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体》中智子的形象是日本女人,有什么深意吗?
《三体》中智子的形象为日本人,其“深意”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和地球上特别另类的那个国家做类比,与其说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角色,倒不如说是让读者通过这个角色更深入了解地球上的这个外表斯文内里残忍的奇葩国家。
让读者更容易理解首先中国读者看到“智子”这个名字,十有八九想到的就是日本人,因为智子这个名字听起来特别像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里的角色贞子。那些年《午夜凶铃》风靡世界的海报想必没见过的人不多。而且叫“某子”这种名字日本比较常见。
《三体》中的智子,其本质是一个质子,是三体人将高科技极度浓缩在一个微观粒子上的产物。智子表现出来的女人形象,充其量就是一个障眼法,只有人的形,没有人的质。
作者在这里不像是偷了一下懒,直接用谐音取了一个名字“智子”,而是有意为之,因为在女性外表化的高端AI机器人“智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文化。
读者可以从智子身上看到日本动漫形象。
书中智子第一次出现是约程心会谈,原文写程心来到智子的别墅,见到智子的第一面:“……她身材纤小,穿着华美的日本和服,整个人像是被一团花簇拥着。当程心看清她的面容时,花丛黯然失色,程心很难想象有这样完美的女性容貌,但真正让这美丽具有生机的,是控制她的灵魂。她浅浅一笑,如微风吹皱一汪春水,水中的阳光细碎轻柔地荡漾开来。智子对她们缓缓鞠 躬,程心感觉她整个人就是一个汉字:柔——外形和内涵都像。
你们看看除了直接点出她穿了日本和服这一确切的日本元素外,所有的描述都能让人感觉到一个日本动漫美少女扑面而来。
“智子”极度美貌的外表下、人畜无害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毫无人性的冷血机器之心。人们觉得她曼妙艳丽,看不到她的杀伐果断,看不到她灭绝一个星球都毫不眨眼。
人容易被美丽的外表迷惑。
智子,作者为什么要用日本这个元素呢?会不会是有所指,我们不能把读者的想法强加给作者。但是,想一下,那个国家是不是在全世界扮演一个有礼貌有素质、人畜无害的形象,而实质上,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他们在做出屠城、大屠杀,或者是排放核污水污染全地球这些事情上果断坚决。
这是不是和智子的形象不谋而合呢?
由于才疏学浅,在下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您的高见。
如何理解「二战战舰很好看,但是get不到现代军舰的点」?现代军舰和二战及之前的军舰的美感在哪里?
谢邀,确实存在二战战舰与现代战舰不同的审美观,有些人更青睐二战战舰,也有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喜欢这种陈旧的美感,反倒对更简洁新锐,充满了时代科技感的现代战舰更感兴趣。
二战是个最后的大炮巨舰时代,诞生了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和最凶猛的军舰火力,仅凭那层层叠叠的炮塔和如林的炮管,就足以激发出人们的肾上腺素。
与现代军舰审美不同,惨烈的二战历史提供了大量饱含硝烟的背景素材,这让无数影视、游戏、绘画、模型得以创作出相当吸引眼球的作品,二战时代的海战成为直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金属与火焰的碰撞,说不吸引人那是假话。
而且时代感本身就是种浪漫主义,二战的历史离人们并不遥远,我们不像看待西班牙风帆盖伦船那么过于有距离感,甚至有些二战战舰还存留在这个世界上,它们能吸引的拥趸实在太多了。在暴力美学和工业审美的交融之中,再加上那么点老式的怀旧文化和史诗篇章,谁还会GET不到二战战舰们的美感呢?
实际上军事文化审美从来都是种相对小众的,但注定多元的交流现象,除了通常的军史爱好者、工业党、战争爱好者外,有时候动漫爱好者也是文化推动力之一,且几种审美常常还会互相交融,没准这里就有拿舰娘当抱枕的观众嘿?提督提督,你的企业号甲板都包浆了……
现代军舰的审美确实与二战那种烈焰铁血加多铆蒸刚有很大区别,有时候现代军舰的审美者更多的偏向科技爱好者,他们更喜欢也更愿意接受前沿技术,感受技术发展带来的国防进步。
这其中不乏许多拒绝“舰娘”这类次文化,或者对军事历史并不感兴趣的人群,或者干脆就是个“导弹万能党”,他们一旦先天的对二战军舰和现代军舰产生了比较心理,那么很快就能形成“因为二战军舰打不过现代军舰,所以现代军舰=厉害,二战军舰=落后弱”的概念。
起码老王接触了不少这样的朋友,这无可指责,审美按黑哲来说本就源于现实对人内心的浸染,而美术批评学上则对审美定义为不同个体之间的矛盾,好比一边是大胖小子抱鲤鱼的年画,一边是光屁股的大卫雕塑,让卖葱的大婶去品评,她很难审美后者。又或者把苍老师与波多野老师摆一块儿让老王选,结果老王选了武藤兰老师。
嗨,其实老祖宗的俗话就能诠释一切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呗!
武藤和白松奇是谁?
武藤是白松奇的表哥,山东人
和刘惜君长得像的日本演员叫什么?
是一位日本的女演员,叫小松菜奈,和刘惜君长得有点像。
小松菜奈(Komatsu Nana),1996年2月1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日本影视女演员、平面模特。
2008年以模特身份出道。代表作品《肥皂泡》《渴望》《近距离恋爱》等。
2021年11月15日,演员菅田将晖和小松菜奈公布结婚喜讯。
郭德纲为什么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四大成功经验:作品接地气,善于炒话题,教育粉丝和人设包装
郭德纲从2005年底爆红之后一直延续着比较高的热度,即使在官司缠身的情况下依然拥有大量拥趸和粉丝,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2022年才有一些下滑。
对于郭德纲这种争议话题不断却依然能持续走红的明星,其实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也想像郭德纲一样长期走红的演员和艺人来说,老郭更是一本行走的参考书。
老郭能持续走红这件事,至少包含有四个因素:
一、接地气的作品和表演风格
郭德纲在爆红时的作品除了传统相声之外,更重要的则是他那些反映小人物悲催生活的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我要幸福》。
这种反映小人物贴近普通人心声的作品一下子就能抓住大多数观众的心,由此产生共鸣,郭德纲在台上说出了一些普通人的生活苟且和苦中作乐,有点儿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杨光的快乐生活》。
和郭德纲几乎同年走红的是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这是娱乐草根化和平民化的时代,正好让湖南卫视和郭德纲赶上了,郭德纲当年被媒体追捧为“相声界的草根英雄”。
当然,草根英雄的称号那是在郭德纲爆红时,随着郭德纲登上福布斯名人榜,他完成了财务自由,之后的作品也就不再有当年那些能代表草根的内容。
已经脱离普通人生活的郭德纲则采取了另一种“接地气”的方式,那就是作品的低俗化和碎片化,不再追求相声艺术的完整和格调,充分迎合部分观众对低级趣味的追求以及对碎片化娱乐的需求,他的相声和表演就像短视频和低俗喊麦一样重新收获了大量拥趸。
审时度势,能够顺应和迎合不同时代一部分观众的需求,这是郭德纲持续走红的第一个法宝。
俗话说,仰而求之难,俯而拾则易,追求艺术和迎合低级趣味相比,还是后者更简单也更容易一些,这就像一些搔首弄姿的网络主播一样,只要你放得下尊严拉得下脸就行,这也是郭德纲在教导徒弟和儿子时的一句名言:打掉你所有的自尊。
二、持续炒话题
娱乐圈曾有一位顶流女明星,影视出演了不少,但几乎没有啥像样的代表作,说来说去还是早年演那个丫鬟演得还不错。
但是,这位女明星虽然演技一般却长期位列顶流咖位,其持续走红的法宝除了那个豪门励志人设之外,剩下的就是炒话题了,曾一度被封为娱乐圈的“话题女王”。
在炒话题方面,郭德纲也是个中高手,当然,他也是从懵懂到纯熟一步步走过来的。
郭德纲爆红不久就迎来了两场官司,一场是他在台上低俗砸挂别人被告,另一场是他在博客上内涵前任师父被告。
这两场官司,郭德纲第一场怂了,开发布会向人家认错,对方原谅了他。第二场郭德纲虽然没输,但也被法院判定为造谣成立。看起来,郭德纲两场官司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事实上,通过这两场官司,媒体反复报道足足让郭德纲占据了2006年一年的娱乐版新闻,也直接助推了他的人气飙升,要知道,在内娱,名人和明星打官司一向是观众喜闻乐见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话题是炒高人气的捷径,有时候比故意制造绯闻都有效。
吃到了炒话题的这个甜头,郭德纲就在这条路上狂奔不止,其中最有效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两件事就是参与侯耀文遗产案以及和曹云金师徒撕逼。
侯耀文遗产案一开始时郭德纲并没有介入,他才跟了侯耀文三年,连出席葬礼筹备会都没有资格,侯家的事儿还轮不到他插嘴。
但是,郭德纲还是主动掺和了进来,背后还有一帮媒体,彻底把侯耀文家这点事儿炒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为什么说这是郭德纲炒的话题呢?因为他在媒体上非常高调,但等到侯耀文女儿让他去法院当证人时,郭德纲反而不敢去了,直接跑路撂了挑子,他那些看似主持公道的话敢跟媒体说,却压根不敢跟法院说,这足以证明他帮忙的成分远小于炒作的需求。
至于和曹云金的师徒撕逼大战,那更是全网热议的焦点,本文不再赘述。
不得不说,郭德纲在炒作话题上的功力远比那位“话题女王”更厉害,不仅炒热了人气,顺带还打击了一些竞争对手,高,实在是高。
三、教育粉丝
郭德纲增粉快掉粉也快,如果你熟悉他的话,你会发现,郭德纲成名前几年的那些纲丝和近些年的那些粉丝,重合率并不高甚至很低,前期的纲丝主要是冲着相声喜欢郭德纲,后期的粉丝则是冲着郭德纲喜欢郭德纲。
郭德纲自己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有些老粉丝已经掉粉了,他的说法是“淘汰欣赏水平高的观众”,意思是后期的粉丝欣赏水平不高。
之所以郭德纲的粉丝出现分水岭,根本原因在于郭德纲的作品风格和表演风格都产生了巨大改变,他从传统相声的维护者变成了相声艺术的终结者。
怎么能让观众和粉丝接受自己的这些变化呢?那就需要用到互联网时代被广泛采用的一个营销大招:教育粉丝。
以某著名品牌为例,他们在发布第一款新能源汽车时声称“只有廉价的汽车采用低端的麦弗逊悬挂”,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的汽车比别人高级。
结果,他们在发布售价更高的第二款汽车时却使用了麦弗逊悬挂,这时他们改称:“使用麦弗逊悬挂是为用户的利益着想”。
反正不管我怎么打自己脸,我们都是为了用户利益着想,我们的技术都是遥遥领先。这就是传说中的“教育粉丝”,不管怎么说,粉丝都会相信并欣然买单。
郭德纲在教育粉丝方面的功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他的“教育”下,被相声界自然淘汰的太平歌词成了判断是否是真正相声演员的标准。
在他的“教育”下,摆知仪式成了相声演员是否入门的标准,完全不顾于谦的感受。
在他的“教育”下,相声从语言艺术变成了“图一乐”的玩意儿。
等等吧,郭德纲在“教育粉丝”上的各种成绩足以载入娱乐圈营销的典范,谁说相声不是教育人的?这不是把粉丝教育得挺好嘛。
四、人设包装
郭德纲爆红时就有一个重要人设“草根英雄”,那是媒体给他安上的,效果贼好。
等到郭德纲的相声和表演风格逐渐脱离草根,再喊草根英雄就有些违和了,该怎么办?
郭德纲打造了一个“受迫害”的人设,言必称自己被同行如何迫害,同行如何打压自己等等。
实际上,你能查到的所谓“同行打压郭德纲”几乎没有实证,其中最可笑的就是“反三俗是打压德云社”,难道德云社就等于“三俗”吗?这岂不是不打自招。
此外,郭德纲还有一个“反体制”的人设标签,把曲协设定为自己的假想敌,人为把相声界分成主流和非主流。
“反体制”和“受迫害”两个人设合二为一,这营销效果几乎就是无敌般存在,别说在曲艺界,就是在整个娱乐圈也只有郭德纲这独一份,不火都怪了。
事实上呢?郭德纲的德云社受迫害的实证是一个没见着,但是德云社的生意越来越好是实打实的,而在网络上被骂最多的人也不是郭德纲,而是那些一脸懵逼的同行,尤其是体制内相声演员,他们的身份几乎就是挨骂的标准,这上哪儿说理去。
综合来看,郭德纲的持续走红离不开作品、话题、人设和粉丝这四个关键因素,其中作品和话题属于常规营销模式,教育粉丝和人设包装在郭德纲持续走红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关键。他的成功不仅可以给相声演员打个样儿,甚至可以给整个娱乐圈当参考和借鉴,值得深入研究。
如今的郭德纲,是否应该被拿来和侯宝林、马三立等人做比较?
郭德纲是否能和侯宝林马三立相比较,不能。
因为这些大师已经死了,拿一个活人和死去的盖棺定论的人比,活人永远吃亏,因为永远有一帮明白人说,他说的是什么啊,不如某某大师说得好,哪位大师虽然生前无名死后无名,但是就是说得好。
如果郭德纲这次是相声第五次兴起,那么侯宝林算第三次。
侯宝林把一个臭说相声的,成功带入了艺术殿堂,从此被人瞧不上的相声艺人成了艺术家。
这虽然有时代的因素,但是,侯宝林的本身的本事也不容小觑。
侯宝林是既能说文明相声又能说荤段子,但是他力主文明相声,这让他后来成了大师。
据说侯宝林有位朋友,有时候请侯宝林去家里说相声,说的就是各种不让播的段子,他老人家工作辛苦,就是想听段相声放松一下,难道侯大师还不懂事的说一段教育味很浓的相声吗。
郭德纲说艺人是能和各种大人物玩的很好的人,因为他们混迹江湖,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马三立属于活的够久,生生熬成了艺术大师。
马三立辈分很高,在相声这个极讲师承辈分的行业里,大辈意味着很高的话语权。
而且马三立的本事也大,晚年单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有人说马三立不会唱,其实他会。
我听过马三立几个学唱京剧的相声,很有味道,只是后来侯宝林成名后马三立很少唱了,他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侯宝林,就主动弃唱了。
马三立不是那种领军人物,他只是行业高手。
相声的第四次兴起应该是电视相声,领军人物是马季和姜昆。
现在虽然对姜昆的各种嘲弄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是,谁也不可否认姜昆曾经把电视相声带入一个高峰,那些年能上电视的大多都是马季的徒弟姜昆的师弟们。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形式很少,看电视是几乎唯一全家欢的娱乐形式,相声屡屡现身各大综艺节目之中,姜昆在和戴志诚合作之前,作品有很多亮点。
新时代的相声从马季说《宇宙牌香烟》开始拉开序幕,这之后的相声舞台属于马季和他的徒弟们。
后来小品势大相声式微,有人提出相声回归剧场。
小剧场相声最早是姜昆或者李金斗提出的,李金斗也办了周末相声俱乐部,但是他们没想到真正把小剧场相声做成的那人此刻正在五环外艰难的讨生活。
所以有时候有的人明明能看透形式,找到风口,依旧不能成为被风吹起的那头猪。
这大约就叫运气吧。
相声从侯家到马季一门,看现在的趋势,气运正在郭门。
按照现在的形式,德云社一家独大,郭德纲把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收满了,大约也六七十岁了,那时候郭门弟子桃李天下,也有了话语权。老郭就可以正式和大师们比肩了。
其实按照郭德纲一己之力复兴相声的贡献,他早就应该和大师肩并肩了。但是他还年轻,这事儿不用急。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