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游具体什么年代完成的?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创作年代战国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什么意思?
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 小鸟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
2、《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出自哪里?
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散文《逍遥游》,野马指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尘埃即空中游尘,意思是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的《逍遥游》有什么意义?
庄子的《逍遥游》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
世人不要被眼前的现实所迷惑,更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要有更高的境界,红尘之外观红尘,才会拥有逍遥的人生。
笔者认为可以分两点来说:
1,跳出三界看人生。
《逍遥游》开篇就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一个漆园小吏,也没出过远门,居然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更高的境界。那种感觉,好比我们现代人乘坐飞机,低头看白云从身下飘过般。一切得失真算不了什么,俯瞰人生,万物何等渺小。人生其实也简单,无外乎“生,死,上,下”而已,没有我们平时感觉的那么复杂。
我们从一出生就好像被挟裹着往前走一样,出生,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再到年老,忙忙碌碌。站在庄子逍遥的高度,好像没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光明,我们都在路上,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尽我心,就有逍遥人生。
2,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庄子借大鹏的高度,让我们在视野上有一个提升。我们世人往往自我设限,不是功名利禄束缚,就是被柴米油盐所累,而鹏程万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天地,一个辽阁无比的世界,从而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更让我们明白大小是相对的,只要你心胸开阔,再大的东西,也容得下。如果说儒家使人们锐意进取,那庄子则给我们从容不迫和悠闲适意的境界。
世人总看不开生死,抛不下情仇,被一个又一个牢笼囚禁或者自我囚禁,而巜逍遥游》正是要把我们从一个个牢笼释放出来,顺乎自然而超脱现实,去体会大鹏展翅翱翔的逍遥快乐!
庄子的逍遥游?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小官漆园吏,但不久辞去。楚威王聘他为相,遭拒绝,“终身不仕”。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
著作有《庄子》,原书52篇,现存33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