁创作的?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作品。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与一位邻里好友交往时候的作品。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收录在《王临川集》。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